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不同年齡的別稱
〓】【〓〓】【〓〓】【〓〓】【〓〓】【〓〓】【〓〓】【〓〓】【〓〓】【〓〓】【〓
孩提
→幼兒時期
總角
→童年時期
及笄
→女子15歲jí jī
弱冠
→男子20歲
花信
→女子24歲
而立
→30歲
不惑
→40歲
知命
→50歲
花甲
→60歲
古稀
→70歲
喜壽
→77歲
米壽
→88歲
白壽
→99歲
耄耄
→80-90歲mào dié
期頤
→100歲
〓】【〓〓】【〓〓】【〓〓】【〓〓】【〓〓】【〓〓】【〓〓】【〓〓】【〓〓】【〓
註解:
【孩提】
2~3歲的兒童。幼兒時期.
孩提之童。——《孟子·盡心》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顏師古註:「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老子》:「如嬰兒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總角】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頭髮紮成髻。借指童年時期,幼年。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齊風·甫田》「總角 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朝鮮民族中,稱未成年的男子為「總角(??總角)」,可以翻譯為「小夥子)
【及笄】
讀音:jí jī
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鄭玄註:「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笄,發簪。後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儀禮·士昏禮》
《舊唐書·后妃傳下·女學士尚宮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聰惠……年未及笄,皆能屬文。」
《儒林外史》第十回:「魯老先生有個令愛,年方及笄。」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吳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弱冠】
指男子20歲, 也稱加冠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髮盤成髮髻,謂之「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在《說文》里: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地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地年紀。
【花信】
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 歲
按自小寒至穀雨,一百二十日,八個節氣,我國古代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人們在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應一種花信,稱之為「二十四番花信」。整個春天,由此可謂一個「花花世界」。
24番花信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穀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而立】
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裡的「立」「不惑」「知天命」代表著人生的不同層次。三十而立是說一個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就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金錢觀之類的,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可以獨自去生活了!
【不惑】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而立」與「不惑」的兩種稱謂,各中的寓意很是深奧,而到了不惑之年,自己就應慢慢地慣於這個新階段,而對於「不惑」的感悟,就像在一餐正午的盛宴之後,已經有些懶洋洋的,雖然心底對盛宴的絢爛回味不止,可明明白白地知道那已是一去不復返了。
【知命】
這個年齡的人, 一般不再想去開拓發展新的事業, 而只想把已經進行的工作完成一個好結尾 。開始對自己走過的路進行系統的反思和總結 。對人緣關係,則特別不想產生新的矛盾和誤會, 而希望與別人修復以往的裂痕和瓜葛 。 到了這個年齡的人, 把死看得很淡, 對世間人事看得很透。知道每個人在歷史和宇宙的時空, 不過是名匆匆過客。且不說沒有來世和陰間, 就是有, 浩瀚人海, 也不能再碰到自己這一生所接觸過的人 。 有同感!
【花甲】
指60歲。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為一循環。因干支名號錯綜參互,故稱花甲子。後稱年滿六十為花甲 。
【古稀】
是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它源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一千二百多年的杜甫慨嘆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
後來到了明朝,距今五百年前時,著名書畫家唐寅(唐伯虎)讀了杜詩後,感慨自己已活過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二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唐寅雖活過古稀,仍感嘆唏噓人生幾何。
查核一下,千多年前的「古稀」老翁,確實稀少的很!僅以知名的詩人、學問家為例,超過七十歲的真是寥寥無幾。但是,到了數百年前,社會不斷進步,人的壽命已長了很多,仍以名家為例,不僅感嘆古稀的唐寅已超過古稀,他同時代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作者)、吳承恩(《西遊記》作者)、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言」作者)、鄭板橋(書畫名家)等,年齡均過古稀。到了現代,古稀者遍地皆是了!
【喜壽】
七十七歲。因「喜」字的草書近似豎寫的「七十七」,故稱喜壽
【米壽】
八十八歲。因「米」宇拆開來剛好是數字「八十八」,故稱。
【白壽】
九十九歲。因「白」字乃「百」字去「一」,故稱。
【耄耄(mào)】 (形聲。從老,毛聲。本義:年老) 同本義。古稱大約七十至九十歲的年紀
【茶壽】 一百零八歲。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入」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稱。
〓】【〓〓】【〓〓】【〓〓】【〓〓】【〓〓】【〓〓】【〓〓】【〓〓】【〓〓】【〓
【相關資料】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
資料來源網路/小海整理
推薦閱讀:
※中國二十四節氣新解與巧妙養生
※外媒:中國「小皇帝」 撐起澳洲房市 半數獲家庭金援
※中國手機市場2018年1月零售檔位情況
※耐人尋味!中國強力填礁造島後 南海局勢反而安定下來
※中國「老漂」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