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300萬天才,探秘美國「天才」教育

「密碼學與數論」

「創業領導力、工程問題的分析與解決」

「人類層面的生物技術研究」

「國際關係:發展力與創新性應對方法」

「針對性寫作」

……

這是崑山杜克大學近日開展的暑期英才發掘項目課程,授課對象是初二到高一的中學生。這個暑假,杜克大學的「英才發掘項目」再次進入中國,學生通過線上報名、線下面試選拔進入其中,為期3周,就某個感興趣的課程展開深入研究。

隨著中外合辦大學的發展,國外的特色教學理念陸續進入中國,就比如杜克的「英才發掘項目」,它其實是美國擁有悠久歷史的「天才教育」傳統。

崑山杜克大學「英才發掘」項目授課現場

美國「天才教育」已有百年

美國正規的天才教育,始於1918年。經過近百年發展,其天才教育體制日益完善,已成為世界上天才教育最普及、從教和研究人員力量最大的國家。

目前在美國,幾乎所有公立學校都有「天才與資優教育計劃」。學校之外,也湧現了很多天才培訓機構。1979年朱利安· 斯坦利博士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創建的天才少年教育中心,1980年杜克大學開啟的英才發掘項目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美國的天才教育可追溯到1862年,當時,在聖路易斯密蘇里州的公立學校開始提供被稱為「靈活的促銷」的美國大學一年級加速程序。之後,「天才教育」在各地蓬勃發展起來。直到1960年,一個重要的變化出現,美國在全國範圍內促進第一個現代化、統一的天才教育。

「通過這種天才教育,少年不僅可以了解到大多數中學不涉及的高級主題,也可以發展批判性思維、學習能力和創新型天賦,這些特徵會幫助他們更好地繼續學業,對他們未來的事業也有極大幫助。」杜克大學英才發掘項目傳播主任凱特·芒格談到,「天才教育」還強調價值的聯繫,和與其他學術上有才華的同齡人共享相同的利益,在美國,很多天才學生在此之後有了一生的朋友和專業的聯繫。

天才教育在美國之所以能持續下來,與它培養人才的理念有很大的關係,美國希望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為國家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創新型人才。

「300萬天才」是如何培養的

那麼,究竟怎樣的學生,可以被稱為天才?

1972年,馬蘭德博士向美國聯邦教育總署提交過一份有關天才少年的報告,報告對天才兒童和少年的定義被美國國會採納並修改。他認為,「天才和有才能者是指那些無論在學齡前、小學、中學等哪一個階段被識別的,具有已表現出來或潛在能力的兒童或青年,他們在諸如智力、創造、具體學術和領導能力等方面,或在表演和視覺藝術領域被證實具有高度的能力,進而需要超常規的教育和實踐培養。」

可見,並非智力超群者才被稱為天才。美國對「天才」有著更寬泛的界定,即有高水平創造力,強烈動機,無論智商如何,都可以被稱為天才。

按照這個定義推算,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美國學生中,約有300萬學術天才,佔全美學生總數的6%。

美國立法規定,天才兒童有權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服務。因此,美國上至聯邦教育總署,下至各州學區都十分注重天才教育的發展。各個學區和學校都有專門的經費來實施此項計劃。

以德克薩斯州為例,自1987年便通過立法要求所有學區為不同年級的天才資優生開設特殊教育課程。全州總計1000多個學區,學區內每所公立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天才班。

所謂的天才培養,內容其實五花八門,頗為有趣。比如,

小學四年級的孩子會被要求用計算機程序寫一首自傳體詩歌,

七年級的學生要去一家汽車商店評估汽車,

八年級則需建立模擬法庭,體驗一個案件的審理程序。

除了在校上課,還有很多課外探索課程,比如每年暑假為期一周到六周的大學專設夏令營,課程從寫作、科技、工程、電腦、建築、音樂到犯罪心理學、新聞、兒童早期教育,包羅萬象。這些課程多由大學教授授課。

以美國霍普金斯天才少年教育中心為例,每年夏天這裡聚集了最聰明的一群孩子,這裡培訓過扎克伯格、謝爾蓋·布林、流行歌手Lady Gaga,以及發明早期胰腺癌檢測法的傑克·安德拉卡。學生們都是通過考試進入霍普金斯天才教育中心,年齡跨度從幼兒園到12年級不等,他們被鼓勵開展自己感興趣的任何「怪誕研究」,並獲得專業指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才少年教育中心的夏令營已接納了全球上萬名學生。朱利安·斯坦利在2005年去世,但這一中心已部分實現了他的理想,最大化地發現、培育有天賦的孩子。

天才教育的實質是個性教育

其實,無論是杜克的英才項目,還是霍普金斯的少年天才計劃,說到底,天才教育的實質是發展個性,這也是美國天才教育的一大特點。天才計劃其實是美國個性教育的一部分,和為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提供的特殊教育一樣。

說個有趣例子。有個女孩被小學老師告知家長,說她無法集中注意力,可能患有學習障礙症。媽媽把女孩帶到醫院,向醫生講述她如何坐不住、上課不專心、作業從來沒法按時完成等「病狀」。

醫生聽完後對女孩說,「現在我要和你媽媽單獨談一下,你在房間里等著。」醫生順手將收音機打開,同她媽媽走出診室。

出去後,醫生對她媽媽說,我們就站在這裡觀察她一下。只見,女孩跟著音樂跳起舞來。觀察幾分鐘後,醫生對她媽媽說,你女兒沒病,讓她去上舞蹈學校吧。

這女孩就是吉蘭·林恩,後來成為舞蹈家、音樂劇「貓」的編舞者。

這個故事裡的醫生似乎比女孩的老師更適合當老師。也難怪美國的天才教育老師會說,有時自己也會很不安,因為可能一不小心,孩子的創造力就會被不經意間扼殺掉,所以,他們需要一直在努力。

從這個案例也可以看出,說到底,美國對天才的標準比較寬泛。

他們的對象不僅指牛頓、莫扎特、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愛因斯坦、愛迪生等取得偉大成就的人,而是指向更多「中等以上的能力或智力、強烈的動機、高水平的創造力的人」。按馬蘭德的天才定義,21世紀的天才肯定更是不勝枚舉。

美國的天才教育中心為從幼兒園到高中有天分的孩子主要提供3類教育計劃:暑期夏令營、在線教育、家庭學術計劃。他們希望通過基因、家庭、學校環境、教育體制、時代氣氛等互相交織,給少年提供個性發展的土壤。

當然,近年來,缺乏凝聚力的聯邦政策和天才教育資金政策,使得天才教育進入瓶頸。天才學生和普通學生之間越來越大的差距,也使得美國教育界開始意識到天才教育的弊端。

美國和中國一樣,孩子們一般都選擇在學區內上學。然而天才計劃不同,它可以進行跨學區招生。但是,美國公立學校間的教學水平,因學區不同有很大差異。富人區的學校,教育投入較多,而中低收入水平的學區,教育投資較少,教學水平也相對較低。這便使得天才教育計劃,因學區不同,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

此外,學校教育系統都依賴於國家教育資助政策和各州資金政策,然而這些資助政策,又因各州撥款不同而有所差異。許多決策者仍然相信,學術上有才華的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式,來實現他們自身的潛能。資優生不需要任何幫助或特殊的教育資源這一認識就使得天才教育的撥款預算受到很大的限制。最終只能導致學校因資金不足,無法滿足資優學生需求。

另外,許多天才學生仍然在普通班內學習。這使得部分被鑒定出有學術天賦的學生,至今沒受到特殊的培養。

同時,天才教育所需的特殊教育形式也受到阻礙,由於教學內容沒有固定材料,有時僅靠教師自行設計。這樣,那些教學素質低的教師便捉襟見肘,只能敷衍了事。



推薦閱讀:

《嫌疑人X的獻身》中石神的這種愛在現在的中國這種環境下會有嗎?
8大益智食物吃出天才寶寶
哪個天才寫的?太現實,太精闢了!
宋之問:史上「最不要臉」天才詩人煉成記
10,天賦與缺陷

TAG:教育 | 美國 | 天才 | 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