讀《增廣賢文》,得人生智慧
關於《增廣賢文》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自古以來就說法不一,有人說是一本蒙學讀本,是古代兒童啟蒙時讀的書,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交錯而出,靈活多變,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有人說是一本世俗閑書,書中充斥著許多封建社會的落後思想,被認為是「糟粕」,必須摒之棄之。
我讀《增廣賢文》,則認為是一本有智慧的古代啟蒙之書。此書產生於明代,成於萬曆年間,曾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中集結了從古至今的各種格言、諺語,這些語言大多來自於民間,是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比如,有「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等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有「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經過人世滄桑、千錘百鍊的警示格言;有「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的簡明生動的哲理式科學知識。它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接近,以儒家思想為體,兼含其他。
俗話說:「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增廣賢文》其價值遠不止如此,我認為其價值至少有四:
1
1
其一是有利於提升道德。文中關於道德修養的言辭很多,體現了儒家正統思想的要求,傳播真善美,鞭笞假惡丑。如「責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取自於春秋時期的《中庸·第十三章》:「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如「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則與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反其道而行之,就像「將相和」故事中的藺相如顧全大局,讓其「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的美德流傳千古,昭示後人。如「勸君莫作守財奴,死去何曾帶一文?」要我們看輕錢財,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告訴我們要勤儉持家。
2
1
其二是有利於熟諳世道。文中描述了人性的虛偽,嫌貧愛富,趨炎附勢,世界布滿陷阱和危機;強調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辯證地看,這些構成了為人處世之道。如「知己知彼,將心比心。」教會我們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如「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人與人之間相處要保持初心,即使到老也不會產生怨恨之心。如「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告訴我們要心存戒心,自己內心的想法不能全部吐露。如「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客來主不顧,應恐是痴人。」告訴我們要學會熱情周到地待人接物。如「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要應該學會包容別人背後的議論。如「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不要輕信表面特別正直的人,也要防備標榜仁義卻不講仁義的人。
3
1
其三是有利於調適心態。面對付出,要謹記「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在工作中,不可以沾沾自喜,必須始終保持謙遜的人生態度。面對成功,要牢記「得寵思辱,居安思危。」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識,特別是當自己取得成功、榮譽接踵而至時更要有清醒的頭腦,這樣就會不斷成功。面對挫折,要堅信「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必須正確看待自己,接納自己;不要因為暫時沒有被接納而灰心喪氣,相信自己不放棄。面對煩惱,要堅持「但能依本分,終須無煩惱。」如果對自己有準確的認識,不產生超過自己條件的慾望,即便是有的也能控制,那麼煩惱就不會落到自己頭上。
4
1
其四是有利於保持清醒。洞察人性,有利於拒腐防變。如「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反覆無常是小人的心思,要謹防小人作祟,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小人難養。如「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是哲學上說的「度」的問題,這與儒家講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一個道理。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要把好心中的一桿秤,謹慎對待身邊喜說是非之人。如「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這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不為錦鱗設,只釣王與侯。」
《增廣賢文》中名句還有很多,如「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寧添一斗,莫添一口」「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等等。這些句子無不充滿知識的睿智,散發思想的光芒,只要我們善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能古為今用,啟迪人生智慧。
關注「湖湘遴選大講堂」發現更多好文
推薦閱讀:
※佛祖的大智大慧到底體現在那裡呢?如何可以,請結合經文或佛語等舉例說明,無論我現在的境界是否可以理解?
※世界上什麼方法最能開智慧?
※《止學》大智慧:智者示愚,不顯其心哉
※用智慧去辨別真妄
※稻盛和夫的《活法》:「極認真」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