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什麼才是真正的門當戶對?
她身旁一位男性友人對她有好感,但她僅把他當朋友對待。有天男人忍不住對她告白,而她婉轉地拒絕了。惱羞成怒的男人覺得自己被玩弄。她一番解釋跟道歉,覺得讓他誤會很抱歉。男人則再補了一句說:「你這個人渣!」
這個故事很讓人難過,並不是為女性朋友抱打不平,而是為男人處理這件事的方式難過。
因為她好,他才會這麼喜歡她。我們可以理解他愛不到的滋味,可以懂他心裡有多痛。但當他知道對方並不如願地喜歡自己時,難過與心碎,明明是希望表達愛意的時候,卻表達了憤怒,攻擊與指責對方。
男人希望女性朋友在他憤怒時,懂得努力安撫他,討好他,乞求他的原諒。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人該去承擔他的指控,沒有任何人該為他的情緒負責。
你的家庭情緒成熟度有多少分?
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自我分化 (self-differentiation) 」,由系統式家庭治療的奠基人鮑恩(Bowen)提出。
自我分化包含兩種能力:
一種是把自己的情緒與理智區分開來的能力;
另一種則是人際互動的能力,也就是個體在與重要他人維持親密關係時,還保有自主性的能力。
換言之,高自我分化的的成人能夠適當反應、感受、調節他們的情緒;與重要他人建立親密的連接時,不容易受到對方思考和情緒的影響。這往往是延續自家庭教養,如果家庭中家人習慣過度干涉彼此的生活與情緒,就容易教養出自我分化低的孩子。
反觀自我分化高的父母,在工作上不順心時,他們會清楚是自己現在情緒不好,他也許會跟家人說,或者自己藏在心裡,或者需要自己靜一靜,但他不會將情緒加諸在身旁的人,他會理智地分清楚,所以會讓人覺得他的情緒是成熟的。
不順心就指責或大吵大鬧的人在遇到同樣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時會覺得很美好,因為對方會一直道歉、抱抱,想盡辦法地討好自己,將自己的情緒都攬到他身上去了。但同樣地,你也必須為他的情緒負責,他可能無法很好的控制情緒,也會在生氣時輕易指責你。
這樣的關係,能走得遠嗎?
相似成熟度的人會互相吸引,這就是情緒的門當戶對。我們常說相愛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其實匹配的一直都是家庭的自我分化程度。
為什麼一個人會期待別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呢?
為什麼一個人會期待別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呢?因為在他在自己的成長環境中,常常有意無意地為別人的情緒負責。從小養成了互相甩鍋和背鍋的習慣。
鮑恩提出了「三角關係」,指當家庭中二位成員的關係不平衡而形成壓力時,則會帶進第三者,形成三角關係,以解決二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亦即在三人互動之下,原本存在兩人間的壓力情緒,得以轉移至第三者,焦慮得以紓解。
例如母親說:你看,孩子就是因為你的外遇,成天打遊戲!於是父親有所收斂,開始回家。父母藉由創造、維持甚至惡化其子女的問題來使得其婚姻關係看似表面上團結一致。
在與父母的生活中,孩子會習得一種與人交流互動的模式,當他在選擇配偶或建立其他關係時會無意識的重複這種互動模式,選擇與其自我分化程度相當的人做配偶。
兩個低分化的人組成的家庭,又將呈現低分化的特質,即不穩定與緊張的關係,並且會以爭吵、疏離、衝突、過度關注子女的方式來減輕其緊張。
周而復始,家庭中自我分化的程度,就這樣代代相傳。
如何提高人際互動能力?
據研究,能夠安心地離開家庭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又不會與家庭失去感情聯繫的人,自我分化程度最高。然而這可能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理想狀態。
無法改變外在環境的你,可能最需要明白「兩個人互相為對方情緒負責」並不浪漫,因為雙方終究會失望。認同這一點之後,學會感知情緒並察覺它的來源,辨識出自己應該負責的部分。
如果是為人父母,希望教出善於人際互動的孩子,則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家庭成員之間的直接溝通
無論是採取面談的形式,還是寫信、打電話等方式,家庭成員之間的直接溝通有助於雙方清楚地了解自己、直接了解對方,經由每個人充分地表達自己,將自己和別人區分開來,這樣就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誤解,減少相互負面影響。
2.給予表達少的成員機會
對於原先在家庭中很少表達的成員,其他人要注意幫助其搭建直接溝通的橋樑,而不是代為表達,當傳話筒。
在必要時刻需要轉述對方的觀點時,簡單重複問題或說明即可,不加入自己的意見,不進行「添油加醋」的再處理,爭取去掉附加值,保持事情的原貌。
3.夫妻之間的問題不轉嫁到孩子身上
在家庭中,夫妻關係是根本,夫妻問題夫妻解決,不要轉嫁到孩子身上。
父母尤其要注意不要向在家庭中心理能量處於弱勢的孩子抱怨對方,也不要讓孩子來傳達成年人之間的負面意見,這對孩子是個很大的壓力,請求轉述的一方暗示出對孩子的信任、偏袒、聯盟,孩子則因為擔憂失去另一方家長的愛而左右為難,內心非常衝突。
成年人應直接溝通,面對問題,讓孩子免於為成年人承擔和選擇。
4.平衡各個成員之間的關係
家庭中每個人都是寶貴的資源,如果一個家庭能經常注意到保持家庭成員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平衡,給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以成長的空間,讓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發揮其良好的狀態,家庭就會處於積極的變化中,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也將充滿生機和活力。
···
本文來自心理職場學堂(ID:xlzcxt),聚焦職場女性心理,專業團隊精烹實用乾貨。迎合美麗優雅輕閱讀,易於閨蜜手邊分享。轉載已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老詞新解「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是偽科學!你還在苦苦堅持?
※婚配為何要「門當戶對」 - 曲阿野逸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擇偶真相:是一見鍾情還是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很重要,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