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在念佛禪 通達涅槃岸

自在念佛禪 通達涅槃岸 (轉)

作者:實語法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1a0f8f0100sanz.html

以持名念佛行念佛禪 用念佛禪證念佛三昧

憑念佛三昧往生凈土 生凈土去證無餘涅槃

佛云:「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宋朝永明延壽大師說:「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

一、自在念佛禪行法

(一)、唱念佛號:用美聲唱法唱念阿彌陀佛,唱一句佛號用3-4秒,若採用平聲唱念一句佛號用4-6秒,張圓嘴巴,打開喉嚨,念「阿」接下來就能自然地發出共鳴音,念出「彌—陀—佛」,讓口腔、喉嚨、胸腔、腹腔的氣都共鳴,用意不用力,既能使聲音宏亮,又省力、省氣、不勞累、輕鬆、舒暢,容易安下心來靜聽佛號。

(二)、留神攝住耳根,聽清佛號,字句分明

理論依據是: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在實踐中,只要攝耳專聽阿彌陀佛,歷歷分明,則不起妄念,每當妄念出現時,必是忽略了攝耳專聽佛號的每一字一句,實踐證明攝住耳根則能攝住心意識,做到「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三)、安閑緩慢地邁步繞佛,先邁左腳念「阿」,邁右腳念「彌」,再邁左腳念「陀」,邁右腳念「佛」,手持念珠,念一聲佛號,手撥一粒念珠,稍累了就坐下,可以坐凳子、椅子、沙發盤腿正坐更好,面帶微笑或面目平靜,全身放鬆,不擺架式、不僵不板,自在活潑。

(四)、行與坐,大聲、小聲與默念交替進行,六時繫念,在有旁人的環境中要在心中象濟公活佛那樣有節奏地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句唱升調,第二句唱降調,活潑洒脫地唱,這樣容易在心裡提起佛號。在臨睡覺時,觀想阿彌陀佛在我身上空放無量光照我,我沐浴在佛光里念阿彌陀佛。

二、實踐念佛禪的體會

行念佛禪能夠少花氣力,長時間念佛,很快地得到法喜充滿,很方便地實現「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凈土法門的要領是心繫一句佛號,以一念代萬念,得以去除雜念,舍妄心,顯真心,實現「斷惑證真」,自在往生。若能無相念佛,體究念佛,甚至實相念佛當然是高明。

但多數人僅能持名念佛,因心中湧現雜念太多,用心默念持名念佛也不成就,只能口稱佛號,若不得要領仍不能成就。持名念佛的要領是把一句阿彌陀佛用心念出,用口稱出,用耳聽入,連綿不斷,心緣佛號,即用心攀緣佛號,也就是攝耳專聽念阿彌陀佛的音聲,就能把心繫在佛號上,使得妄念不生,正念現前。這樣深入進去了,就能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進而顯露真心見實相。

如果每天鞭策自己急急忙忙地念上幾萬句佛號,還夾雜著許多妄念,那就錯了,太可惜了。須知修行最大的方便是攝耳去聽念佛的音聲,以此拴住心意識。離開妄心才能顯露真心,斷惑證真,修成正果。

念佛禪是以一種輕鬆的方式來持名念佛,特點是獲得一種禪悅伴隨念佛,心安神定,身自在。慢節奏地,沉著安閑地唱佛、繞佛、容易得到輕鬆、平安、愉悅、靜謐,解脫塵勞的感受。

繞佛時,眼睛宜半睜半閉,在自家熟悉的環境里也可閉眼而不至發生碰撞,坐下唱念時,宜閉目專聽,唱念五分鐘佛號就會感覺舒服、暢快,唱念十五分鐘就能體驗輕安、愉快,唱念20分鐘以後容易進入一種快樂、自在的境界,感覺悅耳動聽的佛號從遙遠的天簌中來,連綿不絕,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了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了時間觀念,象是進入了一種永恆,感覺空間極為遼闊,無礙無邊.

感覺到一種清涼瀰漫全身,感覺塵勞已解脫掉了,身體輕鬆了,邁步輕快了,似乎不需用力就能閑庭信步了,內心湧起一種淡淡的喜悅,臉上會自然浮現出微笑,會感悟到阿彌陀佛就應該號稱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凈光、歡喜光、解脫光,安穩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會感悟到阿彌陀佛真的是名具萬德,名號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當身心進入這種安穩的禪悅之中,只要留神聽著佛號繼續在唱念不已,這種禪悅也就持續下去,妙哇,真的希望永遠永遠地就這麼延續下去……。

行念佛禪時要保持輕鬆,表情雖莊重,但不宜太嚴肅,面帶微笑或面目平靜,不可緊皺眉,會使頭部發緊或疼痛,吃飯1小時後才可大聲行念佛禪,腹部越空越容易唱念出動聽的共鳴聲,坐下共鳴就小,稍費力,不宜大聲坐唱,坐歪了或靠向椅子背調整身體也可以,端坐共鳴好,坐久了身體左搖搖,右晃晃,搖頭擺腦也可以,要使身體自在,心才安靜,把握住發聲要有共鳴效果才是關鍵.

美妙的境界不是每天都能出現,不宜刻意追求,若有1-2小時的空閑最好,不必挂念雜事,把握要點,共鳴發聲,攝耳聽清,自我欣賞,緩慢繞行,關鍵是使自己陶醉在動聽的佛號聲里,我的男低音並不如男高音動聽,但我覺得發出共鳴音的效果很好,我很陶醉於這種共鳴的感覺,身心喜悅,就越念越有味道,不念時也總在心裡回味這種感覺,容易在內心提起佛號。行念佛禪要靈活運用,不僵化、不呆板,要調整身心,使之輕鬆,要行得自在,念得有趣,就會發出歡喜心來念佛,獲得法喜充滿,越念越愛念,身體有一種禪悅,輕鬆、安定,心裡平靜,透著清涼爽快的感覺。

一開始用較大聲音唱念約20分鐘佛號,不等感覺累就改為小聲唱念。因為唱念得韻律感強,印象深了以後只要一邁步默聲繞佛,固定節奏的佛號聲自然從內心湧起,我們就能心念心聽了,可以體會出念阿彌陀佛比其他任何佛名都容易產生共鳴效果,四個字均有強烈共鳴音,阿字共鳴最大,「南無」兩字也共鳴,黃念祖老居士在講解《凈修捷要》時說,東密興教大師這樣讚歎念佛法門:從一個「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從一切陀羅尼出生一切諸佛。

三、自在念佛禪探源

1、在實踐中親身體會念佛法門

我在念佛實踐中發現兩個難題,不易克服,一是持名念佛時,大聲念佛容易伏住妄念,小聲不易伏,默念則難伏妄念,但出聲念久了,氣息不夠用,就累得念不出聲了,第二難題是難於實現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不易攝心除雜念,我就留心學習以克服這兩大難題。

1999年我和同事們從天津港去大連出差,一個有「歌唱家」美稱的同事休閑時用美唱法唱了蘇聯歌曲「莫斯效外的晚上」,非常美妙動聽,我由衷地讚歎了幾句,他也鼓勵我唱幾句,我不懂樂譜,常常唱走調,連聲說不行,不想唱了,他卻讚歎說「你嗓子發聲的共鳴效果非常好,是非常難得的男低音。」他甚至鼓勵我去專門干音樂,練美聲,能當歌唱家,還說「西班牙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本是一名中學教師,四十多歲才發現音樂天賦大器晚成,你才三十多歲,一點不晚,況且世界上男中音很多,男中音較多,男低音卻很少,好象只有一個美國的男低音歌唱家保羅。羅伯遜,是個黑人,唱了一首《老人河》。」他還教我唱那個黑人歌唱家的歌曲,並連誇說「像、太像了」。

我說:「我已深信佛法,立志往生凈土,了生死、出三界,歌唱家所唱多數是愛情歌曲,我怕唱久了會在意識里落印象太深,破壞清凈心,障礙往生凈土,這個歌唱家是不能當的。」他把我當個極具潛質的寶貝,出差回來後,又幾次勸我去學聲樂,我說:「如果命運中註定了我是個歌唱家,我就應該成為歌唱家了,不必再奢望未來一舉成名,世界上有潛質卻沒成材,或有能力而沒機遇的人太多了,看上去似乎不該這樣,但這現象的背後卻有其必然性,就是命運,這人世間有許多東西是不可強求的,有人能求到,有人就求不到。」

我說,我就愛念阿彌陀佛,你就指導我這男低音唱念阿彌陀佛好了,經過指導和反覆實踐,慢慢地我也就總結出了這個自在念佛禪的行法,用美聲唱念佛號好聽、愛聽、有趣味、省氣力,能持久念佛,心安神定,從容自在。

無量壽經聞經獲益第四十八品中間寫道:「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

凈空法師開示我們說「這段經文就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這些念佛人授記將來要做佛,叫妙音如來,這也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通號,什麼妙音呢?我們念的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妙音!十方一切諸佛就用這一妙音成佛,要度一切眾生,圓成佛道,還是要用這個妙音」

於是我就想到念佛修行就是用念阿彌陀佛這個奇妙音聲大做佛事,要唱念得美妙動聽,愛聽、常聽,在八識田裡落下極深刻印象,攝耳聆聽,久久薰修。是什麼原理呢?妙音的音就是音聲,必須用耳聽聞念佛聲,才能把心意識拴住,專聽佛號,就得清凈心,這正是「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說念阿彌陀佛是妙音,是妙在這裡啊。

2、夏蓮居的開示

念佛人普遍都知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倡導念佛方法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功效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人人都想都攝六根,達到凈念相繼,但六根不易攝住,妄念不易伏住,我過去喜歡寫詩詞,讀到夏蓮居的詩偈,非常佩服,因為他是真正開悟之人,其詩可與《凈土十要》上所載古時的永明、中峰、楚石、蓮池、藕益、省庵、徹悟等諸位大師相提並論.

黃念祖居士在《凈修捷要報恩談》中說他恩師夏蓮居往生前向他透露了最高的常寂光凈土的消息,據此可以看出夏蓮居修念佛三昧可謂甚深,甚深,他的凈土詩是修凈土法門的寶庫,是寶貴的實踐經驗總結,他是最明白該怎麼念佛的大德.

其中有《聽佛軒記》。「法門無量要在明心 功高易進無如念佛,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 欲成三昧 先修耳根 一切時中 佛號歷然 聲不越竅,耳聽常滿 隨緣自在 聞性內熏 思專想寂 滯情融朗佛是本覺念是始覺 以念啟聞 以聞修念 聞即是念 念成於聞 有念必聞 無聞非念 有念念息 無聞聞盡 從聞入流 返聞自性 但能聲聲喚醒自己即是念念常覺 但能不隨顛倒 即是翻破無明初則背塵向覺 繼則始覺合本 久則始本相泯 自然能所兩忘」。

能所兩忘的境界是較深的禪定境界,他的很多首詩偈都反映出以念佛來修禪,以參禪來念佛,我估且把這種修行稱之為行念佛禪。

這首詩中非常重視修耳根,利用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的原理: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

我體驗到在念佛時,只要攝耳專聽阿彌陀佛,就能都攝六根而實現凈念相繼了,凡是妄念又起時,就是沒有專註聽清佛號時。只要專註聽清阿彌陀佛的一字一句,妄念便不能生起,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太妙了,原來要用觀世音耳根圓通實現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里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如此長期攝耳聽聞以至達到能所兩忘,入亡流所,到達三摩地。

我們知道西方三聖裡邊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普度眾生,其中第十八、十九、二十願是攝受眾生住生凈土的願望。大勢至菩薩,以念佛圓通章開示,攝念佛人歸向凈土。

觀世音菩薩也是西方三聖之一,他對於我們修凈土的行人難道沒有什麼指導么?

我認為他是以耳根圓通章的開示來指導我們很方便地實現「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得三摩地,就是證入「無生法忍」了,今生就證得不退轉了,所謂梵行已立,所做已辦,不受後有。

3、楞嚴經與無量壽經的指引。

人的六根之中屬耳根最利,聽一遍法師講法要比看一遍同樣的講義記得更深,耳根就像六根的首領,攝住耳根就能攝住六根,楞嚴經中,佛讓大智文殊菩薩從二十五個圓通中做出選擇,文殊菩薩選擇了觀音耳根圓通。

觀音與文殊菩薩都闡述了耳根圓通的深刻道理,道理甚深,耳根圓通是佛法修行的指南,對念佛也有很大指導作用,古時的念佛人是一直是在用的,我們聽阿彌陀佛就是在「返聞聞自性」聞薰久了就「性成無上道」。

「阿」的字意是「無」,「彌陀」的意思是「量」,「佛」的意思是「覺」,「阿彌陀佛」的意思是「無量覺」也就是「無量清凈平等覺」。

在無量壽經第三十八禮佛現光品中「佛告阿難,若曹欲見無量清凈平等覺,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國土,應起西向,當日沒處,恭敬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難即從座起,面西合掌,頂禮白言:我今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供養奉事,種諸善根,頂禮之間,忽見阿彌陀佛,容顏廣大,色相端嚴,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由此可見阿彌陀佛就是無量清凈平等覺。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時說:「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其實我們眾生自性里本來具有「清凈平等覺」、「無量覺」,阿彌陀佛名號就是直指眾生自性的啊,故夏蓮居有一首詩偈《直念去》這樣寫道「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因此我們攝耳聽阿彌陀佛就是「返聞聞自性」,聞薰久了就會「性成無上道」,所以大智文殊選擇觀音耳根圓通為第一,這是念佛法門的真諦。

根據這個原理,夏蓮居在《凈修捷要》中設立了第十四項觀禮:「一心觀禮,無量光壽,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托彼依正,顯我自心,始本不離,直趨覺路,暫爾相違,便墮無明,故知正遍知海,雖入眾生心想,寂光真凈,不涉一切情計,微妙難思,絕待圓融,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第十四拜)」

4、黃念祖的開示:

黃念祖老居士對第十四拜的解釋是:「無量光佛,無量壽佛,就是我們的本覺,我們發起了念佛的心來念阿彌陀佛,這就叫始覺,我們依託彼土極樂世界的依報(即國土,黃金為地,泉池交流,七寶樓觀欄循……種種莊嚴)和正報(佛菩薩大眾)來顯明我自己的本心。

我老是念佛,就是始覺,我所念的阿彌陀佛,即無量光佛、無量壽佛就是本覺,因此我始覺所念的就是本覺,這樣一來始覺就沒有離開本覺,也就是始覺合了本覺了,這樣才能「直趨覺路」,直接走上究竟覺的覺路,佛是三覺圓滿,本覺、始覺、究竟覺都圓滿了就成佛.

我們老念阿彌陀佛就直接奔向覺悟之路,念到最殊勝處,今生便可證得「無生法忍」成為不退轉菩薩.

《西方確指》一書中那個覺明妙行菩薩原本就是晉朝晉明帝時的一個窮人,因為非常貧苦,認識凈土法門後,就拚命念佛,七日七夜,專精憶念,便得心開,見阿彌陀佛現前授記,證得無生法忍。

成就為菩薩又活到七十五歲時往生。之後,七次回到這個世界度人,世間人都不知道,直到清朝時,在乩壇上他才把這件事說出來,並說了很多開示。」

5、金山活佛的念佛示範

河南省台前縣佛教文化學會辦了一個很好的刊物叫《佛教文化》,在99年8月第45期刊載了一九五八年台灣的樂觀法師應煮雲法師邀請而回憶寫成的《金山話佛神異錄》。

書中記載清末民初年間金山寺妙善聖僧能入定,有神通、能治病,站著往生,因為行為舉止有點象濟公活佛,而被人們稱之為金山活佛。

「金山活佛的秘行是禪凈雙修,這也是從他日常行動言談中得到的認識,他從不談說經論上的話語,也不講說公案典章。

他行、住、坐、卧只有一句佛號,不念佛時就合眼靜坐。他念的佛號與人不同,古今專修凈土的人。多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是「阿彌陀佛」,活佛他卻別緻,他念佛是念「誰念南無阿彌陀佛」八個字。

而且他念這句佛號,還用一種腔調,有節拍、有音韻、並不是普通人口中念佛喃喃。

說明白一點,他是唱佛,他唱的那個調門,既不像梵貝,又不象叢林里初一、十五在佛前拜願的腔調,他是獨創一格,他的唱法是這樣:「誰…念…南…無…阿…彌…陀…佛…」。

若用木魚引磬合起來是一捶木魚,兩捶引磬,恰恰是兩眼一板,這是他領著大眾拜佛的名堂,拜一拜,就這樣唱一句。

若是同著大家念佛,他就不用這個調門,只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不過念的句子還是有抑揚高低的聲音。

假設他一個人唱佛,那就嚕嗦了,還要帶上一大節尾巴:「誰…念…南…無…阿…彌…陀…佛…如…來…世…尊…是…活…佛…。」

他這樣的唱法,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算得是活佛的「不二法門」。

他唱的佛號好聽極了!活佛的嗓子象洪鐘一樣響亮,每一個字唱出,都有旋律,其音幽雅,有如溪聲流水一般,餘韻不盡,使人聽了塵念頓消,身心輕快。

我與活佛同住了兩個月,也學會了他唱的調門,過去在行腳當中,有時背著人哼唱一兩聲,覺得很有滋味。」

「我覺得活佛這樣的唱佛,是一種啟示,禪宗有「念佛是誰」的話頭,念佛的人要習禪定,修禪定的人要念佛,正是標揭「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的意旨。

他不講經說法,只是用「誰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八字來接引大眾,也說得上是他的悲願。

可是在一些咬文嚼字的法師和一些有門戶之見的老修行,他們聽了這句「誰念南無阿彌陀佛」認為是異端,是怪誕。

其實,他這一句佛號裡面卻包含有很深奧的道理。

凈土宗六祖宋朝永明延壽大師所著《宗鏡錄》有一百卷之多,從頭到尾所發揮禪宗與凈土宗的妙義,歸納起來,不過也就是一句「誰念南無阿彌陀佛」罷了。

就思想方面說,活佛的思想是純正的,他的教化,是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放生,吃素念佛,而他的門風也只有「老實念佛」四個字,此外別無知見,絕不同那些旁門外道,這一點,我們應該認識清楚。」

根據金山活佛的念佛示範,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禪與凈土密不可分,禪凈不二,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

2、以適宜的音韻,恰當的節拍唱念佛號效果好,好聽、愛聽、有韻味,回味無窮。

3、念佛要慢悠悠地一字一句都念清楚並聽清楚,這樣就不能快念,快則慌,慌則亂,與禪背道而馳。

4、他念佛時是陶醉在美妙的念佛音聲里,他是這樣做到了攝心念佛,實現了「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

5、善導大師修持名念佛而入定的啟示

我看史書《佛祖統紀》記載,蓮宗二祖唐朝善導大師極為提倡念阿彌陀經,持名念阿彌陀佛,他靠念阿彌陀佛修行能入定。

其師父道綽法師請善導入定觀察師父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善導入定觀察後說,師父您還有三條過錯需要懺悔後才能往生。

因能入定,能觀見極樂世界,善導大師能快速畫出極樂世界變相圖達三百壁。「道俗從其化者甚眾,有誦彌陀經十萬至五十萬遍者,有日課佛名自一萬至十萬者。其間得三味生凈土者,不可紀述」。

當年首都長安民眾大多數人都被他感化得吃素念佛,連屠夫肉販都沒生意做,改行干別的了。我們想想,在唐朝、宋朝、明朝,禪宗都很盛行,善導大師專宏凈土,持名念佛,必是融合了禪宗的有益成份,而又能快速得成就,才能大興凈土法門,我推測他念阿彌陀佛的方法是行念佛禪。

佛法傳到現在,丟掉的東西很多,有些只剩皮毛,丟掉了實質內容,現在有許多人不懂禪,甚至怕提禪,說我要專修念佛,不搞夾雜,結果扯著嗓子喊阿彌陀佛,把嗓子都喊沙啞了,也不能凈念相繼,太可惜呀!

殊不知禪中有凈土,凈土中有禪。古大德有一首念佛詩偈,最能揭示禪凈不二、心佛一如之妙理,有必要經常讀誦:

念佛人,要心凈,凈心念佛凈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凈定。

念佛人,要殷勤,凈念相繼佛先成,佛心充滿於法界,一念無差最上乘。

心念佛,絕狐疑,狐疑凈盡即菩提,念念不生無繫纍,十方三世普光輝。

念即佛,佛即念,萬法歸一生靈焰,靈焰光中發真苗,自然不落諸方便。

念佛心,即凈土,凈心諸佛依中住,念佛心勝萬緣空,空心早上無生路。

念佛人,要真切,切心念佛狂心歇,歇卻狂心佛現前,光輝一似澄潭月。

波瀾浩蕩不相干,聖凡示現離生滅。

念佛心,須猛究,直下念中追本有,非因念佛得成佛,佛性亘然常不朽。

剔起眉毛須自看,驚然親見妄前咎。

念佛人,有因由,信心不與法為儔,參禪講解全不礙,直下心明始便休,越祖超宗異路頭。

普勸念佛參禪者,莫把本心當怨仇。」

此詩就印證了我提倡的自在念佛禪。

蓮池大師在《佛說阿彌陀經疏鈔》第449頁說:

「以執持名號為因,後一心不亂,亦有事理,其不解此意者,以念佛是被鈍根,參禪乃能悟道。初機聞此,莫能自決,不知體究念佛與前代尊宿教人舉話頭,下疑情,意極相似,故謂參禪不須別舉話頭,只消向一句阿彌陀佛上著到,妙哉言乎」。

要怎樣念佛往生呢?阿彌陀經中說要一心不亂。宣化上人的凈土詩偈說:

念佛能念無間斷,口念彌駝打成片,雜念不生得三昧,往生凈土定有盼。

終日厭煩娑婆苦,還將紅塵心念斷,求生極樂意念重,放下染念歸凈念。

不要以為天天念佛,就必然往生,如果不得要領就不能成就。永明延壽大師說的「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是指真正進入了凈土修行之門的人,古德有「伏心離相方入門」之言。

要攝耳專註、靜聽佛號,把心意識栓在一句佛號上,藉以伏住妄心,這樣子念佛,久而久之就能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離開語言文字相,進入實相念佛。

須知臨命終時,眾苦逼臨,平常無熟練之功,此時必身苦心亂,絲毫不能得力,若有定力伏住身心苦痛,則能執持名號,繫念不亂而往生。

善導大師修持名念佛能入定,他的很多弟子得到念佛三昧,可見他們都從持名念佛入進去了,得到了定力。

禪這一名詞,即為梵語「禪那」轉音,通常謂之「禪定」,凡「禪觀」、「止觀」、「瑜伽」等學,皆攝於其中。

《大乘義章》十三曰:「禪定者,別名不同,略有七種,一名禪,二名為定,三名三昧,四名正受,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脫,亦名背舍」。

說法雖多,歸於一致,是既不散亂,又不昏沉,定心澄止,則諸異名別意,皆當如箭中的,不必尋弦矣,我們念佛也要念到既不散亂,又不昏沉,定心澄止,就是得到一定的禪定功夫。

我推測,在禪宗盛行的唐代,善導大師的弟子們都是懂禪理的,他們一定知道攝耳聽佛號,返聞聞自性,以口念、耳聽、攝住心意識,得到正定正受。

在繁榮安定的盛唐時代,國泰民安,他們一定是慢悠悠地念佛號、聽佛號,把念佛當成參禪一樣慢慢地修,深入進去。也就是行念佛禪,念佛能得到禪悅,法喜充滿,功夫深了就得念佛三昧。

我們現在雖然不能參禪,不能修禪定,但至少要能懂得一點禪理,能把念佛念得有一點禪的味道出來,也就是以自在念佛禪的方式來念佛就對了。

雖然我們沒有古代人念佛的錄音帶或錄像帶,古書里也沒有自在念佛禪這個名詞字眼,但我從許多證據看古人應該是這樣行念佛禪的。

現在人遠不如古人懂禪,會修禪,這是不爭的事實,古代人修行,禪的作用及影響相當深遠,況且,念佛是一個行門,念佛禪的行法是要在實踐中檢驗它是對是錯。

我深信念佛禪的行法能使念佛人很方便地「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達三摩地」。能修證「功夫成片」和「一心不亂」。

既然在前面從理上已經論證通達了,那麼在事修上也一定是能修證到的。

會了念佛禪,能夠攝心念佛,才是進入了念佛修行之門,如果還是「口念彌陀心散亂」那恐怕會「喊破喉嚨也枉然」,表明修行還沒有走上正確軌道,急需反省。


推薦閱讀:

鳳凰涅槃(漢語詞語)—搜狗百科
釋迦涅槃後,彌勒即是佛!群貼彙集(26)
《大涅槃禪》 師子吼品第二十三(1)
南本大般涅槃經(第01卷~第09卷)
乾隆大藏經·大乘涅槃部

TAG: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