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春節的記憶

春節的記憶

對聯、福字、燈籠、鞭炮……能夠將這些物品「攢」到一起的節日,便只有中國人最傳統的節日——春節了。作為一個具有三千年歷史的傳統民族大節,春節早已深深烙印在華人的身體髮膚中。甚至隨著華人的遷徙,這個極具歷史感的節日也在海外流行起來,就像基督教中的聖誕老人、聖誕樹在中國受到追捧一樣,外國人也享受著春節帶來的樂趣。

雖然時代的變化帶走了春節的一些舊俗,有些人已經開始變通,甚至開始不再遵從舊時的習俗,但是一些符號性的內容依然不變。2014年8月,「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徵集」活動啟動,向全球徵集具有代表性的「春節符號」。

主辦方曾表示,華人的春節有眾多的象徵物象,卻始終沒有一個集中而凝練的節日符號,因此希望在全球範圍內徵集春節符號。

不過,「各花入各眼」,著名民俗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萬建中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論春節符號是否存在,春節都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團圓就是這個節日帶來最大的意義。

現在就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在幼時給予我們溫暖記憶的春節,如今還保留了什麼?

辭灶、剪紙、貼對聯

北方人著手準備春節,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一瓶米醋、幾頭剝好的大蒜,一個乾淨的罐子,用米醋把乾淨的大蒜完全浸泡,放在屋內,幾天之後,大蒜皆是綠色,米醋也染上蒜香,就著炸醬麵或是打滷麵,是很多北方人的最愛。

這浸著醋味的蒜香只是春節的前奏,真正的序曲要到臘月二十三小年那天正式拉開。在這一天,也迎來舊時民間一個重要的習俗——辭灶。那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而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人們相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灶王爺是很多人心目中代表春節的符號之一。

除了辭灶,在很多地方,剪貼窗花也是小年較盛行的民俗活動。窗花的內容以吉祥祈福為主,比如喜鵲登梅、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餘)等。

當然春聯也是必不可少的,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神靈前、大門上、井口、牲畜圈、面糧倉、樹上,處處需要貼春聯。如今,人們都住進了高樓大廈,用上了自來水,水井、面糧倉等幾乎絕跡,但是在戶門上張貼春聯的習俗依舊被保留下來。

有史書記載稱,最早的春聯起源於周代一種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茼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雖然承載字句的媒介變化了,但是內容卻依然是描繪美好形象,抒發人們的美好願望。

福字、年畫、放鞭炮

和春聯最密不可分的當屬福字,現下依然有很多人家將福字和春聯都貼在門上。福字既有「幸福」的意思,又有「福氣」「福運」的意思。一個「福」字,不論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還是現在,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有時,人們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也有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除了福字,另外一個讓人們心心念念的便是以抱著大鯉魚、端坐微笑的頑皮小童形象為人熟知的年畫了。在漫長的歲月里,隨著年節風俗的演變而衍生形成的一種中國民間特殊的象徵性裝飾藝術,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遠古時期的自然崇拜觀念和神靈信仰觀念。中國早期的年畫都與驅凶避邪、祈福迎祥這兩個母題有著密切關係,在祈禱豐收、祭祀祖宗、驅妖除怪等年節風俗習俗化的過程中,逐漸出現了與之相適應的年節裝飾藝術。

當年三十將近,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人們準備的除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就是等待守歲了。為何要守歲?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人們不敢睡覺,坐等天亮。後來,人們無意中發現年怕紅、怕光、怕響聲,所以每逢臘月三十的晚上,守歲時便要放鞭炮以期嚇跑年。

直到今天,這個習俗依然保留,而且隨著花炮技術的發展,讓煙花和鞭炮的種類更多。但是因為煙花、炮竹燃放後會產生環保的問題,所以,我國有些地區出台了禁放的規定。

花燈、餃子、吃元宵

在大年三十守歲的時候,怎能少得了紅燈籠的陪伴:寒風中,燈籠搖曳的紅色給春節的喜慶錦上添花。在新舊交替之時,餃子也是人們必備的食品。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對於南方人和北方人來說,餃子雖然外形相同,寓意相似,但是「內容」卻不同。北方人的餃子中有的餡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餡里放花生(稱長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有一隻餃子餡中放一枚制錢,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餃子形似元寶,新年裡麵條和餃子同煮,叫作「金絲穿元寶」。而南方人除夕時吃餃子外必有炒青菜,說吃了「親親熱熱」;必吃豆芽菜,因黃豆芽形似「如意」。

除了除夕和初一,在大年初五時,北方有的地區人家也要再包一頓餃子,以示新年「破五」,民俗有一說,「破五」前諸多的禁忌,過了正月初五就能破了,人們便往來祝賀新年,各家邀請賀客,飲食嬉戲。有的地方也還要在這一天大放鞭炮,期望將一切不順遂都轟將出去。

春節的另一高潮便是在元宵節,鬧花燈是這一天的傳統。正月十五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猜燈謎、吃元宵,期望團團圓圓。


推薦閱讀:

你記憶中感覺最美好的文章是哪篇?
光陰已遠去,撿起零碎的記憶
庄河,20年你的變化真的好大啊(只存在於記憶中的珍貴照片)
隨時都能做的手指操 改善睡眠!增強記憶力!
難忘的記憶

TAG:春節 | 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