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行走於雅俗之間
馮小剛,中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主要電影作品有《甲方乙方》《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老炮兒》等。連續四年獲得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馮小剛是一位從電影殿堂耳房裡走出來的俗人,他擺闔於雅俗電影之間,卻總能拔得票房頭彩。從《一九四二》到《私人訂製》,再到執導春晚,馮小剛度過了光榮而失落的兩年。他還出了一本散文隨筆集《不省心》,他說:「我這麼讓人不省心一主兒,也能全須全尾,平平安安活到現在,老天爺真是厚道了。」
從普通美工到知名編劇
在眾多不是演藝世家就是學院派出身的導演隊伍中,馮小剛不過是一個長相中下,勤奮、踏實、功利的苦孩子。馮小剛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年少時父母離異,他和母親、姐姐相依為命。馮小剛的母親是個有著堅強生活精神的女人。馮小剛在自傳中這樣描述母親苦難的一生:20歲就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孤身一人來到北京;婚後又失去了一個年僅兩歲的女兒;35歲時離婚;45歲時身患癌症;47歲患腦血栓,此後長達16年癱瘓在床。她曾經在病痛中對馮小剛說:「兒子,你將來會順順利利的,因為所有的苦難都讓媽媽一人嘗盡了,只要你有了出息,媽媽的罪就沒有白受!」母親的經歷和愛護始終在潛移默化地激勵著馮小剛的人生進取。
馮小剛在讀完中學後,首先投身了軍營生活,在北京某裝甲部隊從事基本宣傳工作。通過刻苦努力,馮小剛很快正式踏進北京軍區文化單位,隨後作為部隊文職人員獲得提干而具備美術職稱和部隊軍級。然而在1984年馮小剛毅然轉業進入北京城建開發總公司,從事文化宣傳工作,後來他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在那裡他遇到了第一個「貴人」,時任創作主任的鄭曉龍。在鄭的安排下馮小剛發揮特長,一口氣為《大林莽》《凱旋在子夜》《便衣警察》等上世紀80年代著名的電視劇擔任美術設計。在鄭曉龍的引見下,馮小剛又遇到了他的第二個「貴人」:王朔。馮小剛在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里稱王朔是「北斗星」,說自己「一直在王朔的影子里」。王朔對馮小剛的影響不僅是教科書式的,也是馮小剛以門外漢姿態進入影視圈後自我方向的一種探試,這個探試無疑很成功。馮小剛與鄭曉龍聯合編劇的影片《遭遇激情》《大撒把》兩次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最佳故事片等提名,他與王朔聯合編劇的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從賀歲喜劇到歷史題材
1994年,王朔、馮小剛等成立「好夢公司」,投資十萬,主營影視策劃製作。馮小剛的導演處女作是《永失我愛》,這也是一部城市題材的影片,他還兼做美工。然而開局不利,馮小剛在自傳中寫道:「1996年的秋天,由於『好夢公司』投拍的影片屢屢遭禁,被行內冠以「毒藥」之名,我的心情一片灰暗,不得已只能把自己關在家裡韜光養晦。」《月亮背後》《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我是你爸爸》等作品連續被斃,使他變成了圈內投資人談虎色變的「失足青少年」,不過拍攝賀歲電影的契機卻離他越來越近。
香港賀歲片的成功讓內地的業界人士看到了一個新的市場。《甲方乙方》就是這一塊試驗田,製片方、發行方、創作方首次聯手打造。「1997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個導演在中國拍了一部賀歲片」,這是馮小剛自己填的歌詞,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甲方乙方》最終全國票房3000萬,成為年度票房冠軍。後來的《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票房成績也是不俗,從此開啟了中國賀歲片大幕。這三部早期電影,常被認為馮小剛喜劇風格的代表作,裡面人物無不是跟你我一樣的生活中的小人物,甚至還更底層。
此後馮小剛又執導了《一聲嘆息》《大腕》《手機》,在這三部現實題材「寫真」中,雖然他調侃依舊,但更多帶出了一些人們共同的切膚的傷痛。馮小剛既把夢想關聯社會現實,又迫切追逐商業利益,他隱藏在手機里、廣告後,將現實的創痛剝給觀眾欣賞,還讓他們為此買單。在這個階段,馮小剛告別了王朔,開始了與華誼兄弟的合作。
2006年馮小剛有意突破自我,導演了嚴肅題材的戰爭影片《集結號》,也算是馮小剛十年賀歲電影的一個總結。2011年、2013年又先後導演了極具悲情色彩的歷史厚重感題材的影片《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這三部影片從不同的群體身上體現著中國人如何面對災難,堪稱中國人的「心靈史詩」。馮小剛接受這一類題材的影片採訪時說,「往往拍災難片會拍成形式大於內容,但是我希望它是內容大於形式,我們更希望把觀眾帶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成功了。」
草根的堅持與情懷
從賀歲喜劇到中國大片,從戰爭戲到歷史史詩,馮小剛的「變」在情理之中。但縱觀馮氏影片,不管光影如何斑駁、音響怎樣變奏,其本色依舊不變,那就是真,真到荒誕、幽默、犀利和坦蕩。
作為最接地氣的電影人,馮小剛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從《甲方乙方》開始,多年以來他堅持與草根階層直接對話。他的電影故事基本上都不架空,而是很紮實地站在大地上,表現活生生的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的生活和生存狀態。馮小剛是十幾年來一直與觀眾最能達成默契和會意的電影人,尊重觀眾是他閱讀社會和書寫電影的出發點和最高目標。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就是一個市民導演」。他的電影以平民的視角,表現市民理想,最大限度的滿足市民階層的心理慾望和消費要求。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的電影才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喝彩。
在馮小剛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他坦誠表達自己不可能成為象牙塔中的人物,他自始自終是人民中的一員,始終把目光投向喧鬧的現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狀態。正如有人說,看馮小剛的電影會有一種親切感在裡面,馮小剛走的是平民化道路,直抒胸臆,張揚質樸人性,表現市井凡俗,不悶騷不放肆,逗你開心又引你三省吾身。
馮小剛的電影將工作遊戲化、愛情遊戲化、社交遊戲化,實際上也是馮小剛的一種「遊戲人生」的生存態度的展示。即便他的電影嬉笑怒罵,但作品的主題都是沉重而深刻的,無論是《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天下無賊》三者對人性的反思和對人的卑微的尊嚴的關懷,還是《大腕》、《手機》對現代傳媒暴力的警惕。在賀歲片喜劇形式的包裝之下馮小剛所追求的對當下都市人的生存狀態的描述,正是馮小剛的賀歲片沒有流於純粹的搞笑和無聊鬧劇的原因,這些都透露出了馮小剛對生存、生命的反思。
即使是像《集結號》、《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這樣極具歷史厚重感的影片,馮小剛還是沒有將它們拍成像好萊塢《2012》式地災難片,而是從他個人獨特地審視角度,打造成有了自己感情的平民化的電影。他不會記敘整個災難,而是呈現場面的同時顧及細節,從災難後的一個個個體出發,描述人與人之間的細膩的情感。
這就是馮小剛,一個諷刺巨匠的細膩的人生解讀,他嫉惡如仇,卻時時關切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沒有給自己賦予拯救社會的使命,卻總是用他的鏡頭記錄善惡美醜,化大為小,化整為零,諷刺跳梁的小丑,歌頌美麗的人生。
他的人生態度
關於信仰,他說——
「過去是堅定的無神論者,現在我覺得不好說,當然我也沒從了誰。我確實覺得我們認識達不到的地方很多,還是需要有一點敬畏。」
關於賺錢,他說——
「年過半百終於活明白,哄著自己玩,讓自己高興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真不明白那些賺了錢的哥們兒為什麼還沒黑沒白地掙命?有勁嗎?賺多少算夠?您帶得走嗎?去山西采景,看了十幾座百年大宅,主人均已無處尋覓,拿鑰匙的都是不相干的人。」
關於疾病,他說——
「常遇熱心人苦口婆心勸我治療臉上的白癜風且免費獻出祖傳秘方,在此一併叩謝。這病在下就惠存了。不是不識好歹,皆因諸事順遂,僅此小小報應、添堵遠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強。這是平衡。也讓厭惡我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惡氣。再者即便治癒,我也變不成呂布、黃曉明,頂多就一不用打底色的杜月笙。我沒有同疾病做鬥爭,我表現得很乖俯首帖耳,疾病覺得再折磨我也不牛了就收隊撤了。」
關於婚姻,他說——
「愛是有壽命的,普天之下無一倖免。相愛是彼此被對方深度催眠。最好的結果是,兩人一起醒了。」
版權申明
以上內容為作文合唱團微信公眾號(ZWHCT001)原創精品,其他公眾號轉載請標明出處,否則舉報到底。大家轉發到朋友圈是沒有關係滴~~【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關注我們,請點擊右上角按鍵查看關注公眾帳號,還可以添加微信號ZWHCT001為好友。每天在這裡,我們將與您共同分享最新的寫作素材、最實用的作文技法訓練、最經典的高考作文精華薈萃。為了您的作文寫到滿分,我們一直在努力!】
推薦閱讀:
※第52屆金馬獎揭曉馮小剛稱帝林嘉欣稱後
※1997:馮小剛:做一個有情操的笑星
※馮小剛葛優台前幕後手足情深
※馮小剛發表感言: 感謝金馬告訴我 我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