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吃藥少花冤枉錢

曾有調查顯示,合理用藥可在全球範圍內,每年節約5000億美金(約3.3萬億人民幣)的醫療健康花費,這個數字佔到全球醫療健康支出的8%。然而,有不少患者總結了一些所謂的用藥「妙招」,結果因為出現不良反應或加重病情反而花了更多的「冤枉錢」。

  昏招:癥狀一輕就停葯或減量。一些慢病患者,一個療程的葯吃完了,覺得癥狀減輕了,就把葯停了,也不去醫院複查,覺得「沒必要費錢」;還有一些患者擅自減葯,以為同樣的葯可以吃更長時間,更少花錢。殊不知,很多這樣不嚴格遵醫囑的患者,等癥狀「殺回來」才再求助醫生,疾病惡化,反而要用更激進的手段才能控制。以高血壓為例,擅自停葯或減量,會導致血壓出現大幅度的波動,甚至「反跳」至用藥前水平,進而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的併發症。這種情況下,不但前面的治療前功盡棄,還可能需要服用更多的藥物,採取更多的治療手段,由此帶來的治療費用也會升高數倍。另一項調查顯示,許多糖尿病、高血壓病患者,由於不按醫囑規律服藥,導致血糖、血壓控制不理想,會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僅此一項每年給美國造成1060億美元(約7100億人民幣)損失。

  對策:正在服的藥物是否停用或減量,應聽從醫生或藥師的建議,千萬別擅自處理。以安眠藥為例,根據患者的情況有很多種停藥方式,比如經治療失眠好轉,可採取漸減法:即先減1/4的藥量,1~2周後要是情況穩定,可再減1/4,直到完全停葯,這一般需1~2個月時間。患者自行決定,很容易出現問題。減葯過程中,一旦睡眠狀況不好,要恢復到上一個用藥劑量,之後視病情波動決定是否繼續減葯。

  昏招:吃親友剩下的葯。不少患者在出現發熱、流涕等感冒癥狀時,會選擇吃親戚家裡剩下的抗菌葯,認為將「剩葯」打掃了可以節省花銷。殊不知,抗菌葯主要針對細菌感染。而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很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葯幫不上忙。只有在這些疾病合併細菌感染時,才會用。且每次感染時,致病菌種類都可能不同,每種抗菌葯有不同的抗菌譜和適應症。以前剩下的抗菌葯不一定有效,還可能引起耐葯和二重感染。臨床上,還有些剛發現高血壓的患者,服用其他患者的降壓藥,結果因不對症而出現嚴重的低血壓,不得不去住院搶救。沒想到,省了幾十元的降壓藥,卻多花費了數千元。

  對策:很多疾病用藥都是個體化的,除了抗菌葯,家中剩下的降壓藥、降糖葯等都不能送給別人吃。每次吃剩的抗菌葯最好丟棄。感冒時鼻塞、咽痛,可先多喝溫開水,打開加濕器,必要時用緩解相應癥狀的單方感冒藥;輕度腹瀉可先調整飲食,如1~2天沒有明顯緩解,再由醫生判斷是否能用抗菌葯;慢性感染性疾病更不能擅自濫用,以免加重耐葯,妨礙今後治療。

  昏招:補保健品能降低副作用。不少人覺得吃藥時同時補點保健品能提升「抵抗力」,降低藥物副作用。其實,不少保健品反而會和葯「打架」。比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常會用到華法林、阿司匹林,如果在用藥時在同時吃魚油會增加出血的風險;抗過敏葯的主要原理是抗組胺,如果同時用蛋白粉等,體內會產生大量組胺,影響藥效。

  對策:避免相互作用,大家應盡量避免同時服藥物和保健品,或者至少間隔1~2小時,以降低出現副作用的風險。就醫時一定要把最近一兩周吃過或正在用的保健品告訴醫生,保健品無法替代藥品治療疾病,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用了保健品,葯就可以隨意停。

  昏招:盲目吃新葯貴葯。「大夫,錢不是事兒,給我用最好的葯,我想快點好!」臨床上,這種「財大氣粗」的患者不少見。還有些患者只認進口葯,不用國產葯。

  對策:一般來說,臨床上對新葯要經過更大規模的長期臨床觀察,才有可能發現其罕見的嚴重不良反應。例如,沙利度胺最初主要用於治療妊娠噁心、嘔吐,但隨後發現此葯可能導致新生兒畸形,即著名的「海豹兒」,因而孕婦禁用該葯。

  其實,用藥第一原則是「合適」而不是新和貴。目前,國內藥物也是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和審批而來。不少國產藥效果與進口葯差距並不大,很多時候價格更便宜。因此,患者可根據自身家庭經濟狀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最合適的藥物。▲


推薦閱讀:

胃炎吃2年奧美拉唑不如1味中藥小方,很簡單,光吃藥不養胃沒用
患病不要輕易吃藥打針
流了八天黃鼻涕,吃藥沒用,被她揉幾處穴位,卻好了!
糖尿病患者可以不吃藥不用胰島素達到血糖正常嗎?
眼睛花吃它、心臟病吃它…別再亂吃藥了!

TAG:吃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