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闖蕩滬上教英語

近代八卦

廣東人闖蕩滬上教英語

前兩天,筆者有一個問題討教身居滬上的某位律師朋友,對方在電話那頭略一思索,一段「洋涇浜」脫口而出:「格則case(這個案例)有點難,讓我想一想,下午在qq上碰個頭,disscuss(討論)一下。」說的人習以為常,聽的人卻不禁撲哧一笑,「洋涇浜」在滬上持續百年不衰,在全球化的年代更有「升級換代」之趨勢,不過,追本溯源,起源於廣州的「鬼話」才是它們的正宗鼻祖呢。

說起廣州「鬼話」,當然要追溯到鴉片戰爭前的一口通商時期。那時的各大外國商館裡都有專門提供翻譯服務的華人,但他們大多書面單詞不識幾個,只能聽音傳意,連蒙帶猜,才能把話傳個七七八八,因此被洋商稱為「舌人」。這些「舌人」一頭要服務洋商,另一頭要對付官府,為了提高業務水平,他們總結經驗,為某些英語常用語標上廣東話讀音,形成了獨特的廣東「鬼話」。洋商為了做成生意,也只好棄用標準英語,改講廣東「鬼話」。鴉片戰爭之後,廣州一口通商的時代終結,上海隨之開埠,樹倒猢猻散的十三行商人紛紛轉戰滬上,廣東「鬼話」隨之成為通行上海灘的「泰西官話」。當時的「泰西官話」流行到什麼程度呢?清代大詩人袁枚的孫子袁祖志曾在《談贏錄》這樣寫道:「此授彼傳,家弦戶誦,近乎舉國若狂。」滬上的英語培訓班也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教員招聘廣告頻頻見於各報端,來自廣東的「外語人才」由於供不應求,很多人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廣東「鬼話」是以白話注音的,上海人學起來總是比較困難。有需求就有市場,1860年,以寧波話注音的《英語注釋》首發;1874年,又有以滬語發音標註的《英字入門》刊行問世,自此,廣東「鬼話」轉型為上海「洋涇浜」。至於洋涇浜如何風行一時,我在這裡就不多費筆墨了,至於說到它今天的影響嘛,你去上海搭幾次地鐵,聽聽小白領怎麼討論「格則case」,就可略知一二啦。

推薦閱讀:

你說你要闖蕩職場?請把表先戴上!
在社會上闖蕩你一定要懂得的11件事情
有本事的男人在外面闖蕩,沒本事的男人才在家裡耍威風。
窮小子闖蕩多年成億萬富豪,回來時女友卻已經和哥們好上了

TAG:英語 | 廣東人 | 闖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