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談小兒常見病 手足口病 感冒發熱 腹瀉

崔玉濤談小兒常見病手足口病感冒發熱腹瀉

崔玉濤先後工作於北京兒童醫院急救中心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和中美合資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

以下內容摘自「崔玉濤談常見病」:

一、皰疹性咽頰炎或手足口病。

皰疹性咽頰炎和手足口病都會出現咽部小泡樣紅點,2-3天後出現多個小潰瘍。此時,孩子會感到咽部疼痛,拒絕吃飯,甚至拒絕吃奶和喝水。此時,家長儘可能鼓勵孩子喝些偏涼的水或稀粥。如果實在水量不足,出現輕度脫水,還要靜脈輸注葡萄糖鹽水。再過2-3天會逐漸好轉。所以,家長要等待。重要的是預防咽部潰瘍處出現細菌二重感染。從清理口咽部,預防咽部繼發感染角度來說,只有白水可以取得清潔口咽部效果。如進食果汁後不喝2-3口白水,果汁中糖分會附著於損傷的咽部,更容易出現繼發細菌感染。 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頰炎都是病毒感染,不應使用抗生素。由於兩病都會造成咽部出現皰疹、破潰、部分出現「繼發感染」。如果真出現繼發咽部細菌感染,多半只能添加抗生素了。鼓勵孩子不斷喝水,沖洗咽部,是最為有效的預防咽部繼發感染的方法。抗生素只治療細菌感染,不能預防。

包括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幼兒急疹在內的病毒感染都不應使用抗生素。非重症病人,急性期在3-5天。整個病程7-10天。對於細菌感染,如果使用了抗生素,就應足量足時間使用。抗生素療程一般應該在5-10天。阿奇黴素建議使用三天,是因為此葯代謝周期長,連服三天可起到6天的作用。 不論是手足口病,還是皰疹性咽頰炎,或者是其它病毒、細菌感染,只要體溫恢復正常,就意味病情急期已度過,開始進入恢復期。恢復期可能還會出現一些後續癥狀,比如:咳嗽(呼吸道感染後)、皮疹(幼兒急疹)等。後續還會存在一定天數。此間可以使用一些對症的藥物。 如何初步判斷孩子病情輕重。患病孩子的狀況最為重要。精神狀況好或哭鬧不止,要比極度疲憊、發蔫強得多。名詞不代表患病嚴重度。如精神好,即使高熱也不是重症的表現;如精神差,說明病情較重。

二、感冒 發熱 咳嗽1、咳嗽

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咳嗽一般全天都會發作;過敏造成的咳嗽會突然發作;鼻炎造成的咳嗽會在孩子平躺後發作。患鼻炎時,如果孩子直立狀態,鼻部分泌物會以流涕形式排出;如果平躺狀態,會倒流入咽喉部,出現嗆咳樣表現。如果孩子出現半夜咳醒的情況,就應考慮患有鼻炎。 急性喉炎屬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因感染部位特殊會有「特別」表現。喉部處於咽喉要道,感染會導致發熱,還會導致局部腫脹,表現出「犬吠」樣咳嗽,嚴重者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發作多為半夜,整個病程3-5天。2、發熱

. 發熱時體溫增高不意味著不會著涼。退燒的根本是增加散熱。體內多餘熱散到體外即可退熱。首先,多給孩子喝水,增加體內水分;減少衣服或覆蓋物(同時相應提高室內溫度), 剛看了一位八個月的小朋友從昨晚開始發熱,體溫最高達39度。今天北京正在下小雨,氣溫約17度。家長給孩子穿了兩件厚衣還加外套棉衣。到醫院時體溫高達39.2度。醫院室內溫度達24度,建議將棉衣和一件厚衣去掉,家長顧慮孩子會著涼。其實高熱時給孩子穿過厚衣物,非常不利於退熱,還會誘發高熱驚厥。

孩子發燒時千萬不能捂著。發燒時孩子穿著過多或覆蓋過厚可影響皮膚散熱。如果捂汗過多,雖然可短時間降溫,但捂汗會使孩子短時間丟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特別容易造成脫水。脫水反而又使體溫升高。孩子發燒時在適當提高環境溫度的同時,給孩子多飲水或其它液體,少穿衣服或減少覆蓋。

. 病情嚴重程度不是根據體溫來判斷的。即使體溫超過40度,精神狀況好或服藥降溫後孩子精神狀態同前,不屬於嚴重問題。其實,觀察孩子一般狀況非常重要。發熱同時,孩子顯出非常難受狀;服藥降溫後,仍非常難受,就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當然,發熱時孩子仍然活躍,大可不必驚慌。

孩子發燒是壞事嗎?從孩子不舒服上講,發燒不是好事。但是發燒可以動用人體免疫功能,促進免疫系統的成熟。既然出現發燒,就要儘可能減少不適感(多飲水、保持體溫不超過38.5度、保證排尿排便等)的同時,保持體溫在37.5-38.5度,促進免疫系統成熟。千萬不要將體溫降至過低。「對乙醯氨基酚」也稱為「撲熱息痛」,代表性藥物為「泰諾林」;「布洛芬」的代表性藥物為「美林」。含有這兩種成分的退熱藥物有各種劑型,覆蓋從新生兒至成人。家長選擇藥物時,一定注意劑型。就兒童來說,就有幼兒型和兒童型之分。每種劑型藥物濃度不同,使用劑量也不同。"對乙醯氨基酚"與"撲熱息痛"同義,和"布洛芬"都是藥物成分名;而"泰諾林"和"百服寧"是"對乙醯氨基酚"的商品名,"美林"是"布洛芬"的商品名。"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交替使用,控制高熱。不要被商品弄糊塗。. 「對乙醯氨基酚」比如泰諾林的有效退燒時間為3-4小時;「布洛芬」比如美林的有效退燒時間為6-8小時。當孩子高熱時,可使用兩種退熱藥物交替,以減少藥物副作用。服泰諾林後3-4小時,若體溫再度超過38.5度,可服美林;若6-8小時後再度升高可服泰諾林,以此交替服用。

【註:泰諾林有肝毒性,嚴重的肝中毒死亡。對乙醯氨基酚和苯丙香豆素等化學合成類藥物是急性肝衰竭(ALF )最常見病因。美林中的布洛芬有腎毒性,布洛芬對於兒科而言是不安全的,它會引起腎臟損害,特別是由於腹瀉引起的發燒,如果處在脫水狀態引起的腎臟損害還更加嚴重,甚至是不可逆的,往往家長本身是不能正確判定寶寶是否處於脫水狀態,所以吃這個葯退燒有風險!)。詳見《美國新聞調查機構:常見感冒藥輕微過量即致死》http://fashion.ifeng.com/health/yiyao/chanjing/detail_2013_10/21/30508114_0.shtml

個人建議按照低於說明書的劑量服用。比如4-11個月齡的嬰兒用量為2.5毫升,你的寶寶只有6個月,應該小於兩毫升】

如果孩子出現高熱驚厥,兩種藥物可以同時選用,而且每種藥物劑量依然照舊。服用一種藥物如果出現嘔吐,應該選擇另外一種藥物。 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藥物,可選擇直腸內使用的栓劑。即使藥物選擇正確,劑量也適當,但要想達到理想效果,還要讓孩子攝入足夠的液體,這樣才能保證機體通過散熱達到退熱的效果。 退熱劑只是針對退熱而言。引起發熱的原因有很多,要諮詢醫生,選擇適宜的對因治療。

小結 ◆兒科醫生推薦的嬰幼兒退熱劑主要有兩種成分: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給孩子退熱時,最好兩種藥物交替使用。 ◆要想達到理想效果,還要保證孩子攝入充分的液體,以達到散熱、退燒的效果。,冰袋可以使局部皮膚血管收縮,對散熱未必有利。 .人體散熱途徑,也就是退燒途徑有四條:1、經皮膚蒸發水分散熱是最主要途徑,佔90%以上。所以發燒時不要給孩子穿的太多,應該少穿蓋。2、經呼吸散熱。發燒時呼吸會增快加深。3、經排尿過程散熱。多喝水多排尿。遇到孩子發燒要從這四方面幫助孩子物理退熱。 如果水分攝入不足,體內沒有多餘水分通過皮膚蒸發、通過排便排泄,高熱就不會降至理想狀態。不論孩子處於何種狀況,要想退熱,只有多飲水。如果特別原因不能經口喝水,就要考慮靜脈輸液來補充體內水分。 任何原因引起的發燒不會口服或注射一兩次藥物快速變為正常。發燒不是疾病的原因,而是疾病的一種癥狀。退燒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高熱驚厥和體內消耗過多。所以只有體溫超過38.5度才需退熱。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會反覆3-5天。

3、抗生素的使用

常規X光照相是針對性很強的操作。X光照相時,人體重要部位一定得到防輻射的保護,這是必須進行的保護。保護部位包括:頸部(保護甲狀腺)和下腹部(生殖器官部位)。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現在已經不建議進行X光透視檢查,因為一次透視檢查的X光量遠遠高於X光照相量,可達數十倍。目前絕大多數醫院內使用的都是數字X光機,常規X光照相對孩子損傷極微。有一位國外專家曾經這麼形容一次X光照相可能帶來的損傷——一次常規照相接受到的射線如同乘飛機從紐約到舊金山在空中接受到的射線。雖然我們不願意讓孩子接受射線,但是也不要懼怕常規X光檢查。

. 由於常見病毒感染,特別是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在人體內存活時間大約3-5天,也就是常見病毒感染有「自愈」傾向。所以,對於感冒等常見病毒感染,我們不建議使用殺病毒藥物,而只是採用退熱等對症療法。其實,殺病毒藥物有很強的毒性,如果不是嚴重病毒感染,是不應採用殺病毒治療的。一般病毒感染病程在5-7天,急期在3-5天。有些朋友質疑,難道沒有抗病毒嗎?如果有,是否可以縮短病程呢?的確有抗病毒藥物,什麼利巴韋林、阿昔洛維,因為抗病毒藥物會致畸致癌致突變,這是所謂抗病毒藥物的副作用。這種副作用,比抗生素類藥物引起的副作用還要可怕。 . 發燒到醫院,醫生常建議檢測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C反應蛋白可在各種急性炎症、損傷等發作後數小時內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病變好轉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被認為是急性炎症時反應最主要、最敏感的標誌物之一。C反應蛋白(CRP)與白細胞總數、紅細胞沉降率和多形核(中性)白細胞數量等具有相關性,尤其與白細胞總數存在正相關。可幫助辨別感染類型,可用於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細菌感染時,CRP水平升高;而病毒感染時,CRP不升高或輕度升高。醫生可根據CRP結果針對性地選擇藥物。 炎症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過敏等多種因素。千萬不要認為,咽紅、流涕、咳嗽就一定是細菌感染。如果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至少超過15×10*9/L和CRP(C反應蛋白)超過30,才可能是細菌感染。千萬不要把細菌感染擴大化,造成抗生素的濫用。

細菌和病毒感染在疾病過程中有著不同,但家長們很難區分。我們經常通過血液檢查初步區分。待孩子發燒至少24小時後,血液中才能有所反應。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細胞會增高;而病毒感染時白細胞總數會降低,淋巴細胞增多。這是最簡易的區別方法。過早檢測血液不能準確反映感染的情況

A族溶血性鏈球菌可引起猩紅熱、化膿性扁桃體炎、風濕熱、腎小球腎炎等嚴重疾病。青黴素是非常有效的藥物,常選擇「羥氨苄青黴素」。使用時間一定不要短於7天,最好為10天。很多家長有錯誤認識,體溫剛正常就想停葯,以減輕抗生素的副作用。真是細菌感染就要用夠時間,避免耐葯菌產生。

對A族溶血性鏈球菌,可通過咽部分泌物或血液進行細菌培養。這種方法雖然相對準確,但時間較長,不利於快速診斷。由於此菌首先侵犯呼吸道,現在很多醫院通過提取咽部分泌物,用已知抗原進行快速檢測,確定診斷。檢測時間也就15分鐘。 雖天氣變暖,但「著涼、感冒」卻急劇增多,原因就是室內外溫差過大所致。孩子平素活動量比成人大,玩耍時特容易出汗,出汗後受到「涼風」一吹,就會著涼。室外活動出汗後,應待汗落下後,再進入空調房間。室內玩耍的孩子應根據室溫適當增減衣物,儘可能避免出汗,特別不要出大汗。 . 感冒後期,當出現呼吸道癥狀(咳嗽、流涕、鼻塞等)時,一定要孩子多飲水,同時可使用一些消除癥狀的藥物,比如:化痰、抑制流涕的口服、吸入和滴鼻劑等藥物。如果體溫已開始下降和已降至正常,即使出現一些呼吸道癥狀,家長也不要過於緊張。此時,不是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家長詢問上幼兒園後經常出現感冒,是否可給孩子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製劑為血液製品,針對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性疾病(川崎病等)的治療。若孩子沒有確定為免疫功能低下,最好不要使用免疫球蛋白製劑。否則會抑制自身免疫球蛋白的產生,還有增加血源性疾病的危險。 對於反覆呼吸道病症(咳嗽、發燒)的孩子,應該進行免疫功能+過敏原的檢查。如果真是免疫功能低下,應該使用免疫增強劑;如果是過敏,需要去除過敏原和抗過敏治療。不要遇到孩子發熱、咳嗽就糾結於是否是細菌感染,是否該使用抗生素。 咳嗽屬呼吸道癥狀,有著不同含義。氣管或肺部感染造成的咳嗽,是人體自我防禦機制,是為了排出呼吸道內分泌物。這種咳嗽伴有痰液,可化痰治療,比如口服或霧化吸入鹽酸氨溴索。如果過敏或特別病毒感染,可造成支氣管痙攣,出現陣發刺激咳嗽,可伴有喘憋,需要霧化吸入止喘治療。

太多網友關注幼兒急疹。其實幼兒急疹很"簡單"--"熱退疹出"。而不簡單的是"熱起疹出"。發熱時出疹可能是麻疹、猩紅熱、風疹、水痘等傳染病;也可能是發熱時用藥引起的葯疹等。家長切記:只要發熱時出疹必須帶孩子到醫院看醫生

確診幼兒急疹就是馬後炮現象。先是高熱三天,熱退後出皮疹,再三天皮疹全部消失。病癒後皮膚及全身不留任何痕迹和後遺現象。是否有辦法能提早確診呢?由於沒有特異性實驗室檢查,現只能依據年齡小、多為第一次發熱、發熱時只伴極輕微呼吸道癥狀等進行初步估計,最後依據"熱退疹出"而確診。 孩子生後第一次高熱有可能是幼兒急疹。幼兒急疹是病毒引起的一種上呼吸道感染。其特點是先高熱(體溫>38.5度,甚至可達40度),多不伴有明顯其它呼吸道表現。大約三天後體溫驟降,同時全身出現充血性粟粒疹。再過3天皮疹消失,不留任何痕迹。在高熱期間可用退熱劑。出疹期間不需用藥,可洗澡,出門。 孩子生後第一次發燒往往出現於六個月到一歲之內。孩子第一次出現高熱,家長肯定會緊張。但是家長必須明白當孩子體溫超過38.5度時,必須給他服退熱劑。其目的是為了避免高熱導致的驚厥。高熱驚厥是發熱直接引起的唯一對人體不良的現象。 中耳炎為嬰幼兒常見呼吸道感染之一,多為細菌感染。家長在家沒有辦法直接觀察孩子耳內狀況,所以耳溫測量可成為判斷嬰幼兒是否患有中耳炎的簡易方法。同樣的體溫計,同樣的手法,分別測量雙側耳溫。如果相差0.5度以上,應該考慮溫度偏高側出現中耳炎。對於中耳炎,首選抗生素治療。藥品名稱不同不等於成分不同。對乙醯氨基酚是用於治療發熱和感冒的常用藥物中的主要成分,許多復方製劑中也含有這種成分,比如:白加黑、帕爾克、克感敏、速效傷風膠囊、感冒靈、去痛片、散利痛、撲感寧、兒童退熱片等等,每種藥物中所含對乙醯氨基酚的劑量不同,約120~500毫克不等。 所以吃藥太雜,就很容易過量。 我們常用的感冒藥中通常會含有乙醯氨基酚,對乙醯氨基酚服用過量或長期服用,都有可能引起肝細胞壞死。因此家長注意不要給孩子的藥物服用過量。 過量的對乙醯氨基酚所生成的毒性代謝產物同樣會損害腎臟,造成腎細胞壞死,特別是同時使用水楊酸鈉(阿司匹林)或咖啡因時,更容易損傷腎臟。另外,所生成的毒性代謝產物也會直接作用於骨髓造血系統,構成破壞,有可能誘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白血病。

三、腹瀉

如果大便性狀突然變稀或/和次數增多,家長留取嬰兒糞便送到醫院檢測。將糞便標本置於塑料小盒內或用保鮮膜包裹,於排便後2小時內,當然越快越好,送到醫院。最好檢測項目包括「大便常規+便潛血」,伴有發熱時加上「輪狀病毒抗原」。如果檢查發現白細胞超過10-15個/高倍視野,不論是否有紅細胞都應考慮細菌感染,若同時進行大便培養更能確定診斷。如果以紅細胞為主,潛血陽性,白細胞小於5個/高倍視野,應考慮腸道損傷,比如過敏等。

大便常規檢查提示紅細胞和白細胞超過每高倍視野10-15個以上才應考慮為細菌感染。只有這時,才應考慮口服抗生素。如果每高倍視野僅幾個紅細胞或白細胞不能說明是細菌感染,不要口服抗生素,可以服用益生菌。

. 患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時,孩子會有發熱,大便呈稀水樣,也可形容呈"蛋花湯"樣。其實所有病毒性胃腸炎都有這特點。大便常規檢測顯示未見或偶見白細胞。對於這種情況絕對不應選擇抗生素治療。預防和治療脫水,益生菌輔助,不含乳糖配方奶支持,5-7天即可自愈。 如果腹瀉時大便呈稀水樣,往往提示病毒感染,特別多見的是輪狀病毒感染;也可能提示消化不良。現在很多醫院都可定性大便輪狀病毒。如果為陽性即可確診。現在世界上沒有殺滅此病毒藥物,腹瀉期間只要能預防和治療脫水,5-7天內即可自愈。當腹瀉,特別是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時,排便時會丟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易出現脫水。脫水指的不僅僅是水分丟失,同時還有電解質丟失。腹瀉時遇4小時內未排尿就應考慮脫水,應及時給孩子補充含有電解質的口服補液鹽。如果脫水不嚴重,可以給孩子多飲淡蘋果汁。觀察孩子排尿量。

1歲之內嬰兒胃腸道功能尚不成熟,加上出生後到一歲間飲食性狀變化較大,常出現大便偏稀或次數增加、顏色變化。1歲內嬰兒的進食吞咽能力常超過消化吸收功能,所以就會出現吃得很好,大便偏稀、顏色綠色、次數較多的情況。家長不要焦急,更不要限制嬰兒進食量,孩子會逐漸自我調整。 腹瀉時,特別是嚴重腹瀉時,腸道粘膜會受到損傷。位於腸道粘膜上的一種消化奶製品中乳糖的「乳糖酶」會受到破壞。可致奶中乳糖消化障礙,造成乳糖不耐受性腹瀉。年齡越小,出現腹瀉時這種情況更嚴重。所以,常建議腹瀉期間暫停配方奶粉,換用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粉—「腹瀉奶粉」。 不含乳糖的配方粉有幾種:1、以牛奶為基礎的不含乳糖的配方粉,適用於急性腹瀉引起或原發性乳糖不耐受兒童;2、以豆奶為基礎的配方粉。豆奶中不含乳糖,但營養不夠豐富,長期使用對嬰幼兒生長不利;3、深度水解配方,不含乳糖,適用於慢性腹瀉和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的胃腸表現。 對於急性腹瀉患兒,如沒有牛奶過敏史,可以使用雀巢AL110,一種僅不含乳糖的,其餘類似普通配方粉的無乳糖配方粉;對於腹瀉伴有牛奶蛋白過敏,或慢性腹瀉的患兒,應選用雀巢的藹兒舒,紐迪西亞的紐太特或紐康特,這些屬於水解蛋白,同時不含乳糖,並含利於消化和吸收的中鏈脂肪。

. 對腹瀉可考慮下面幾點:1、便中含有很多水分,並由大量原始食物顆粒,比如:奶瓣、菜葉等,說明吸收出現問題,應適當減少進食量或更換食物種類;2、如大便性狀很好,只是大便量和次數多,說明吸收不良,可服益生菌;3、如腹瀉伴發熱,要行大便檢查,確定是否為感染及感染性質。

如果孩子出現腹瀉家長必須關注以下幾件事情配合醫生的診治。1、腹瀉前的不適表現;2、腹瀉前是否有嘔吐;3、腹瀉次數;4、大便顏色和性狀;5、排尿量和間隔時間,特別是就診前最後一次排尿時間;6、留取大便標本置於小瓶、小盒或保鮮膜內,排便後2小時內送到醫院檢測。

. "益生菌"指的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改善人類健康的活菌,也可定義為對人體只有益而無害的活菌。"益生菌製劑"指的是含有益生菌的產品,其中含有添加劑等等。所以,評價益生菌製劑是否可以長期服用,除了考慮益生菌本身,還要考慮添加劑等其它成分。目前沒有一種益生菌製劑上標明可長期服用。

不論何原因使用抗生素後,都可能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導致腹瀉樣表現。這時應該給孩子服用益生菌。抗生素與益生菌服用間隔至少要2小時。千萬不要一同服用。抗生素停用後,仍然堅持服用益生菌1-2周,調整腸道菌群。

便秘

大便最後形成於右側降結腸。如果結腸內細菌能夠將食物纖維素敗解發酵,就會產生水溶性的短鏈脂肪酸,吸收很多水分。大便中水分正好就是軟便;水分過多就是腹瀉;水分過少就是便秘。若出現便秘可攝入較多的纖維素,增加結腸中水分,糾正便秘。現在比較安全的藥用膳食纖維就是乳果糖。

嬰兒腸絞痛

嬰兒腸絞痛的定義是營養充足的健康嬰兒,每天哭鬧至少3小時,每周哭鬧至少有3天,且發作超過3周。腸絞痛是常見嬰兒發育中的問題,生後3周左右開始,2-3個月達高峰,4-6個月後逐漸改善,恢復正常。 緩解腸絞痛方法有物理療法和藥物療法。最有效的物理療法就是適當壓迫腹部,比如:抱緊孩子,趴著卧位,吸吮餵奶等。藥物療法主要是西甲硅油,每次10滴,每天3次,餵奶前直接滴入口腔內,連用兩周。益生菌也有一定效果。不論何種治療只能是緩解,只有時間(4-6個月)才可根治。對於不嚴重的腸絞痛嬰兒,多讓其扒著或順時針按摩嬰兒腹部,助其排氣,可有一定效果。孩子有腸絞痛不會造成自身近期和遠期傷害,對父母來說要經歷極大的心理挑戰。父母們堅持住!

因為腸脹氣是最主要的問題基礎,所以嬰兒容易出現突發哭鬧(睡眠不安、易驚嚇)、臍疝、腹股溝斜疝等連帶問題。待嬰兒4-6個月後,哭鬧減少,這些問題也會逐漸好轉,至消失。如果6個月後還未好轉,可以諮詢醫生。減少嬰兒哭鬧,減輕疝氣程度。 如果6個月以上的嬰兒還會出現陣發性哭鬧、睡眠不安或突然驚醒、腹脹並排氣多等類似嬰兒腸絞痛的現象時,應該首先考慮食物不耐受或過敏,比如: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過敏等。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留取孩子大便進行3-5次「大便常規+潛血」檢查,帶著檢查結果諮詢兒科醫生。

何為「羅圈腿」?羅圈腿,醫學稱為「O型腿」。很多家長誤認為孩子小腿彎曲就是O型腿。當孩子放鬆躺在床上時,輕輕將孩子雙腿併攏。如果雙踝關節接觸時,雙膝關節間距離>3cm,說明存在「O型腿」。反之,如果雙膝關節接觸時,雙踝關節之間距離超過3cm,說明存在「X型腿」。看了一位12個月急診的嬰兒,主因陣發性劇烈哭鬧1周。家長擔心孩子出現腸套疊等情況。可當看到孩子時,在媽媽懷裡相當安靜。檢查才劇烈哭鬧。待孩子安靜後,讓媽媽按壓和揉孩子腹部無任何不適。所以可排除因外科病(腸套疊、闌尾炎等)引起的腹痛。因外科病引起的腹痛「拒按」腹部。

扁頭會導致腦後顱骨過於平坦,出現重疊(可以從照片看,頭頂出現顱骨重疊,高出一個棱),類似方顱現象。可以讓孩子左右側卧睡眠;白天清醒時多趴著,可逐漸改善頭型。

血管瘤的典型特徵是高出皮膚的深紫色小腫物,按壓時局部顏色變淺,無痛感。按壓停止後恢復紫紅色。初期,特別是1歲半前,血管瘤有增大趨勢。待孩子1歲半之後有些血管瘤的生長停止,紫紅色腫物上開始出現正常皮膚顏色的點塊,隨之腫物逐漸變小,於2歲半左右基本消失。 頸至背或橫穿眼皮的不突出皮膚的粉紅色斑塊稱為「鸛吻痕」或「天使之吻」。絕大多數可於18個月內自行消失。但發生於其它部位的紅斑,應排除血管瘤。有些部位的紅斑會隨著嬰兒生長,其顏色逐漸加深,且逐漸高出皮膚,這就是典型的血管瘤。很多小血管瘤會在2歲半之內逐漸變小消失。血管瘤現常用的早期治療葯是塗成人使用的一種眼藥水-噻嗎洛爾。每次將眼藥水滴在患處,並用保鮮膜覆蓋,維持十幾分鐘,效果不錯,但要堅持,需要數月才能逐漸減輕(紫紅色區域內白色正常皮膚所佔比分越來越多

孩子出現中暑現象(高熱、頭暈、胃腸道不適等)時,不要進入過涼的環境內,應儘可能多給孩子飲溫水。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可服用藿香正氣水、人丹等藥物。保證休息。千萬不要給孩子吃冷飲,身上也不要使用冰袋等降溫。冰袋會使皮膚血管收縮,更不利於降溫。

四、過敏

預防:

1、有研究表明,孕末3個月服益生菌,可以預防今後嬰兒過敏。

2、出生後第一口奶開始就應是母乳餵養。若母乳真的不足,應選用部分水解配方;2、家中杜絕消毒劑;3、正確使用抗生素;4、合理添加輔食。

嬰幼兒過敏從食物過敏起步,最常見的是牛奶蛋白過敏。很多純母乳餵養的媽媽抱怨為何純母乳餵養也會引起過敏? 如出生後先接受了配方奶,體內可出現致敏,也就是體內免疫系統出現異常表現——IgE增高。當增高到一定程度時才會表現出過敏癥狀。實際上,過敏也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有過敏表現前,體內已出現免疫系統異常。沒有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接受哪種食物就會立即過敏的情況。預防過敏非常關鍵!

實際上,嬰兒出生後只要接受過一點配方奶粉,就有可能開始牛奶蛋白過敏的歷程。生後第一口奶應該是母乳。當孩子出生後體重下降沒有超過出生時體重7%時,就應堅持母乳餵養。超過7%添加部分水解配方。預防過敏母乳最好;如果母乳真的不足,部分水解配方也是不錯的選擇」。5、濕疹常是過敏在皮膚上的表現,實際來自食物,特別是乳蛋白。也就是說,過敏也是因為腸道發育不夠成熟,致使乳蛋白等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成分,沒有充分消化即被吸收;再有腸道粘膜免疫功能不全,也是導致過敏的原因。益生菌既可改善腸道消化吸收,又可促進腸道粘膜免疫功能成熟。

沒有任何研究說明母乳餵養媽媽避開何種食物可以預防嬰兒過敏,但嬰兒生後早期進食配方粉卻能大大增加嬰兒今後牛奶乃至其他食物過敏的機會。很多嬰兒對母乳出現嚴重過敏的,是因生後早期進食過配方粉,稱為「母乳餵養下的牛奶過敏」。嬰兒已經對母乳過敏的情況,媽媽只能適當自己避食。

診斷:過敏原檢測很難精確診斷。世界過敏學會(WAO)推薦「食物迴避+激發試驗」是診斷牛奶乃至其它食物過敏的金標準。懷疑一種食物過敏,停掉後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再次進食同種食物又出現即可確診。家長給孩子換成深度水解配方,而不是其它品牌的普通配方

建議不要每天洗澡時都用浴液,溫水洗即可。洗澡可去掉皮膚上脫落的皮屑、附著物等,很簡單的過程。不要認為洗完澡皮膚髮澀才叫到位。實際上皮膚潤滑是皮膚自身分泌的油脂,對皮膚有保護作用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很多,早期主要與餵養不足有關,多餵養可預防黃疸。口服葡萄糖水無效果

雖然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多是生理因素,還是應監測黃疸程度,可用經皮膚測膽紅素方法。黃疸出現過早,應排除新生兒血型不合溶血症;感染等原因。黃疸同時大便偏白,應排除膽道閉鎖等先天異常。母乳餵養寶寶的黃疸可持續幾個月,黃疸程度只要不高,就繼續堅持母乳餵養,不需特別治療。#出現黃疸。增加餵養是退黃的重要方式,因為膽紅素主要通過糞便排出體外;隔著玻璃曬皮膚,也有促進黃疸消退的效果。

鼻塞,不是小問題,空氣流通,濕度適宜,多喝水、多休息是治療的基礎。

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總結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第一:給孩子使用治療感冒和發熱的藥物時,不僅要關心每種藥物的服用劑量,更要關注每種藥物所含的藥物成分。特別是在給孩子服用含對乙醯氨基酚的合成劑時,必須事先詳細閱讀說明書,弄清劑量再服第二:避免同時服用兩三種對乙醯氨基酚複合製劑,以防服用過量。第三,儘管對乙醯氨基酚服用過量時可能導致嚴重的肝、腎等功能損傷,但只要不超量、不久服,它仍然是非常安全有效的藥物。第四,家長不必因此而過於謹慎,以免孩子得病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 1、 抓緊「黃金時間」解除兒童危難 當兒童處於危難時,最為緊急的就是保持或恢復兒童的呼吸和心跳,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兒童的生命。在保持生命的過程中,爭分奪秒是關鍵的關鍵。因為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對人體的影響與分秒相關. B 呼吸狀況 · 氣道梗阻:犬吠樣劇烈咳嗽、嚴重鼾樣呼吸、發音費力 · 呼吸費力:呼吸時鼻翼煽動,還有胸廓過度起伏或微弱起伏,甚至沒有起伏C 循環狀況(circulation) · 皮膚蒼白、顏色發灰,甚至青紫 · 皮膚呈現大理石花斑紋 · 手腳極度冰涼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中任何一條,立即呼叫120或他人幫助。. 二、心肺復甦術是第二組ABC 打開呼吸道及判斷有無自主呼吸 (2) 判斷自主呼吸:將自己的面額及耳朵靠近患者的口鼻處,觀察患者的胸廓有無起伏,傾聽有無呼吸音並感覺有無呼吸的氣流 (3) 在5到10秒鐘內完成正常自主呼吸的判斷. 檢查患者是否有呼吸(眼看、耳聽、面感),然後實施人工呼吸 (1) 口對口人工呼吸兩次(緩慢吹氣每次持續一秒) (2) 確定在每次人工呼吸是都能觀察到患者的胸廓起伏 (3) 如果第一次人工呼吸無效,重新打開患者的呼吸道(壓額舉頜法),然後再次進行人工呼吸. B、單手或雙手胸外心臟按壓 圖6-7 雙手胸外心臟按壓示意圖 (2)頻率及深度 A、按壓深度為胸廓厚度的1/3到1/2 B、按壓頻率為100次/分 有效心肺復甦,可爭取兒童存活以及存活後生命質量關鍵的操作方法。所有兒童工作者都因掌握這門技術,將危難有效化解,保證兒童生命安全和質量。(2)頻率及深度 A、按壓深度為胸廓厚度的1/3到1/2 B、按壓頻率為100次/分 有效心肺復甦,可爭取兒童存活以及存活後生命質量關鍵的操作方法。所有兒童工作者都因掌握這門技術,將危難有效化解,保證兒童生命安全和質量。


推薦閱讀:

曹玲仙 > 證治經驗 三、子宮內膜異位症經行發熱
4.蘆 根1——◎三根湯與小兒發熱
發燒後,捂一身汗就能好嗎?
吸濕發熱衣
生薑治療發熱的方法

TAG:感冒 | 常見病 | 腹瀉 | 發熱 | 手足口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