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茶文化

人們常說:無山不客,無客不山。客家人長年生活在山區,日常生活中自然是少不了種茶、做茶、食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客家茶文化。客家茶文化是一種大眾喝茶文化,而不是雅士品茗文化。雖然如此,研究客家茶文化,一樣是樂趣多多,收穫多多。 客家人種茶,田園溝圳、山場荒崖,有土有水皆有種植。正所謂,好茶莫不與崖泉為鄰。泉水烹茶,都市裡難享受得到。 客家茶有茶葉茶、茶子殼茶、樹葉茶、草藥茶四種。草藥茶是客家地區農村群眾常用的一種傳統保健飲料,也被稱為涼茶。客家地區地處山區,可以用制草藥茶的原料很多,把那些有藥用價值的田園蔬菜、樹葉、草採集起來,洗凈晒乾,可隨時泡用。草藥茶品種繁多,藥用功效各異,在農村家庭較普遍飲用的草藥茶有:消暑去痧的「布驚仁茶」、去積止泄的「蘿蔔苗茶」、清熱開胃的「柏子葉茶」、清炎止痢的「葫蘆茶」等等。其中又以我市紫金縣的特產「竹殼茶」最為著名,具有清熱、去積、消炎、降血脂、減肥等多種功效,現已遠銷海內外,被海外華人華僑稱為」胞茶「。此外,客家茶從制茶的方法分,有沖泡茶、煎煮茶、浸泡茶;從口感角度分,有甜茶(用甜樹葉泡製)、苦茶(用葛樹葉泡製)、澀茶(用中草藥泡製)、滑茶(用陳老茶葉泡製)等。客家茶從作用分,可分八種:祭奉茶,是客家人早上用清洗乾淨的茶具專泡一壺供祭奉的茶,這種茶主人不能優先品嘗;敬賓茶,是泡茶時加有適量冰糖或白糖,專供貴賓飲用的茶;待客茶,是取家中最好的茶葉泡製,用來接待客人的茶;招客茶,是經商店主為招攬顧客,用普通茶葉泡製的茶;消暑茶,是用消解暑氣的中草藥煎煮的茶;清涼茶,是用菊花、竹葉和少量甘草等泡製的清心降火的茶;解渴茶,是用茶葉頭或茶子殼浸泡的專用補充身體水分的茶,這是客家人的常用茶;積德茶,是行善者用茶子殼浸泡的免費供應過往行人解渴的茶。若傷風感冒,則喝紅糖薑茶。常言「一碗糖薑茶,一盆滾水浴」,它是客家人保健的良方。 客家人對炒制茶葉這一工序也有講究,也是最為辛苦的一件事。炒茶時,灶火要燒得夠旺。新採茶葉倒進鍋內,兩手持鏟快速翻炒,稍遲緩即焦。炒茶,對茶質的色、香、味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客家人具有濃厚的飲茶風俗,客來敬茶是客家人的傳統禮節。在家中,有客人來,客家人都會泡上一壺暖暖的香茶,先沖在小杯,再恭敬地端在客人面前,表示對客人的禮貌,而客人則雙手接杯或以手指叩桌,以表示對主人的感謝和回禮。朋友、親戚之間在公共場合的交往,一般都在圩鎮的茶館中,首先泡一壺茶再點些茶點,邊喝茶邊交談。同時,客家人更把茶與婚俗聯繫在一起:客家人談婚論嫁,男女雙方及父母第一次見面,一般都在圩鎮的茶店中進行,稱之為「吃茶」;雙方同意之後,男方給女方的聘禮,客家人叫「茶禮」;在嫁娶儀式中,男女雙方在舉辦酒席的同時,都會舉行一次「茶話會」;在娶親儀式中,新人謁見長輩要行「敬茶」禮,以表示對長輩的敬重。 研究客家茶文化可以領悟客家人的情操和美德,也可拓展對「茶」的認識和見解,久而久之,必定能從客家茶文化中獲益匪淺。
推薦閱讀:

中外七夕文化
綠茶清韻
「心裡有座墳,葬著未亡人」是什麼體驗?
如何理解「中國有土豪但沒有貴族」?生活方式和習慣是否能判斷出一個人的出身,家庭,教養和文化等方面?
漢族曾經分餐吃飯么? 又是什麼時候變為聚餐的。?

TAG:文化 | 茶文化 | 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