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月 繞月 登月 人類探月步伐從未停止

夢月 繞月 登月 人類探月步伐從未停止大洋新聞 時間: 2013-12-15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李華、肖歡歡、胡亞平

前蘇聯「月球1號」月球探測器。

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登月。新華社發

嫦娥三號開始落月。 新華社發

嫦娥二號飛行模擬圖。新華社發

嫦娥一號發射。

  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成為人類史上登月第一人。

  月球是唯一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星球。

  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代的神話「嫦娥奔月」就描繪了人類登月的美妙畫卷。

  人類探月史,經歷了夢月——繞月——登月的過程。早期的天文學家和科學家,以科學為基點,站在地球「看」月球,為探月做了前期科學儲備。

  進入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和前蘇聯進行太空競賽,成為探月的先驅者,從近月飛行、環繞地球、硬著陸、軟著陸、載人登月,一步一個腳印。前期的探索多以失敗告終,代價不菲,但卻鋪平了登月的道路。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左腳踏上了月球,成為人類史上登月第一人,並說出那句舉世聞名的宣言: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這一步終結了月球沒有人類足跡的歷史,也開啟了月球探索新篇章。20世紀80年代後,第二輪探月高潮來襲,日本、歐洲、中國、印度相繼加入探月隊伍。

  中國人追逐月球的腳步從未停下。昨晚,隨著嫦娥三號成功落月,我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軟著陸的國家。這也是1976年後人類探測器首次的落月探測。專家昨天表示,探月熱之所以重新興起,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是內在動力。而嫦娥三號順利落月,將為我國開展深空探測開闢一片全新的天空。

  文/記者李華、肖歡歡、胡亞平(署名除外)

  夢月

  遠古至近代

  從傳說幻想到科學觀測

  從中國古代「嫦娥奔月」、「唐明皇游月宮」美麗傳說開始,月球便披上神秘的面紗,也開啟了人類幾千年關於月球的探索。夢月由此起航。

  早期天文學家更加務實。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巴比倫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月食有大約18年的沙羅周期。公元前428年,月球的天然形狀和月光的成因也被了解,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推斷太陽和月球都是巨大的岩石球體,而且後者通過反射前者的光來發光。公元前2世紀,阿里斯塔克斯計算出月球大小和距離,得知地月的距離是地球半徑的20倍。1609年,伽利略在《星際信使》中使用第一架伸縮望遠鏡描繪的月球,注意到它並不是光滑的,有著環形山和山。而伽利略是最先注意到月球環形山的科學家。

  這些早期的天文學家、科學家們打開了夢月的窗戶,為人類探測月球架構了天梯,而進入20世紀50、60年代,一場大規模的月球探測高潮在美蘇太空爭霸之下悄然到來。

  故事

  幻想人類坐炮彈飛月

  「後美國內戰時代,巴爾的摩大炮俱樂部的主席巴比康和其競爭對手、費城的鎧甲製造商尼切爾船長以及一個法國人邁克爾乘坐一枚由巨大大炮發射的中空的炮彈飛向月球。」

  ——作家儒勒·凡爾納1865年寫的科幻小說《地球到月球》中描寫的故事,這篇小說是人類出現最早有關登陸月球的文本之一。

  繞月

  1958~1965

  撞擊月球拍回影像

  冷戰刺激了前蘇聯和美國的太空競賽,導致月球探測的加速。1958年8月17日,美國「先驅者0號」升空,執行近月飛行任務。資料顯示,這是人類第一次發出月球探測器。然而,運載火箭飛行77秒後發生劇烈爆炸,星箭俱毀。37天後,前蘇聯「月球1A號」同樣難逃運載火箭未入軌就爆炸的宿命。

  據不完全統計,1958年至1960年短短兩年間,美國和前蘇聯共發射月球探測器17次,兩國的探測器主力「先驅者」和「月球號」展開廝殺,執行任務多為「近月飛行」和「環繞月球」多以失敗告終。

  兩個超級大國競技中,前蘇聯的月球計劃太空船最先完成多項目標:第一個脫離地球的引力,並且飛越過月球的人造物體是月球1號;第一個撞擊月球表面的人造物體是月球2號;第一個拍攝到通常是被遮蔽而看不見的月球背面影像的是月球3號,這都發生在1959年。

  進入20世紀60年代,美蘇太空競技更加白熾化,這時期探月任務的重心轉變為硬著陸和軟著陸。

  這一時期,美國推出無人太空任務之一的「徘徊者計劃」(1961~1965年),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新聞發言人JoshuaBuck對本報記者表示,著陸月球的馬前卒「徘徊者」號系列,期望實現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著陸,拍回月面特寫照片。相繼發射了7顆月球探測器,4顆取得了圓滿成功。特別是最後三次航程,給了美國航天工程師們極欲一見的影像,增進了月球科學家大量有關月球表面的知識。這一階段的競賽,美國的成功率高於前蘇聯。

  科普

  月球上有14個

  中國人名地名

  據新華社電月球上共計有14個以中國人名和地名命名的19個月球地理實體,包括12個撞擊坑、2個月溪和5個衛星坑。這14個中國人名和地名包括:石申、蔡倫、張衡、祖沖之、李白、畢昇、郭守敬、萬戶、高平子、張鈺哲、神話傳說中嫦娥和瓷都景德鎮。此外,1976年和1985年有兩條月球正面的月溪被外國人分別用兩位中國婦女的名字命名。由於文獻資料的缺乏,至今無法確認這兩位發音為「Wan-Yu」和「Sung-Me」的中國女性是誰。

  軼聞

  月球岩石曾是

  中美破冰禮物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一件珍貴國禮——「月球岩石碎片擺件」,這是1971年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代表美國總統尼克松送給毛澤東主席的禮物。

  這是由1969年11月美國阿波羅十二號宇宙飛船的宇航員從月球表面採集帶回。它是由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頓載人宇宙飛船中心技術勤務處製作,由美國宇航員帶入太空的美國國旗及從月球表面取回的7粒岩石碎片封閉於有機玻璃座屏中而成。

  登月

  1966~1972

  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

  以撞擊月球實現硬著陸之後,人類登月的前奏「軟著陸」吹響,賽場上的競爭者依舊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

  勘測者計劃是美國宇航局在1966年至1968年,發射7艘機器人航天器登陸月球表面的計劃。勘測者1號並成功於1966年6月2日登陸在月球表面的風暴洋。

  只可惜,前蘇聯先行一步,經過11次失敗後,前蘇聯月球9號終於成功地於1966年2月3日率先完成軟著陸,美國落後僅4個月。

  直到那一刻,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完成了人類的登月夢。這時是1969年7月20日,星期日。

  「休斯頓,這裡是靜海基地,『鷹』艙已經著陸。」阿波羅11號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向地球指揮中心報告。把儀器檢查了三個小時之後,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的梯子上慢慢下去。在第二級階梯上他拉了一根繩子,打開了電視照相機的鏡頭,讓五億人看到他小心地下降到荒涼的月球表面上去。從上世紀60年代初期開始,「太空競賽」的勝利「標準」被定義為率先登月。從某種意義上講,阿波羅11號的成功標誌著美國在太空競賽中的勝利。

  阿波羅8號在1968年曾載人環繞月球,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陸月球,至1972年人類共六次載人登月成功。這些任務總共帶回了超過380公斤的月球岩石。

  「簡而言之,NASA能夠在1969~1972年間實現6組宇航員成功登月,得益於美國政府為此提供了必要的財力物力和人才資源。近40萬人參與太空計劃,花銷達250億美元(1972年統計)。」JoshuaBuck如此總結美國載人登月成功原因。

  追月

  1980至今

  第二輪探月高潮

  中日印歐接過棒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其他國家,相繼登上探月舞台。1990年1月24日,日本「飛天號」飛天。1998年,日本確定了另一項重要的月球探測計劃,這就是月球學與工程探測器計劃,又稱為月亮女神計劃。此計劃也是繼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後規模最龐大的月球計劃。

  2007年10月24日,中國嫦娥一號飛天,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是中國嫦娥工程的第一階段任務,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三年後,嫦娥二號於2010年10月1日發射,完整獲取了7米解析度的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數據,並完成了對嫦娥三號落月任務預選著陸區虹灣局部區域的達到1.3米的高解析度成像。

  此外,中國的近鄰印度,早在2004年就已發聲打算進軍月球。2008年10月22日印度首顆繞月人造衛星月船1號升空,探測器重590公斤,可攜帶11個載荷。

  各國將月球作為競賽的平台,滿懷壯志。歐洲空間局在2001年底就開始準備一項對太陽系進行無人和載人探索的空間計劃,該計劃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曙光計劃。這項計劃不僅要登陸月球,而且目標直指火星。歐洲計劃將於2020年把人送上月球,並以一名航天員踏上月球作為標誌,而這一名航天員很可能將是一名德國人。

  此外,科學家們正醞釀著一項更大膽的計劃:在月球上建立一個穩定的空間站,並在那裡訓練人們如何在火星著陸。

  本報記者專訪權威專家

  人類為何要重返月球?

  新一輪探月高潮已平息十多年,中國作為弄潮兒,再掀第二輪探月高潮,為何人類要重返月球?

  「月球上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資源。月球一個白天相當於地球的14天,加上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層,沒有任何氣候變化,月球表面的太陽能密度比地球高得多。」「嫦娥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表示,月球將來也許是人類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持者。

  探月熱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

  對此,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指揮劉建忠說,「人類重返月球與上世紀60-70年代空間爭霸有著本質的不同。」此次應該是一種理性的選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是其內在動力。他說,一是為了開發和利用月球礦產資源。據科學考察探明,月球上已知礦物100多種。其次是能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果我們在月球表面建立三座(相隔120°)全球性的並聯式太陽能發電廠,就可以獲得極其豐富而穩定的太陽能,不受時間限制。其三,對特殊環境的開發,包括超高真空,無磁場,地質構造穩定,弱重力、高潔凈環境等。

  「因為月球可以作為更遙遠空間探測的前哨站與中轉站。」劉建忠給出重返月球的第四個原因。

  重返月球關係未來太空能源的利用與開發,也是我國科學探測的前哨,嫦娥三號奔月,為此飛越38萬公里,開拓一片新天地。


推薦閱讀:

「全民控糖登月計劃」啟動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每年減負5000億
如果說1969阿波羅登月是假的,那後來有沒有其它國家宇航局發射探測器去月球表面求證?
可以拍出這張登月照片裡面的十字準星的配件叫什麼?

TAG:人類 | 登月 | 探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