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人絕句的轉結中看幾種意境的體現
從古人絕句的轉結中看幾種意境的體現
現代人學詩詞總愛從絕句學起,認為只要是四句符合格律就認為是絕句,詞語花哨點就認為是高明之作。殊不知,在詩詞中要想寫好頂難的就是絕句了,絕句要在僅僅四句中的起承轉合中婉轉的說出詩人的情感或哲理認知,不是簡單的事情。所以,要想寫好絕句首先要想好轉結時怎樣把自己的立意巧妙地體現出來。轉結得好就是好詩,轉接不好,詞語再華麗也不是好詩。下邊我通過學習古人絕句整理出幾個特點,來和大家共同討論一下。
一、直抒胸臆:古人寫詩有時候很簡單,他們
不會為了某些技巧費盡心機的隱晦自己的思想,而是驚天一呼,直接的大膽的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大聲喊出來。比如王昌齡的《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再比如他的《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再比如王翰的《涼州詞》:「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都屬於這種寫法,不用華麗辭藻,只需真情流露。不需含情脈脈,只要大膽高呼。在古人詩中,一般邊塞詩中用得多,豪放詩人用的多。
這種寫法最容易流於直白,需是大手筆方可為之。
二、解析哲理:有時候古人寫詩又很複雜,他們會把簡單的事情演繹出一個深奧的哲理來。讓後來人從中得到某種啟示,這樣的詩對後來人影響極大。比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杜牧的《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蘇軾的《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都屬於這種寫法。這種寫法,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做後盾,不然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倫不類。一般這種詩大多出自學者型詩人之手。這類詩最不好寫。
三、委婉道來:這是一般詩人常用的寫法,因為這種寫法最有味道,最容易讓讀者產生聯想。古人也有:「詩曲乃善,人直為高」之說。比如:岑參的《逢入京使》:「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一語報平安。」劉禹錫的《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杜牧的《贈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朱慶餘的《近試呈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都屬於這種寫法。我們一般評論別人的詩,一般也是用這個標準來評判為多。
四、盪開思緒:這是一種非常巧妙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跑題了,實際上是一種思緒的延伸。可以讓人產生無限的聯想。比如:劉禹錫的《秋詞》:「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杜牧的《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王安石的《鐘山即事》:「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白居易的《舟中讀元九詩》:「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這些都屬於這種寫法。結句就像一個放出去的風箏,風箏雖然飛出了畫外,可是那根線還牽在詩人手中,使整首詩更有一種朦朧的感覺,讀之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讓人有一種回味無窮的境界。我國的許多國畫大師在作畫時常用這種手法,叫作意在畫外。其實也是詩人一生追求的境界。
這是我最近學習古人詩詞的一點想法,也不知對不對,寫出來和大家共同討論,以求進步。
推薦閱讀:
※《探索與爭鳴》專稿|王家范:古人如何對待「死生事大」命題
※在今人中找古人,在古人中找今人 畫家閆煥然
※月末好文回顧 | 現代中醫不及古人的根本原因_PourSky
※古人是怎麼搞笑的?
※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關於讀書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