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女生《中國詩詞大會》一戰成名
06-20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03:30 AM文/游潤恬來自/聯合早報已入籍新加坡的李宜幸:不管在中國或新加坡,我們都是華人,文化上有共同的根源,文化傳統是身份認同的核心,不應該丟棄。文化認同是超越國籍的。(互聯網)Sina WeiboEmail在中國熱播的央視文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一戰成名的李宜幸,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愛好是從中國移居新加坡後才培養起來的。22歲新加坡女生李宜幸在中國熱播的央視文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一戰成名。難得的是,她父母的專業是英文,而她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愛好,是從中國移居新加坡後才培養起來的。《中國詩詞大會》是考驗選手古詩詞知識的競技比賽,第二季有十場比賽,今年春節期間黃金檔時段開播,收視火爆。在前晚播出的總決賽中,李宜幸答錯第二題,無緣角逐冠亞,冠軍是16歲上海復旦附中女生武亦姝。不過,李宜幸之前在第五場比賽中一對一擊敗過武亦姝,這已讓不少節目粉絲對她的詩詞功力深感佩服,她的微博粉絲一下子多了千餘人。李宜幸昨天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父母在中國均是大學英文教師,她九歲時一家人從山東移居新加坡,母親是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博士。從12、13歲起,母親教她背古詩詞,對詩詞的熱愛從此發芽。她說:「喜歡詩詞那種特別美的意境。讀一首詩時,腦海里會出現詩意的畫面,不管是江南的煙雨,或是塞北大漠的風沙,都非常生動,能讓你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在新加坡這個現代都市裡,詩詞是對現實生活的補充、升華。」她念南洋女中時,沒有太多在課堂上接觸中國古典文學的機會,只好在課餘時間自修,幾乎把學校圖書館裡所有詩詞的書籍都看遍了。李宜幸說:「除了我之外很少人去借這些書,同學也不理解我為什麼喜歡詩詞,詩詞只是我深藏心底孤獨的愛好。這次參加比賽讓我結識很多各行各業各年齡層的詩詞愛好者,例如一邊在田裡勞作一邊聽詩詞的農民姐姐,我對他們特別欽佩,也有找到知音的感覺。」她後來考入華僑中學高中部語文特選課程,2014年得新加坡宗鄉總會獎學金到北京大學念中文系,現在是大三學生。她去年在一個留學生微信群里看到《中國詩詞大會》的報名信息,就抱著「玩一玩」的心態去參加。由於在節目錄製開始前三四天才接到參賽通知,所以沒多少時間準備。她說:「比賽最大的收穫是,讓我覺得這麼多年對詩詞的喜歡,沒有白喜歡,積累獲得了肯定。還有就是能夠沉浸在詩詞的氛圍,特別幸福。」《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在去年的上海電視節奪下最佳綜藝欄目獎,第二季前晚落下帷幕,好評如潮。選手宛如「行走詩詞庫」的才華、主持人董卿顏值與內涵兼具的氣質、四位評委老師的學識淵博,以及創新的比賽機制,贏來許多讚美聲。相對《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競技比賽和賺取眼淚的真人秀,《中國詩詞大會》看似曲高和寡,卻意外地廣受歡迎,顯示中國社會對精神文化有強烈的追求。有分析認為,詩詞大會之所以大受追捧,是因為社會大眾原以為傳統文化走下坡、現代人語言變得直白粗鄙,但節目卻讓觀眾看到一群熱愛詩詞且懂詩詞的選手,這不僅重啟了人們對文學、文化的興趣,也喚起了人們對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符合中國官方要傳達的正能量。這是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之後,另一央視自主研發的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節目。第二季添加了一些政治元素,例如加入毛澤東寫的詩,以及可用來反映「一帶一路」主題的詩。中國官媒也搭宣傳便車,總決賽播出當晚,新華社播發「習近平的詩詞情緣」稿子,綜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過去在演講中曾引用的詩詞。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三國劉備的成名之路
※李連杰五部經典之作,第一名乃成名作!
※根治無名胸痛,未曾一舉成名。
※古代詩人的成名雅號
※《道德經》:功成名 遂身退 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