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我們終會相信自己的決定
(來源/New York University,譯/AmberLee)
一組神經學家發現:當我們面臨選擇,卻缺乏足夠的依據以確保成功時,我們的大腦會利用已耗用的時間作為任務難度的參考值,以計算我們需要多少自信心。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幫助釐清影響決策過程的諸多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很多決定。」羅澤·基亞尼說。他是紐約大學神經科學中心的一名助理教授,同時擔任該項研究的作者。「有時,依據確鑿能讓我們快速並準確地做出決定。另一些時候,依據不足,我們花更長時間去做決定,並且往往不那麼準確。我們的大腦認為,更長的耗時與較低的準確性相關聯,同時也意味著更低的信心值。」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們的大腦利用這種關聯性去計算信心值,這個過程不僅以可利用的依據為基礎,同時也基於收集這些證據所耗費的時間。」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想法:大腦可以將感官收集得來的數據,通過依據與耗時的結合轉換為若干『信心等級』單位」,合著者、醫學博士邁克爾·夏登補充道。他是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調研員,以及哥倫比亞莫迪默·B·查克曼心腦行為研究院的成員。「有些規律適用於與時間相關聯的直覺,一些與此相同的規律也使得時間本身的身份認定具有挑戰性,在這裡時間不只是包括精確性在內的其它東西的標識,而是一個參與者。」
「直觀上,以『被花掉的時間』作為考量決策難度的根據是講得通的,然而,要想在實驗室里證明這一點並不容易。難怪這要等到2014年!」
公認的是,決策通常伴隨某種程度的確定和信心,它是針對我們的選擇將產生積極的後果這一事實,而形成的不同等級的信心值。在複雜的環境中,信心在指導未來行為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尤其在決策結果被延遲以及需要快速學習的情況下。
然而,還未被充分理解的是,這種確定性是如何被建立的。研究者將此歸因於兩個變數:依據與決策所用的時間。具體來說,如果我們相信我們有足夠的依據來做一個決定,我們更有可能在選擇中擁有確定性。至於時間,決策速度被看作為信心的一種反映——決策的速度越快,說明做決策時的信心越足。
然而,要把這兩個因素分開是很有挑戰性的。因為,當一個依據支持一個特定的抉擇,那它也往往會影響該抉擇的耗時。
為了解決這一點,研究者設計了一個實驗,參與者被要求在一個隨意點的運動演示當中決定運動的方向(向上或向下),也就是說,這些點往哪個方向前進?參與者通過轉動眼球上下移動水平槓桿來回答問題,他們把目光落在水平槓桿的任意一端,以此顯示決策中的信心水平。決策與信心的同步呈現表明了一點:參與者在指導其決策的兩個方面時,使用的是相同的信息。研究者控制了運動的難度(噪音),並跟蹤眼球運動以弄清抉擇、做抉擇的時間以及抉擇中的信心問題。
不出意外,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更多的依據能幫助增強反應的自信度。而且,確定性與反應時間成反比,換句話說,用於決策的時間越短,對該決策所感受到的信心也越強。
在第二項實驗中,通過有效控制依據,研究者分離了有關信心的時間因素和證據因素,因此,在短期內,純依據幾乎為零。為了獲得與過去相同水平的準確度,實驗對象增加了他們的決策時間。然而,重要的是,最後報告顯示的自信值較往常偏低,這表明增長的決策時間會削弱自信度,即便在準確性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
「我們第一次表明:決策時間與自信心之間的關係不完全以依據作為基礎,決策所耗用的時間獨立發揮作用,」基亞尼評論道,「在很多情況下,利用決策所耗用的時間是有幫助的。它能提供計算捷徑,提高計算信心值的可靠性。然而,結果也證明,我們可以通過合理操縱將準確度和自信心分開,正如我們在實驗中所使用的方法。」
推薦閱讀:
※重返二十歲。
※來者諮詢:名校名企、績效出眾、明日精英,卻深陷職場焦慮,怎麼辦?(三)
※[轉]通感與藝術心理
※冰戀秀色中的秀色是什麼意思?
※虛構的俯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