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與人類大同》?二
轉載▼
標籤: 道德經 | 分類: 心靈環保 |
道 經
一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④。無名⑤,天地之始,有名⑥,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⑦;常有欲,以觀其徼⑧。此兩者,同出而異名⑨,同謂之玄⑩。玄之又玄⑾,眾妙之門⑿。
[注釋]
① 道:第一個道字,是指不可分辯認知言說、超越世俗名相存在的絕對唯一永恆的虛無之道,是宇宙萬物生命的總根總源。第二個道字:是指可以分辯認知言說的經術政教之道,也可以說是後天有名相存在之道。
② 常道:乃永恆不變之道。先天虛無唯一絕對存在之道。
③ 名:第一個名,為虛無之道名,不可思議言說之名。第二個名,指後天之名相存在。
④ 非常名:非可思議言說之名,是永恆不變之名,即先天虛無自然之道。
⑤ 無名:指道體空虛、無象無形,是虛無存在。也是指天地未開闢前的本始存在。
⑥ 有名:是虛無演化之有形存在。這裡指天地。天地乃萬物之母。
⑦ 妙:指妙道、妙要、奧妙根本也。
⑧ 徼:(jiào):意指萬物的變化及趨勢。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甲本中,此字為噭。意為叫聲、響聲,指外在的非本質的變化現象。
⑨ 同出:指同出於一心。異名,不同之名。
⑩ 玄:幽遠玄妙莫測,令人難知。古時稱玄為天。
玄之又玄:指妙中之妙,奧妙的根本。即先天虛無之道。
門:指門戶。眾妙出入之處,是虛無的道源根本。
[語譯]
先天虛無之道是不可思議言說的;可以思議言說出來的,已經不是先天永恆之道了。先天虛無之道名,是不可用名稱表達的;可以用名稱表達出來的,已經不是先天永恆不變之名了。先於天地之虛無存在,名為天地的初始;後於天地之妙有存在,名為萬物的生母。因此,修道者可以從先天虛無境界去觀照道之奧妙;也可以從天地之妙有中去觀察萬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現象。以「虛無」觀其妙、以「妙有」觀其徼,兩者雖同出於一心而名稱不同,兩者同謂之玄妙。而玄妙中的玄妙,則是一切玄妙的大門。
[悟解]
小子:聖哲老子啊!您開門見山,直入大道。可您言簡意賅,一字多意,僅從表面字意上去看是很難理解的,千百年來可真難壞了無數後生啊!既然「道」是超越思維語言文字的,離思離名離相的,那我也遵照聖人之教(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依據自己多年對修道的一點悟解,自然進入那個虛無的狀態,試圖用有限的文字來表達這無限的內涵。如果能對讀者起到一點啟示的話,也就滿足了。佛教講所有布施中,法布施是最大的布施。但願這點法布施能化解讀者心頭的疑雲,展現出一片湛藍的天空,讓道光與浩然正氣普照大千世界,橫貫眾生心靈,與宇宙的運轉同步同軌同化,不斷得到超越升華……
老子啊!您講的真是大實話,真正的永恆之道是先天虛無存在的,是沒有具體形態名相的,更沒有相對分別,是先天唯一絕對存在(這也是勉強去講)!怎麼能用思維想像和語言文字表述呢?凡是能用語言文字表述和思維想像分別的東西已經不是真實唯一絕對存在的永恆不變之道了。此道無名無相、無形無狀、無大無小、無圓無方,但它卻又真實永恆的存在著。在天地存在以前已經存在了。因為沒有具體名相,暫且稱「無」。「無」,乃天地之始;「無」,並非什麼也不存在,而是一切存在的源頭!只是沒有具體可見形象罷了。而有形有狀、有名有相的萬物則是從天地生出之後才產生的,故名為「有」。這個「有」字是指由虛無之「道」演化出來的天與地,故天與地為萬物之父母。當然也是地球人類的父母。人要體察虛無之道,首先要做到無思無欲、無我無物,進入物我兩忘的渾然狀態,才能斷除後天思維意識活動,進入先天虛無之境去體察「道」化生天地的不可言說之奧妙。如果你有思有欲有雜念則不能進入那個虛無之境,自然也不能體察出「道」之奧妙。而只能在萬有世界中觀察春夏秋冬、生老病死、花開花落的萬物生命生滅循環的變化過程現象。但不能體察先天虛無之道。天地與萬物皆是「道」之演化過程現象,同出一體而分別生出不同名相。萬物生命的不同名相其實還是「道」的不同時期的演化過程形態,只是將妙「道」潛含其中,不被世人所察。「虛無」是道之本,「萬有」是道之末,同謂之道。道生天地萬物,天地是道,萬物生命也是道。僅是道演化的不同形態。萬物生命雖有天地化生,可稟氣有厚薄,名相則不一,故有大千萬象、芸芸眾生之差別。明白了天地萬物是「虛無」生「萬有」、「萬有」歸「虛無」的往複循環過程現象,便知這天地萬物生命的總妙道之大門乃是超越天地萬物生命存在的一點不可思議言說之「虛無」。佛家稱「真空、本心、如來藏」,道家稱「先天虛無真一之炁、無極大道本源」,哲學家稱「宇宙本體」。
這一小段文字寫來寫去總覺得心有餘而意不足。也深感語言文字的局限性與形而上之道的難言性。聖哲老子,我體悟出來的這些,合乎您的本意嗎?
老子:基本到位吧!「道」乃無可思維名狀之「虛無」(也不是虛無)。能初悟至此,也算是有一點入門。但到門內,真正明了,非親身證入不可!否則只能是隔靴抓癢,空談虛玄,還望小子在證道上多下功夫……
小子:謝謝老子的肯定與鼓勵,小子用心記下就是。
下面逐句悟解之。
道,可道,非常道;
先於天地而存在的先天虛無之道是超越語言文字和思維的,也是超越名相存在的唯一絕對存在。所以她是不可用語言講述的,用文字表達的,用思維分別的。或者說只可體悟意會,不可思議言傳。佛家講得好:「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可一些有道之士大悲心切,總是忘不了傳播弘揚,度化眾生。怎麼辦?不立文字,以心傳心,可凡人之心很難與之溝通啊!沒有辦法,,只好用語言文字來表述。用語言文字表述先天虛無之道必然失真!實在難壞了聖哲先賢大德們!但為了讓習道者明了,還是要運用語言文字來表述啊!不講是不行的。關令尹喜等一些習道者不是在天天催促嗎?聖哲老子也毫無辦法呀!只好勉強而著。可惜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的道,已非先天永恆之道了。
老子為提醒後世讀者與專家學者們注意,故首先申明:凡是運用語言文字與思維意識所表述出來的「道」已非永恆之道,故習道者不可執著於文字表象,在文字表象上下功夫。而應是無思無欲無分別,入靜入空,進入一種清靜自然無為的境界去直覺體悟……
名,可名,非常名。
先天虛無之道無形無象,自然也無名無狀。聖哲老子開天下之先河,第一個為之命名。即老子您在25章中所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將先天虛無之道命名為「大道」,這是老子修無為的體悟結晶。老子為了將先天虛無之道與後天萬物之道區分開來,將超越語言文字與思維的「虛無空空」與天地萬物的名相概念加以區分,故曰「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說凡有具體名相概念可稱謂名狀的,已經不是永恆不變的真名了!如果你們(指關令尹喜與其同道)強行要我為「道」著書立說,我也必須在開篇中申明告誡:凡是用語言文字去表述的道與名已經不是「常道、常名」了。言外之意是說你們若要真正明了我所講的先天虛無之道之真相,只有*修無為進入先天恍惚狀態去直覺體悟,而不是象世間做學問那樣,動用後天大腦思維去學習研究、總結判斷、分析認知……
老子在開篇中作如此申明,可見他具有先見之明。能預知到後世學者專家們對他的經典會從文字表象上進行釋解發揮乃至曲解而使之面目全非,由此貽誤後人……
鑒於老子的申明告誡,後人應切記!切記!釋解《道德經》不可望文生義,更不可憑世俗常理去主觀想像臆猜或推理判斷!必須親身修道,自然進入老子所講的那個無知無思無欲無爭無斗無分別的無為境界去頓悟直覺,或叫以身體道。如果沒有親身修道實踐,而憑常規下的邏輯思維推理的方式去研究釋解老子,那隻能是「霧中看花」或「猜謎語」。所釋所解也只能是個人的主觀想像臆斷,甚至會鬧出許多笑話來……這在歷史上,尤其是近代歷史上比比皆是!
智者見者謂之智,仁者見者謂之仁,此乃學術界中之常事。縱觀對《道德經》破譯釋解的歷史,有以治世解者;有以養生解者;有以兵家解者;也有以玄理解者……乃至各家各門各派皆引其哲理為己所用。而我們則以佛學道經為主旨,立足於宇宙全息統一和道治天下、為萬世開太平的高度,參照現代生命信息科學領域中的例證,運用宇宙萬有圓融統一的指導思想,在親身修道體道的境界中去直覺感應與頓悟……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無名,即無形無象無可名狀的先天虛無之道,也是演化天地的始基根本。結合當今科學界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數宇宙「奇點」 大爆炸理論。宇宙「奇點」在大爆炸的瞬間,將演化天體萬物的一切物質能量信息全部釋放出來,構成了一鍋「宇宙湯」。這一鍋「宇宙湯」又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劇烈變化……
科學家正在設法模擬這種變化(如現已建成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以期重現宇宙「奇點」在大爆炸時的情景。在經過多年的觀察思悟後發現,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正一步步將人類的夢想(包括幻想與神話傳說)變為現實!這其中最令人興趣鼓舞的是一些前沿科學中的最新探索成果越來越接近東方神秘大道文化內涵,越來越向聖哲老子的思想理論走近*攏。這令我們這些人天奧秘的探索者深感欣慰!所以當我每每看到影視報刊上有關理論物理學與生命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時,會有一種情不自禁的共鳴與興奮感!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勇於探索宇宙人生真相真理的力量和信心……
先天虛無之道演化天地時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老子在恍惚功態下自然體悟洞悉到了當時的演化過程。這在後面的章節中將分別予以描述。老子由於修無為之道而自然進入了那個被佛家稱作的禪境或叫「一真法界」的境界,即老子所講的「無為」境界。老子由於明了宇宙天地萬物的演化過程及規律,故老子定論說,「無名的先天虛無之道是生成天地的始基根本。」顯然這是老子的自然宇宙觀。也就是說,天與地是由無名的虛無之道自然演化而來的,而非神鬼創造。故古人云:「道無鬼神」。當代有評論者說老子是自然虛無主義者,也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者。也許是基於此點而論吧。
有名謂之天地。因天地有形象方位,可用語言文字表述。故稱有名。有名之天地乃萬物之母。何也?天地陰陽二氣交合化生萬物生命,如母親生養子女一般,故稱天地為萬物之母。也是人類的真正父母(天父地母)。因為人之來源是由天地陰陽二氣和合而成。即虛無之道化生天地萬物生命。也稱「無中生有」!從無名到有名、從無形無象到有形有象,天地陰陽二氣的相互交合變化,則是一切萬物生命的根本出生之處。
如果用文字概念表示,即先天虛無之道(妙)→無名→天地→有名→萬物(徼)。
如果用數字表示,即一體(圓融)→「一」無名(一真)→「二」(有名天地)→「三」(天地和合之氣)→「萬物」(無限之數的排列組合)。用老子的話講,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修道者只有無思無欲(物我兩忘)才能進入無為道境運用「天眼慧目神明」觀照虛無之道化生天地的奧妙。修道者如果有思有欲就不能進入無為道境,當然也觀照不到虛無之道化生天地的奧妙。但可以觀察到天地化生萬物生命及萬物生命生滅演化的循環過程現象。即老子所說的「徼」。也可以說,無思無欲的無分別心(真心)的能觀照先天虛無之道演化天地的奧妙,而有思有欲的分別心(識心)只能觀察後天有形之道生化萬物的變化過程現象。當今物質科學領域中所揭示出的一切法則定律真理皆為後天有形之道。即老子所說的「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此兩者指有欲與無欲。無欲能進入無名道境體悟虛無之道的奧妙;有欲只能進入有名萬物世界觀察萬物生命的變化規律。這兩者同出於人心而稱謂不同(先天虛無真心和後天自我識心分別)。為何不同?修道者無欲觀道而入無極O態,超越時空相對概念而體悟先天絕對唯一存在的無始無終的永恆之道;世人有欲觀道則進入有極態,必然陷入時空相對概念而只能觀察有始有終的萬物生滅循環的過程現象規律。世人在有欲的常態下是無法感知先天虛無之道的絕對實存,更不能明了先天虛無之道是如何作用於人與萬物生命的。世人所能感知到的只能是以個人的思維感官意識(後天識心)所觸及到的外界有極化的表象過程。卻不能體察到宇宙大千世界萬物生命是由先天虛無之道的無極場能的統一運化。沒有無極場能的統一運化演化,宇宙大千世界萬物生命就無法顯現而有序存在。這猶如海面上不時泛起的千姿百態的浪花,如果沒有統一平靜的海面作基礎,千姿百態的浪花則失去基礎而不能顯現出來。修道者若不能無思無欲進入「性海」本源(無為道境),就不能體悟到宇宙天地萬物生命與虛無之道的根本奧妙關係,就會被宇宙萬物生命的變化表象過程所迷惑。所謂直覺觀照能力,就是修道者在無思無欲無分別的無為態下的先天自然「覺性本能」力量,非世俗常人的後天思維感覺辯解能力。無為態下的先天自然「本能覺性」就是先天虛無之道本有的「全息全具全知全能」。修道者自覺修道合道而等同於道,自然本具先天虛無之道的全息全具全知全能!故古人云:「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魚在水中,水在魚中。」「人能虛空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
宇宙大千世界、萬事萬物、芸芸眾生猶如大道本源性海之上被「業風」(歷劫所造業力)掀起的層層浪花飛沫,並非本質真相!而本質真相是性海本源。一成不變、永恆存在的本質真相就是超越相對存在的絕對虛無存在——永恆不變的先天虛無之道!明了這個一成不變的本質永恆真相,就是開悟明心知「道」。也是佛說的「明心見性」,禪宗所講的那個「本來面目覺性」。正如禪宗傅大士所云:「禪河隨浪靜,定水逐波清。澄神生覺性(身心凈化可顯本來覺性),亡慮(無思無欲)滅迷情。遍計虛分別(指世人的妄想分別心),由來假立名(後天表象名相概念)。若了依他起(絕慮無思無欲無分別而離名相),無別有圓成(心無分別、自成一體而圓滿成道,即入無極O態)。」
先天虛無之道同後天有形之道(指萬物生命的演化過程現象)皆為統一之道,皆謂之玄妙。也可以說,先天虛無之道是後天有形之道的內在根本基礎,後天有形之道是先天虛無之道的顯化過程。古人稱玄為天,寓奧妙之意。「玄」字最早見於金文,如持絲線在兩頭搓繩,有旋轉變化之意。「玄」常與奧妙連接組合,如玄奧、玄妙。「奧」指室內西南角,為坤方、虛無。
古人云:「道為本體心為用。」先天道體虛無空空,卻有之大用妙用,可以說是無所不生、無所不化、無所不信、無所不能!妙用乃德心之分別變化,也是道之「德能」的顯化效應。妙有大千萬象的千變萬化乃神通妙用無一不是先天虛無道體的大用妙用的自然效應。有道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就是這先天虛無空空之道體德。世間的科學藝術與發明創造也是*這虛無空空之道體德的靈光閃耀。可世人天天用之而不知,乃至視若變化莫測的神鬼迷信而陷入無明迷惑的無休止的爭執爭論爭鬥乃至批判討伐中。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妙中的玄妙,即先天虛無之道。先天虛無之道才是眾妙中的唯一根本之門,也稱道門。
顯然這「眾妙」中的妙與「觀其妙」的妙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眾妙」乃指眾多變化之妙道,而「觀其妙」則指修道者進入無思無欲的無為境界觀照到的先天虛無之道演化天地的奧妙。它是玄奧中的玄奧,眾妙中的根本之妙就是先天虛無之道的奧妙。
如果用數字表示,就是老子在第42章中所講的:「道(O)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無中生有」、「真空生妙有」。也是老子所講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個眾妙之門就虛無空空的O態圓門、道門、玄門、空門、佛門、圓滿圓融的無極永恆之門!表象上什麼也沒有,本質上卻潛含萬有、妙有!也是萬有一切、妙有大千世界、萬物眾生的源頭歸宿所在!
講到此,你應該明白佛菩薩、成道聖人及基督耶穌身後皆有那個圓光的內涵真義了。
聖哲老子啊!我將您所說的虛無之道喻為O,眾妙之門也喻為O,可作此比喻嗎?
老子:還是可以的。你講的虛無空空不就是O嗎?O的抽象內涵如果喻為先天虛無之道,依當今世界的信息科技術語講,宇宙應是一個數字化的宇宙。O是宇宙的總密碼,而妙有大千世界萬物生命則是由無限數字的不同排列組合而成(生命密碼)。
當今生物信息科學中稱之為生命信息密碼(生命基因),是挺形象具體的,這相當於我說的「徼」。不論如何比喻,那個眾妙之門只能進入無為境界體悟覺察,而不可用常人的後天意識去分別認知觀察。
小子:小子明白老子之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O」是宇宙萬物生命的源頭始基,也是宇宙萬物生命的最終歸宿。「一」源於O,「一」是宇宙萬物生命的始基大母總根。也可以稱作「道一之德」、「宇宙全息統一場」、「無極而太極」,是圓融不可分割的全息統一整體,或叫宇宙全息元……有形有象有名的妙有大千世界及萬物眾生皆源於道體「O」,生於大母總根「一」!有了「O」與「一」,無限之數的排列運算便以此而起(計算機中的二進位),大千世界、萬物眾生的緣起也由此而起(緣起性空),萬事萬物的基因密碼信息也由此而起(不同數字的排列組合、宇宙的演化生髮)……
故「O」 與「一」是一切數字的源頭始基,也是宇宙萬物生命信息密碼的源頭始基……
如果將「一」寫成阿拉伯數的「1」,那麼「O」與「1」就有了形象化的寓意了。 古人為何有對男女性器官崇拜? 這個「O」 不就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徵嗎?也是老子在第六章中所講的「玄化之門」。而這個「1」顯然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如果將「1」從「O」中穿過,合為一體,依據古人天圓地方之說,圓乃虛無,地方如口,不就是一個「中」字嗎?由此可見,古人所講的性崇拜,其內涵真義就是能生化萬物生命的宇宙源頭始基!這個「中」字是古文化發源地河南人的口頭語「中不中?中」!其本意是男女交合,延伸到日常生活做事中,成了「行不行」的意思。這個悟解沒有先例可參考,是我突然間領悟到的,是否合理?請同道指教。
「O」 與「一」是絕對唯一無分的虛無存在,是無形無象無名無狀的先天混沌狀態。心生分別便產生了「二」,有了「二」,即有了陰陽相對存在,也由此陷入了矛盾爭鬥循環的怪圈。有了「三」,三生萬物便有了後天有形有象有名的相對存在,即世人生的現實世界。
老子所講的先天虛無自然之道,在哲學上稱為「本體」 ,《易經》中稱為「不易」。19世紀科學家發現了物質不滅定律,認定宇宙萬物是由物質演化而來,並且建立了科學的唯物論。到了20世紀初期,愛因斯坦發現了物質與能量的關係,認為物質的存在不過是能量的濃縮。繼而物理學家又在能量基礎上建立了描述微觀物理現象的量子力學,將宇宙「本體」的探索深入到核子(包括中子和質子)的層次。到了20世紀末,粒子物理學家們又進一步建立了描述夸克之間強相互作用現象的量子色動力學,它與弱電統一理論一起構成了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它將科學對「本體」的認識推向了比核子更深入的夸克層次。三代夸克和三代輕子的存在是不是宇宙的「本體」呢?於是,一些思想活躍的科學家又將基本粒子從理論上進一步分析,提出所謂「超玄(M)」理論。其理論初步認識到基本粒子是由「十維弦」構成的,除了振動著的弦而外,其它什麼也沒有!
顯然,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逐步從宏觀走向微觀,一層層深入下去,從有形到無形,從可量化到無可量化,乃至超越有形有量,僅從理論上去描述,這就是當代科學發展的前沿——理論物理學。理論物理學家已經認識到物質不存在了,除了振動之弦,什麼也沒有了!這個振動之弦與老子所講的「玄之又玄」,其間有沒有聯繫呢?有多少差異呢?老子對先天虛無之道的描述與當今哲學上的「本體」之論是否非常接近了呢?現代科學的深入發展為何又回到2500年前的老子那裡?建立在後天思維和相對存在中的科學探索與發現只能處在不斷地否定之否定中!這也是人類對宇宙「本體」、「道」和「不易」層層深化的認知。我們堅信,現代科學對宇宙「本體」層層深化的認知必然與老子所講的先天虛無之道不謀而合!
老子在第一章中講了先天虛無之道「O」與「一」的虛無存在,即宇宙萬物生命的始基源頭根本。認識到這個始基源頭根本就是知道明道。人類對世界社會萬事萬物的一切認知必須建立在先天虛無之道的基礎上!人類的生髮演化才能步入無限光明之道。人類的宗教、文化、哲學、科學等諸多思想理論及行為才能得到統一!
老子在第一章中講了「0」與「一」的絕對唯一虛無存在,第二章接著要講由「一」生出的「二」,即陰陽相對存在。因為沒有陰陽相對存在就沒有大千世界及萬物生命的存在!因為凡有形有象有名的相對存在皆由無形無象無名的虛無絕對存在演化而來……這也是古人所講的「無中生有、以無形制有形」的根本依據所在!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頂
推薦閱讀:
※老子與《道德經》的9個看法
※《道德經》第廿五章 讀書筆記
※《道德經》古今正解第十四
※【道德經】 十五卷 古之善為道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
※讀懂《道德經》,一定要了解老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