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畫欣賞(含介紹)

中國古代名畫欣賞(含介紹)作者:hubao.an

煙江疊嶂圖 王 詵 手卷 絹本 設色 縱45.2厘米 橫16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繪崇巒疊嶂陡起於煙霧迷漫浩渺空曠的大江之上, 空靈的江面和雄偉的山巒形成巧妙的虛實對比。奇峰聳秀,溪 瀑爭流,雲氣吞吐,草木豐茂,顯得蓬勃富有生氣。畫家以 墨筆皴山畫樹,用青綠重彩渲染, 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 思訓之富麗,鄧椿《畫繼》謂王詵「所畫山水學李成皴法,以 金綠為之,似古」,於此可見。

洛神賦圖 顧愷之 長卷 絹木 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 為顧愷之傳世 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 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 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 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 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 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 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 特點。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 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 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顧愷之(約546—407),東晉畫家。字長康,小字虎頭,晉 陵(今屬江蘇無錫)人。曾為桓溫、殷仲堪參軍,晚年升任通直 散騎常侍。年六十二卒於官。善書法,尤精繪畫。當時有「才 絕、畫絕、痴絕」之稱。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 朝四大家」。精通畫論,著有《論畫》、《畫雲台山記》、《摹拓 妙法》,對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洛神賦圖b

洛神賦圖c

洛神賦圖d

洛神賦圖e

游春圖 展子虔 長卷 絹本 橫80.5厘米 設色 縱4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了江南二月桃杏爭艷時人們春遊情景。全 畫以自然景色為主,放目遠眺:青山聳峙,江流無際,花 團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點綴其間。筆 法細勁流利。在設色和用筆上,頗為古意盎然, 山巒樹 石皆空勾無皴,但線條已有輕重、頓挫的變化。以濃烈 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機。 這是現存我國著名畫家作品中最古的一幅,也是卷 軸山水畫最早的傑作。 展子虔,生卒年不詳,北周末隋初畫家。渤海 (今山東陽信)人。歷北齊、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 帳內都督。最擅山水、樓台亭閣。曾在洛陽天女寺、 雲花寺,長安靈寶寺、崇聖寺等繪製佛教壁畫。其 畫風繼承了顧愷之的特點,筆調工整,法度嚴謹。對 隋代繪畫的發展起著重大作用,世人譽為「唐畫之 祖」。

江帆樓閣圖 李思訓 立軸 糾木 設色 縱101.9厘米 橫54.7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者融匯了山水丘壑和人物動態, 闡明唐代山水畫已著 意於生活與自然之交織、輝映,一派明媚春光景象。畫中山 石用墨線勾勒輪廓,石綠渲染。畫樹、松已用交叉取勢,整 體勢態蔥鬱, 富有裝飾味,和有勾無皴的山石,起伏均勻的 水紋,精麗工緻的屋宇, 圖案形狀的夾葉,十分相稱,而且 還可以看出其中吸取域外繪畫的跡痕。 李思訓(653—?1 8),唐代書畫家。宇建,一作建景,成紀 (今甘肅天水)人。宗室,孝斌子。官至右武衛大將軍。李邕碑 稱「雲麾將軍」。工書法,尤擅畫山水樹石,善用小筆硬畫的 技法。李思訓畫著色山水,用金碧輝映,為一家之法。繼承、 發展了六朝以來以色彩為主的表現形式。 明董其昌則推之為 「北宗」之祖。

明皇幸蜀圖 李昭道(傳) 綱木 設色 縱55.9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橫S1厘米 圖中所描繪唐玄宗李隆基為避安 史之亂,行於蜀中的情景。畫面安排 了峻險的山嶺,盤曲的石徑,危架的 棧道,雲繞的天際,巧妙地畫出這隊 龐大隊伍。作者匠心獨運,將一群負 帶行李十分勞累的侍從和馬匹,位置 畫面的中心部位,而把唐玄宗的「馬 驚不進」和妃嬪、侍臣等貴人,壓縮 在畫幅的右角。人物描繪得栩栩如 生。構圖雄奇,丘壑峭削,人物生動, 意趣微妙。畫中山石以線勾勒,用石 青、石綠等色渲染,色彩明麗,無皴 擦,畫法古樸。雖為宋摹本,但在一 定程度上體現了唐代繪畫的風貌。 李昭道,生卒年不詳,唐代畫家。 字希俊,李思訓之子。官至太子中舍。 世稱「小李將軍」。擅長青綠山水,兼 善鳥獸、樓台、人物,並創海景。畫 風巧贍精緻,雖「豆人寸馬」,也能須 眉畢現。嘗作《秦王獨獵圖》,描寫秦 王騎逐野豬, 引弓待發雲勢躍然紙 上。

輞川圖(部分) 王 維 絹木 設色 (日)聖福寺藏 此圖是畫家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畫面群山環抱,樹林 掩映,亭台樓榭,古樸端莊。別墅外,雲水流肆,偶有舟楫過 往, 呈現出悠然超塵絕俗的意境。在王維的山水畫中,尤其 這幅《輞川圖》所創造的淡泊超塵的意境, 給人精神上的陶 冶和身心上的審美愉悅, 曠古馳譽。元代<湯後士>在其所著《畫 鑒》中說:「其畫《輞川圖》,世之最著也」。此卷為唐人摹本, 構圖著色尚存唐人氣息。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原籍祁(今山 西祁縣), 其父遷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玄宗開元 五年(717)進士,與弟縉並以詞學知名。後官至尚書右丞,世 稱「王右丞」。晚年歸隱藍田輞川,購居宋之間「藍田別墅」。 嘗於清源寺壁上畫《輞川圖》,筆力雄壯。北宋蘇軾稱他「詩 中有畫,畫中有詩」。明董其昌推崇為「南宗之祖」,認為「文 人之畫, 自王右丞始」。傳世畫作有《雪溪圖》、《孟浩然馬上 吟詩圖》、《雪山圖》等。著有《王右丞集》。,

宮苑圖 佚 名 卷 絹本 縱23.9心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橫77.2厘米 此圖描寫唐朝皇帝及侍臣們在離宮別苑中游賞的情況。 界畫宮殿、山石用小斧劈皴,金碧設色。是李思訓一派的畫 法。多作雲霞縹緲,然岩嶺之幽,峰巒重複,有荒遠閑暇之 趣。但幽境中往往加以嚴整的宮殿台閣,水榭赤欄,所以似 「神仙之境」。整個畫線條細而勻,無粗細虛實之變化, 畫山 水基本上是勾線填色。其畫山石,大輪廓中又勾以很多脈絡, 細分其山石結構,有的線條疏朗,有的線條繁密,別其山水 脈絡。結構繁密的線條實則便是皴法之始。所謂「皴式極簡, 略類小斧劈」(下圖為局部)。

宮苑圖b

高逸圖 孫 位 殘卷 絹本 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縱45.2厘米 橫168.7厘米 此圖為《竹林七賢圖》殘卷。圖中所剩四賢, 四賢的面 容、體態、表情各不相同,並以侍童、器皿作補充,豐富其個 性特徵。人物著重眼神刻畫,得顧愷之「傳神阿堵」之妙。畫 中山石用細緊柔勁的線條勾出輪廓,然後渲染墨色,完密地 皴擦出山石的質感。畫樹木是用有變化的線條勾出輪廓,然 後用筆按結構皴擦。幾株樹各有不同的畫法。兼有張僧繇「骨 法奇偉」的特點。畫風在六朝的基礎上更趨工緻精巧,開啟 了五代畫法的先路,是書畫中的瑰寶。 孫位,生卒年不詳,唐代畫家。初名位,傳說後遇異人, 得度世法,改名遇,一作異,號會稽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 人。擅畫人物、松石、墨竹和佛道,尤以畫水著名,筆力雄壯 奔放,不以青色為工, 與善畫火的張南本並稱於世。傳世作 品有《高逸圖》、《春龍起蟄圖》等。

高逸圖b

雪景山水圖 荊 浩 立軸 絹本 設色 (美)堪薩斯市納爾遜 縱138.3厘米 橫75.5厘米 艾京斯藝術博物館藏 此圖以立幅構圖, 畫 重重山巒, 其間有行旅人 物點綴,山形屈曲,設色濃 重。畫法以禿筆細寫,形如 古隸,蒼古之甚。整幅畫面 以墨取韻, 以筆取其山水 的大體結構得其陽剛之美, 以墨渲染見其儀姿得其陰 柔之美。傳聞此畫系自古 墓中出土。 荊浩,生卒年不詳,五 代後梁畫家。字浩然,沁水 (今屬山西)人;一作河內 (今河南沁陽)人。通經史, 能詩文,書法學柳公權,工 畫佛像,尤妙山水。隱居太 行山洪谷,號洪穀子。山水 畫全景構圖和皴法技巧, 實始於浩,其接受前人經 驗,後成為北方山水畫的 開創者。尤精畫理,著有 《筆法記》一卷,提出氣、 韻、思、景、筆、墨「六要」, 以及筆有筋、肉、骨、氣「四 勢」之說。

匡廬圖 荊 浩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85.4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橫106.8厘米 此圖傳為荊浩名作。圖畫廬山及附近一帶景色。全景式 的構圖表現峻拔的山巒和水邊村居的清幽景色, 畫幅上端高 山聳起於雲表,崔嵬奇峭, 結構嚴密, 氣勢宏大,構圖以高 遠和平遠相結合,而其渾遠、奧冥、飄渺盡得其當。畫法皴 染兼備,皴法用小披麻皴, 層次井然。畫家用水墨皴染畫出 山勢的形態變化, 其下山徑曲折, 山間水濱布置有屋宇、橋 梁、長松、林木, 充分發揮了水墨畫的特點。

推薦閱讀:

中國女人不懂愛自已的四大表現
【中國歷史】中國歷代皇帝名字的大集合
麥肯錫:中國債務總額較危機前翻兩番 三大風險值得關注
男孩不聽課,和同學打賭畫油筆畫,結果震驚了中國!
顧彬 列數中國當代作家七宗罪

TAG:中國 | 古代 | 介紹 | 名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