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的邙山群墓——中國最大的古墓群被盜

  邙山古墓群位於洛陽北部的丘陵地帶,黃河南岸,東西綿延100多公里,面積達750餘平方公里,地跨洛陽所屬7個區縣。這裡不僅山勢險峻而且地勢開闊,土層深厚,緊鄰古都洛陽。因為佔據著如此好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邙山就成為歷代王侯的理想安葬地點,是殯葬安冢的風水寶地。死後葬於這裡,完全符合我國古代的陵墓「枕山蹬河」的原則。邙山在我國歷史上不以山色而出名,卻因為它的眾多墓葬而被世人所知。唐代詩人王建「北邙山頭少閑土,儘是洛陽人舊墓」。可見當時這裡就已經是陵墓的聚集之地了。  此外,眾多墓葬聚集於此還與當地的社會經濟條件有關。洛陽自古就是我國一些朝代的都城,是我國的七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國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一個。它從4000多年前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起,曾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13個朝代在此建都。正是因為這些,造就了洛陽的經濟發達、市場繁榮。從漢代到唐代,洛陽一直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一直是中國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歷史上,洛陽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達官貴人、富商巨賈、文人雅士雲集其間。據歷史記載,洛陽繁盛時常住人口就有數十萬人,最輝煌時城市居民超過百萬。      邙山古墓群東起偃師首陽山,西至洛陽飛機場,南臨洛陽市郊,北靠黃河南岸。在這樣一個廣闊地區到處都有陵墓的身影,地下古墓主要集中在孟津平樂、送庄、朝陽、白鶴四個鄉鎮,東西長18公里,南北寬12公里,面積約兩百平方公里。邙山古墓群是我國最大的文物保護單位。葬於這裡的除了那些已經沒有名字的官宦、富商之外,還有漢光武帝劉秀的陵墓、安帝恭陵、順帝憲陵、沖帝懷陵、靈帝文陵,曹魏文帝首陽陵,西晉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陽陵、武帝峻陽陵、惠帝太陽陵,北魏孝文帝長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靜陵十幾位皇帝的陵墓。還有蘇秦、班超、張儀、樊噲、狄仁傑數千位將相的墓,以及後主劉禪、後主李煜等亡國之君的墓。甚至還有古代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如扶余王、泉男生的陵墓。從朝代上來劃分,邙山古墓群彙集了東周、西漢、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的數十萬墓葬。  由於時間的流逝,邙山古墓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這種自然的破壞要遠比人為的破壞小得多。這裡所說的人為破壞,就是盜墓賊對古墓的盜掘。邙山盜墓現象古已有之,人們為了獲取陵墓中的陪葬品偷偷地盜掘。但是,這種盜墓之風到了近代卻愈演愈烈。邙山近代盜墓開始於清政府末年汴洛鐵路的修建。  1905年,軟弱無能的清政府在比利時的逼迫下只得同意向比利時貸款修鐵路。當鐵路修建到邙山時,施工人員挖出了許多古墓。直到鐵路的修建穿過邙山,古墓才漸漸地少了下來。古墓出土的時候,還發現了許多精美的陪葬品,有陶器、玉器等。這個發現立即引起了國內外許多考古專家的注意,他們紛紛雲集邙山,收集出土文物。這些文物被運到歐洲後,很受市場的歡迎。於是,就有更多的人來到邙山收集古墓中的陪葬品。在巨大的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商人們及專業盜墓賊開始盜墓。這種風氣漸漸擴大,盜墓賊也越來越多。邙山古墓的噩夢開始了,這一場盜墓活動持續了四十多年。  附近的村民也聽說了這個消息。他們開始時並不敢大張旗鼓地盜墓,只是零星地偷盜一些寺廟裡存放的古董去賣。一次,一個村民在刨樹的時候,無意間挖到了一個古墓,挖出了唐三彩五六件。於是,他便把這幾件古董拿去賣,得到了很多錢。就這樣,為了獲得更多的錢財,他回去之後繼續在附近挖掘,又挖出了五六十件古董,賣了一百多塊大洋。村民們聽說了這件事,也紛紛加入到了盜墓的行列中。每當大雨過後,就會有成群結隊的村民到邙山去挖墓。  對於那些高大的帝王陵墓,盜墓賊也不敢明目張胆地去盜掘。他們為此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盜墓者為了不被人發現,不惜耗費大量錢財在這些大墓旁蓋一些房子作為掩護,再從房子中挖掘盜洞一直通到大墓的地宮,盜光裡面的財寶,甚至那些雕刻精美的石頭也不放過,之後逃之夭夭。這些被洗劫一空的大墓從表面上看根本看不出絲毫的被盜痕迹。  就這樣,有很多貧困的村民由於挖到了一個大墓就發了財,可以說是一夜暴富。在這種示範作用的影響下,邙山周圍幾十個村的村民競相挖墓,把盜墓看成是發家致富的途徑。隨著古墓的大量被盜,眾多的陪葬品流向了大城市甚至國外。   北京著名的琉璃廠就是邙山古墓被盜文物的集散地之一。當時,這裡每天都會有一些剛挖出來的文物被送上來。每天也會有很多這樣的文物被買走。很多古董商以及熱愛收藏的人士都喜歡到琉璃廠去淘邙山古墓出土的文物。就連魯迅先生也去過那裡,搜集邙山古物。  到了20世紀20年代,邙山古墓中的文物身價越來越高,盜墓之風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據說,當時邙山以盜墓為生的人就有一萬之多。盜墓者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如果一個陵墓你今天沒有發現,明天或許就已經是別人的財產了。因此,盜墓者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盜墓效率。大名鼎鼎的盜墓工具洛陽鏟就是在這時候被發明的    邙山古墓雖然數量眾多,但是因為年代久遠,陵墓的封土等標誌性建築早已經不存在了,地面上基本找不到任何有關陵墓的痕迹。那麼怎樣準確地查找、定位陵墓的位置呢?盜墓者是通過不同的土層來判斷有無墓葬的。最初,他們使用的工具是厚實而銳利的鐵鍬。盜墓者用鐵鍬在地上挖出一個方形的洞,鑒別洞內的泥土。如果是一個顏色的土,就證明這樣的地下沒有墓葬,如果是夾雜著顏色不一的土層,有時甚至會有陶片等出現,就證明地下有墓葬。用鐵鍬挖洞的方法不僅要耗費大量的體力,還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後來,一個生活在邙山附近的盜墓賊李鴨子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發明了一種省時省力的盜墓工具,洛陽鏟。  李鴨子出身貧寒,一直都過著窮苦的生活。後來盜墓興起之後,他見到許多人因此而發了財,便也加入了盜墓的行列。1923年的一天,他到孟津縣的一個集市上趕集。他的盜墓成果並不怎麼樣,一直沒有挖到什麼寶貝。他把這一切的原因歸結於沒有一種合適的工具。正當他為苦苦尋覓得心應手的工具而發愁時,一個跳入眼帘的場景啟發了他。他看見集市上一個賣小吃的小販正在搭棚子。那小販用一把略具弧度的短柄鐵鏟子在地上挖坑,再把支撐棚子用的木棒插進挖出的坑裡。隨著小販手中鐵鏟的一戳、一提,一小堆土就被帶了上來。李鴨子想如果自己也做這樣一個工具用來盜墓,就會省力又省時。因為鐵鏟的寬度要比鐵鍬小很多,這樣就減少了阻力,便於下手。如果把鐵鏟的弧度做得大一些,那些土就會嵌在鐵鏟的弧度里,隨著鐵鏟一同被帶到地上來,這樣不就可以清楚地觀察土層的變化了嗎?想到這,李鴨子很興奮,馬上就到一個鐵匠鋪定製了一把。制好後一試,果然十分好用。鏟子每一次被提出時,都會帶出三四寸深的土。李鴨子又想,如果把鐵鏟的木柄接長,不就可以探到地下幾米深的土層情況了。就這樣,這把鏟子被李鴨子一步步地改造著,並最終定型。李鴨子憑藉著這把自製的鐵鏟很快就找到了墓葬,發了財。同時,這種方便、好用的鐵鏟也在其他的盜墓賊中傳播開來。經驗豐富的盜墓者通過鐵鏟帶上來的泥土的顏色、結構、雜質甚至氣味等可以很明確地判斷出地下有沒有墓葬,以及墓葬的年代、大小等基本因素。從此,邙山古墓中許多隱秘於地下的墓葬因為這個工具的發明而被盜掘了。因為邙山古墓地處洛陽,所以這種鐵鏟又被稱為洛陽鏟。  儘管洛陽當地政府也曾發布了一些禁止盜墓的公文,但是始終擋不住盜墓者前進的腳步。再加上軍閥混戰,政府也很難有時間和精力管盜墓的事情。  邙山古墓被盜噩夢的終結是在1948年解放軍解放洛陽後。人民政府在當地成立後,立即著手開展邙山古墓群的保護工作。人民政府頒布了嚴格的懲罰制度,規定:「此種非法行為,既破壞歷代古迹,又損壞私人墓地,殊屬非是。本府特重申前令,今後任何私自挖刨墳塋行為,一律予以禁止,如有違反者,任何人均可檢舉報告或扭送政府,予以法辦不貸。」這一舉措很快取得了收效,猖獗了四十多年的盜墓之風終於被遏制了。但是,由於長期的破壞,邙山古墓群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據專家介紹,洛陽在解放前就有50000座古墓被盜。如果一座古墓按出土10件文物來統計的話,就有50萬件文物被盜掘。這些文物絕大部分被賣到了國外,給我國的文化事業帶來了巨大損失。此外,還有一些損失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盜墓賊在盜走陪葬品的過程中,由於盜墓手段的不正確或是其他原因,陵墓中的大量壁畫、建築等遭到了破壞。   現在的邙山古墓受到了國家的嚴密保護。但是,由於一些其他原因,古墓的數量仍在不斷減少。現在留存的有地面標誌物的古墓已經由解放初期的600座減少到現在的235座。這些原因包括時間的侵蝕、風雨的沖刷、當地農民的墾田等。另外,還包括一些利益虛心的不法分子對陵墓的零星盜掘。這樣的結果致使有的墓冢被農民開墾逐漸蠶食,僅存一土墩、土柱,有的被人打成窯洞或築房居住,有的被就地取材改造為燒磚窯,有的被利用建成水塔,更多的墓冢已被基建施工、磚場取土、開闢農田、蓋房墊院完全破壞,甚至徹底消失了。邙山古墓群被盜是我國盜墓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民盜。不僅盜墓的時間跨越了四十多年,而且所盜陵墓的數量也是十分罕見的,達到了5萬座之多。在這些盜墓過程中,盜墓經驗在不斷地積累,盜墓技術和盜墓工具也在不斷地改進。就是在這時,盜墓賊發明了就是現在的考古隊員仍在使用的工具洛陽鏟。洛陽鏟的發明在盜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能夠使盜墓賊準確地判斷有關陵墓的一切信息,而且更加省時省力。也就是因為這個發明,我國更多的地下陵墓遭到了破壞。這種影響還深入到了現代的盜墓活動中。儘管現代的盜墓者掌握著大量先進的盜墓手段,但都離不開洛陽鏟。
推薦閱讀:

中國人婚姻被金錢「綁架」
《中國雜文百部·鄢烈山集》自序
會買私人飛機的4類中國人
加拿大對中國有錢人關「移民門」?

TAG:中國 | 悲哀 | 古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