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百韜淮海戰役自殺 協助收屍者文革中被斗死
1234…78910
高清圖集黃百韜(即黃伯韜),字渙然,國民黨中將(死後追贈上將),兵團司令;抗戰時期曾任冀察戰區參謀長、第三戰區參謀長、第二十五軍軍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與華野、中野數度交鋒,讓解放軍吃了不少大虧…[詳細]
核心提示:到了南京,黃百韜夫人柳碧雲提出讓老頭的兒子在南京讀書或當官,他不願意。黃夫人就給了他100塊大洋,派人送他回蚌埠,後輾轉回到碾庄。「文革」中,老頭遭到批鬥,被迫害致死,銀元也被抄走。但老頭的兒子還在。
本文摘自:《現代快報》2013年10月14日第A29版,作者:白雁,原題:《蔣介石愛將黃百韜墓藏身紫金山》
南京太平門外、紫金山北麓的蔣王廟街6號,因安葬著明岐陽王李文忠,而成為一處幽靜的景點。日前,記者無意中獲悉,岐陽王陵園裡,還「隱藏」著民國時期國民黨高級將領黃百韜的墓地。黃百韜因作戰勇敢、身先士卒,而深受蔣介石器重。而他最為人熟知的身份,則是在淮海戰役中擔任國民黨第七兵團司令,且在那場戰役中兵敗自殺。那麼,自殺後的黃百韜是如何被安葬到南京的紫金山下,歷經60多年,他的墓葬又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實地探訪
墓碑上刻著「黃煥然」
黃百韜墓藏身李文忠陵園後山
明岐陽王李文忠墓園坐落在紫金山北麓的蔣王廟街。一個天氣晴好的早晨,記者來墓園內尋找藏身陵園內的黃百韜墓。
墓園大門朝東,進門對著的是一條筆直的神道。陵園內遊客零星,記者走過神道,登上一組高高的台階,再爬上幾段陡坡,就看到刻有「明岐陽王墓」的石碑。到這裡,已是山頂,環顧四周,看不到其他墓冢類的建築,倒是在李文忠墓冢西北側幾十步開外,一個紅色的六角亭,突兀地立著。
走近紅亭,身旁左側突然冒出一塊藍色金屬牌,定睛望去,上面竟然是一段有關黃百韜的介紹:「黃伯韜(1899-1948),字煥然,原籍廣東,生於天津,國民黨高級將領。淮海戰役時任第七兵團司令,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陣亡。其作戰勇敢、身先士卒,是在擔任兵團司令中唯一非黃埔嫡系的將軍。」
黃百韜的墓會在哪裡呢?走進亭子,赫然發現,在亭子另一側,連著一串逼仄陡峭的石頭台階,台階的盡頭被高大的植物封住了。但遠遠望去,草叢裡露出一個圓圓的墓冢,墓前還立著一塊碑。撥開荒草,墓碑上面的字映入眼帘:「黃煥然之墓一八九九年——一九四八年」。
黃百韜其人
困獸猶鬥,戰敗後舉槍自盡
很多人對黃百韜的印象,都來自1948年末至1949年初那場著名的戰役——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正式開始。華東野戰軍一部主力向南疾進,一部向北疾進,造成威逼徐州的聲勢。徐州告急,駐紮在徐州以東新安鎮和阿湖地區的第七兵團接到命令,從新安鎮向徐州撤退,守備徐州東南及飛機場。此時,第七兵團的司令正是黃百韜。他的撤退之路艱難而混亂,死傷無數。而且就在黃百韜西撤時,何基灃、張克俠按計劃率部在徐州賈汪起義,徐州東北門戶洞開,解放軍山東兵團迅速南下。
11月10日,腹背受敵、且無援兵的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合圍在碾庄附近。黃百韜被圍後,決定固守待援,蔣介石則又是寫信又是發電報,為黃百韜打氣。黃百韜心存僥倖,困獸猶鬥,斗的結果是,他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部隊被一個個吃掉。到了11月22日,第七兵團完全被殲,絕望中的黃百韜,舉槍自殺。
黃百韜自殺後,被追贈為陸軍上將,蔣介石有感於他的「忠貞」,悲哀地說:「黃埔精神不死。」白崇禧後來解釋蔣的話說:「黃埔精神不死,黃埔精神——不死——也。換言之,黃埔學生的精神是不肯為蔣死,而為蔣死者非黃埔出身之人。」
黃百韜並非黃埔出身,蔣介石的這句哀嘆,顯然是對他的最高褒獎。
死後疑雲
身後留下幾個疑點
1。戰死碾庄後,屍體是怎樣運到南京的
版本一:紅色特工郭汝瑰的講述
黃百韜自殺,第七兵團覆滅,那麼,他的屍體又是如何回到南京?並且安葬在紫金山下的呢?
淮海戰役中立下大功的「紅色特工」郭汝瑰,曾在《淮海戰役期間國民黨統帥部的爭吵與決策》一文中,對此有過簡略的介紹。
第七兵團被全殲後,黃百韜與第二十五軍副軍長楊廷宴由碾庄東北的小費庄向西突圍,到一戶人家的草堆下時,黃百韜舉槍自殺。黃死後,楊見解放軍的一個戰士走來,他就假稱死者是他的哥哥,他是奉母命來探視哥哥的,不料哥哥被打死了。說完傷心痛哭。那個解放軍戰士似乎很同情他,他乘機把黃百韜的手槍交給這個解放軍戰士,請協助埋葬。埋後他記住地點並立了標誌。逃回南京後,楊廷宴向顧祝同彙報,顧祝同派人按照所說的地點,將黃百韜的屍體運回了南京。
版本二:碾庄當地居民的講述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民國史專家王曉華,曾在1974年去碾庄調查過淮海戰役遺迹,從當地的陵園負責人口中,他聽到了一個稍有不同的版本:
黃百韜自殺後,楊廷宴找到當地一個老頭,謊稱被打死的黃百韜是個伙夫頭兒,請老鄉幫忙安葬。老頭就和兒子一起幫楊廷宴把黃百韜埋在一棵大樹下了,並在旁邊做了記號。楊逃回南京後,將事情彙報,國防部於是派人來碾庄附近,將黃百韜的屍體挖出來運回南京。老頭的兒子,作為幫忙運屍體的,也跟著一起去了南京。
到了蚌埠火車站,老頭的兒子看見這些人把整車的傷兵統統趕下車,把這具屍體抬上了火車,才知道這個死去的人不是一般人物。12月8日,車到了浦口,月台上站滿了國民黨高級將領。老頭的兒子才知道這個人原來就是鼎鼎大名的國民黨將軍、兵團司令黃百韜。
到了南京,黃百韜夫人柳碧雲提出讓老頭的兒子在南京讀書或當官,他不願意。黃夫人就給了他100塊大洋,派人送他回蚌埠,後輾轉回到碾庄。「文革」中,老頭遭到批鬥,被迫害致死,銀元也被抄走。但老頭的兒子還在。
2。屍體運回南京後,安葬在哪裡
黃百韜屍體運回南京後,就被安葬在了紫金山下嗎?記者翻閱了1949年1月的中央日報,找到了相關的線索。
1949年1月18日,《中央日報》第三版報道《黃百韜上將靈櫬昨由浦口運抵京》,其中稱,靈櫬是16日下午運抵浦口的,17日上午則運過江到了下關,前往迎接的大員有國防部參謀次長李及蘭、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聯勤總司令郭懺、南京市長騰傑等人;靈櫬停放在殯儀館,進行三天公祭。
隨後在1月21日、1月22日兩天又有相關報道,其中22日的報道為《於院長等昨公祭黃百韜》,其中稱:將對黃百韜擇期國葬,在未舉行國葬前,定於本月二十六日暫厝南京太平門外蔣王廟(明朝中山王徐達墓)。
記者翻閱此後的報道,再沒有關於黃百韜的內容。1月26日的報道,倒是報道了剛剛被迫下野的蔣介石:「總統閑居鄉里,遨遊田野狀至愉快」。猜想起來,「狀至愉快」的蔣介石,內心其實苦澀無比,愛將的葬禮也顧不上了。
蔣介石下野後,黃百韜被匆匆安葬在了徐達陵附近的曹古山國葬區。
3。歷經六十年,如今的墓冢還是當年那個嗎
據當地居民介紹,曹古山後來因修建312國道已被剷平,不復存在。眼前的黃百韜墓,顯然不是當初的墓址。那麼,是誰修建了它?
記者輾轉找到了李文忠墓園的一位工作人員,他說,這處黃百韜墓是2000年左右才修的,「當時我們在修整徐達墓和李文忠墓,黃百韜的兒子提出出資十萬為父親修墓。他生活在美國,和南京大學的統戰部門一直有聯繫。這個地方是他確認過的,大致就是當年安葬他父親的地方。不過,新修的這座墓里,其實只是衣冠冢,並沒有黃百韜的骸骨。」
那麼,黃百韜的骸骨去哪裡了呢?這位工作人員說:「我推測,1949年,在國民黨撤退台灣時,黃家人就應該已經帶走了黃百韜的骸骨。」
王曉華的推測稍有不同,他認為,當年黃夫人柳碧雲並沒有帶走黃百韜骸骨,「他的骸骨應該還留在南京,但60多年過去了,原先的墓也不在了,幾乎不可能找到了。」
一個疑問
黃百韜還是黃伯韜
黃百韜也常常被寫成黃伯韜,後者的流傳似乎還要更廣泛些,那麼,到底哪個才正確?
一張淮海戰役中繳獲的「黃百韜」胸章上,寫著答案。那「黃伯韜」的訛誤又是怎樣來的呢?原來,以前百和伯是通用的,例如,《毛澤東文選》早期版本就寫成「黃伯韜」,但後來的版本就改作「黃百韜」了。類似情況不止出現在黃百韜身上,還有「山西王」閻錫山:閻錫山字「百川」,也常被誤為「伯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