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建甌——被遺忘的城市

建甌市建甌市古稱建州,也稱作「芝城」。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武夷山脈之東南,鷲峰山脈西北側,閩江上游。建甌市隸屬南平市,北鄰建陽市,南接延平區、古田縣,東靠政和、屏南縣,西與順昌縣交界。人口約50萬。漢族為主,有畲、苗等少數民族。面積4233.13平方千米,為福建省面積最大,閩北人口最多的縣級市。 建甌歷史悠久,為福建最早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在福建歷史上曾有舉足輕重地位,自古為建安郡,建州,建寧府治所所在地,長期作為閩北部首府,兩度成為福建地區首府,一度成為正式國都,清代之前經濟發達,轄區廣大,並為唐宋茶葉、木材、陶瓷、造酒、鑄錢、書坊中心,出現過眾多著名歷史人物,文教興盛,被譽為「東南縐魯」。但由於種種元素加上解放後地區中心位置的轉移,交通條件的落後等因素,建甌逐漸沒落,並淪為一座默默無聞的縣級市。 地理氣候 建甌地處東經117度58分-118度57分,北緯26度38分-27度20分之間,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3攝氏度,降雨量1600-1800毫米,日照1612小時,無霜期286天。 歷史沿革 西周之前,屬於七閩地,為蠻方,史書記載甚少。 戰國末時越王無諸敗於楚,入閩,為閩越王,並在今建甌溪南覆船山下建無諸行宮。 (秦廢無諸閩越王號,置閩中郡,治東冶地,降無諸為郡長。西漢高祖五年因無諸帶兵佐漢擊楚,立下功勛,劉邦復立無諸為閩越王。武帝元鼎六年,平東越王叛,次年漢以閩越民風強悍,強行遷徙閩越王族平民於江淮,閩越族逐漸沒落並同化於漢。閩地空虛,於東冶舊地設一侯官駐軍鎮之,遠屬會稽南部都尉管轄。昭帝時因閩越遺民相聚漸多,立冶縣。東漢初屬改冶縣為東侯官都尉。) 東漢漢獻帝建安元年(196 )會稽太守孫策攻侯官,廢侯官都尉,並上表奏請於會稽南部分侯官北地設立建安縣(今建甌)、南平、漢興(今浦城)三縣,寓意建安年間、南方平定、漢室復興,連同侯官縣為福建最早正式設立的四縣。 建安八年(203)孫策令賀齊進兵建安,平定三縣暴亂,設南部都尉府於建安縣,析建安縣桐鄉設建平縣(今建陽),連同閩地原建安、南平、漢興、侯官四縣同屬南部都尉府。建安縣開始成為全閩地經濟政治中心。 三國吳景帝時,因人口日益繁多,析建安縣校鄉設邵武縣,綏安(今泰寧、建寧縣),將樂縣等等。 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260)撤銷孫亮侯官封地,並於建安縣新設設建安郡,改南部都尉為建安郡太守,下轄建安(今建甌)、建平(今建陽)、吳興(今浦城)、東平、將樂、邵武、綏安(今泰寧、建寧)、南平、侯官(今福州)、東安(今同安、南安)十縣,基本囊括福建全境。並成為孫吳最大造船基地之一。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侯官、東安二縣設晉安郡,治侯官縣(今福州),於晉安郡新設八縣。 南朝陳文帝永定元年(557)合建安、晉安兩郡為閩州,治侯官縣。 (南朝陳光大年間析晉安郡地設南安郡,治今南安縣豐州鎮) 陳文帝天嘉三年(562)晉安郡陳寶應擁兵自立,攻建安郡城,建安郡太守蕭乾拚死抵抗,不為所制。陳文帝天嘉八年(567)陳軍入閩援建安,剿陳寶應,復建安郡,攻晉安郡,全復閩地。因升建安郡守五兵尚書,遷閩州州治於建安縣。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隋軍南征攻陳,於建安郡遭重創,日久城破,屠建安縣城,文帝下詔廢建安郡,(並廢南安郡),拆各縣於鄰近州郡,並將閩州州治由建安縣(今建甌)遷於侯官縣(今福州),改名泉州。 大業二年改泉州為閩州。 大業三年(607)廢閩州,復建安郡,改侯官為閩縣,建安郡治閩縣(今福州),而原建安郡城(今建甌)廢為屬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遷建安郡治回建安縣,並改建安郡設建州,並閩縣,下轄建安(今建甌)、閩縣(今福州)、唐興(今浦城)、建陽、將樂、綏城(今建寧,泰寧)六縣。為福建北半部中心。 高祖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閩縣地復設泉州(即今福州市)。 高祖武德七年(624),復劃邵武縣入建州。同年將樂縣併入邵武縣。 八年,建州建陽縣併入建安縣。太宗貞觀三年(629),建州綏城併入邵武縣。後復置沙縣、將樂縣、建陽縣,同屬建州。 (垂拱二年(689),析泉州(今福州)南部分新設漳州。)(景雲二年(711),改泉州(今福州)為閩州,而新設泉州於閩南。)此時建州轄建安、唐興(今浦城)、邵武、沙縣、將樂、建陽六縣。 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各取福州、建州首字,設置福建經略使,閩地始有福建之稱。 五代後梁開平三年(909),封王審之為閩主。 五代後晉高祖天福六年(914),封王審之之子王延政建州建安鎮安軍王延政富沙王,此後與閩主互攻不以。 五代後晉天福八年(943)年,富沙王王延政在建州稱帝,改國號為大殷,次年復改為大閩,復稱閩王,以建州為都,福州為東都,轄轄福建全境福、建、泉、漳、鏞(今將樂)、鐔州(今南平)六州。 南唐保大四年(945)唐兵攻閩國,破建州城,劫掠一空,並遷閩王族於金陵。改建州為永安軍,旋改忠義軍,下轄建安(今建甌)、閩縣(今福州)、浦城、將樂、建陽、松源(新設,今松溪)、建寧、歸化八縣。 北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平南唐,復稱建州。 太平興國五年(980),割邵武、歸化、建寧三縣新設邵武軍。 太宗端拱元年(988),於建安縣設建寧軍節度使,統轄閩北部西部七縣。 淳化五年(994)於建州崇安場新設崇安縣(今武夷山市)。 真宗咸平三年(100),割建安縣五里、關隸鎮新設關隸縣(今政和縣)。 英宗治平三年(1066)於建安縣分置甌寧縣,治建安縣寧遠門側,與建寧節度軍、建州、建安縣四級政府同城而治。此時建寧軍轄建安、建陽、浦城、松溪、崇安(今武夷山)、甌寧、關隸(今政和)七縣。熙寧三年( 1070 )將甌寧縣併入建安縣。元祐四年(1089)又分置甌寧縣。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建州葉儂叛亂,建州治所往北逃遷建陽縣。旋復。建炎四年建州范汝為起義,建州治所更遠遷崇安縣。紹興二年(1132)韓世忠率兵攻建州,並欲屠城,李綱救之。 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即位,升原藩國建州為建寧府,為閩境第一府。轄境相當今福建北部建甌以北建溪流域和周寧,壽寧兩縣。至此福建設有建寧府,福、泉、漳、汀、南劍(今南平)五州,邵武、興化二州。統稱福建為八閩,而建寧府為八閩首府,八閩上郡。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建寧府黃華頭陀軍起義抗元。 元世祖至元員二十九年,馬可·波羅過建寧府。 明景泰六年封建寧府朱熹九世孫世襲翰林五經博士,敕建博士府於朱子祠左。 清順治五年(1684戊子),清軍攻建寧府城,伐明宗室鄖西王。不久城破,屠城,全城人口倖存不過百。城池基本被夷為平地。 清光緒二十五年,建寧府群眾爆發反對西方列強的「建寧教案」。 民國二年(1913)撤消建寧府,全省分為建安道、廈門道、閩海道、漳汀道四道。將原建寧府建安、甌寧兩縣合併為建甌縣。 1926年,於建甌縣成立閩北第一個GCD支部。 1927年,成立閩北臨委,為福建省委前身。 1940年,劃建甌縣第一大鎮水吉鎮設水吉縣,後水吉縣併入建陽縣。 1940~1949年,設第三行政督察區,轄閩北十縣。 解放後到文革的混亂行政區劃調整後,於閩北設南平地區,政府駐南平市,轄閩北一市九縣,建甌為屬縣之一。 1992 年撤縣改市 ,設立建甌市,屬於南平地區。 民國之後建甌也就基本上沒有了什麼發展希望隨著京台高速,京台高鐵以及松建、建福高速的通車,以及建甌筍竹城的發展建甌能夠重振當年的雄風
推薦閱讀: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被遺忘的主食
不應遺忘的生命
雪洗靖康之恥,滅掉金國的南宋大將不該被人遺忘
塵封西夏:一個被遺忘的歷史王朝

TAG:城市 | 遺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