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聖賢教你如何拒絕別人勸酒
酒場上敬酒勸酒是門正面學問,而與之相反的拒酒也是門負學問,它們屬於矛與盾的關係,誰能打敗誰,就看臨場發揮了,說到底是定力問題。許多女人與我老婆一樣,都有這樣的觀點:不信你不喝,別人會灌死你,還是你自己想喝。平時聽此言,覺得特別有道理,不聽也得聽。一旦走到酒場上,老婆們的話就成了耳旁風,該喝不喝不懂事,該醉不醉不到位,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多數時候敬酒者的矛佔主導地位,但是碰到會玩酒盾的高手,也拿軟硬兼備的盾沒有辦法。我比較佩服酒場上會拒酒的人,他們有的硬拒有的軟拒,本文重點寫寫軟拒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理,千萬不要往吃軟飯的層面聯繫。
有人對我說,拒酒的關鍵要臉皮厚,只要自己不想喝或喝不了,就要經受住敬勸人損貶的考驗,以笑口常開不喝酒的精神,面對酒場上的外來力量。有種人坐在酒場上,就立志把自己當成軟豆腐,無論別人怎麼動作,他們都能臨危不急不懼不惱,像笑面虎一樣,把好話說盡也不喝,讓別人把他們當成病貓。他們不評頭論足什麼理由,大有我不喝故不喝的故意。
我的同事老P很有一套,遇到熟人們硬勸,他就嬉皮笑臉,讓勸酒人行行好別客氣;碰到陌生人敬酒,他誇張動作說自己是酒廢,別與他一般見識,下次再會一定喝。他的策略是混過一次算一次,下次見面還這樣。他的經驗是要念好堅持經,三個回合勸不下酒,別人就沒有耐心了,最後他笑到底,卻沒喝多少酒。我經常表揚他的酒作風,但是自己無論如何學不來,其實就是臉皮太薄。不會拒酒帶來的直接後果,喝多喝多又喝多。為了少喝酒少難受,真沒有必要在乎一張老臉皮,達到目的才是硬道理。如果想拒酒,最好讀讀老子的《道德經》,拿出處下的態度,對待酒場上的所有人。也就是說要甘於認輸認頭,不惜自貶自損自我挖苦,自己不拿自己當回事,絕對不能與別人爭高低。我不時地搞這樣的小動作,如果不想喝或喝不了時,別人走程序地敬酒勸酒,硬拒太生硬恐怕別人接受不了,我先開涮自己酒平窪,不是對手不是男人,我喝不了要求對方也隨意。
這還不能收場,就極力討好敬酒勸酒人,或直接用語言對比著恭維,或主動地搞些服務,或動員熟人出面證明,總想以虔誠謙虛的態度感化別人。當別人以為我是弱者時,也就逐漸打消了灌酒的動因。我注意場合的環境,有時以語言處下,有時以不說話處下,只看別人喝酒表演,自己打坐在原地如同入定般,從不摻和別人的酒事,把自己當成局外人,希望別人忘記自己。只要裝得和豬鼻子插根蔥一樣,也能矇混拒酒。
我認為酒場上最低層次的拒酒是找客觀理由,不過逼得沒有辦法了,明知可信度有限也要找,即使很勉強很虛假很造作,總比不喝還挺牛逼強。有人歸納了酒場上拒酒的客觀理由,無外乎以下幾種。一是昨天喝多了現在還難受,再喝非現場表演不可;二是身體有病正在吃藥,醫生不讓喝酒;三是這兩天感冒輸了先鋒,並挽起袖子看針眼;四是自己開車來的,喝酒別讓警察逮著;五是老婆不讓喝酒,喝酒回家非打仗不可;六是喝酒後身體過敏,不信看臉已經紅了。都是司空見慣的俗套子,沒有一點新鮮感,明眼人一看一聽就知道怎麼回事。這理由那理由就是為了拒酒,趕上好脾氣的人不計較不認真,也就不點破皇帝的新衣,趕上執著的人講死理,自有一番沒完沒了的矛盾。當然現代人比較講文明、講禮貌,許多時候以客觀理由軟拒酒,也是一種特別出效率的方法。用軟招的關鍵點在於耍蔫損,這種人不表白、不央求,也不對抗,而是一門心思地打時間差。我總結他們的經驗做法比較到位:一晚來。等別人喝出狀態才到場,順其自然地躲過前幾巡酒,再低調些真誠點,也許就被別人放過去。二早走。這叫做喝不了就跑,或者找特別妥當的理由提前退場,一定說得與真事一樣;或者借口上洗手間,尿遁跑後不復還。三要出去瞎轉悠。這種人往往不會死坐在酒場,屁股下面長了刺,隔三差五地到外邊轉圈,其實並沒有什麼具體事,就是為了躲避幾杯酒,省去直接拒酒的麻煩。四是實在不行打電話。這電話打起來沒完沒了,從屋裡打到屋外,從屋外打到屋內,別人不好意思打斷通話,他們也就順水推舟地少喝酒。當然還有第五絕招在等待,那就是裝身體不適或乾脆裝醉,稍微看事的人也就不與他們過酒了。
既拒了酒還不得罪敬酒勸酒的人,甚至取得同情和認可,才叫拒酒的最高境界。我沒有這麼高的水平,許多與我一樣厚道豪放的人也做不到,所以拒酒的方式比較生硬。
酒場上還有一種內存高附加值的拒酒人,他們軟拒的行為帶有喜劇色彩,酒沒喝下去,卻把酒場的肚子搞大了。這種人出手點就是轉移視線,把焦點引到身外之人身外之物。比如有人敬酒,他們卻找出比自己更該敬的人,敬酒人覺得很有道理,就暫時放過他們。如果敬酒人糾纏不清,他們就插科斗諢攪混酒場,掀起一波不黃也黃的小高潮,淹沒敬酒人的聲音。他們對付勸而沒完的人,也是一副調侃與忽悠的嘴臉,採取引酒澆別人的方法,既讓勸酒人不難堪,又能找到心甘情願的替酒鬼,真神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