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們」遭崇拜背後的親情危機

「劉德華們」遭崇拜背後的親情危機


http://luojie.360doc.com luojie25@163.com2007年03月30日 來源:新華網上海頻道

甘肅一近30歲的女子苦戀劉德華13年。為了滿足女兒「追星」願望,父母傾家蕩產。近日,因女兒未能與偶像「單獨聊天並獲得簽名」,年近7旬的老父親在香港跳海自殺。

此事給人以震驚和沉思。尤其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多年來女兒對父母近乎溺愛的付出幾乎沒說一個謝字。在父親死後,她更沒有因此而懺悔,反而希望可以藉機單獨見心目中的偶像一面,「完成自己和父親的心愿」。

許多子女內心其實不乏熱情,他們可以狂熱地追求偶像、金錢,但很多次,我們同時也看到了他們對父母極端「無情」的一面。愛明星,還是愛父親?親情與孝道的危機,再次殘酷地擺在世人眼前。

資料圖片

女兒追星13年 父親跳海身亡

據報道,現年29歲的楊麗娟出生於甘肅蘭州,父親楊勤冀是當地一名語文教師。據楊麗娟說,她在初二那年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劉德華拉著她的手說話,夢醒後,她便徹底迷上了劉德華。此後至今,她沒談過戀愛,沒參加工作,自己「生活的全部就是劉德華」。

楊麗娟母親沒有工作,一家三口全靠父親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維持生計。為了能夠見上劉德華一面,並和他單獨聊天、得到他的簽名,女兒到北京、香港等地到處「追蹤」。為此,父親賣掉了家中住房,到處舉債,甚至還想過賣掉自己的腎,只是這種想法被醫院拒絕。母親也在陪女兒外出的途中跌傷雙腳,走路都需要依靠拐杖。

3月,父親借了1萬多元的高利貸,帶著妻女第三次來到香港,一家人先是住在一家旅館裡,兩天後就因為缺錢而四處露宿。3月25日,女兒終於有機會參加了劉德華的歌迷聚會,並獲得了與偶像合影的機會;活動結束後,父親希望偶像能與女兒私下單獨聊聊並簽名,但被歌迷會出面拒絕。

26日,父親楊勤冀留下一封長達12頁紙的遺書後,跳海自殺。在遺書中,這位愛女如命的父親說:劉德華,你以為你是誰?你很自私、很虛偽,你不敢承認現實,非常可悲。我的孩子為能見你一面,做出驚天動地的犧牲,已付出13年的青春代價,走過13年血淚之路,幾乎把命都搭上了。父母為孩子實現見你這麼個小小願望,已經傾其所有、債台高築。孩子因沒見上你,受到的社會壓力更大,自尊心嚴重受到傷害,抬不起頭,是致命打擊,難道你不心疼和內疚嗎?……

資料圖片

———— 相關評論 ————

◎ 全職追星:一個家庭的悲劇與泛娛樂時代的迷離

追星追到今天,沒能收穫追求偶像的快樂,倒是釀就了父親蹈海的人間悲劇,甚至至死執著——這是一個何其「瘋狂」的追星家族!讀到這樣的文字,讓人不免內心震顫。有網民說,這只是極端個案罷了,天下不可能再出來一個「楊氏父女」。的確,我們無法否認個人偶然因素在悲劇中扮演的角色,但想想此前武漢女歌迷為思念謝霆鋒的跳河尋死,想想17歲的偏癱歌迷周楓為周杰倫走遍六省、最後吞下30粒安眠藥……我們知道,「偶然」已經不是我們掩耳盜鈴般逃避的借口。與其說楊父的自殺演繹著一個家庭的悲劇,莫如說這個家庭的悲劇,正在成為一個泛娛樂化時代偶像迷離的沉重註解…… 【全文】◎ 粉絲與明星 究竟誰有病?

在現代娛樂工業流水線上,娛樂明星的崇拜者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他們被稱之為「粉絲」。「粉絲」是什麼東西?在平時,「粉絲」無非寄生在偶像身上的一條蠕蟲而已,原本靠宿主消化道的內容物過活,在多數時候倒也相安無事,但發作起來,就有可能造成「腹痛」和「腸梗阻」。楊老漢之死,就是一場意外的「急腹症」…… 【全文】

熱情,無情?--年輕人的兩張面孔

事情發展到這般地步,已足夠讓人震驚。但更讓人意外的是,記者在電視上看到,在父親死後,母親在一邊痛哭流涕的時候,女兒並沒有因父親的逝世而懺悔,反而希望可以藉機單獨見劉德華一面,「完成自己和父親的心愿」。

對偶像如此狂熱的她,心裡是否還有父母應該有的位置?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胡申生說,這件事以一種極端的面貌再次揭示了現代社會年輕人缺乏孝道、缺乏感恩之心的事實。 

年輕人不乏執著和熱情。他們會為「超級女聲」、「好男兒」的表演尖叫不已,對明星的狂熱追求讓人瞠目。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表現出的冷漠和自私也讓人震驚。

記者曾採訪過上海彭浦新村的一戶家庭。家人雙雙下崗,父親每天清早騎車挨家挨戶送牛奶,忙完後趕到裝飾市場替客戶送材料,晚上又要在停車場守夜值班;妻子則在早上去證券公司做清潔工,下午到小百貨店當營業員,夫婦倆一個月的收入加起來不過2000多元錢,日子過得很清苦。但讀高二的兒子卻「高標準、嚴要求」。開學時,他看到同學都有車子接送,竟要求父親也租輛車送他去學校。在假期里,又提出辦一個同學聚會,為此他一會兒宣稱絕食,一會兒裝病不去上課,逼著父母湊足2000元供他花銷,理由是「大家輪流做東,出手大方,我也不能壞了規矩,以後在學校還要做人的」。

此外,還有和父母有一時不快,子女離家出走的;讀大學的女兒因和母親發生口角,竟在公交車上對母親一頓拳毆……上海外貿學院曾對入學的大一新生作了一次「親情調查」,對「在家吃飯時,你是否會給父母盛飯」的問題,有44.93%的學生回答「否」;至於「當父母勞累了一天回家後,你是否會主動給他們揉揉肩或捶背」?60%以上的學生的回答也是「否」。有10%以上的學生連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都不知道,超過60%的學生在自己生日時也不會想到向母親道聲謝謝,感謝她生育了自己。至於和父母的最後一次親密接觸如擁抱等,有近60%的學生不記得了,男生的這一比例更是超過了70%。

是什麼讓他們將親情拋在腦後?

楊麗娟的鄰居曾這樣介紹他對女兒的疼愛:「經常是他買來飯菜,不敢驚動女兒,悄悄地掛在門把手上。如果弄出響聲了,女兒就不吃了。」

在這一事件中,讓人驚異的不僅是她對明星的狂熱,還有其父母對她這種非理性的行為的支持。許多網友都指責楊麗娟:「沒見過這麼追星的!」其實我們也大可以說一句:「沒見過父母這樣支持孩子去追星的!」

父親對女兒的溺愛,已經到了失去理性的地步。在楊麗娟痴迷的當初,其父母便四處舉債幫其圓夢。為了卻其見上偶像一面的心愿,全家竟賣掉住房到北京租房居住,兩次遠赴香港,直至後來父親想賣腎籌款。顯然,這種家庭教育的錯位和放縱,無疑助長了女兒的追星信念,導致其舉止越來越古怪,越來越出位瘋狂。

專家認為, 盲目追星固然可嘆,但其父親一味滿足女兒的要求,也犯了致命的錯誤;父母對子女的愛應把握尺度,切勿觸碰到原則的「高壓線」:合理的需求,會儘力去滿足;不合理的需求,應及時駁回,培養其自我控制慾望的能力和習慣。

在其他很多淡漠親情的例子中,我們還看到了學校教育的缺位。上海格致中學副校長費秀壯說:我們的傳統教育一直存在某種偏差。學校把教育的重心集中在如何提高學生的考分上,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結果培養出「品」、「學」並不兼優的「跛腳學生」。道德、倫理教育在中小學處於邊緣化的地位,許多人成為頭腦發達、道德平庸的「單面人」,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加強親情教育和感恩教育,顯得十分迫切。
推薦閱讀:

中國菜「危機」蔓延全球,老外擔心中國菜擠走本土菜
臉上出現這三個特徵,財運近期會出現大危機,注意
武家雜論-危機中,如何活的更久些(值得一讀的文章)
李新宇——1929:新文化危機中的胡適
環球時報社評:中國須做好應對台海爆發危機的準備

TAG:崇拜 | 親情 | 危機 | 劉德華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