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才諸葛恪 留下了大量經典故事

來源:揚子晚報 記者 楊民仆 2015-03-1008:00

  

諸葛恪得驢的小人書。

 

 

諸葛恪的影視照片。

  

  孫策臨死前,當機立斷指定了新的接班人和副手,事後證明了孫策眼光的銳利;孫權臨死前,有足夠的時間安排後事,然而他糾結多年,立好的規劃反覆塗抹重寫。事後證明他是多麼荒唐昏聵,為東吳鋪好了一條滅亡之路。新皇帝孫亮有五個顧命大臣,結果:先是這五個人輪流殺戮,殺完之後,孫亮先被廢再被殺。也就是說,孫權指定的接班人全部死於非命,還牽連到他的兩個女兒也被殺。

  風雨欲來,天低雲暗。

  諸葛恪從小機智聰明

  252年,太子孫亮繼位登基,大赦天下。孫亮是一個機靈的人,但終究才10歲,自然要依賴五名副手,分別是諸葛恪、孫弘、滕胤、呂據、孫峻。隨便哪個人都是丞相的料子,輔佐孫亮,國家不會差到哪裡。關鍵是五個人都想爬上最高峰,奮力攀登絕壁之時,還想著除掉對手,就要比誰心更狠、刀更快。

  五個人中,名氣最大的、先掌權的是諸葛恪。

  諸葛恪是少年天才,大將軍諸葛瑾的長子、諸葛亮的侄子,從小視為神童,孫權非常賞識。他留下的經典故事一籮筐。

  諸葛瑾臉長,就像驢的面。一天孫權和大臣們談笑之餘,拿諸葛瑾開玩笑,派人牽來一頭驢,在驢的臉上還掛一個標籤,寫著:諸葛子瑜(子瑜是諸葛瑾的字)。大家都會心地笑了。諸葛恪看到後,很淡定地跪了下來,說:請求給我一支筆。

  孫權叫人遞給他,諸葛恪在四個字的下面又添了兩個字:「之驢」。大家看這個小毛孩子在大領導面前從容不迫,反應敏捷,都佩服他的氣場。孫權龍心大悅,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兩次辯倒了張昭

  張昭是個厲害的人,又是老資格,但和諸葛恪的辯論中,兩次都沒佔到便宜。

  一次宴會上,孫權看諸葛恪年齡小,叫他依次給大家斟酒。到了張昭面前,張昭不太喜歡喝酒,又有了幾分酒意,不肯再喝。就倚老賣老說:這樣勸酒,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禮節吧

  孫權對諸葛恪說:你能不能找個恰當的理由出來,讓張公喝下這杯酒呢?

  諸葛恪端著酒杯對張昭說:呂太公(指姜子牙)90歲的時候,還手拿兵器指揮部隊作戰。現在打仗時皇上考慮到你的安全,讓你在後方;聚會時考慮到你的地位,總是請你在前面,這難道不是尊敬你嗎?

  張昭無話可說,只好飲酒。

  另一次聚會,有隻白頭鳥飛停在宮殿前。孫權隨口問:這是什麼鳥?諸葛恪答:這是白頭翁。

  張昭年齡最大,滿頭白髮,懷疑諸葛恪在戲弄他,說:從來沒有聽過有鳥叫這個名字,如果有「白頭翁」,那諸葛恪能再找出一隻「白頭婆」嗎?

  諸葛恪答:不是所有鳥的名字都能成雙成對,有種鳥叫「鸚母」,輔吳(張昭)能再找出一隻「鸚父」嗎?

  張昭不能回答。

  諸葛恪拍馬屁不著痕迹

  諸葛恪奉承孫權的水平極高,如同送上一幅優美的水墨畫,看似不經意的寥寥幾筆,卻是韻味無窮,意境悠遠。

  孫權問諸葛恪:你的父親和你的叔父(指諸葛亮),哪個更優秀?

  諸葛恪答:我的父親。

  孫權:為什麼呢?

  諸葛恪說:我父親知道侍奉明主,而叔父不知。

  一次蜀國有使者來到吳國,孫權對使者說:諸葛恪喜歡騎馬,回去告訴你們諸葛丞相,為他的侄子選一匹好馬送來。

  諸葛恪一聽,立即跪到孫權面前拜謝,孫權覺得奇怪,說:馬還沒有到,你謝什麼呢?

  諸葛恪說:蜀國就好像陛下在外面的馬廄,陛下一說話,好馬就肯定能送到,我當然要感謝。

  諸葛恪平定山越戰功卓著

  諸葛恪長大以後,不停地給孫權打報告,要求領兵平定居住在丹陽山上的山越人,並誇下海口:只要3年,就可徵得士兵4萬人。孫權一聽:年輕人口氣不小啊。

  東吳多年征討山越,但餘波難平,大量的小股勢力流竄在山中。不僅朝廷官員認為他在吹牛,父親諸葛瑾也很懷疑:東吳患這個病多年了,你能拿出什麼速效救心丸?

  公元234年,諸葛恪32歲,反覆聲稱一定馬到成功,立下軍令狀。孫權也想試一試他的實力,提拔他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諸葛恪上任後,大棒與蘿蔔齊飛,鮮血共糖水一色,軟硬兼施下,只花了3年,先後收服山越10多萬人。把其中壯丁4萬多人編入軍隊,自己統領1萬,其餘的分給了其他各位將領。言必行,行必果,一飛衝天。

  孫權大為驚訝,才相信他真有幾把刷子。

  孫登做太子的時候,他是太子的幕僚領袖。陸遜病故後,諸葛恪代替他駐武昌,鎮守荊州。孫權臨死前,任命他以大將軍加太子太傅,把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他,希望他能成為周瑜一樣的良臣。

  雖然上下對他是一片讚揚之聲,然而有兩個人卻提出不同的看法。

  諸葛恪從武昌回建業時,同樣在武昌的上大將軍呂岱(他活到了96歲,此時91歲)說:你這次回去,凡事要小心,務必十思而後行。

  諸葛恪一聽,這是什麼話,回答說:古人云三思而後行,你卻讓我十思,這是看不起我啊。

  呂岱默默不語。

  諸葛瑾看著聲望日隆的兒子,憂心忡忡地對家人說:恪兒不會使諸葛家興盛,反而會讓家族遭受災禍。

  那麼對於他們的提醒,諸葛恪能聽得進去嗎?

  諸葛恪兩次與魏作戰,一勝一敗有個細節驚人的巧合,史上罕見

  

  東興大捷的插畫。

  宣城的丁奉塑像。

  

  諸葛恪始終有個夢,就是建功立業,稱霸天下。

  251年,魏國司馬懿病逝,兒子司馬師執掌大權。252年,孫權去世,諸葛恪執掌大權。新上台的都是絕頂高手,隔江相望,誰才是天下第一呢?

  一輪紅日冉冉飛升,兩個人影騰空而起,拳風掌力激蕩,狂風四起,天地變色。在他們的兩次過招中,卻有一個細節驚人的巧合,冥冥之中似乎是上天的安排。

  3000名東吳兵勝了7萬魏軍

  在巢湖上,孫權曾經構築了一條東興(安徽巢縣東南)大堤,大堤南邊能停靠艦船。後來,魏、吳戰事變少,大堤逐漸廢棄。252年的10月,諸葛恪帶兵來到東興,重新整修東興大堤,還在大堤兩頭,各修建了一個軍事據點,留下各千人防守。然後諸葛恪帶兵回到建業。

  這種明顯的挑釁行為讓魏國憤怒不已。相當於兩個人本來和平共處,突然一個人跑到另一個人面前秀肌肉,揮拳頭,然後扭頭回去了。司馬師牙縫裡只吐出一個字:打。他派出三路軍同時南下,其中主力是胡遵、諸葛誕率領的7萬人,目標直指東興。諸葛恪得到消息後,帶4萬人北上救援。

  如果從實力來講,魏國佔有優勢,但他們一點點的驕傲自大,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那幾天北風勁吹,漫天飄雪,寒氣凜冽。魏軍在大堤上安營紮寨,猛攻兩邊的東吳軍事城池,一時無法突破。魏軍也累了,決定中場休息,看吳的援軍還沒有到,先填飽肚子吧。於是胡遵、諸葛誕等人在大堤上擺下酒筵,飲酒作樂,當作在這寒冷的鬼天氣里暖暖身子。

  在大雪茫茫的天地之下,另有3000人卻在急速前進,那是東吳老將丁奉帶領先鋒敢死隊,晝夜兼程,比預定時間提前兩天到達東興。接近大堤之時,丁奉傳下命令:我們已沒有了退路,敵人正在喝酒,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立功領賞,就在今日。

  戰士們被他豪氣感動,願意破釜沉舟,拚死一戰。丁奉命令士兵脫掉鎧甲外套,扔掉槍矛,只是手拿大刀、盾牌,沿著堤防而上。曹魏軍遠遠看見吳軍都不穿鎧甲,覺得很奇怪,在搞什麼名堂啊,哈哈大笑。吳軍趁機衝殺,個個如猛虎下山,以一當十,殺聲震天。魏軍大亂,互相踐踏,死傷不計其數。諸葛恪俘獲輜重武器,堆積如山。史稱東興大捷。

  魏國有一個將領叫韓綜(東吳名將韓當的兒子),是吳國的叛將。孫權對他恨得咬牙切齒,但生前一直沒有抓到他。這次被吳軍斬殺,諸葛恪命人把韓綜首級送回建業,以祭告孫權。

  東吳20萬人敗在魏3000人手下

  諸葛恪一時風光無限,仰天長嘯,強大的曹魏原來是紙老虎啊。

  第二年,諸葛恪決定錦上添花,再次出兵伐魏。大臣們上書勸說:我們剛剛打過仗,國庫沒錢,軍士們又疲憊,還是別打了。在諸葛恪眼裡,他們就是一幫紙上談兵的書生,有什麼可以商量的呢?

  這年3月,雙方在新城(位於合肥)大戰。東吳總兵力20萬人,守城的魏軍3000人,負責人是張特。

  東吳策略:引誘魏軍前來營救,圍城打援。

  魏軍策略:派20萬救兵,但不著急去救。司馬師決定豪賭一次,那就是城池堅固,一定能守住。等到吳軍攻城疲憊,再全軍反擊。

  諸葛恪雄心勃勃,在城下猛攻,以為易如反掌,然而越是想得到,越是得不到。攻了3個多月,居然沒攻下。諸葛恪惱羞成怒,命令全軍出動,押上全部的籌碼。就在城池將破之時,張特舉起了白旗,帶信對吳人說:我放棄抵抗。根據魏國法律,如果守城超過100天救兵不來的話,我們投降家裡老小不被連坐;現在你們已經攻城90多天了,能不能再等幾天,我再回頭勸勸別人,一起投降。

  東吳相信他的話,停止進攻。張特連夜把城內的居民房屋拆掉,用拆下的木材做成柵欄堵住了城牆的缺口。

  第二天清晨,吳國人發現上當,同時,城池上傳來張特的喊聲:我只有戰鬥而死,絕不投降!

  圍到7月,盛夏暑熱難耐,東吳士兵患病的在半數以上,到處是死傷的人。魏國援軍大舉進攻,吳軍戰敗屍橫遍野。在這關鍵的時刻,諸葛恪做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那就是沒有到受傷的士兵處撫慰,照常神情自若,談笑風生,就如同在災難現場居然還面帶微笑一樣。當軍官上報傷亡人數時,諸葛恪認為他們在說假,揚言要殺掉他們,於是誰也不敢再去彙報。

  皇帝讓諸葛恪撤軍

  事情越鬧越大,最後傳到了皇帝耳朵里,孫亮在大臣們的一片反對聲中,也扛不住壓力,只得下一封一封的詔書像12道金牌一樣催諸葛恪回建業。

  諸葛恪這才慢悠悠地撤軍。心中卻是一肚子意見,又不敢對皇帝發火,只得找替罪羊。回到建業後,把中書令孫嘿召來,大聲責問他:你們怎麼敢隨意濫發詔書?孫嘿一聽,都嚇昏了,心想這詔書我有權發嗎。一句話不敢說,惶恐不安地退出,回家就打了辭職報告,說生病了告老還鄉。

  諸葛恪創造了一次奇蹟,吳軍3000人大敗魏軍7萬人,偶然性因素特別大,丁奉是頭號功臣;他也創造了另一個奇蹟,20萬人敗在魏軍3000人面前。雙方都是以弱勝強,戰勝方人數也一樣,這樣的巧合歷史上罕見。

  勝負剎那之間反轉,那麼諸葛恪的命運也會發生反轉嗎?

  諸葛恪曾受老百姓熱烈擁護但一年後就在「鴻門宴」上被殺

  

  孫峻設「鴻門宴」殺死諸葛恪。影視劇照

  

  諸葛恪夢想著成就一番偉業,但在這條路上必定是血雨腥風、驚心動魄。五個顧命大臣中,先後有兩個人對他動了殺心,一個在諸葛恪對魏兩次作戰之前,一個在作戰之後。

  執政初期相當英明

  第一個人是中書令孫弘。歷史上出鏡的機會極少,他的職位是幫助皇上處理政務,類似於秘書。他有一件事比較出名,那就是害死了朱據。朱據是孫權的駙馬,在「二宮之爭」中,由於支持太子孫和太賣力,引起孫權反感,先被杖打,又被降職。孫弘和他關係不好,趁孫權病重,偽造詔書賜死朱據,朱據死時57歲。

  孫弘對諸葛恪很畏懼,心想一旦他掌了權,自己哪有活路。孫權剛去世時,他離核心權力層很近,於是封鎖了消息,準備故技重施,再次矯詔除掉諸葛恪。但他還是顯得太嫩了,諸葛恪這樣的能人,手握重兵,非常時期幾乎睡不解衣,刀不離手,內外耳目無處不在。一聽說孫弘還想撲騰幾下,立即派人逮捕了他並處死,隨後發布孫權死訊,為孫權治喪。

  諸葛恪終於站上了絕頂,呼風喚雨。但他還是有抱負的,沒有大肆受賄讓家裡堆滿金銀,也沒有傳出滿城風雨的緋聞。

  孫權晚年,不僅看到每個大臣起疑心,對老百姓也覺得鬼影幢幢,街頭布滿暗探。老百姓稍稍非議朝廷,旁邊就會冒出個人,把他們送進監獄。諸葛恪把這制度廢了,把暗探撤了。同時,凡是老百姓交不起的稅都免了,活不下去的都發放補助金。

  一時間,長期的陰霾天散去,露出了很久未見的藍天白雲。街上的人變得熙熙攘攘,敢微笑打招呼了。老百姓高呼諸葛恪的英明,每次他出門,許多人在路邊引頸相望,就想一睹心中大明星的風采。

  孫峻一直想殺死諸葛恪

  然而僅過了一年多,他第二次對魏作戰失敗後,一切的一切都改變了。

  回到建業後,諸葛恪發現自己出征時,有人在後面搗亂,任命了許多新的官員,諸葛恪氣得把這些人統統免職,重新選派。又對身邊的侍衛不放心,全部換人。

  從此以後,他就得了狂躁症,動不動發火,手下的人生活在恐懼中,就怕碰到槍口上,一個個屏息斂氣。

  諸葛恪想到戰敗還是氣惱不已,覺得無法證明自己的軍事天才。他休息了一段時間,決定還要北伐,這次目標是青州、徐州。

  諸葛恪沒有意識到,他的一系列舉動,引來了無數的反對者,尤其是死去士兵的家屬,哭聲遍布京城。民怨沸騰,把他推到了懸崖邊上。

  一個野心家始終隱藏在陰暗處,等待著給他最後一擊。那就是孫峻。

  孫峻也是五位顧命大臣之一,孫堅的弟弟孫靜之曾孫。少年時就騎馬善射,而且精明勇敢,膽大果決。孫權死的時候任侍中(侍從皇上,參與朝政),屬於皇帝的近臣,地位也是相當重要。孫峻一直想扳倒諸葛恪,自己做一把手,怎麼樣才能把他從懸崖邊推下去呢?

  孫亮10歲了,也開始懂事,發現自己做不了主,是諸葛恪的傀儡,心裡不是滋味。孫峻向孫亮密報:諸葛恪要製造叛亂。

  兩人一拍即合。直接抓他肯定不行,他有軍隊,於是定下計策:請他吃飯,在飯桌上解決他。

  精心布置後,派人通知諸葛恪赴宴。

  「鴻門宴」前猶豫不敢進

  赴宴的前一天晚上,諸葛恪煩躁不安,翻來覆去睡不著,他自己也覺得奇怪:這難道是不祥的預兆?第二天朝見的時候,諸葛恪在宮門之外停下了車,下來後徘徊踱步,要不要進去呢?

  他在猶豫,裡面的孫峻心急如焚,他已經在帷帳內埋伏下刀斧手,就擔心諸葛恪不進來,事情敗露。孫峻定了定心,整整衣服,走出來滿面春風地迎接諸葛恪,裝著關心地樣子說:近來你太勞累了吧,如果身體不舒服,今天可以不來,下次再來,我去稟告陛下。

  諸葛恪一聽反而不好意思了,說:沒關係,我會儘力進去朝見的。

  這時,他後面有兩個人偷偷寫了一張條子給他,上面寫著:今日宴會不同尋常,恐怕會有變故。

  諸葛恪越發覺得氣氛詭異,一定有陰謀。急忙坐車返回,到了大門口,碰到了太常滕胤(也是五位顧命大臣之一)。諸葛恪和他打招呼說:我突然肚子疼,不能夠見陛下了。

  滕胤還有個特殊的身份,是諸葛恪的親家,孫峻的計劃自然不會透露給他。他又是個讀書人,不懂政治鬥爭的險惡,對諸葛恪說:自從你回來以後,陛下還沒有見過你,今日既然設宴招待你,你又到了門口,還是進去看看吧。

  諸葛恪猶豫了一下,又返回進宮。為防意外,身上佩帶了劍,向孫亮行禮入座。孫峻終於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諸葛恪被亂刀砍死

  侍者端上酒來,諸葛恪看了不喝,擔心酒里有毒。

  孫峻見他遲疑,說:你的病還沒有好,聽說你有經常服用的藥酒,你就拿出來自己喝吧。

  諸葛恪拿出自己的酒,才放心飲用。大家非常客氣地說著別來無恙的話,一會孫亮起身回到內殿,孫峻說要上廁所。

  諸葛恪繼續飲酒,猛一抬頭,看到孫峻已在眼前,脫掉了長衣換上短裝,大聲喊:有詔捉拿諸葛恪!

  諸葛恪知道突變,慌忙起身拔劍,還未拔出,孫峻的刀已經接連砍下。刀斧手湧出,一人砍傷了他的左手,孫峻也猛力砍斷了他的右臂。此時很多衛士還不知道內情,衝上殿來。孫峻大喝:要殺的是諸葛恪一個人,與其他人沒有關係。

  諸葛恪被亂刀砍死,孫峻命令刀劍入鞘,把宮殿打掃乾淨,繼續飲酒。諸葛恪死時51歲,被夷三族。

  孫峻開始走到前台,和諸葛恪不同的是,他沒有遠大的抱負,卻是一個情種,他的情人更是很特別。


推薦閱讀:

有眼不識金鑲玉之典故
經典故事:咫尺天涯
學識佛語(13):佛教典故(1)
禪宗典故集錦
歷史典故:鄧攸棄子

TAG:故事 | 經典 | 天才 | 典故 | 少年 | 諸葛恪 | 諸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