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大保鏢

在今人眼中,鏢師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職業,老北京八大鏢行的傳說,令人神往。

其實,鏢師遠沒有那麼神秘,真正好鏢師以保護客人、財務為要,不以好勇鬥狠為能,甚至刻意迴避正面戰鬥。老北京開鏢行,應在清雍正時期,因當時經濟迅猛發展,社會安定,南北游商往來甚伙,急需專業人員來保護安全。

明代這個職業便已經存在了。初期鏢師使用的武器是短矛,俗稱「梭鏢」,因為它既可以對戰,又可以投擲,通用之外,價格還很便宜,普通村鎮的鐵匠便能製造和修理。所以,傳統鏢行貨車沿車幫,要插上兩排梭鏢,鏢頭衝上,並在鏢桿上掛小旗,十分顯眼,鏢行之名,即從此來。

清代對武器控制甚嚴,民間嚴禁擁有弓箭,而弓為百兵之王,習武必以此為開始,既然朝廷不讓練,鏢師只能改練彈弓。清代彈弓與弓箭相似,但力道略軟,只可發射泥丸。

過去,鏢行是一個行業,它和顧主之間是對等的商業行為,這種行為和一般的僱傭關係不一樣,在法律上鏢行和僱主是平等的。

過去,商人在長途販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盜賊,為了尋求保護,常常請習武之人給予保護。剛開始,習武者慷慨許諾,認為除霸安良是自己的義務,以後頻繁替人保護販運貨物,義務風光的行為成為一種職業行為。

保鏢初始,鏢路不過百里之遙,以後就慢慢銜接起來了(因習武練功的人彼此都認識),形成了一條很長的鏢路。鏢路形成以後有個特點,保鏢的和土匪都認識,因為天下武林人為一家,鏢師和土匪雖是對手,說不定還是一個祖師爺呢,鑒於此,土匪見了鏢車一般不截,鏢師和土匪一旦發生衝突,也不對土匪趕盡殺絕。但鏢師和土匪同根不同門,鏢行絕不收土匪當鏢師,賊匪隊伍里也不要鏢師。

鏢行的武器,不是現在小說里寫的那樣,主要只有兩種:一種是長槍,一種是短刀。鏢行的武器一般比軍隊的要先進,各國的新式手槍,鏢局都有,但備而不用,因為他們不願與人結官司,鏢行的特點就是走鏢不出人命。

鏢行的業務分幾類,第一是走鏢,內部叫走趟子,就是保護貨物平安到達,如果被劫,鏢局照價賠償;第二是護院,給商人、官僚的住所護院;第三是給商人值更,保護店家財產,夜間如發現有盜賊行竊時,也不真追,只是大呼小叫的嚇走了事,盡量不把事情鬧大

鏢師必備的技能是所謂的「三會一不」。所謂三會,一是會搭爐灶,因為保鏢經常要在野外過夜,不會搭爐灶,白浪費了柴火,還吃不上熱的;二是會修鞋,因為路上鞋難免出現問題,耽擱行程;三是會理髮,因為沿途要拜訪江湖人士,不理髮顯得不夠禮貌。

至於「一不」,就是不洗臉,鏢師風餐露宿,最忌圖安逸,此外認為路上洗臉不吉利,會丟財,所以到家才能洗臉。實在難受了,就用土鹼擦一把。

清朝末年,北京曾有很多家鏢局。當時全國著名的鏢局有36家,北京就佔一半以上。

鏢局主要集中在前門一帶,除了中國第一家鏢局興隆鏢局外,前門外珠市口南狗尾巴衚衕曾有永興、正興、天興等鏢局,西河沿有西光裕、東光裕等鏢局,西珠市口有福源鏢局,糧食店街有會友鏢局。其中會友鏢局、永興鏢局、義合鏢局、志成鏢局、正興鏢局、同興鏢局、源順鏢局、光興鏢局更是號稱當時北京城的八大鏢行。

中國第一家鏢局興隆鏢局,創始人山西人張黑五。乾隆年間,張黑五是乾隆皇帝的一位武術師傅,他在乾隆皇帝的說服下,在順天府成立了被朝廷肯定的第一個鏢局。

老北京最大的會友鏢局,當年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家宅,就是由會友鏢局派人保護的。會友鏢局的創始人是宋彥超,生平絕技乃是三皇炮捶門。後來鏢局還出現了李堯臣這樣的傑出鏢師。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傳教軍隊自創的無極刀法,喜峰口戰役中,學了無極刀法的大刀隊,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殺日寇60餘里,繳獲大炮18門。921年會友鏢局最終解散。

開辦時間最短的源順鏢局,位於北京原來的崇文區,珠市口南大街西半壁街13號。當時源順鏢局的活動範圍廣大,北邊可以到達山海關,南邊可以到達今天的江蘇省淮陰市,鏢師最多的時候可以達到五十多人。源順鏢局的舊址,也就是大刀王五的故居現在仍然存在。關於他這位京師大俠的故事和傳說就太多了,不過主要還是助變法護靈車二事。他被德國人殺害之後,源順鏢局也就散了。說起來大抵算得上是大鏢局中開辦時間最短的了。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強盜,而有強盜就需要鏢局。鏢局不但賴於江湖上有強盜才能生存,而且同江湖上關係密切。一些受官府注意的江湖人,進城後若住在鏢局,官府是不能緝拿的。一來因為鏢局勢力大,二來鏢局往往都有靠山,如北京會友鏢局的後台便是李鴻章。

其實鏢局既同綠林有來往,又同官府有關係,其得益決定了它的性質。在官和民之中,鏢局往往表現出矛盾的兩難狀態。這無疑也阻礙了它的發展,鏢局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推薦閱讀:

【眼力見兒】 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北京的符號」——吃了嗎您內?
有些「老禮兒」,永遠不會被時代淘汰
一個北京丫頭和她家老爺子的對話,只有北京孩子才看的懂

TAG:北京 | 老北京 | 保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