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凡夫學道法,當自觀身行少言說
凈空法師:凡夫學道法,當自觀身行少言說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0-12 8:45:00凡夫學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誹。
諦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遠眾近靜處,端坐正思惟。
但自觀身行,口勿說他短,結舌少論量,默然心柔軟。
無知若聾盲,內智懷實寶,頭陀樂閑靜,對修離懈惰。
——道宣律師(中國律宗的開山祖師)
這是偈頌的體裁,四句是一首,我們一首一首的來看。
「凡夫學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誹。」凡夫學道法,真正發心學道,要想道業成就,自己一定要曉得,學道只可以自知,不必給人說。為什麼呢?你給別人說,別人未必會相信;不但不相信,他還要來毀謗。毀謗,就造罪業了。為什麼會來謗法呢?謗佛、謗法、謗僧造這麼重的罪業,是你給他增上緣叫他作的,他將來墮落三途,你也跑不掉啊!閻羅王一審問:「為什麼毀謗三寶?」他說:「某某人跟我說的。」就把你牽涉進去了,這是真的。所以佛菩薩教化眾生,有的時候說,很慈悲;有的時候不說,不說也是慈悲。佛菩薩有能力觀機,曉得說出他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就不說。我們凡夫沒有觀機的能力,那麼最好少說,甚至不說,這個就沒有錯失。
「諦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遠眾近靜處,端坐正思惟。」這第二首教我們修學的態度。「諦觀」,是仔細的觀察;「少言說」,是少說話。「人重德能成」,這樣修持,眾人自自然然尊重你,自己的道德慢慢就培養成了。「遠眾」,「眾」是指都市、繁華、熱鬧的地方,修道的人要離它遠一點。為什麼呢?我們道業還不堅固,常常在熱鬧場合當中,不知不覺就被這繁華的氣氛污染了,使自己退失了道心,這就錯了。所以古時候初學的修道人,為什麼選擇在深山,不但遠離都市,連鄉村都遠離,他跟外面社會完全斷絕,心容易清凈。但在今天這個社會,就不行了。這一個事實釋迦牟尼佛很清楚,他老人家在法華經裡面就說過了,末法時期勸化眾生,實在講就是指現在這個時代,要以大乘法勸人,不要用小乘法。什麼原因呢?大乘能夠適應這個時代的潮流,大乘是開放的,小乘是保守的。今天在這個時代勸人保守,沒有人樂意聽;要說開放,大家點頭,這個不錯,還蠻有道理。所以今天修行要遠離一切繁華,真不容易!縱然住在深山,裝個電視,天天看到花花世界,沒有法子修行,因為電視廣播,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擺在你眼前,搞得你心花撩亂,精神不安,這些東西都是妨礙道業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曉得在現前這個生活環境當中,我們應該要如何來修學,找一個理想的修行環境。「遠眾近靜處」,居住的環境要安靜。
「端坐正思惟」,此地這個「端坐」,我們不要把它看呆了。祖師大德教我們修行,我們以為一天到晚就坐在那裡,你要這樣看,就死在句下。你看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跟我們講坐禪,並沒有真的叫我們在打坐。什麼叫坐呢?「坐」是取不動的意思。我們人坐著很穩重,不動;心不動叫坐,不是講身,是講心;在五欲六塵當中不動心,這個叫坐。什麼叫禪呢?禪是不著相。外不著相,叫作禪;內不動心,叫作坐。「坐禪」是這個意思。假如搞錯了,弄一個蒲團在那裡打坐,祖師一看,搖頭——你把我的意思全錯會了。所以《華嚴經》的鬻香長者,是專門修禪的。他在什麼地方修呢?在市場修。每天哪個地方熱鬧,就到哪兒去逛。經上講他在市場坐禪;他不是坐,他在那裡逛,他在那裡欣賞,他樣樣都看,那是修行。看是什麼呢?樣樣都清楚,樣樣都不執著;他不著相,樣樣都看的明了,但他沒有起心動念,這叫坐禪。所以諸位要懂得「端坐」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因此你的思想見解當然正確,這叫正思惟。
「但自觀身行,口勿說他短,結舌少論量,默然心柔軟。」真正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觀察自己的身心,觀察自己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要注意這些與佛的教誨相應不相應:若相應,我們身心在道上;不相應,我們就離開道了,修行是常常在這上用功夫。「口勿說他短」,少去批評人,少說是非,少說長短,這個很重要。身、口、意三業,口業是最容易犯的。不管有心,或者無意,都是過失,都造成了障礙。這個障礙,有的時候障礙自己的道業,有的時候還障礙大眾的修學,那個罪業就更深了。「結舌少論量」,「論」是議論;「量」是度量,就是衡量的意思;用現在的話,就是批評。少發議論,少去批評。「默然心柔軟」,「默然」是清凈的樣子,心非常清凈;「柔軟」就是慈悲。清凈慈悲,是從這兒生出來的,不是造作、勉強可以得來的;這個要自自然然,清凈慈悲就流露出來了。
「無知若聾盲,內智懷實寶,頭陀樂閑靜,對修離懈惰。」「無知」,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大智若愚。這個很難,一個真實無所不知的人,看起來他什麼都不知道,這就是功夫,這個就是德行。「聾盲」是比喻,好像是個聾子、瞎子一樣,其實,他什麼都明了,樣樣都清楚。「內智懷實寶」,內裡面有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寶藏;佛門講的三寶——覺、正、凈,那就是真實的寶藏,這自性的性德三寶,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顯露,真正的證得。「頭陀」是苦行,在生活上不求享受,一切隨緣,所以日子過得很瀟洒、很自在。喜歡「閑靜」,優閑清凈,這叫真正的享受。「對修離懈惰」,在修持方面懈怠、墮落他都能夠離開了,可見得他永遠是精進不退的。這一節是唐朝時候終南山,我們中國律宗的開山祖師——道宣律師所說的。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93664.htm)---------------------------------------------------------------------------------------------------------------------------蓮池大師: 六祖惠能不斷思想發布:wwdxk [] 日期:2011-8-23 9:50:00曹溪(六祖惠能) 不斷思想 有誦六祖偈云:"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揚揚自謂得旨,便擬縱心任身,一切無礙。坐中一居士斥之曰:"大師此偈,葯卧輪能斷思想之病也。爾未有是病,妄服是葯,是葯反成病。』善哉言乎!今更為一喻:曹溪之不斷百思想,明鏡之不斷萬像也;今人之不斷百思想,素縑之不斷五采也。曹溪之對境心數起,空谷之遇呼而聲起也;今人之對境心數起,枯木之遇火而煙起也。不揣己而自附於先聖者,試閑處一思之。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5029.htm)----------------------------------------------------------------------------------------------------------------修行人必知十要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0-13 10:28:001.修行人,戒淫心,淫是六道輪迴根。色如毒藥迷心性,淫心不斷難出塵。2.修行人,戒殺心,吃人十兩還一斤。不和眾生結冤根,一切眾生皆親人。3.修行人,除偷心,偷心本是邪路因。大公無私走正道,莫為色身去騙人。4.修行人,去妄心,言真語實近道心。未證不能說證得,說大妄語斷佛根。5.修行人,戒貪心,莫憂身貧憂道貧。貧到立錐無餘地,遍虛空內皆家珍。6.修行人,戒嗔心,小心火燒功德林。忍受辱罵積功德,心平氣和道心活。7.修行人,莫痴心,無所執著隨緣行。來來去去無牽掛,無所求後自由人。8.修行人,要虛心,心驕功德化煙雲。一切眾生皆菩薩,只有自己是凡人。9.修行人,莫動心,喜怒哀樂六道因。動靜無礙無妄念,人情疏遠道情深。10.修行人,放大心,莫用自身鎖自心。本有無量光和壽,十方法界在心中。(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93776.htm)----------------------------------------------------------------------------------------------------------------凈空法師: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1-4-12 8:51:00我們六道凡夫,是被業纏縛住。「業」是什麼?善惡業。善業裡面生貪愛,被貪愛所纏縛;惡業裡面生嗔恚,被嗔恚所纏縛。換句話說,見色聞聲,生煩惱,喜怒哀樂、七情五欲,都是煩惱。我們被業所系縛,不得自在,所以佛祖教給我們放下萬緣,使我們在生活裡面,無論處順境或者是處逆境,時時刻刻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凈。所謂身心清凈,就是在一切法裡面,不去分別、不去執著,也不去打妄想。為什麼?這些都不是真實的。所以古人教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我們說的那些話叫廢話,沒有意義!我們要多念佛,諸位要曉得,念佛就是消業障,為什麼?你起心動念打妄想就是業障,你一天到晚講廢話是業障。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說廢話了,你的業障豈不就消除了?我們天天想求消災,用什麼方法?念佛就是最好的消災方法、最好的消業障的方法,你要會用!如果我們真的會用,會覺悟,果報是相當殊勝;要是不會用,果報就不勝。果報勝與不勝,在我們一念覺迷。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里勸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話說得很明白,口業最容易造,妄語、綺語、兩舌,挑撥是非,有意無意都在那裡造,非常可怕!我們六道凡夫不知不覺在造這些罪業,並不知道後果的嚴重,所以《無量壽經》一開端,佛就教給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佛用心之苦,真正是慈悲到極處!佛知道一切眾生所有的一些誤會、結怨,十之八九都是言語造成的,所謂「言多必失」,話太多了容易失言,容易引起別人誤會、猜疑,於是就與人結怨了。結怨之後,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有意無意當中,造成菩提道上許許多多的障難。諸位要知道,念佛是真實的善業,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儘可能地用「多念佛少說話」來避免口過、用這個方法來杜絕口惡。「身、語、意」這三類的行為,佛教導我們從「善護口業」下手,真是有道理,所以古大德教給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64351.htm)---------------------------------------------------------------------------------------------------------------凈空法師法語:你怎麼迷到這個程度發布:明華居士 [] 日期:2009-7-271 我學佛是二十六歲,我的長官、朋友、同事、同學,甚至於老師都罵我:「你怎麼去迷信,還迷到這個程度!肉也不吃了,這麼消極!」他們都罵我,我聽了之後,只是以苦笑來回答他們。2 為什麼?我沒有能力說服他們,只有用時間來答覆。三十年、四十年之後,再遇到這些老朋友,他們都說:「法師!您的路走對了。」現在他們曉得了,但來不及了。年歲老了,他們退休了,我就發現,兩年不見面,就像二十年沒見面,他們的樣子一下就衰老了。3 我們在佛法里懂得這個道理,工作的時候,他整個精神集中在工作上,他忘記衰老;一到退休之後,天天想「我老了」,所以很快就老了。老了一定生病,就天天想病,天天到醫院,天天找醫生,於是一身的病痛都來了。4 他們一看到我,我沒有老,我也沒有病,他們看到非常的羨慕。我用時間來答覆他,用行動來答覆他。他說他積極,他的積極是吃喝玩樂;我也很積極,我的積極是天天參究經教和念佛。我的積極是智慧增長,他的積極是增長煩惱、增長無明,我們兩個正好對比。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14722.htm)----------------------------------------------------------------------------------------------------------------凈空法師:一生能聞到佛法是最大的福報發布:wwdxk [] 日期:2011-10-9 5:12:00「如《會疏》曰:以財濟世貧,以法周無福,故曰大施主。蓋謂以財施救濟世間貧窮困苦之人,以法施普利無福聞法之士,故名為大施主-也。」昨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大施主一定是財、法兩種布施,這一段特別我們要著重的,這句話說「法施普利無福聞法」,由此可知,-一生能聞到佛法這是最大的福報。比在世間做天王,中國古時候稱讚帝王說「富有四海」,你得到全世界的財富,你成為世間的金輪聖王-,這人間富貴到了極處,是不是有福之士?不是,還是無福之士。為什麼?你的崇高的地位、無量的財富,你只能享受一生,你死了以後-怎麼辦?沒有一樣你能帶得走的,死了以後還是要隨業受報,這個時候才知道自己真正沒有福報。有機會聞到佛法的人,這一世再貧窮、-再沒有地位,如果這一生有緣,這個緣很殊勝,他這一生就成佛去了,一了一切了,這個大福報。這一生沒有緣,不能成就,來生後世一-定會遇緣,遇緣他就能成就,這是真實的福報。聞法的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永遠不滅。所以我們就知道了,世-出世間再大的施主不能跟佛比。佛布施的是什麼?是佛法,世間人布施的是財寶跟世間法,不是佛法,若是佛法還得了嗎?不得了。這些-話我們要記住,為什麼?我們這一生有無比殊勝的福緣,但是問題在哪裡?問題在我們不識貨,不知道這是世出世間無與倫比的珍寶,因-此當面錯過,把這一生成佛的機緣錯過了。阿賴耶識裡面佛法種子永遠不滅,那再等來生後世,來生後世在輪迴裡頭又不知道要吃多少虧-、受多少罪,這個無可奈何,不可以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五九集)2011/2/1 檔名:02-039-0259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93375.htm)----------------------------------------------------------------------------------------------------------------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每個念頭都要招致善惡果報
※凈空法師:如果這個咒真的能把自己的妄想、雜念伏住了,這叫持咒
※《太上感應篇》講解十五(凈空法師主講)
※凈空法師法語:阿彌陀佛教我們如何消業障、斷煩惱?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八三一卷——第八四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