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百科】五部改變音樂的交響曲

海頓第22號交響曲,「哲人」(1764)

要歸功于海頓,交響曲才變成作曲家最盛大,最獨創,以及運用最大勇氣的作品.他最初的交響曲更類似於一系列組曲,是交響曲發展過程中最初的形式.它們是在Esterhazy為他所服務的宮廷譜寫的.海頓腳踏實地的工作質量讓他的交響曲擁有了不可思議的人文深度.他賦予了他最初的交響曲一種全新的幽默感和畫面感,他也使用了銅管組和木管組樂器的精湛技巧進行創作,他也使用弦樂樂器寫下了一些令人驚訝的傑作.海頓的第22號交響曲,被稱作「哲人」——雖然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是他為這種曲式寫下的無與倫比的範例.在那個時代沒有人想到像他在22號作品裡這樣,用一個慢樂章或者這樣不尋常的音響——兩支圓號和兩支英國管演奏的和弦與弦樂組一系列無休止的音符相對抗——來開啟交響曲.這一切給予了這個樂章一種奇怪而意外的美感,並在接下來的三個樂章中持續下去.這個樂章讓你感覺到第22號交響曲從一種曲式擴展成了作曲家最淵博思想表現的集中討論.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1804)

這首曲子推動著交響曲進入新的規模、結構和意義.貝多芬原本將本曲構思成向拿破崙致敬之作,以慶祝他所見到的拿破崙的領導能力.但當拿破崙自我加冕為皇帝的時候,貝多芬為這種行為感到羞恥,並撕毀了這首交響曲的題獻頁,改成「獻給一位偉人」,這是進入英雄世界必須的門票.貝多芬的前兩首交響曲充滿了海頓精神,雖然更加陡峭厚重.在第三號作品之中,交響曲所能做的前進了一大步,每個樂章更直接,更有力,也更長.第一樂章是不可阻擋的音樂動力的弘論,第二樂章是葬禮進行曲的神化頌揚,第三樂章以一曲有魔力的諧謔曲替代了鄉村小步舞曲,第四樂章是一系列史詩般的變奏.要說「英雄」是我們第一次遇見了完全成熟的貝多芬並不為過,作曲家即將要創作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交響曲,而在第九達到頂峰.第一樂章也是一個貝多芬作品如何被演奏和思索在30年來改變的極佳範例,貝多芬交響曲作者自己的速度比它們在我成長期間被演奏的速度快得多.但如果你照著貝多芬的記號演奏,會讓音樂感到有更加相稱的革命色彩,節奏更富於侵略性.在那種速度之下,這首曲子行進的就像一枚飛魚導彈.

柴科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

我十分喜愛柴科夫斯基的最後一首交響曲.伴隨著它的神秘氣氛部分是由於這首曲子摻雜著作曲家死亡的謠言,關於他是否在1893年自殺.十分明顯,這首曲子擁有大量的自傳性的迴響,但是柴科夫斯基從未揭示過這首曲子的真正意義.這首交響曲不同尋常的形式和鼓舞人心的強度,創造了強大的情感力量和戲劇性的敘事效果,任何東西都被那富於表情的力量改變成了新的音樂產品.第一個樂章感覺起來像一首幻想曲,一個幾乎可以用它自己形式獨立出來的噩夢.第二樂章是一首抑揚頓挫的舞曲,有著相當輕快的感情溫度.但是在這首交響曲最後的兩個樂章,柴科夫斯基計劃的力量完全實現了.第三個樂章開始的時候類似諧謔曲,但變得越來越有魔力,感覺起來像是暴亂軍隊的抵達.然後是最後慢樂章的主線,柴科夫斯基標誌性的哀慟創造出悲劇感的頂峰,第三四樂章之間的關係是這首交響曲任何一次演奏的關鍵.當我最近指揮倫敦愛樂樂團演出這首曲子的時候,我對樂團說我們必須以讓觀眾鼓掌的方式來終結第三樂章,讓他們感覺這就是整首交響曲的終結.因為如果這樣做,最後的柔板樂章的開始就更震撼,更令人激動,更富於音樂性.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1909-10)

在柴科夫斯基最後一首交響曲和馬勒最後一首完整的交響曲,第九,之間是有聯繫的,也都是用一曲偉大的柔板來結束.但是馬勒的規模更宏大,情感的旅途更加千變萬化,和個人經歷之間的聯繫也更加明顯.在譜下這首曲子之時,馬勒自知余日不多.最後樂章,一個25分鐘的柔板,經常被認為是關於對死亡的接受和它的不可避免性.這可能是這個樂章傳達情感的一部分,但對我來說,它訴說著一些更加感人而深刻的東西,我認為這是對他逝去的女兒的輓歌.他的妻子阿爾瑪在馬勒為呂克特的一系列詩作——一個名為《亡兒之歌》的輪唱——譜曲時,就感到他在蔑視命運.幾年過去後,馬勒失去了他的一個女兒,他被罪惡感擊倒了.阿爾瑪的預感被證明是正確的.在他第九交響曲的最後一個樂章里,我在既綿長又寬廣的旋律線中感到了他的悲哀和對比強烈的空虛感.最低沉的巴松和最高亢的長笛互相碰撞,,傳達了在痛失愛女之後馬勒感到的情感空虛.在這首交響曲的最後一頁,當這裡出現明顯的對《亡兒之歌》的引用時,那個死去孩子的訴說達到高峰,交響曲和他逝去女兒之間的聯繫被無盡地提升到頂點.交響曲的結尾,音樂溶解在寂靜之中,但去年我指揮它的時候,我意識到一種接受死亡的決心.當然,在不知道任何作曲家的背景的時候也可以欣賞這首交響曲,作為「純音樂」來聆聽.但是作曲家的經歷揭示了音樂背後的靈感,在這首交響曲中,我發現音樂家和生活的聯繫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情緒體驗.

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1941)

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曲在戰爭期間演奏的經歷似乎是在所有交響曲中最戲劇化的.被記錄在微縮膠片上環遊世界,樂譜在英美和蘇聯被首演,在還殘餘有一支交響樂團的圍困中的列寧格勒演出之前.這首曲子以納粹和蘇聯之間的衝突為靈感而被每個音樂家記住,但是事實上不止那樣.我們現在知道這首曲子的大部分是在戰前寫出的,和對戰爭的紀念一樣,也是作為對斯大林統治下生活的回應.在第一樂章的中段,有一段持續的鼓聲,開始的時候平穩,繼而越來越響亮,直到整個樂團加入.鼓聲被附加的銅管組襯托於上,在以死亡為主題的狂吼中爆發.這是對每一個懷著惡意的到達者的描繪,而不僅僅是列寧格勒的納粹.在某種程度上,對我而言,這個作品不僅是對作曲者內在力量的讚美,也是對所有生活在集權主義之軛下的人民的力量的讚美.在交響曲的最終結尾,輓歌並不是膚淺的對於勝利的高潮,而是像肖斯塔科維奇曾經說過的那樣,任何仔細聆聽的人都知道還沒有真正的勝利.直到最後一個音符,都是俄羅斯人民命運的需要被聽到的疾呼.這首交響曲貫穿始終的旋律,是帶著整個國家面容上流淌下的淚水的.沒有任何一首交響曲像《列寧格勒》和人民這樣密切相關,正因為如此,沒有任何交響曲會像這樣攜帶著宏偉如斯的情感和政治力量.


推薦閱讀:

【音樂百科】六線譜怎樣記譜簡單
Omar Akram 高品質的音樂(我的精選)
新還珠格格和老版哪個更好看?
對不起,寶貝,我還是要逼你練琴
古典舞基訓音樂

TAG:音樂 | 改變 | 百科 | 交響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