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理】學會看微表情,幫你透視謊言

作者:雅克·納斯海

20世紀70年代,心理治療師歐內斯特·哈格德(Ernest Haggard)與肯尼思·艾薩克斯(Kenneth Isaacs)在研究病患的表情時發現:這些表情其實都只維持很短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微表情」(micro expression)。他們所研究的表情都是完整構成的表情,而且能反映出內心的真實情緒。然而,這些表情持續的時間只有短短1.04~1.5秒不等,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這些表情難以被人察覺。

心理學教授史蒂夫·波特(Steve Porter)與他的學生譚白林(Leanne ten Brinke)曾經共同進行過一項與表情有關的實驗。他們讓受試者觀看一些會引發情緒的照片,例如正在開心玩耍的可愛小狗,或是遭到殘酷肢解的人體。看完照片之後,受試者理應表現出一些要不就是真實、要不就是偽裝的情緒反應。在反覆測試下可以明顯看出,雖然持續的時間極為短暫,可是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將真實的情感寫在臉上。正是這一點給了保羅·艾克曼靈感,讓他發展出一套能有效揭穿謊言的方法。他的基本構想在於:不論說謊者再怎麼努力想掩飾真實情緒,微表情總是會將其真實情緒反映出來。

舉例來說,假設你問某位女同事,她跟某位你們共同認識的信息部門同事出去約會,後來進展得如何?她可能會客氣地回答說:「他人很好啊!」倘若實際上那場約會簡直糟透了,因為那位信息部門的同事整個晚上都在發表Linux比Windows好的言論,那麼在她回答之前,她的臉上會先流露出混雜著禮貌與冷淡的嫌惡感。這種微表情可能持續不到一秒;若是把它用影像的方式記錄下來,在正確的瞬間,我們就可以見到這麼一個完整的表情。

讓我們再舉一個政治方面的例子。某位德國總理候選人上電視接受著名女主播的專訪。一開始,他天花亂墜地大談與稅改有關的政見。突然間,他意識到這位女主播似乎不是省油的燈,她對稅改政策的熟稔程度超乎他的想像。這時這位候選人不禁感到有些不安,而這樣的情緒無可避免地會出現在他的臉上。不過他立即將這樣的情緒給壓制住,也許擺出一張撲克臉,或是用另一種情緒來掩蓋真實的情緒,也有可能幹脆擺出一副臭臉,抗議人們對政治人物總是不信任。

無論如何,只要我們知道該注意的重點是什麼,便可以在說謊者戴上面具之前先觀察到微表情。不論說謊者的演技有多棒,總是存在這麼一個會將他的真實想法和盤托出的瞬間。

對於揭穿謊言,究竟是女性還是男性比較在行?

一般來說,女性確實比男性握有更多揭穿謊言的優勢。首先,她們較善於聽出一些弦外之音。其次,在面對面交談時,她們會花比較多時間去觀察對方的肢體動作,然後彙集相關信息進行判斷。最後,她們辨識表情的準確率經常高於男性。耐人尋味的是,有了這麼多優勢加持,在揭穿謊言的能力方面,女性並沒有勝過男性。為什麼呢?

由貝拉·德保羅、珍妮佛·艾普斯坦(Jennifer Epstein)以及梅莉莎·魏爾(Melissa Wyer)等幾位女性學者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找到了原因:女性在社交上較容易給人方便,她們多半傾向於接受交談對象所要傳遞的信息,而非挖掘他們所要隱瞞的信息。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女性不僅不會去注意微表情,反而會讓他人虛假的情緒給騙了。

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與男性相比,女性比較不容易懷疑別人。於是女性浪費了許多防禦謊言的優勢。所以我在此衷心地奉勸各位女性讀者,在處理一些重要的事情時,請抱持多一點質疑的態度。

男性讀者若是讀到這個段落而感到欣慰的話,對不起,接下來我得潑你們一點冷水。事實上,女性的確是揭穿熟人謊言的專家,尤其是當她們被這個人騙過,或是特別對這個人有所懷疑時。只要女性開始起疑,她們就會變得比男性更有能力去判斷對方到底是不是在說謊。

如何看出微表情?

問題是,我們又沒辦法做到像慢動作重播那樣,讓對方最秘密的表情無所遁形。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學者們發展出了一種稱為「微表情訓練工具」(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的練習,通過這項練習,可以讓你辨識微表情的能力顯著提升。

這項練習的重點在於,明確地分辨出特別容易混淆的幾種情緒,例如憤怒與厭惡、恐懼與驚訝、恐懼與哀傷等。在我的訓練課程中,我會先以慢動作播放的方式,將一些臉孔展示給學生們看,每一張臉都表現出上述的某一種情緒,通過比較,學生們可以逐漸學會如何透過表情分辨各種情緒。練習一段時間後,我會讓學生們開始挑戰來得又急又快的臉部情緒表達。學生們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判斷,所見到的表情究竟反映出何種情緒?影像里的人是流露出憤怒、哀傷還是厭惡的目光?每個影像的作答時間都一樣,如此一來,便可評估出學生是否確實具有判讀情緒的能力。根據保羅·艾克曼所做的相關統計顯示:通過這項訓練,一般人辨識表情的準確率可以從原本的30%~40%,提高到80%。在研究過程中,艾克曼甚至還發掘了一些號稱「巫師」的奇才,他們揭穿謊言的準確度可以達到100%。而這些「巫師」的成功秘訣便是:他們在判讀微表情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

在沒有制式訓練的情況下,我們同樣可以通過練習來改善辨別表情的能力。你可以牢記各種不同情緒的典型表情。以下擷取自訓練課程的圖片,或許可以幫助你練習。這六張圖片分別展示了六種重要的情緒,能夠讓人看出每一種情緒會在臉部呈現什麼樣的特徵。熟記這些特徵之後,你可以進一步練習觀察交談對象、演員甚至咖啡廳里的陌生人。反覆為之便會越來越敏銳,慢慢地你就可以辨識出各種真實的情緒。此後,只要透過表情,你就可以進一步判讀你所觀察的對象究竟帶著何種真實情緒。

當你對自己的辨識能力有了相當的把握之後,便可以在重要的時刻仔細觀察說謊嫌疑人的表情,好比在你們談到了某個關鍵主題或是你提出了一個反射性問題的時候,也就是你提出了一個只有說謊者才明白個中指涉的指控,例如:「你昨晚睡得好嗎?」(見第一章)這時你若能在稍縱即逝的瞬間,看出對方惶恐不安的情緒,那麼不用等到對方開口,謊言就被消滅在萌芽狀態中了。

象徵行為

肢體語言也會透露出內心的真實想法。保羅·艾克曼將其統稱為「象徵行為」(emblems),這些細微的動作會流露出內心的想法。基本上,在每個文化圈裡都存在一些表達特定意思的動作,例如搖頭表示「否定」,或是用聳聳肩、兩手一攤外加上揚的雙眉如此複雜的組合來表示「不曉得」。

如前述的微表情那樣,說謊者經常會在這些動作當中,不經意地露出馬腳。不過微表情與象徵行為還是有些差異。雖然微表情持續的時間極短,可是它畢竟還是完整可見,但典型的象徵行為通常不會完整地呈現出來。舉例來說,當四十歲的香腸大王波特先生向年僅十九歲的伊娃娜小姐求婚時,伊娃娜小姐語帶保留地回答:「嗯,好吧!」這時她可能只完成了上述「不曉得」那個動作組合的某些部分。她或許只是暗示性地聳了一下肩膀,也或許只是雙眉微微地上揚。無論如何,在個別情況下,還是可以見到某些明確的部分。也就是說,這些動作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部分地顯露出來。因此,倘若某個動作有更多的部分得到完成,自然就更容易正確解讀。單單只是雙眉微微上揚,實在很難確定到底代表什麼意思。然而,倘若加上聳聳肩膀,我們應該就會比較清楚一些。對於我們社會文化里的這些典型動作以及它們所代表的意思,我們應該都很熟悉。例如:

搖頭→拒絕

聳肩→不知如何是好

咬牙切齒→生氣

握拳→憤怒

東張西望→緊張

請留意,你的交談對象是否做出了某種與言談內容不符且帶有暗示性的動作。這種「失手」的情況比我們所想的還要常見。


推薦閱讀:

真正的愛情,不需要謊言和承諾來維持
已婚男人勾引女人的七大真實的謊言
女人永遠戒 不掉的4大謊言,你肯定說過
「華人與狗」——一個謊言的自此終結
謊言之後第四五集講什麼?

TAG:心理 | 謊言 | 表情 | 透視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