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就等於孝順嗎? 聽話+順從=0創造力 & 家庭教育最忌三個過度
父母不能過分挑剔孩子有些父母喜歡挑剔孩子,有的是因為對孩子期望太高,要求太多,所以總覺得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因此,父母要正確評價孩子的成長,不要用太高的目標要求孩子,或總拿別人的成績和自己的孩子比,只要孩子有一些微小的進步或有某一些優秀的表現,就要想辦法增強孩子的信心。專家建議,每個父母都應該記住這樣一句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意志、能力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長過多地挑剔孩子,只能使孩子對做事失去信心,感到自己很笨,增長自卑感,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這樣,體驗痛苦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自己。因而,家長對待孩子要把握一個尺度。這個尺度要求家長們不要過分挑剔孩子,要看到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或者說今年比去年有進步,只要有點滴進步,父母都要給予鼓勵。要知道,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事情做好,更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許多事情干好。明智的家長可以在一個階段內只要求孩子做好一件事,或做好一件事的一個方面。告訴孩子們,大膽嘗試或出現過失都不要緊,一個人第一次做某件事無不期望做得完美無缺。實際上,這在相當多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的。過分要求 當拒則拒一味遷就容易讓孩子變得「太自我」,不知感恩 教育專家認為,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絕對不能滿足,家長的遷就和順從實際上是助長孩子的 "自我為中心",這種自我意識的無限膨大,會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完全不懂得對父母的感激。因此,父母要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並非可以為所欲為,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生活中,很多孩子經常會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這些要求中有很多是不合理的,如果父母生硬粗暴地拒絕,會引起孩子大哭大鬧,而責罵和批評又沒什麼效果。如何應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 言出必行,樹立威信 父母對孩子承諾的一定要兌現,對孩子禁止的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自己情緒變化而改變。這樣才能建立父母的威信以及和孩子相處的規則,讓孩子明確地感到父母言出必行。有的父母通過轉移注意力來解決,其實這是權宜之計,不能從根本上確立規則,讓孩子把「哭」、「鬧」、「賴」、「搬救兵」等本領都使完,從而發現只有「合理」才能得到支持,其他都無效,是最好的。 真摯關愛,以理服孩 在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時,一定要兼顧兩點:一是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不能這麼做,二是讓孩子感到我們對他的愛意。滿足孩子所有合理的需要是父母的愛和責任,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也是父母的愛和責任。 堅決進行「冷處理」 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一旦被拒絕,往往會以哭鬧要挾,這時建議父母們「冷處理」。先簡單說清楚你拒絕他的理由,然後做自己的事情,對他的哭鬧行為不予理睬。父母此時應竭力控制自己不去哄勸他們。這樣,孩子會從父母堅決的態度中了解到,哭鬧是沒有用的。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執拗於不合理要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能從時間、地點、場合等方面來考慮自己的行為、願望的可行性。這時除了給孩子語言上的告誡外,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不穩定的心理特點,巧妙地將他的注意力引到別的事情上,使他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原來的願望。父母還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家務勞動,這樣他的視野就不會僅僅局限在自己身上。 說了「不」就要堅持到底 對許多父母來說,最難的還是將態度堅持到底。實際上,父母應該學會「冷漠」,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經拒絕,就不要再回頭,一個根本的原則就是堅持到底。大哭大鬧往往是孩子逼迫大人「就範」的主要手段。此時滿足他的要求,就會使他認為只要發脾氣,一切會如願以償。以後遇到類似情況,他會變本加厲。養成難以糾正的任性、不講理的壞習慣。過分要求要直接拒絕來源:《零吼叫成功教子的66個秘笈》 一個不曾被拒絕的孩子,是難以有較強的受挫能力的。對孩子說「不」,不給孩子討價還價的機會,這不僅可以提升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和做事。 最近,桐桐有些讓我大傷腦筋,她總是提出一個個要求。一般對於她的合理要求,我和妻子都會無條件滿足。 桐桐已經有好幾個娃娃了,前幾天卻對妻子說:「媽媽,我想要個新的芭比娃娃。」 「不行,你已經有好幾個了,上次王阿姨不是還送你一個嗎?」 「那個不好看,我不喜歡,我想要妞妞買的那樣的。」桐桐開始對妻子軟磨硬泡,「媽媽,你就給我買吧,我就想要那樣的。」妻子忙著洗衣服,也沒搭理她。 看著自己的方法不靈,桐桐哭了起來,聲音越來越大,妻子實在沒辦法了,才過來哄她,說:「你去和你爸爸說,你爸爸如果同意給你買,那就買。」 妻子沖我使了個眼色。在這種時候,妻子總是習慣將難題拋給我。 我對桐桐說:「桐桐,爸爸不能答應你的要求。」話音未落,桐桐撇撇嘴又要哭,但是我還是沒有妥協,繼續說下去:「如果你提的是合理的要求,我和你媽媽都不會拒絕。可你的這個要求根本就不合理。聽明白了嗎?」 看著桐桐氣嘟嘟地回了自己房間,妻子還抱怨我說:「你這麼嚴肅,孩子估計都被你嚇著了。」 我說:「拒絕孩子的時候就應該認真一點,對她的不合理要求,要讓她知道,我們是徹底拒絕她了。」 那次之後,只要我拒絕桐桐一次,她就會知道,對於她的要求,我是認真考慮過的,只要是拒絕,就沒有商量的餘地。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怕的就是父母立場不堅定,或者和家裡其他成員之間教育態度不一致。 「沒法管了。」一天,同事小王一進辦公室就沖我說,「疼孩子,也沒有我媽那樣的啊!我前腳剛拒絕了曉雅,後腳,她老人家就把曉雅想要的東西買回來了。你說讓我怎麼管?」 小王繼續向我說著曉雅的事情。 「昨天晚上,曉雅非要吃薯條,家裡沒有薯條了,我說外面下大雨,等明天再買,曉雅都同意了。可是她奶奶愣是冒著大雨,給她孫女買來了薯條。曉雅拿著薯條在我面前顯擺,你說我今後怎麼樹立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說罷,小王深深地嘆了口氣。 事後,我建議小王先統一一下家裡的意見,然後才能對曉雅施以正確的教育。 拒絕孩子,不僅僅是要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還要學會拒絕孩子向你「求援」,讓孩子擺脫對你的依賴,自己學著去克服困難。這也是你應該掌握的「拒絕」學問。 「爸爸,扶扶我……」當桐桐玩滑板站不穩向我求助時,我一般都是在遠處望著她,微笑著鼓勵她自己滑。 最初桐桐學滑板的時候,我每次都會跟在她身後,她一不穩,我就上前扶住她,這使得她變得很依賴我,學得也很慢。 後來,等到桐桐可以自己滑了,我就不再幫助她。我告訴妻子也不要過去幫她。無論她怎麼叫我們,我們就是不上前幫助她。妻子開玩笑地對我說:「還沒見過這麼狠心的爸爸呢!」 這樣,桐桐學得反而很快。 一個不曾被拒絕的孩子,是難以有較強的受挫能力的。對孩子說「不」,不給孩子討價還價的機會,這不僅可以提升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和做事。孩子的慾望很強烈,滿足孩子無休止的慾望是不可能的,那就需要你學會拒絕孩子的不合理需求,堅持自己的態度,給孩子講清不滿足他的理由。藉此機會,你還可以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不是他想要就一定能得到的。有些家長認為,對孩子的要求越嚴歷越好,往往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要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從而讓孩子去做些與年齡不符的事情,這樣做對孩子的發展是很不利的。步驟/方法:家長不能夠太過嚴歷的要求小孩去做些事情,我們應該讓小孩去做些她們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能夠過多的要求她們,這樣才能夠有利於她們的發展。對小孩整天都沒有點笑容,只知道天天的訓斥她們,這樣的話會讓小孩早早的失去天真、活潑的性格。這樣會讓小孩的心理和生理上受到消極的影響,從而不利於她們的健康發展。家長們還應該多表揚孩子,這樣能夠激起上進心,還能夠讓她們更加的自信,但是在表揚她們時,應該要說明哪些地方是值得表揚的,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注意事項:雖然說不要太過嚴歷的要求小孩,但也不能夠放任不管,我們應該多和孩子們交流。在她們做錯事時,我們要指出來;在她們做得好時,我們也要表揚她們。有些爸媽對子女過度地保護,對孩子的一切都大包大攬,像老母雞護小雞似的整日將孩子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就算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也要幫孩子完成。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出現社交困難、缺少自信、優柔寡斷,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責任心。 與此相反的情形是,有些爸媽則總是主觀地否定孩子的言行,喜歡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甚至用過高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的積極性、上進心被盲目扼殺,自尊心和自信心被無情摧毀。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更出色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如果你們想讓孩子更出色,那麼就需要調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孩子接受的才是最棒的。警惕!過分溺愛孩子會讓子女遭到毀滅獨生子女成為備受寵愛和優裕照顧的「小太陽」、「小皇帝」。不少父母把過多的愛心傾注在孩子身上,處處滿足和依從孩子的願望與要求,甚至遷就、縱容孩子的無理要求,助長了孩子的任性、嬌縱的不良行為習慣。這些都是溺愛孩子的表現,專家表示,過分的溺愛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對孩子的毀滅。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愛得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溺愛子女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我們的童年過得很艱辛,再不能讓孩子經受我們的那些磨難了。「現在條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一個孩子,因此,無論如何不能讓孩子吃苦受累。」正是懷著這種想法,父母們盡其所能地從各方面滿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無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應由他們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業、幹家務、值日掃地等等。他們儘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鋪得平平順順的,似乎這樣就能保證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但是事實上,父母的這種觀念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危害。溺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大敵天真、幼小和「一張白紙」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經常性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但是溺愛成了家庭教育、引導孩子的障礙。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錯還是對的心理狀態下干自己想乾的一切。同時,溺愛使大人不能給孩子以適當的批評,不能讓孩子明白對與錯、能做與不能做、好與壞的區別。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性格父母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麼事情都不必動手,容易養成孩子任性、懶惰的性格。父母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百依百順,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溺愛孩子,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愛與培養孩子對其他人的愛,會使孩子不自覺地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考慮的習慣,認為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會認為規矩都是為別人制定的,與他們無關,使孩子漸漸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使孩子缺乏自信父母的過分溺愛,會使孩子習慣於依靠父母生活,沒有自己的主意、見地,往往缺乏自信心,也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人、對事應有的責任心。削弱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會有很強的優越感,常常眼高手低,不善於與人相處,而當他們看到別人的進步時,又很容易產生怨恨與沮喪的情緒。溺愛會讓孩子變得無情一位教育家說過:「溺愛是父母與孩子關係上最可悲的事,用這種愛培養出來的孩子不肯把心靈獻一點兒給別人。」父母過分溺愛孩子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也應關心別人,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當然,父母出於對孩子的關愛,安排和規定好孩子的生活、學習,這種做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是可取的,但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就不能拘泥於這種方法了,因為如果還這樣做容易使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影響孩子的獨立自主。如果你是屬於溺愛孩子的家長類型,那麼趕緊轉變過來吧,不要因為一時的疼愛而毀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最忌三個過度 1、過度關愛 主要表現為長輩們對孩子的物質嬌寵和情感嬌寵。從孩子的嬰兒期開始,長輩們在物質、金錢上極其慷慨大方,竭盡所能地給孩子提供吃、穿、玩等方面最佳的物質條件。孩子稍大一點後,基本上是要什麼給什麼——只要孩提出要求,就給予滿足。 在情感上,除從小就過多地親吻撫抱,過分地親昵呼喚外,還生怕孩子不高興,往往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這就日漸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惟我獨尊的自私心理和放任性格,學會以哭鬧、不吃飯等非理性方式來要挾父母、祖輩,最終變成我行我素、隨心所欲、不通情理、缺乏感恩心態的「小公主 」、「小皇帝」。 2、過度保護 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一個人睡,與寶貝從小就同房、同床睡覺,有的在孩子長到好幾歲甚至十多歲乃至更大,還是如此。此外,他們對孩子的食物、飲料、衣服、玩具、日常用品等都百般挑剔,不但要知名品牌,有的還要求徹底無菌消毒。孩子稍有不適,動輒小病大治,無病猛補,往往造成營養過剩,致使肥胖兒童比例上升。有的家長甚至把傢具的邊邊角角統統用海綿包起來,以免孩子磕傷碰傷;天氣稍冷,便把孩子從頭到腳密密實實地包裹起來;孩子大了,還常常摟著、摸著、陪著、跟著、照著、護著,如此等等。總之,就是一百個不放心。 以上這些不當做法,肯定會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適應能力。孩子越不適應,家長越去過度保護,這樣長期惡性循環,孩子就會缺乏獨立性、堅忍性、耐苦性和艱難意識。等孩子稍大後,毛病比較明顯了,做家長的還時不時地指責道:「你看看你,這麼大了,還這樣嬌氣,還是不懂事,還要我操心,唉,真把我給急死了!」然後,還要去儘力而為地過度保護孩子。 3、過度期望 千百年的科學文化不但使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瀰漫神州,一心期望後代「光宗耀祖」、「給大人爭氣」的傳統觀念亦是普遍存在。因此,芸芸眾家長們在對孩子過分溺愛關懷的同時,又對孩子抱有極大的期許,一心望其成「龍」成「鳳」。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大資本,在孩子的學習上高標準、嚴要求。長輩們的這種心態寫滿臉上,時時明白地表露在語言和行動上,很容易使孩子覺得是在為父母而學,不是為自己學,因而漸漸失去學習的原動力。 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父母求勝心理也越來越強,總是想當然地認為:你長大了,該懂事了,應該更努力、更自覺地學習了。而且越接近中考、高考,父母心情越急迫,對孩子的要求越高。這種極高期望的壓力與早期過分的關愛保護形成強烈的矛盾反差,令已經「驕嬌」二氣十足的孩子很難承受。那從小就逐步定型的物質化、金錢化的親子關係,又難以使孩子真正理解家人的親情之愛,這樣就極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失去對長輩的尊重與情感。家長越焦慮,孩子越反感,就越容易造成不和諧的家庭關係,致使親子之間難以溝通,這又反過來對孩子的成長更加不利。
推薦閱讀:
※女強人的婚姻多不幸福,這些原因應反思
※家庭和睦,再窮都能發家、一帆風順
※第二十二說
※38歲蕭亞軒第17任男友曝光!比柯震東還帥!蕭亞軒家庭背景太恐怖
※男女出軌對家庭的六大危害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