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創】語文教育路在何方?

【原創】語文教育路在何方?

新課標特彆強調語文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強調學生通過實踐體驗來認識周圍的事物。「生活」一詞在課標中出現了很多次,這也體現了新課標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思想,體現了新課標對社會生活所蘊涵的語文教育價值的關注,對學生生活經驗的重視。

語文源於生活,語文教育最終也應回歸於生活。真正的語文教育是要去參與生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改造生活、創造生活的。生活是語文教育的土壤,離開生活的語文教育是萎縮的、乾癟的、沒有生命力的,是一味的接受枯燥乏味的訓練,充其量是接納信息的過程,更本談不上語文教育。

語文把教育性邊緣化了是一個殘酷的事實。目前,語文教育似乎只剩下教學,情感、態度、價值、美育等受到了嚴重的衝擊。

在聽課調研時,我發現孩子們手上都拿著一本《教材詳解》,老師問題一拋出,孩子們就忙亂的翻閱《教材詳解》尋找答案。我很疑惑,為什麼老師要讓孩子們手捧《教材詳解》去學語文呢?我問孩子們:「如果你們手上沒有《教材詳解》該如何入學語文呢?」孩子們笑而不語。很顯然,孩子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回答我的問題。或者說,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學語文。

我看到初中學生的語文作業仍然是課後習題的重複,生字、新詞的抄寫,我很茫然。我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到了初中的語文學習依然停留在課後題與字詞的層面上?

我隨便列出來一些書目的名字去問孩子們:「同學們,《愛的教育》、《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傅雷家書》、《格列佛遊記》,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你們讀過那些?」只有少數孩子說自己讀過其中一部分,其餘的孩子們都搖頭不語。我不知道,為什麼九年級的學生竟然連新課標規定的必讀書目都沒有閱讀,更別說擴大課外閱讀量了。

我問八年級的學生:「你們平時搞語文活動多不多?」

孩子們怯生生的問我:「哪些活動算是語文活動?」

我說:「與語文學習有關的活動都算。比如:社會實踐,觀察大自然,演講,讀書節,故事會,朗誦會,課本劇、話劇、成語接龍、辦班刊,辯論賽,對對聯,漢字聽寫……等等」

孩子們不確定的說:「嗯,搞過一些,不經常搞。」

很顯然,孩子們語文學習的方式和渠道很單一,基本上就是上語文課,做語文作業,填寫語文練冊。我很疑惑,難道我們的語文教育就這樣的骨瘦如柴嗎?

語文教育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原本風韻唯美的語文,卻變得如此無情乏味?原本錦繡厚重的語文,卻變的如此乾癟粗糙?似乎只有課本、考卷、練習冊和古板機械的移植標準答案才是語文;似乎只有規規矩矩地坐在課堂,聽老師喋喋不休的解析課文才是語文;似乎只有死記硬背詩詞、文言、作者、作品才是語文;似乎只有拼音寫漢字、組詞造句、詞語搭配、修改病句、仿寫句子、判斷正誤才是語文……

語文不僅僅是語言文字,更多的是思想、情懷和文化,是對生命力量召喚,對人格魅力的感化,對靈魂的洗滌。語文是正義,是人性,是真誠,是品德,是激昂向上的精神,是回歸生活、回歸人類的本真。

如果語文教育沒有詩意,沒有母語的根基,只把博大精深的語文教育簡化成非此即彼的科學工具論,這是語文教育的悲哀,這也是無視生命,一種對人性的摧殘。

最美的語文教育,少不了朗朗的誦讀,少不了方方正正的文字,少不了激烈的爭論,少不了激情澎湃的演說,少不了思想的交鋒,思維的碰撞,少不了流暢地表達,少不了妙語連珠的讚揚,少不了富有個性的解讀,少不了雋永美妙的文章,也少不了沉心靜氣的思考。

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教育就是一個「立人」的過程,使學生逐漸養成自由精神、獨立人格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對於事物和人生價值的了解和感悟。同時,語文教育也是道德情操的教育過程,要給學生一種審美的目光,引導學生養成積極的情感,從文字中受到美的陶冶、情的感悟、理的啟迪,促使學生知、情、意、行全面協調發展。

新課改實施以來,語文課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絢爛多彩,充滿生機......。但在轟轟烈烈之後冷靜思考,卻發現語文教育已經偏離本該有的軌道,出現了諸多新的問題。濫用媒體、誦讀缺失、淡化感悟、忽視講解、滿堂喧鬧等等,形式主義傾向十分嚴重。華中師大楊再隋先生對目前語文教學中"知識內容的任意拓展…"學生海闊天空地說長道短",以及把"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運用的時間擠掉"等做法進行了尖銳的批評。

事實上,語文教學既要重視語文的基礎工具性,又要對人文性給予更多關照;既要重視探究性學習,又要重視打好語文基礎;既要加強合作精神的培育,又要注重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它是一個多維度的學科,需要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言積累,情感態度、思維品質、審美情趣等各方面協調發展。如果我們把語文教育比成一架飛機,語文課堂是機身,課外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就是兩翼。兩翼空虛,飛機是不能飛的。

語文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要載體和平台,但絕不是語文教育的全部。語文教育應該是廣闊的世界,多彩的生活。只有落實好課堂,並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和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人文情懷和道德品質。

關於課外閱讀。新課標要求: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400萬字以上。在深入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今天,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已成為語文教育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得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品質的鑄就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閱讀。從某種意義上講,課外閱讀比課內閱讀更為重要。據調查,小學階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獲得所獲知識總量的15%——30%,中學階段40%,大學階段佔65%——70%。這組數據告訴我們:課外閱讀是學生增長知識,擴大視野,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不僅如此,廣泛閱讀還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有助於溝通個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繫,使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獲取信息和知識,拓展視野;有助於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等。擴大學生課外閱讀時空,拓寬學生課外閱讀面,激活學生閱讀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和良好習慣,這不僅是語文教育的重要責任,更是語文教育的需要探索的方向。

再談一談語文實踐活動。當前,語文實踐活動存在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師的思想觀念。有的老師認為語文實踐活動就是課外活動;有老師認為沒有時間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還有老師認為學生課本內容都掌握不了,還談什麼語文實踐活動。二是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單一學生被動接受。很多情況下,語文實踐活動是教師在操控和安排下進行的,大部分實踐活動是在教室中憑藉資料、網路、視頻、想像來完成的,很大程度上有刻板訓練,憑空臆造,完任務的嫌疑。

實際上,語文實踐活動就是學生有目的學習、應用語言的全部活動,不僅包括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的一切聽說讀寫活動,同時,也包括學校組織的校內外的一切與語文學習有關的活動,以及學生在課餘活動中自主開展的使用語言文字進行人際交往、思想交流的活動。要讓學生真正學好語文,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就必須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通過開展豐富多採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課外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是建立在語文課堂基礎上兩翼支撐。但由於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真正實施起來會有很多的困難和阻力。包括思想觀念、方法途徑、時空保障、評價方式等等。要想衝破這些阻力,克服這些困難,不僅僅需要語文教師的努力,還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特別是學校的共同努力。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起對學校考評體系,學校要為語文教育的拓寬搭建平台,創造時空,提供條件,建立起對教師、學生的考核評價體系。用機制來保障和推進語文教育「兩翼」支撐的落實。這樣,也許語文教育才會真正有希望。


推薦閱讀:

八年語文字詞
部編八年級語文上冊第3單元知識要點歸納(文言文)
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
孩子語文成績從沒讓她擔心過,只因她做了這四步……
語文試題(45)

TAG:教育 | 原創 | 語文 | 語文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