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奶業發展系列調研之一

全市奶業發展系列調研之一

抓住機遇加速推動我市奶牛產業提檔升級

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一、全市奶業發展的總體態勢

我市的奶業經歷了近年來的高速發展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截至目前,全市奶牛存欄47.7萬頭,同比增長11.7%,鮮奶產量65.9萬噸,同比增長3.7%,奶牛存欄已超過哈爾濱市一躍成為全省第一奶牛大市;大中型乳品加工企業18家,年設計加工能力170萬噸,飼料企業73家,機械榨乳站475個,奶牛繁育點1044處;全市奶牛養殖小區97個,規模養殖場655個,奶牛專業戶1.2萬戶,奶業基地建設正向區域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可以說,這一串串可喜的數字背後,折射出我市發展奶業正確的政策導向和科學的戰略決策,同時也昭示著我市奶業發展實現了三個大轉折:一是市委、市政府把畜牧業作為調整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建立農民穩定增收長效機制的重要產業來抓,積極推進主輔換位,使全市奶牛產業實現了由農民家庭副業和農村附屬產業向相對獨立、聯結城鄉經濟的特色支柱產業、現代產業和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的轉折。二是突出產業化經營,緊緊依靠大品牌促進奶業升級,通過招商引資與工程化運作,推動了乳業龍頭由富裕縣「一花獨放」向多品牌、集群化方向的轉折。三是加速畜牧業服務體系建設步伐,通過擴展技術指導、政策支持、信息傳遞等服務面,狠抓規模飼養和標準化生產,生產方式初步實現了由傳統散養向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生態化的轉折。

應該說,這「三大轉折」為我市奶牛產業提升生產水平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在調研中也充分感受到了奶業發展的迅猛勢頭,無論縣區還是鄉村樣樣有典型、處處有變化,形勢十分喜人。

二、我市奶牛產業提檔升級面臨機遇但更需加倍努力

將奶牛養殖上升到產業層面來認識並有所突破還是近十年來的事。但就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機遇看,還是前所未有的。一是國家對牧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力度。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在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良種補貼、獎勵大縣、基層服務體系建設、養殖保險等方面項目和資金要進一步增加和擴大,並拿出4萬億元用於擴大內需,其中畜牧業也是投資重點。二是省委、省政府在支持奶業發展上動作更大。省里出台的奶牛發展「千萬噸工程」戰略規劃,啟動了貸款貼息、青黃貯生產補貼、後備母牛補貼等一系列項目,大幅度增加了對奶業的投入。三是全國畜牧養殖新格局的形成給我們的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受土地、空間、資源等因素限制,加之動物疫情頻發和出現的原奶安全問題,部分省(區)奶業發展開始萎縮,而我市在這方面則具有鮮明的資源優勢、成本優勢、市場優勢、防疫優勢和環境優勢。

面對大好形勢和機遇,我們應該如何有準備地去謀求發展,在與縣區政府、畜牧部門、企業和奶農代表的座談中,大家普遍認為我市奶業面臨著提檔升級的問題。從個體的角度說,這個問題表現在產業各環節都缺乏資金和項目的扶持,抗禦風險能力低;從大的方面講,就是奶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還不夠高。一方面,我市規模養殖比重仍處於低位。就全國看,現在只有10%的牛奶原料來自牧場(區),其餘的90%都是來自奶農,這與國家新產業政策規定的奶牛規模化養殖比重30%相差很遠。作為奶業第二大省,我省的目標是力爭到2012年,奶牛規模化養殖比重提高到70%,基本實現由分散飼養向集約養殖轉變。我市現有的97個規模養殖小區,飼養奶牛5.1萬頭,如果按200頭以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奶牛存欄的標準計算,我市規模養殖比重與全省目標尚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散戶及粗放養殖效益日益走低。我們在富裕、龍江、甘南有針對性地選取了奶牛專業村和起步村兩種類型進行了算帳對比:同一頭奶牛,專業村散戶飼養與標準化規模養殖收益相差3700元;起步村的散戶飼養與規模養殖收益相差1008元。這裡,就有個標準化的問題。富裕縣吉斯堡村一專業大戶養殖奶牛110頭,完全是粗放式生產,泌乳牛不足30%,單產3噸多,如此細算下來年虧損近20萬元。

農民養少了不賺錢,養多了沒有錢,有錢養又怕賠錢。由此政府愁規模、企業愁奶源,奶業基地擴張存在「夾層」。一個時期以來,我市優質奶源短缺、加工企業吃不飽、產銷旺季爭搶奶源等問題,歸根結底就源於奶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

三、現階段推動奶牛產業升級的幾點建議

面對這樣一些現實而不可迴避的問題,我們在調研中感到,推動奶業升級已經勢在必行。在這個關節上,抓上去就會實現產業大飛躍;懈怠了就有可能導致產業萎靡。據此,我們從調查的角度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應把導向定位於遵守經濟、科技發展規律,因勢利導,走適合齊齊哈爾市情的發展道路上。針對調研中有關方面反映出來的認識模糊和抓法上的畸輕畸重問題,我們感覺有必要做一下明確:一是不能簡單地淘汰散養戶。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現在還需要總量的積累和擴充,而且還因為在一些自有資源佔有量大的鄉村,飼養奶牛仍是許多低收入家庭的主要生活來源,絕不能一下子將他們排擠出牛奶生產者的行列。我們可以將政策、資金向標準化規模飼養傾斜,並設置一定的門檻和引導措施,限制和逐步淘汰污染嚴重的小養殖戶,通過市場和價格槓桿引導散養奶農走向家庭牧場、養殖小區或合作社。二是奶牛規模飼養絕不是簡單的歸大堆,劃塊地方集中起來就萬事大吉。應該考慮如何把奶牛規模飼養區建成一個真正的規模化、規範化、標準化小區,具體就是達到人畜分離、標準化生產的目的。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市奶業升級健康有序。總的就是抓普養、擴總量,同時推動「散牛進場」,走大規模專業養殖與普養相結合的發展道路。

第二,應結合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確立的發展目標來調整我市的發展規劃。按三年的跨度提升到全省規模養殖比重的平均水平,我市應從2010年起,落實三年實現奶牛規模化養殖3(30%)、5(50%)、7(70%)的奮鬥目標;並在奶牛養殖模式上確定百(200頭以上養殖場區)、千(1000頭以上合作社)、萬(萬頭生態牧場)的模式。據此,市縣兩級應著手制定《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規劃》。全市奶牛養殖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規模適度、相對集中、人畜分離、規範管理的要求,以奶牛存欄數量在3萬頭以上的縣(市)區為重點,完善和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3-5年,200頭以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奶牛存欄比重要達到總量的30%以上,並按年遞增12.1%的速度確定我市奶牛存欄總量。同時,將此專項規劃納入我市「十二五」規劃。具體可分為三個層次:?升級型鄉村:以建設奶牛規模養殖小區(場)為主,重點發展規模經營;?提檔型鄉村:以擴群增量為主,兼顧發展規模經營;?起步型鄉村:先行擴張奶牛數量,逐步發展規模經營,有條件的一步到位直接實現規模經營。

第三,應依據發展目標和規劃及國家、省大政策環境做好項目儲備工作。去年,省政府公布的《黑龍江省千萬噸奶戰略工程規劃》中提出要利用5年時間,共建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區)2279個。對此,項目儲備十分關鍵。凡涉及到的縣區應分三年做好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的項目儲備,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省里相應的政策資金支持。同時,縣(市)區還應整合現有支農資金,對農業開發資金、財政支農資金、省級基本建設資金進行捆綁使用,集中支持項目建設。

第四,應儘快建立一個推進奶業升級的良性工作機制。縣級應建立由政府、企業、小區(奶站)、奶農代表構成的四方對話溝通平台,由政府組織,實行季度例會制,傾聽來自各方面的意見。重點是分析、研究、協調和指導原料奶交易價格;有針對性研究奶牛飼養成本和效益;推廣混合飼料(機械)和先進的飼養技術;探索養殖場區或合作社建設模式與運行機制,發動奶農積极參与等。

推薦閱讀:

雷健坤到全國「二青會」比賽場館調研項目建設
溫家寶在北京調研-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到重要位置
全球大型2型糖尿病調研揭開謎團
調研報告怎麼寫得當?看高手怎麼解讀!
如何寫一篇有價值的產品調研

TAG:發展 | 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