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請熱愛我們的漢字! <<漢語漢字是高度發達的語言文字>>

中國人,請熱愛我們的漢字!<<漢語漢字是高度發達的語言文字>>

    語言有沒有先進與落後之分?有人認為各種語言都一樣,沒有優劣之

分。也有人認為有,漢語就是一種落後的語言。  我們先來看看語言是什麼。  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辭彙為建築材料、以語法

為結構規律而構成的體系。  一種觀點認為勞動創造了人,人在勞動中又創造了語言,語言是人類

獨有的,思維也只有人類才有。  我國古人則認為人有人言、獸有獸語。公冶長的故事裡說他能聽懂鳥

語。是真是假且不論,更多的人相信狗一類家畜能聽懂人說的簡單話語,

把這種現象也不看成是單純的條件反射。  獅吼、虎嘯、狼嚎、鳥鳴、雞啼、狗咬、馬嘶、驢叫、豬哼等等都是

語言,這是它們在進行交流或表達情感。不僅如此,動物還有方言呢。有

人作過試驗。法國的烏鴉聽不懂美國烏鴉的叫聲。把美國烏鴉的驚叫聲錄

音,放給美國的烏鴉聽,能嚇跑它們。拿到法國放,法國的烏鴉聽了竟然

無動於衷,不知所云。  如果把語言也分為狹義和廣義的話,狹義專指人類有聲語言。廣義還

包括無聲語言,如聾啞人語言、形體語言等。從廣義上看,無疑語言有先

進與落後之分,人言遠比獸語發達,交流面要廣。狹義上講也是如此,語

言既然有產生就會有發展,各種語言的發展也不可能齊頭並進,總是存在

差異,否則不然語言就不會發展。  以語言沒有優劣之分來否定漢語落後論沒有多大意義。  說漢語漢字是一種高度發達科學的語言文字是因為衡量標準和他們不

同。  西方語言文字理論是在他們的語言文字基礎上產生的,不能生搬硬套

、照搬照抄。西方人把與他們迥異的語言文字視為落後的語言文字不足為

怪,國內語言學界的一些專家學者大唱漢語落後論、漢字落後論卻很使人

費解。      漢語的高度發達表現在什麼地方呢?可從語音、辭彙、語法三方面來

分析。      語音是有聲語言的物質外殼,是發音器官發出的代表一定意義的連續

聲波。發音器官的部位和活動方法不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有的音清晰

、有的音含混、有的音響亮、有的音難以聽清、有的音悅耳動聽、有的音

有難聽的噪音。  語言的交際功能主要靠說與聽來實現,高度發達的語言必然說起來簡

單方便、聽起來清楚明白。  語言優劣的衡量標準應當據此而定。  在語音方面則要看這種語言語音是否發音明快,發音明快才能聽得清

楚。  明:一是指語音的樂音多,二是指一個音節里不能連續出現幾個不可

唱的輔音。  快:相同的語義音長時值最短。  漢語很早就出現了聲調變化、連續輔音韻尾普通話已經消失。  反觀西語語音,多類似於漢語原始狀態。  語音的變化經歷了由簡到繁和由含混到清晰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如果

說人之初與獸為伍,那麼在與獸揖別的過程中,語言經過了由獸語向人言

的演變。  人們通常使用不同的發音來表達不同的語義。隨著需要表達的語義增

多,語音也由簡單的吼叫朝發音多樣化發展。  人類發出的聲音種類畢竟是有限的,於是出現了聲調變化,大大豐富

了語音。音同調不同,可賦予不同的語義。如漢語普通話中的「媽」、「

麻」、「馬」、「罵」音同調不同,義也不同。  多數西方語言語音至今無聲調變化, 聲音種類較少(母音、輔音、

音素、音節問題後邊討論),只採取多種聲音組和的方法區別語義,音高

變化不影響語義。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也跟著迅速變化,特別是科技術語

增長速度極為驚人。漢語語音特點比西語更適應這一發展變化,漢語新詞

組詞優於西語。  是不是語言里聲音的種類越多越好?並不一定。當聲音的種類達到一

定程度,語音便開始由含混向清晰發展。  語音由含混向清晰發展的過程經歷了語音由繁向簡的變化。遠古時漢

語語音類似現在的西語語音,一個音節里可以出現幾個自由連綴的輔音,

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單化了、失落了。這種連續出現的輔音清晰度不高,

不利於傳遞和接收。如list,「st」的發音距離遠了就不易聽清楚,不及

「site」發音響亮。發音相近的語音易聽混,也逐漸被淘汰,輔音成份的

減退,特別是韻尾輔音的失落使開音節增加,母音成分逐漸佔優勢,語音

變得更加清晰了。  我國古代韻書較多,很多早已散失,《廣韻》中仍記有3890個音節。

遠比現代漢語任何方言的語節要多。漢語上古音里便有了平、上、去、入

四聲,按聲母的清濁,又分為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

入、陽入八類,現在普通話只剩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調了。聲、韻

、調都在減少,音節(帶調)剩1300多個了。  語言交流中,語音信息通過人們的聽覺神經而達於大腦的音響中樞完

成信息的傳遞。可以做個實驗,聽人說話時逐漸增加與講話人間的距離,

最先聽不清楚的是輔音,再後音節聽不清了,聲調還可以辨別清楚。  漢語中聲調的應用常被一些人用來攻擊漢語是沒道理的。聲調變化使

語言抑揚頓挫富有音樂性;音節中母音佔優勢,語言里樂音就特別多;輔

音母音互相間隔,語言便富有節奏感。  漢語語音的音樂性,正是漢語高度發達表現之一,這不是短短几千年

就能形成的。某些人說漢語是簡單幼稚的語言、粗劣原始落後的語言是很

難讓人接受的,是無知的表現。      漢語的高度發達在辭彙方面表現為辭彙精鍊、構詞方便。  一種觀點認為,辭彙反映著語言發展的狀態,辭彙量越大語言也就越

發達。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大千世界,事物難以盡數,一物一詞,是原始

造詞法。上古漢語曾使用過這種造詞法。現在的西語構詞法同漢語語音一

樣,也類似於漢語原始狀態。這也正是西語辭彙量龐大的原因。  上古漢語造詞十分精細,如,  牯: 公牛  牻: 毛色黑白相同的牛  犍: 閹割過的公牛  犢: 小牛  犫: 牛喘氣聲  駸: 形容馬跑得快的樣子  騤: 形容馬強壯  駉: 馬肥壯  駔: 壯馬  驁: 駿馬  驥: 好馬  駘: 劣馬  駑: 跑不快的馬  騑: 古時指車前駕在轅馬兩旁的馬  驂: 古時指駕在車兩旁的馬  駟: 同拉一輛車的四匹馬  駰: 淺黑帶白色的馬  驊: 赤色的駿馬  駱: 黑鬃的白馬  驪: 純黑色的馬  騧: 黑嘴的黃馬  騏: 青黑色的馬  驃: 一種黃毛夾雜著白點子的馬  騮: 黑鬣黑尾巴的紅馬  驄: 青白色相雜的馬  騅: 毛色蒼白相雜的馬  牿: 綁在牛角上的橫木   騶: 古代給貴族掌管車馬的人  這種原始造詞法在英語中常見,如  sheep: 羊  mutton: 羊肉  chimera: 羊身  jimmy: 羊頭  gigot: 羊腿  eanling: 羊羔  wool: 羊毛  calf :.小牛  bezoar:牛黃  byre:牛欄  dairy:牛奶場  leglen:牛奶桶  hamburger:牛肉餅  jerk:牛肉乾  brewis:牛肉湯  如果漢語一直沿用這種造詞法,那麼現在漢語辭彙早就超過1975年出

版的《美國百科全書》中一百多萬單詞數了。比如公雞、公鴨、公狗、公

豬、公貓、公羊等等都一一造詞,母的呢?總不能厚此薄彼,也照造。還

有豬肉、狗肉、雞肉、鴨肉、雞毛、兔毛諸如此類,統統都造。這樣一來

辭彙越來越紛繁,但能說這樣的語言越發達嗎?漢語早就擯棄了這種造詞

法,漢語辭彙的發展經過了一個有精細向精鍊的發展過程。  辭彙精細向精鍊的發展過程是辭彙的詞義概括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經

過長時期逐漸完成的。比如「馬」,這個詞義就概括了馬的一切,「牛」

概括了牛的一切,同時又概括出來某些事物共同屬性和特徵的辭彙,如公

、母、毛、肉等,這樣一來,組詞造句搭配自如,靈活方便,自然和諧。

漢語沒有西語那種記詞之苦,簡潔易學。上例中的牛肉乾、牛肉湯就不收

入漢語詞典。發達的語言辭彙可以以少勝多,相同的事物可以用最少的詞

匯來描述,掌握了基本辭彙,便可自產出西語中許多一事一詞的辭彙。比

如英語,學會了deer (鹿)和flesh、 meat( 肉),卻不會誰說

Venison(鹿肉),漢語中鹿肉這類詞沒有專門學習的必要。人們對語言

學中詞的定義好像沒有太大的爭議,但實際上不同的語言中辭彙並不一定

一一對應。  這種不對稱性有時影響到其它語言與漢語的溝通。由於漢語的高度發

展,漢語翻譯其它語言碰到的問題相對較少,翻譯中遇到其它語言有而漢

語沒有的詞時較容易處理。  漢語根據語義組詞,十分靈活方便。這種構詞法最大的特點是自解性

強。例如英語「hotpot」一詞,漢語可翻譯成「土豆燒肉」,一看就知道

什麼意思。若一時找不到恰當的詞,甚至可以先拿過來直接使用,待以後

另造適當的詞或慢慢漢化。如早先的「democracy」,最初音譯成「德謨

克拉西」,後改稱「民主」。這種方法現在仍然採用,比如最近的

「clonc」,目前譯作「克隆」。有些音譯詞則慢慢漢化了,如「邏輯」

(logic)、「沙發」(sofa)等。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象「克隆」這種以音造詞的方法是落後的造詞法

,造出的詞往往自解能力很差。「薩斯」不能自明,不解釋就不知道是什

么意思。再如「達不溜替歐」(WTO,世貿組織),自解能力差且不說,

說著也不順嘴,既不符合漢語習慣,嗚哩哇啦一長串,有悖漢語簡潔明了

的特點。  社會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在知識爆炸的世界中,語言的辭彙在經常變

動,新詞在大量地產生著。西語多以音構詞,不如漢語以義組詞科學,更

能適應這種變化。  一種語言的構詞科學與否,是衡量語言是否發達的主要標誌之一。  英語在發展中也在改變著這一落後的構詞法,「驢肉」作「donkey

meat」,漸漸朝以義構詞的方法上發展。不僅如此,語法上也有逐步向漢

語語法方向靠攏的趨勢。  根據語法特點,人們把英語劃入屈折語,漢語劃入孤立語。漢語落後

論者認為屈折語最先進、孤立語最落後。英語向孤立語方向發展這一現象

不支持漢語落後論的這種觀點。    語法是語言學家從人們語言使用中概括出來的。    中國語言學的產生較晚,從《馬氏文通》算起到現在不足一百年,所

謂產生無非是仿照西方語言學說來分析漢語的構件性能和組織方式。用欠

發達的語言的語法分析方法分析發達語言,難免有所欠缺。  西方文字通常一詞一串,文字中的詞和語言中的詞基本同步,而且形

態多變。漢語則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通常以字組句,對詞的概念

模糊。對句子的界限也難以清清楚楚。  語言是「本」,語法是「末」,西方語言的語法對各自的語言制約作

用太大,有點本末倒置,講英語每句話都要考慮語法是否正確。漢語則不

然,懂不懂漢語語法對人們學習和使用漢語影響不大。漢語語法實際上成

了語言學家們的事,對大多數人來說,只知其然就行,沒有必要知其所以

然。人們講漢語主要考慮是否達義、讓人聽懂,語言學家可以根據人們語

言實踐不斷概括和修改語法,而不是用語法約束人們如何講話。  分析漢語語法,生搬硬套西方語言學的東西,猶如把小孩子的衣服硬

往大人身上穿。有些人先入為主,被所謂的現代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常識

、自以為是的事實、杜撰的語言文字發展規律等所囿。他們緊隨西人尾尻

,把一些西方語語言學解釋不了的漢語文現象,也一口咬定說是漢語文落

後的表現。不怨小孩衣服小,反怨大人個子高,真乃滑稽可笑。把這些荒

謬的觀點編入教科書,誤己又害人。如今漢語漢字落後論者不說桃李滿天

下,說大有人在一點也不為過。  至於一些人將漢語漢字論後論大肆發揮,甚至株連到使用漢語漢字的

漢人乃至中國人,認為他們因使用漢語漢字而思維能力差,並且把貧窮、

落後、愚昧統統歸罪於漢語漢字,那是別有用心,另當別論。看來清除奴

才思想並不容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事情。  儘管語言學對詞的概念有明確的定義,實際上就連語言家也很難從漢

語中把詞「一刀切」給切出來,句子成分界線也是一樣。對大多數人來說

學習這些東西,感覺如同畫蛇添足,另植畸指,實屬多餘。諸如動、名、

形、副、介、連、助、嘆,主、謂、賓、補、定、狀此類東西人們不知道

也無所謂。弄懂這些東西費時費力且不說,用處也不大,有精力還不如用

在讀其它書上。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會唐詩三百首,不

會寫來也會溜。通過多讀經典文章學習和使用漢語,給人們的幫助更大。  人們使用漢語不把掌握語法常識做為重要條件,是漢語高度發達的一

個表現。  缺少形態變化是漢語高度發達的又一個表現方面。語言形態變化多,

是語言發展的初級階段。古時漢語形態豐富,形態變化逐漸消失,使得漢

語簡便易學,簡易性使得漢語易於交際、傳遞和接受。  吼、嘯、嚎、鳴、啼、咬、嘶等概括為叫,人歡馬叫說成人歡馬嘶反

而聽著不習慣,狗叫、羊叫、鳥叫、貓叫、狼叫、豬叫等,成了現在人們

常用的說法。對「叫」加上修飾可以表達豐富細膩內容,如高叫、低叫、

大叫、小叫、吼叫、驚叫、狂叫、猛叫、喊叫、低聲叫道、輕輕地叫了一

聲,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西語中一般通過形態變化來區別語義。例如俄語中「說」一詞要據說

話人的不同而變位:我(я)嘎哇六(говорю、說)、你(ты)

嘎哇利十(говоришь、說)、他(он)嘎哇利特(говор

ит、說)、我們(мы)嘎哇利母(говорим、說)、你們(в

ы)嘎哇利姐(говорите、說)、他們(они)嘎哇倆特(г

овор  ят、說)。除了動詞外,名詞、形容詞等也有多種變化,不勝其煩

。這些變化本質上講無非是起到區別語義的作用,除了顯得笨拙之外,看

不出有什麼可贊之處。  西語中英語相對發展較快,這種笨拙的別義方法有所在改進,動詞沒

有了人稱的變化,名詞失去了格的範疇。  通過句子中的詞序區別語義是最自然、最便捷、最節約的方法,也是

經濟、高效率的。漢語在區別語義對語序加以充分的利用。例如,上山人

、人上山、山上人,就是通過變換語序表達不同的內容,十分簡潔方便。  西語語義和詞序關係不大,詞在句子里的位置比較自由,詞形變化後

語義就固定了,改變詞的排列順序語法關係不變。詞序資源的浪費是落後

語言的一種突出表現。詞序別義被現代英語逐漸採用,這是語言發展的必

然趨勢。    比較優劣    漢字優點:  利用視覺辨認,閱讀快  字體較小,閱讀更快  用字組成詞,字的數量少 (例:英語的字數多得驚人)  詞有自由創作性 (例:陰謀->陽謀 迷信->正信)  可以上下左右方向寫 (例:寫在馬路上的字應該由下至上寫)  沒有移行問題 (即在哪裡移行、句末怎樣對齊?)  字與字之間不須空格 (例:網址是不容許有空格)  文字不跟隨讀音快速演變 (仍然可讀古文)  不同方言或語言可用相同文字 (日韓人民也用漢字)  可以對齊,有藝術性 (例:對聯)  書法,有藝術性  適合用於孤立語,迫使語法不向複雜發展 (漢語語法非常簡單)  世界多元文化正受英語侵蝕,漢字有能力抗拒    拉丁字母優點:  表音  音節總類較多  鍵盤輸入方便 (現在漢字的輸入已很方便) (0.5分)  需要計算機記憶體較少 (現在已不重要) (0.5分)  可任意創造新字,不會有印刷問題 (也是缺點,字數激增) (0分)  以詞分界 (以字分界產生歧義很少,因為任何語言聽說話時也是以字

/音節分界) (0分)  適合孤立語、黏著語、屈折語  美國做主宰,英文字母較方便  方便推廣國家標準音    13:6 漢字勝      提倡拼音化人士的智慧與技巧:    把國力的強弱解釋為其語文的優劣。    把可以直排和橫排的漢字改為只能單向橫排,視為優點,連小學生也

明白是掩飾西文的缺點。    把拉丁文字不能沒有的空格、困擾電腦界的空格,視為漢字欠缺了詞

界。事實是,如「我們 的 語言」,漢字不但可以有詞界,而詞界並不實

際需要,因為說話時也沒有詞界。    把漢字可以對齊、書法豐富的優美特性視為無用的垃圾。    不能提出證據,反覆強調漢字學習困難、製造文盲,冒充語言學家。    把胡亂製造新字、縮略字,增加學習困難的英語特性,視為與時並進

。並反客為主,稱漢語才是最難學。    按照英文字母設計,希望與英文做親戚,但辯稱為拉丁化或羅馬化。    以保護漢語為借口,修改漢語為與英語相同的模式,方便英語大舉入

侵。      GRE 是幹嘛的?就是英語國家考核研究生的,其中的語言部分就是中

國高考水平。為什麼?就是英語難得沒有道理,英語國家大學生還要學。

說明英語的垃圾性。      英文的垃圾性——囫圇吞棗、鸚鵡學舌  英文製造垃圾的方法  1、囫圇吞棗式的拿來主義  周邊國家的入侵和灌輸,如法國法語的輸入,德語的灌輸,英文就囫

圇吞棗地照單全收了。英文是魯迅的拿來主義的忠實執行者。凡是英語沒

有的辭彙,一律拿來,幾乎沒有消化吸收過程。比如化學,應該轉化為『

change』的學問,但是英語有這樣的理解力嗎?沒有。整個歐洲都沒有,

在他們的歷史裡,只有死板的固執不變的原子,只有大人國和小人國的比

例想像力,只有木偶匹諾曹的鼻子會長,除此之外,哪會有悟空的72變?

怎能理解萬物一氣的無窮變化?  為什麼英語採用如此消化不良的吸收法?其實,就在於本身的貧瘠膚

淺,因為膚淺,只能長草,不能成長為參天樹木。所以,英語所謂發展就

是堆積,就是垃圾堆一樣的堆積成山。當然,垃圾裡面也有一些條理,但

是,要理出這些條理,自然要花費很多精神,於是,出現了紅紅火火的英

語學習運動,其實是在為愚昧付出代價。  膚淺的英語根本就只能採用拿來主義,首先,其文化底蘊淺薄,所以

,大部分辭彙只有輸入的份;其二,英文本身啰嗦冗長,不可能在可能按

照事物類別和意義來創造辭彙,造成類似意義的辭彙根本沒有相同之處。

比如中國的「啟發」一詞,已經蘊涵「啟」「發」兩個根本提示意義,而

英文的heuristic  中國最初的洋奴也採用這種方法照單全收西方辭彙,例如賽恩思(科

學),德蒙克里克特(民主)。後來倒是轉向照單吸收日本的名詞了,這

回倒沒做錯,日本人還是按照漢字的本意來改造西方名詞了,例如「革命

」、「主義」、「經濟」、「科學」等等,都是從日本輸入的。其中以「

科學」翻譯得最科學,因為西方確實是分科而學的,善於用刀解剖。      2、鸚鵡學舌的低級標準    鸚鵡學舌級別的智力和目標取向決定語言文字標準  眾所周知,西方的語言根本理論是「文字是語言的記錄工具」,也就

是說,文字只需要扮演鸚鵡的角色就足矣。這一標準不少人稱其為錄音機

標準。  鸚鵡學舌怎麼就成為西方最高準則?為何西方崇拜鸚鵡?  因為鸚鵡的智力決定它只能學舌,它能夠理解語言嗎?不能,所以只

是學舌,鸚鵡需要文字嗎?不需要,還是智力低下的問題。  那麼的西方文字為甚麼要取法鸚鵡學舌而採用文字記錄語音這一最高

標準呢?乃因為同樣智力和取向問題。  (一)、當智力和目標取向局限在吃喝玩樂時,其實不用文字,北大

中文論壇自稱為「八億農民」的一句名言就是「使用拼音文字的人照常吃

喝拉撒睡做愛生子」,動物需要文字嗎?動物使用動物語言也高聲大叫「

沒有文字的動物照常吃喝拉撒睡做愛生子」;所以從這個觀點上看,其實

連拼音文字也是多餘的。極大發展電話和錄音機就完全可以解決問題了。  (二)、當智力和目標取向局限在一般交流和享受生活時,比如有錢

有勢的子弟,他們也沒有必要掌握多少文字,只需要掌握記錄聲色的語言

辭彙就可以了,所以英文等西方文字適合這些人,文字改革者往往把人民

大眾定位在這個水平,所以需要把文字改成與語言同樣無差別的錄音機式

的語音記錄;而對於勞動人民,尤其是專業技術勞動人民,他們更多是通

過文字來來理解知識,而不主要是通過語音的傳播來學習的,所以他們更

關心文字的傳達意義的能力,所以系統、科學、面向事物對象的表意漢字

成為所有渴求知識的人們的優選文字。   「當然,值得高興的是,我們現在已經有了簡化字,而且還有拼音輔

助認讀,學起漢字來比以往要容易多了,但橫向一比,卻仍舊不容樂觀。  比方說,使用拼音文字,只需花60個鐘頭,不需任何藉助就能使一個

目不識丁的人做到不僅會讀,而且會寫、會用,而使用漢字的人則至少要

在100個小時以上。」  這個例子說明了甚麼呢?正好說明拼音只滿足錄音機的功能。暫時滿

足人們的生活交流需要。而對於需要學習進步的人們,就遠遠不夠、甚至

不行,「會寫、會用」,但是會理解嗎?會用此來掌握複雜科技嗎?那麼

多勞動人民,能夠因為使用拼音文字立即成為高科技人才嗎?  比如我們少數民族採用鸚鵡原則來記錄他們的語音,似乎是先進的,

但是,假如他們的學子要學習先進科技時,怎麼面對眼花繚亂、日新月異

的新辭彙?所以拼音文字是就低不就高的低級文字。而人們不學習,只有

處於低級生活狀態,世代遭受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永世不得翻身。所

以文字拼音化正是反動的維護剝削階級利益的觀點。   (三)、當智力和目標取向定位在全面提高知識水平、掌握高科技和

創新能力時,文字的表意能力成為至關重要的要求。漢字必然因為其組合

科學性、層次分明性、聯想豐富性多種特性而受到青睞。      相反,英語等西方語言是非常刻板的。似乎很嚴格,其實,是大腦缺

少思維的結果。  -----------------------------------------------------------

--------------  所以把下面句子翻譯成印歐語,括弧內的字不能省略。    你要去就去 - (如果)你要去(,那麼你)就去  問他為什麼不來 - 問他為什麼(他)不來  我死也不做 - 我(就算)死(,我)也不做  不做不休 - (要麼)不做(,要麼)不休  再難也要做 - (就算)再難(,我)也要做  無風不起浪 - (如果)無風(,就)不起浪      漢字拼音化何來搞了近百年?從哪一年開始,從哪一年結束?  ==================================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法國人金尼閣擬定的方案先不說,  明末方以智曾經提出過漢字拼音化的想法,清末盧贛章、王照寫下漢

字拼音化的第一頁,1928年正式公布的《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揭開了漢

字拉丁化運動的序幕。新中國成立後成立了文字改革專職機構,這期間為

此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雖然不承認失敗,但也沒有取得成功,

至今也沒宣布這項工作就此結束。      說漢字拼音化搞了一百多年,實在冤枉。其實還沒有真正開始呢。  ==================  教育部就在搞,還有許多人在搞,還有人跑到國外搞,躲在國外罵漢

語漢字。  共產黨政府從延安到北京,事實證明強行推進漢字拼音化的一些背後

目的。  拉丁化新文字曾被延安政府採用,在陝甘寧邊區成為法定文字之一。      為什麼英語要快速閱讀?  本人建議所有提議漢字拼音化的學者去考一下TOEFL和GRE,否則一定

有狹窄片面理解英語的、認其先進科學的偏見。  英語學習經常要求快速閱讀,這根本原因就是辭彙很長,要讀完並理

解書籍,就不得不要快速。並不是因為英語簡單易懂或者西方人頭腦反應

快才要求學生快速。這到底是優點還是缺點?實際上是缺點,是因為英語

佔用篇幅長,才造成需要在相同時間內快速閱讀。就是說,英語閱讀者攝

取並達到分辨相同的文字知識內容,一定要使眼睛和頭腦活動比看漢字文

字更快。這是平白浪費能量,現在只是因為西方科技暫時先進,而掩蓋了

這個實質問題。      計算機語言的意識的中文化(一)——匈牙利表示法的實質  匈牙利表示法的實質實質是什麼呢?微軟在其C++語言中對變數名采

用了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實質是英文的辭彙的散漫性的改造——匈牙利軟

件專家提出,在英文名前按照變數名的類型冠以類符。例如函數均冠fn、

整數i、字元c、 顏色值cr、長整數l、長指針lp、字元s,具體運用為:

對於整數itiger it2,對於字元sstudent sxuming szhangsan slisi。這

樣看程序的人一目了然。  大家知道,這完全是漢字部首的分類法的運用,匈牙利文是蒙古人統

治下的蒙古文。而蒙古文是吸收漢字部首表示法和梵文結合而成的。(請

專家們具體介紹一下匈牙利文的演化歷史)   在不涉及語音的計算機語言中,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漢字內涵方法正

在以不可阻擋的氣勢衝擊著落後低級的西方語言意識。      計算機語言在思想方法上與漢字表達是相類似的  計算機語言不是語言,不是用來說的,主要是用來看的。一個指令給

計算機產生一定內涵運算(函數、過程、類),這和漢字的一個字引導人

的意識產生一定的含義(形象、事理、音義),兩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一個是使「電腦」產生變化,一個是使人腦產生變化。  最初的機器碼忠實於二進位,計算機非常歡迎這樣的表達方式。但是

人去閱讀理解這樣的語言程序就極端費解。這是反客為主了——主即對象

是人和問題,計算機才是客人。彙編語言採用了便於人理解的方式表達機

器碼,是與機器碼一一對應的。這樣人編程和閱讀方便些了,但是還是比

較難寫、難理解,因為你這是按照計算機工作過程來思維——計算機是主

。C語言是按照英語思維方式發展出來的計算機語言,特點是計算面向過

程——還是針對計算機軟硬體特點為主的。最後產生的C++指令是面向計

算機所要解決的對象的,根本上扭轉了人為計算機著想的觀點,而是計算

機為解決的對象考慮,廣泛採用了漢字類的方式創造指令,減少了指令數

量。這和漢字直接指向對象是完全相同的思想。      漢字先難後易,英文是沒完沒了。  學漢字,人類達到智慧水平。因為現實是複雜的,漢字恰當地體現了

現實對象的複雜性和聯繫性。  學英語,人類降低到弱智水平。因為西文來源於模仿描寫語言,所以

,它只能體現語音一個性能。    在網上看了一個華裔(香港)美籍的教授的視頻講課,她在多元文化

交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方面是個知名的專家,聽

了以後,有如下的感受和見聞:    1。 一個籠統的感覺就是,她講的東西似乎不太深刻,好象就那些

問題也深刻不下去了。    2。 儘管我自己也是這方面的學生,但是經過學習後,發現這些課

所講的東西沒有從根本上去說明和解決問題,而且我本人也說不清楚,我

所想的根本是指什麼。    3。 一個韓國的學生告訴我,他們的文字,本身沒有意義,所有的

意義都是中文漢字的意義,他所處的那個年月,韓國政府(可能也是處於

極右吧,我想),不讓學生學中文漢字,儘管他們本身用很多中文漢字的

。也就是說,過去的老人,以及現在的年輕人,都學寫漢字。    4。 我們今天上課時,要大家說說對英文辭彙"confront"的理解

,我們中文字典上的解釋是"使面對,使面臨,使遭遇,正視,對抗,使

對質,使對證"等,所以,憑我個人的理解,這個詞是比較否定和貶義的

,有一種自己認為很有理而要去和對方對質和爭鬥的意味,可是,有個法

國學生卻說,在法語中,這個辭彙是肯定和褒義的,她說法國人喜歡討論

和爭論,並認為"confront"是一件有意的事。    所以,我就想,文化的交流,我們先不說文化的不同,其實連文字都

是大不同的。想想英文的辭彙,PHYSICS,CHEMISTRY和

MATHEMATICS,由於是西方在科學方面的領先,我們引用了,

翻譯成,物理,化學和數學。 如果把這些中文辭彙再翻譯到英文的話,

那就變成了"物質的道理(或理論)","變化的學問","數字的學問

"了。     這裡涉及中國漢字的音形意三方面的凝練性和直接面向事物性。怎麼

說呢?由於漢字的凝練地包含了事物的音形意三方面,以本質含義為主,

所以同樣意義的事物可以通用,比如這個物字,可以用於物理、事物、物

質,這樣大家表達有關物質的辭彙,就自然匯聚到物質的本意——物這個

字里,而西方語言由於詞很長,所以不可能採用這種簡捷的拼字法表達新

意義,比如他們物質是material,thing,physics就互相沒有任何共同之

處,而實際上這三個單詞所表達的事物是有共同點的,這個共同點就是物

,這隻有漢字才能恰如其份地按照事物本質表達出來。化學也是。這裡要

涉及化學chemistry這一單詞的來源。根據考證,chemistry對於西方是外

來詞,是中國道家「金液還丹」技術傳到阿拉伯,歐洲再從阿拉伯學過去

的,chemistry是「金液」的音譯。由於西方文字只是語音的記錄,而且

西方原先沒有化學,所以他們就只能忠實地記錄「金液」這個音了。也就

是說,他們沒有化的概念,所以不能在原有概念上組詞,只好按照拿來主

義鸚鵡學舌。如此造成西方語言文字沒有系統性,成為一個大雜燴。而中

國是不會出現這樣情況的,中國本身有物、化、數的基本字,外來相同的

概念就採用意譯法消化了,如此就不覺得這是外來詞了,減低了記憶負擔

,便於理解。這正是漢字的強大生命力所在。  表音文字也企圖採用漢字的由基本字構詞法,比如在科學辭彙里廣泛

採用的拉丁詞根、希臘詞根,但是這也非常有限。這根本原因就是表音詞

太長造成的。所以造成造詞隨著學科和社會的發展而發散創新,沒有匯聚

性。   confront是類似漢字組詞法的表達,你說的理解偏差是由於社會環境

不同造成的,這與語言本身沒有多少關係。  至於韓國自己創造一套表達方法用來表達近似一種中國方言的韓語(

歷史上與中國是同源的),是得不賞失,那樣增加了自己的記憶負擔,新

表達方式一般不大可能比漢字的表達音形義的能力更合理。    表音文字的蹩腳性已經給他們帶來不能融會貫通的毛病。西方人一般

不可能全面深刻理解人、事、自然,最終只好向上帝屈服。看一下GRE考

試,類比、同義詞等,是針對考研究生的人的考試,如果中國用漢字出相

同難度題目,那會顯得太容易。這說明,西方要使用九牛二虎之力重新在

學生頭腦中建立辭彙間的聯繫,而這在漢字世界裡是不言自喻的。      東西方取名有極大差別。中國人在開放之初,萬事崇拜西方,以為西

方命名非常方便,魯迅就認為西方人把玩26個字元,可以玩出世界上所有

聲音。這表面上說來大有道理,可是不久有位西方老太太來到中國,其發

現大異洋奴之趣,她的見解是,事實上正相反,中國人取名的意趣和範圍

極為廣大,一萬個漢字任意結合,可以有無窮種不同組合,即使是兩個字

的名字,都能形神兼備。她說西方人名,大多只有音無意義,通常就是歷

史傳下來的千來個名,一般不出這個範圍,除非是其它文化圈引進的名字

——根本原因是毫無意義的聲音雖然可以無窮,但是人腦記憶力和分辨力

很有限,不能允許漫無邊際的雜音泛濫(這時魯迅臉色變得難看)。所以

西方人名在於順口和約定俗成的有限名字里採取,並無多少含義,而且世

代相沿。所以他們名字不值錢,小孩可以直呼老子名字。聽說中東很多人

因為崇拜原因而取名拉登,是因為西方和阿拉伯人取名習慣和取材範圍極

其有限的原因。中國也有很多重名,但大多是因為意識限制和對某些字的

偏好造成的,比如澤民兩字,在解放前旱災頻臨,所以取此名極多,毛澤

東的弟弟也叫澤民。  中國取名可以重音而不重義,這正是漢字的絕妙之處——音同字可不

同,當然也要避免與不好的辭彙重音。  雖然現在不講究避違與名人同名,而且有很多追星族仿效明星給孩子

起名,但是按自己的特點和期望在廣泛而含義豐富的漢字里擇字起名,也

是中國人的福分。      如何理解漢字的面向對象性    漢字造字原則按照班固《漢書&#8226;藝文志》的說法是:象形、象

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就是說,主要直接把漢字指向所要表達的

意識對象(為什麼又加個意識兩字?因為所有對象都是人的意識去感知的

)。這相對於拼音文字的記錄語音這個原則,漢字造字原則屬於直指根本

,把握語言的本質——達意,莊子所謂得意忘言也。  人類社會初期,中國人主要面對自身(頭、手、足、耳、目、口等)

、自然(天、地、山、水、火、雲、雨、土、石等)、動植物(草、木、

花、魚、蟲、鳥、獸等)等。這些基本字完全是面向對象的,主要採用象

形來表達。在生活方式非常簡單的時候,沒有必要創造太多字,所以意識

對象就是那麼簡單、那麼直接。可能為表達位置上、下等還採用了象事等

造字方法。象事也是面向對象的方法,只是對象更抽象,需要更具智慧才

能表達清楚。本人估計最初的漢字就是人們對所接觸的事物的描寫。   社會的發展,比如伏犧馴服動物了,由於日日與這些動物打交道,就

造些專有字來表達,比如犬、羊、牛。但接觸動物多了,有必要再造字,

就不能還一種動物一字來造。有巢氏作,需要分辨樹木的不同,就要命名

不同的樹,這就採用了木字旁來造字。這是超出直接象形表達方式而上升

到分類構字表達。所以漢字的部首構字發展一定與先祖對自然對象的關注

面的細化和深化直接相關的——直接象形沒必要也難以區分了,比如水、

湯、流。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增加了人類的生活意識對象,比如衣、酉以及相

應的漢字被、酒、釀等字,都是當時社會人造對象的描寫。  以上針對漢字的面向對象的分析,說明了幾個問題:(一)、起先中

國人從宏觀上對所見到的事物(對象)做了主要象形方式的造字;(二)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關注面的擴大和細化深化,直接採用象形

方式描繪對象已經不可能,所以採用了按照類型歸類的部首方式造字。這

是漢字造字方法的飛躍。(三)、人類自己獨創的事物的出現,也逐漸凝

聚為漢字以及部首。由於拘於單字表達對象的局限,所以造字越來越多,

造字方法就越來越多。(四)、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人對漢字的獨創性

,保證了造字與社會同步發展,而不是因為接受外來文化的消化不良和心

理崇拜而記錄語音。這個觀點可以證明佛教輸入以前,中國所有字和字所

表達的對象都是中國自己創造的。  歐洲文字來源於本來也是象形字的蘇美兒楔形字。但是由於文明的中

斷,造成象形字的失傳,只留下語音。後來人們按照語音記錄語言,所以

就有歐洲通行的「文字是語言的記錄工具」的造詞論。這樣,歐洲人在看

文字思維時,就要拐個彎,意識先找到音,再聯繫到事物對象。這樣他們

的思維先面向語音再轉到對象。這樣的記錄方式很難上升到漢字的類型部

首化表達方式。      精密是語言的基本要求,模糊和歧義則是更高境界。  英語對事物表述細緻,不值得誇耀,漢語不難做到。倒是漢語對模糊

和歧義的運用,英語無法做到。  辭彙量大,不見得語言就先進。  發達的語言辭彙可以以少勝多,相同的事物可以用最少的辭彙來描述

,掌握了漢語基本辭彙,便可自產出西語中許多一事一詞的辭彙。      英語不分「你」和「你們」,不分「可以」和「能夠」,不分「雄心

」和「野心」等等,英語是否細緻?要做大型的統計才可知道,不是信口

開河。英語的無系統構詞法,太細緻便會有問題,因為辭彙太大,超過一

個人的記憶能力,學化學的不明學地理的人說什麼,做電工的不知做木工

的人說什麼。      中國人喜歡復古,厚古薄今,那是因為祖先下了工夫,留給我們的不

僅僅是破爛。至於「歐美人喜歡進取,厚今薄古。」,只說對一半,厚今

薄古是因為他們古代確實是黑暗的、野蠻的。  「歐美人喜歡進取」也錯了,應該是喜歡掠奪,如果喜歡進取,就應

該改學中文。      漢字高度發達的標誌之一是漢字穩定性好。    語言三要素中語音最不穩定,幾千年來,漢語語音儘管不斷變化,漢

字體系始終不變,一直使用至今。漢末楷書定形以來,字形基本上沒有多

大變化。而拼音文字,字隨音變是不得已的事。漢字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

變。  漢字現代化和漢字拼音化沒有必然聯繫,方塊漢字照樣可以實現現代

化,效率超過拼音文字不是沒有可能。這仍然是究竟改革漢字呢還是改革

機器的老問題。改革漢字難、改革機器易:改革漢字代價高、改革機器代

價低;改革漢字涉及面廣、改革機器涉及面小;改革漢字時間長、改革機

器時間短。企圖改革漢字以適應機器,是削足適履,讓人為機器服務的蠢

辦法。  對簡化字應當就字論字作具體分析。簡化不當的字,應當恢復原字。  推廣普通話並不是要消滅方言,也沒有這種必要。人們在當說普通話

的地方使用普通話,在其它地方說方言,如在家裡說,別人管得著嗎?  信息爆炸的時代,科技新詞飛速增長,拼音文字構詞已有隱憂,危及

可以預見。  方塊漢字組詞優點凸現,容詞能力極強,可滿足漢語的發展的需要。  沒人在意作者學習拼音文字,盡可琢磨他的移居星際術。  一些中國人貶低中文、讚美英文,難道能使中國強大起來?這些人是

少數,代表不了全國人民,不要動不動就拿全國人民、全國的老百姓說話

。      漢詩鑒賞五象美之論《中國古代名詩三百首》序    (摘錄) 辜正坤    2。2 音義同構現象與漢詩音象美    (註:本人以為『音義同構』改為『音義相應』更好,同構似乎是受

西方原子論拘泥於形象的好構造意識的影響)  漢詩音象美除了受惠於漢語言文字上述先天性優點外,還得助於漢語

的另一個迄今為止罕有人指出的特點,這就是大量存在於漢語單字中的音

義同構現象[哈哈,氣功界廣為人知,龐老師歸結為「以音引氣」定律]。

根據我的研究,我發現,許多漢語單字的發音與其所代表的含義具有某種

契合。就是說,凡意義相對昂揚奮發、時空關係及含義指向都呈正向擴張

型的字,其讀音多響亮、厚壯,雙唇發其音時的開口度都相對較大;反之

,凡意思相對收縮、壓抑、呈負向退降的字,其讀音多沉鈍、拘謹,發音

時雙唇開口度都相對較小。我把前者叫作陽性字,把後者叫作陰性字。陽

性字的發音叫陽性音;陰性字的發音叫陰性音。現舉例如下:    陽性字 陰性字 陽性字 陰性字  剛 柔 高 低  陽 陰 有 無  歡 悲 公 私  天 地 山 谷  東 西 海 河  河 溪 粗 細  動 靜 干 坤  官 民 白 黑  男 女 暖 冷  重 輕 善 惡  外 內 皇 臣  窮 狹 攻 退  前 後 左 右  大 小 笑 哭  來 去 愛 恨  說 聽 走 止  十分明顯,只要朗誦上面的成對字,人人都可以發現,陽性字的發音

都比陰性字響亮,發音器官的共鳴腔此時也相應比陰性字的發音大。上面

這些字都是常見字,其它類似的字還有很多很多。  此外,在含義上有程度、大小、多少、高低等區別的一系列有內在聯

系的字,其發音往往也有類似的陰陽級階排列關係,如:  數詞:個 拾 百 千 萬  量詞:厘 寸 尺 丈  厘 分 角 圓  甚至就是顏色也有這種區別:鮮亮者多發陽性音;深暗者多發陰性音

,如:  陽性:黃 紅 白 藍 陰性:黑 灰 紫 綠  總起來說,我發現這麼一條規律性的東西,那就是:在漢字中,[i]

,[e],[ei],[u],[ou]之類開口度小的發音多與陰性字搭配;開口度大

的發音如[a],[ang],[an],[ong]之類則多與陽性字搭配。當然,例外

的情形永遠是存在的,何況還有大量漢字屬於中性字,它們的發音就不宜

用上述原則來規範,而服從於一種規律,此不贅述。  如此看來,漢字(至少相當大的一批漢字)的發音與其字義之間存在

著陰陽契合關係,我把這稱之為漢字的音義同構現象,把這種音稱之為象

義音(與象形字相對應)。根據此種現象,我們可以斷言,第一,先民在

造字時,很可能有意使字音和字義掛鉤,例如,含義強烈、正向的字搭配

開口度大的洪亮的發音,含義柔弱、負向的字搭配開口度小的相對沉鈍的

發音;第二,在歷代產生的文字改革過程中以及漢民族運用語言文字的自

然過程中,人們有意無意地趨向使漢字音義同構。  音義同構現象極大地強化了漢詩的音象美。請看下面這幾行詩: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李白《關山月》)    沒有人不會為此詩所描繪的宏偉壯觀的景象所震撼。但除了視象美之

外,我們感到一種更強有力的東西回蕩在我們的耳鼓,這就是它那響亮、

強壯,甚至帶有一種威壓感的陽性音。這些音是:天,山,蒼,茫,海,

間,長,萬,關。它們都是一些開口度較大的音,其中半數以上出現在我

前邊隨便開列出的陽性字表中。由於它們在含義上表現了廓大的空間關係

,語音上也響亮、開口度大,聲威赫赫,因此,這是具典型的音義同構特

點的象義音,非常圓滿貼切地傳達了詩人想要為我們描繪出的萬里長空的

宏偉視象。  如果我們把這些陽性象義音改為陰性音,(例如,將「天」念作ti,

「山」念作shi,「蒼」念作chen,「茫」念作mu,「海」念作hei,「間

」念作ji,「長」念作cheng,「萬」念作wu,「關」念作gi),即使仍

然押韻,即使不改變原單字,這首詩也將立刻失去那種宏偉的音象美,甚

至連其義象美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既然描繪宏偉場面的作品宜於使用具有陽性音的陽性字眼,那麼,不

言而喻,描寫低沉、壓抑的情緒的作品就宜於使用具有陰性音的陰性字眼

了。我們來看一首在情調上與李白那種豪放詩篇完全相反的作品,即情緒

壓抑、低沉的作品:    聲 聲 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

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

黃花堆積。惟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

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一首極度促迫愁苦之作。正如所料,作者使用了大量具有陰性音

的陰性字。尤其是韻腳[i]音,是典型的陰性音,開口度最小,因而也最

宜於傳達負性信息。大量的雙聲、疊字全都是陰性字。全詞共97個字,陽

性字(包括開口度較大的中性字)只有21個字(乍,暖,還,寒,難,將

,三,兩,盞,淡,他,晚,來,傷,滿,黃,花,窗,到,黃,了),

其餘76個字全是陰性字!佔全詞總字數的百分之七十!這是極為罕見的文

字構成。陰性音[i]音在這首詞里特別突出,它通常包含大量的舌音和齒

音,這就把詩人那種近乎咬牙切齒、欲說還休、愁腸百結的情狀極微妙真

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是陰性字用得最精緻的典範之作。  同理,如果我們把李白那些氣魄宏大的詩篇中的用語作一番檢點,很

容易發現他離不開那些念起來開口度較大的陽性字,諸如:大,山,關,

萬,千,長,空,海,天,江,黃,茫之類。  有趣的是,清代有一個學者叫周亮工的,發現情感真實充沛的詩,聲

韻自然和諧,即情盛而聲自葉。他說:「練水侯研德曰:詩之為用者聲也

,聲之所以為用者情也。《幽風》、二南、二雅、三頌,或出於婦人小夫

衝口率意之作,或出於元巨碩老諷喻賦述之言;泳失體明,抒寫道德,情

盛而聲自葉焉。遂登樂章,歌薦朝廟,此天下之真聲也。若夫情曼其聲蠶

單,情慷者其聲厲,情危者其聲烈,情豫者其聲揚:是數者雖詭於和,而

情之所激,皆足以鏗鏘律呂,感動鬼神。《相鼠》之詩,其聲率;《山樞

》之詩,其聲迫,泊且率,而仲尼不刪者,為其情真也。真故不諱其激,

有激極而和之勢焉,此亦聲之亞也。」(周亮工:《書影》卷七)周亮工

的發現是對的,但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詩人情盛情真固然有助於使

詩人的創作律呂鏗鏘,但情盛情真而聲自葉的根本原因,卻在於大量詩歌

用語的音與義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先天性的對應關係;也就是說,詩情與詩

韻之間不僅僅有心理關係,更重要的是,還具有以人體發音器官為其生理

基礎的語言文字方面的音義同構現象[更重要的是,中國人乃至全人類還

不知道「以音引氣」定律或反過來說「意驅生音,以音引氣」定律無須知

道註解]。不容諱認,陽性字詞如「大海」、「大荒」、「大關」、「大

堂」之類的發音就是先天性地比「細流」、「細水」、「細絲」、「細雨

」之類陰性字的發音洪亮;「大」的發音能產生大的感覺,「細」則只能

產生細的感覺:心理上如此,生理上也如此:張開的牙床空間當然比合攏

的牙床空間大。  總之,漢語言文字中潛在的這種音義同構現象使得漢語的音象與漢詩

詞曲本身要求的情韻味之間具有了先天性契合貫通的趨勢,這確實是使我

們感到震驚的事情。單是這一點,就足以使漢字成為世界上最有效的詩歌

載體。世界上沒有別的文字具有漢字的這種功能。但是,迄今為止,我們

對漢字作為漢詩詞曲媒介的審美潛在能力的挖掘還不能說已經大功告成,

漢字,這一完整存在了五千年的文化現象堪稱人類文明史上的最大奇觀,

而漢詩詞曲,則是這一奇觀中最精緻、最美妙的奇葩。      漢語是唯一可以對齊的語言,可以有絕詩、律詩、對聯。漢語此特點

似乎沒有人解釋過,我看理由有三:    1)方塊字,字的大小相等。    2)孤立語,沒有詞尾變化,詞的大小容易對等。日韓的方塊字不能

。    3)語法上的特性。不規定每句只能用一動詞,所以複句不必有主次

之分。也不規定要用連接詞。句子容易對齊。甚至一些詞語,例如「或是

或非」「即插即用」,第一個字是為了對稱而加上。    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倡的新詩,其實是有意抹殺中文的優點,掩飾

西文的缺點。    奇怪的是,漢字的書法是上下左右不等的,正如人梳頭不喜歡中間分

界一樣,是一種「不對稱美」。韓國的諺文也沒有這樣的美感。哪裡要對

稱,哪裡不要對稱,【只有中國人才有的智慧】。      音近義通——氣    漢字神會,即漢字的神髓的心領神會,以前提到漢字出於道家之手,

很大一部分漢字不僅直接取象於萬物,而且以音聚義,凝聚了漢字創造者

的高度智慧,今天特先舉氣為例說明。  氣,象形,氤氳靈動之物態的描寫,見字即得意。其音聚有起啟奇欺

企等近義字,《靈寶經》有「一歲以冬至節為始。是時也,地中陽升,凡

一氣十五日上升七千里」,認為天地之氣起自陽氣,故起也就是氣的能動

作用。同理啟即起也。古人(道家)認為通天下一氣耳,故凡事物的生髮

皆得益於氣。那奇與氣有何關係呢?古人認為奇數主生髮,「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可以理解為

奇數主生,偶數主穩定。化學中分子的電子不平衡即奇,反之為偶,社會

中單身即奇,夫妻合為偶。企字同氣。欺則生氣也,中國要是不受帝國的

欺,能有毛主席如此大的革命氣魄嗎?  如此理解這幾個漢字,有何作用呢?用氣者每當聽到人們說「啟動了

」或「起動了」或「起來」「奇怪」「其實」「欺負」「期望」「企望」

等等聲音,都應立即想到氣,如此不就是氣意識了嗎?不就加強了意調氣

的頻率了嗎?      音近義通——元    元字即以人頭為主的人側身描寫,即開頭,起源之義。其音聚有源遠

圓原願猿緣淵等字,這些同音字從不同角度描寫了共同的元義。這些字意

義如此相近,以至於幾乎不用再解釋了。我們中華民族是好源的民族,清

楚地記得我們源於猿(茹毛飲血);飲水常思源;思維極源遠——不僅想

到氣,還不忘更細微的道;起初的物質是圓柔的;心中設一願則成一串事

的起源;有緣千里來相會。追根溯源,才能知萬事萬物由來。正由於我們

知道物質有共同的來源,才會千方百計探索混元氣,而不是象西方人一樣

每每發現一種物質,就幾乎認為它是最微小的物質了,比如發現元素後,

就命名其為原子——到最細微層次了;後來又發現電子光子等,愛因斯坦

就以光子光速來為物質封了頂,他不認為有更細微的物質了,於是解釋光

束拐彎就依靠時空彎曲了。中國不會出現原子論,就是因為這種無限溯源

的思想,試想,具有這一思想的中國人能相信西方的上帝造物嗎?——那

上帝本身是何物所造?我們能相信宇宙起源於一點嗎?那這一點又何因何

物觸發?本人最新發現無限溯源是包含物質轉化和物質不滅的思想的,是

包含和超過物理學物質不滅定律的思想。  把所有的源遠圓原願猿緣淵等字理解為元的另一側面,可以豐富我們

的想像力,有助於我們把握混元氣。  另外,元氣即源起也,內含我們中華文明起源於氣之理,這用得著懷

疑嗎?說實在的,中國人的預測,就象看到一粒種子要長成一顆樹一樣順

理成章,所以,起源於氣的中華文明也將終止於氣,太水到渠成了。      笑料:漢語的根本出路在於拼音化    作者馮玉馬(這個人相信搞計算機輸入法的人應該比較熟悉)    觀點:文字是記錄語言的工具  [這是蹩腳的錄音機的觀點,錄像機首先就不同意。是歐洲西方語言

規律的總結,不是全人類的觀點。漢字是漢語和事物對象的描寫,最主要

是記載意識的對象,也可以記載語音。把西方的單純錄音機水平的文字原

則當作真理,是所有漢字拼音化論說者的立足點。是以偏概全的愚昧之所

在。]    觀點:既然是工具,就存在工具的易用性和效率問題,文字工具和其

它工具一樣,不能始終停留在某種狀態,而是應該能夠不斷的發展創新,

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漢字應該如何改革創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

個重要問題。  [ 立足於莫須有的偏見,就一定會尋找相應的莫須有根據,這些根據

早為人所駁斥,本人暫做些多管閑事的對答]    觀點:眾所周知,活字印刷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推廣使用

三四百年來,對整個世界的文明進步起了非常巨大的推動作用,可是非常

遺憾的是,活字印刷發明的故鄉直至一百多年前,還一直使用效率低下的

雕版印刷。為什麼我們不用我們發明的活字印刷?字母文字的國家僅僅需

要幾十個字母就可以印刷所有的文獻資料,而我們的漢字卻需要幾千甚至

上萬個字元,是我們的漢字不適應自己發明的活字印刷,阻礙了活字印刷

的推廣和使用。  [ 養蟲易於養人,就只養蟲子不養人了嗎?自然界低級的生物一定先

出現,然後才有高級動物。如果感嘆蝗蟲繁多而人不欲活,那你不就真是

活該了嗎?]    觀點:上世紀初,字母文字的國家開始使用打字機進行文字處理,我

們才開始使用活字印刷,打字機的文字處理是活字印刷效率的十幾倍,也

有一些國人下了很大的力氣研究漢字打字機,結果無功而返,是什麼原因

?還是漢字!漢字的特大字符集根本不可能在打字機上實現。近二十年來

,整個世界都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信息處理信息傳播無時不在無處不

有,我們的漢字怎麼樣?信息高速公路是上去了,但是跌跌撞撞,步履艱

難。是什麼原因?還是我們的漢字!  [ 這些話要是十年前說,還有人聽,現在手機都可以交流漢字了,完

全沒有問題,這是在說謊]    觀點:人們通過語音進行思維,通過語言進行交流,文字的本質是記

錄語音和語言的符號。既然文字是記錄語音和語言的符號,文字應該具有

方便快捷的記錄語音和語言的功能,漢字顯然表音功能不夠理想,經常發

生知道應該是什麼語音但是不知字該如何寫的情況。  [ 謬論重複一千遍,還真有些象真理。英語就一定不會忘記?]     觀點:既然文字是記錄語音和語言的符號,文字應該具有看到漢字後

馬上知道它的語音的功能,漢語這方面仍然不夠理想,經常出現看到漢字

不知如何發音的情況。漢字從語音不能確定對應的文字元號,從文字元號

也不能確定對應的語音,這兩方面嚴重的背離了文字應該具備的本質要求

。漢字一個音對應著若干個字,一個字經常對應著幾個音,有很多使用頻

率極低的漢字,幾方面結合起來,造就了容量都很大的漢字各種字型檔。在

世界上的所有文字中,漢字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其它語言字元的總和。  [ 字元多又怎麼了?能花你多少錢?告訴你,現在你要買沒有漢字字

符庫的計算機還難了]    觀點:六千多字的漢字型檔,一萬多字的漢字型檔,兩萬多字的漢字型檔,

還有四萬八千多字的《中華大字典》,不但浪費了很多寶貴的資源,也給

中國人民學習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 你要是英國人,就沒有語言負擔了嗎?純屬無知偏見。英語單詞有

數百萬,比漢字少嗎?]    觀點:漢字不好認不好寫是所有人的共識,從兒童起開始識字,一直

到高中畢業十二年的教育,結果是認得字寫得出的漢字不足四千,還不夠

《中華大字典》十二分之一!  [ 奇怪,受了十二年的教育才認得字寫得出的漢字不足四千,那是教

育方法的問題,推薦你看有關「兒童讀經的文章」。再說了,有四千也夠

你用了,再學也沒有多少作用。  ]    觀點:漢字的結構筆畫複雜,有的漢字筆畫數達到三十多畫,寫一個

記憶一個這樣的漢字該花多大的力氣?這些筆畫還必須是按一定的位置和

順序書寫,要想寫好談何容易?一個人僅僅花在學習漢字上的時間有多大

?效果又怎麼樣?  [ 效果如何?告訴你,你可能沒有上過大學,所有上大學的理工科學

生都不再花時間於中文了。吸取知識關鍵在於用心於語言之外的專業知識

了。高中生可能以為一直到博士都要學漢字呢,那只是中文系的要求。 ]    觀點:和字母文字國家的人們學習他們有限的幾個字母符號文字所用

的時間進行比較,會有什麼結論?  [ 這位以為學好26個字元就可以掌握英語,是否傻得可以?要這麼說

,中國人不都去西方留學了?誰還交錢給那些英語販子?]    觀點: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學習文字花費時間長了,必然減少創造價

值的工作時間。以每人學習寫字多花費一千小時計算,全國浪費的時間是

多少?  [ 事實是中國人無端浪費在英語考試上的時間有多少?]    觀點:低效率的使用漢字又浪費多少時間?一個人文化落後要被社會

淘汰,一個民族文字落後將會怎樣?在漢字信息處理方面,人們大量做的

工作是讓信息處理適應當前的文字,字符集一個位元組不夠改為兩個位元組,

如果兩個位元組不夠還可以改為四個位元組,這相對容易。但是想到過沒有,

全世界字母化文字的人們都在輕鬆的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奔駛時,勤勞的中

國人民卻是不得不背負著承重的漢字大字型檔集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爬行,有

何感想?  [ 計算機處理任何字元都是同樣速度,事實恰恰相反,由於漢字表達

的辭彙非常簡短,同樣一個信息用漢字傳送必然時間更短,為人類節約了

信息資源 ]    觀點:非常聰明的中國人,為什麼只會想如何讓信息高速公路適應漢

字而不會反過來想一下改革一下當前的文字使其適應信息發展的需要?  [ 缺少計算機知識的推理,還自己當真了]    觀點:漢語適應信息高速公路難不難?實際存在的難度比想像的難度

要簡單的多。一個漢字拼音化,所有的問題就全部解決了。而且還可以根

據漢語語音的特點使得漢語比世界其它任何語言更適應信息高速公路。  [ 作者到底是什麼水平?所有的知識都在高中以下,讓這樣的人主張

漢字改革,豈不改成英語了?    談到漢語與英語的優劣問題,首先就會想到「表意文字」與「表音文

字」的區別。前面已經講到隨著漢字的演變,漢字已不再是純粹的表意文

字了。存在著大量形聲字。歷史上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語言所要表達的

概念不斷增加,表意文字要求漢 字擁有了一個數量龐大的字符集,但現

代漢語已經不用增加字元來表達新的概念,而是創造新詞,加上對漢字漢

語的規範化,這已經基本上達到了減少了使用字數的目的。     與漢字相反,英語名為「表音文字」,其實並不能真正的表音;英語

正詞法中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英語的書面拼寫形式和讀音之間的

矛盾問題。由於文藝復興時期印刷術的推廣和教育的普及,英語的書面拼

寫形式逐漸統一,形成了規範的形式,而這些規範的形式又通過印刷的方

式進一步固定下來。但與此同時,英語的語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

gnash(咬牙)和 gnat(小昆蟲)中,g不發音,knight (騎士)和know

(知道)中,k不發音,而在中古英語中,這幾個字母全都要發音。又如

,輔音字母前的 r (如 arm)和詞尾的 r (如 father)不發音,詞尾

的 e(如 live)不發音,而在中古英語中,它們都是要發音的。這種情

況,使得規範的書面形式與實際的發音之間出現了很大的矛盾。這也是中

國人學習英語時遇到的一個難點:學習一種「表音文字」如果不查字典、

不看國際音標,也不一定能準確發音,是不是好笑?     18世紀開始,英國強調語言的規範化,要求語言準確有力。1755年,

約翰遜(SamuelJohnson) 編寫了第一部英語詞典,把英語詞的拼寫形式固

定了下來。這樣,英語的正詞法就能夠以詞典作為規範的根據。這很象中

國秦朝時將小篆的書寫規範化,但是卻沒能阻止漢字語音的變化。     這就提出了第二個問題:所謂拼音文字也有一個大問題,就是許多拼

音文字,由於千百年來口語的不斷變化,它的書面文字與讀音往往相去甚

遠。法語也一樣,它的書面語言表達的還是四、五百年以前的發音,不發

音的母音彼彼皆是,象hommes讀為um,aiment讀為em。事實上,現在的書

面英語、法語,已經有很大「表意文字」的成分了。歷史上的漢字作為表

意文字(ideograph),文字與語音沒有直接關係,無論用哪種語言或方

言去讀,意義沒有變化。這是幾千年來各種口語分化交熔變遷,而漢字一

直作為一種統一的文字被所有人認同的原因。漢字使操不同口語的人互相

交流成為可能,而隔膜是統一的主要障礙。所以在「表意」、「表音」這

一點上,漢字並不比英語劣勢。     現在普遍認為漢字的龐大的字符集使它顯得非常複雜:難學、難記、

難用。但是這裡面需要搞清一個前提:那就是漢字的「字」與英文的

「word」是不同的概念。現在的中小學教育需要掌握2000?3000個漢字,

才能夠滿足日常閱讀。但這不僅僅是學習2000?3000個「字」,而是學習

2000?3000個概念。一個人一天之內可以學習26個英文字母,但是他能閱

讀英文嗎?由於英文已經不是典型的「表音文字」,學會26個字母甚至連

準確的單詞發音都沒有掌握。到頭來,在以英文為母語的國家中小學中,

仍然要進行大量的單詞拼寫訓練。掌握2000?3000英文單詞是什麼水平?

能應付日常閱讀嗎?學習過英語的人都明白!     研究表明:漢字作為一個複雜的文字元號系統,其信息熵很高。研究

的基本方法是:逐漸擴大漢字容量,隨著漢字容量增大,信息熵的增加趨

緩;漢字增加到12370以後,不再使信息熵有明顯的增加。我國科學家指

出:漢字的容量極限是12366個漢字,漢字靜態平均信息熵的值 (平均信

息量)是9。65比特。通過數理語言學中著名的齊普夫定律(ZIPF』SLAW

)核算,這是當今世界上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元號系統。聯合國五種工作語

言文字的信息熵的比較如下:     法文:3。98比特   西班牙文:4。01比特   英文:4。03比特   俄文:4。35比特   中文:9。65比特     可以看出,拼音文字的信息熵小,差別不大。漢字的信息量最大。     漢字對拼音文字的這種信息熵優勢是什麼概念?簡單的比喻就是十進

制數與二進位數的差別。十進位數字系統需要人記憶0……9共10個符號,

二進位只需要記憶0和1兩個符號。十進位乘除要記憶9X9表,二進位只需

要學會與、或、非的簡單邏輯。但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麼不使用二

進位數字系統呢?因為那樣很浪費,一個數字「7」表示成二進位就成了

「111」,記個大數不把人累死?反過來,人類為什麼不用十六進位,或

更高的進位呢?一方面是人腦智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十六進位也未必能

大幅度提高信息熵。這種信息熵反映在文字上,就是聯合國文件中,中文

版本一定是最薄的。信息熵高是不是就不利於計算機處理呢?這方面恐怕

還很難下結論。簡單的比較漢與英文的輸入速度是不能說明問題的,因為

「字」與「word」是不同的概念。要比較只能比較同一內容的中英文兩個

不同文本,計算擊鍵數的差值。在「詞」的單位基礎上,現代漢語與英語

是可以進行比較的。現代英語為了應付不斷湧現的新事物、新思想、新科

技、新概念,也在不斷地造詞。無非是藉助拉丁詞根、或重新組合已有單

詞,結果越是專業科技的辭彙,就越長、越難記。或者是大量使用縮寫:

如WTO、FBI、IBM、UFO等等,縮寫一多就容易混淆、難以理解。在這方面

,現代漢語造詞的優勢就十分突出了。這就是漢字字符集信息熵高的優勢

。     用現代計算機技術作為信息化的標準,來衡量漢字與英文字母的優劣

是件很荒誕的事情。現代計算機技術說到底就是基於「二極體」的技術,

將來的發展很難預料。難道要人類高度智能的思維模式,去模仿「二極體

」式的思維?那是典型的削足適履。試想,難道當年就因為發明了黑白照

像術,人們就該廢掉油畫的色彩?難道當年就因為摩爾斯電碼適合新發明

的電報,人們的語言就都應該改成「 嘀嗒」?     漢字在應用中遇到的一些困難,我們不應該忽視,但是沒必要過分誇

大。當年中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沒有得到

真正的應用。直到清朝末年中國還在大量使用雕版印刷術。其原因就是漢

字數量太大,要製造一套足夠印書的字模難度太大,也不經濟。最後還是

20世紀初,西方人引入了機制字模,中國才實現了活字印刷。在20世紀,

人類進入計算機時代的初期,漢字處理軟體的缺乏也曾經是一種阻礙,但

是很快也就解決了。現在在計算機技術的幫助下,漢字的傳播比以往更方

便了。     真正阻礙中國進步的並不是技術,而是人們思想的禁錮。在西洋活字

傳入中國之前,利馬竇、徐光啟翻譯的歐洲文藝復興思想書籍,已經通過

古老的雕版印刷出來了。但是在當時及後世很長時間內,卻得不到國人重

視。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在落後思想的禁錮下,即便我們象伊朗、土

耳其那樣把自己的文字全部改成先進的阿拉伯文或拉丁文拼寫,我們也無

法逃避象古波斯和奧斯曼帝國那樣的衰敗。     不喜歡聽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搖的人亂講漢語的壞話。什麼「漢語不精

確呀」,「漢語不容易造字呀」,「漢語不能細化呀」,「英文是先進文

明的語言呀」,「漢字不能編程序呀」......。   1、漢語是精確的   記得在本人讀初中的時候,語文課本上堂而皇之地寫著:「走拼音化

道路是漢語的必然趨勢。」其中最主要的一條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

而漢語不能。恰巧當時班裡幾位同學有手提式的「英雄」牌英文打字機,

他們的列印的作業總是比別人手寫的漂亮,心裡著實地羨慕了一陣兒,同

時想著英美國家的學生真幸福,作業都不用手寫。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非常

可笑。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漢字的鍵盤輸入速度已遠遠超過英文,而

且速度還在而不斷快速提高。可英文輸入呢?確似乎滯步不前了。   現代所有學科領域,中國都有很好的學者,沒聽說哪位因漢語「不精

確」而搞不好研究的。中國的火箭照樣可以精確升空,中國的原子彈照樣

可以精確爆炸,中國的京九鐵路照樣可以精確開通......;所有的英文科

技文獻都可以翻譯成漢語;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漢語文獻影響力而在世

界範圍越來越得到尊重。        2、英文是笨拙的   下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顯示英文的笨拙:本人曾問系裡的幾個教授

「長方體」如何用英文講,可這幾位母語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說不知道,

接下來連問幾位英文是母語的研究生,結果他們也不知道。著實令我大吃

一驚!現在我要問讀者:您知道么?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

後來,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找到了該詞,可現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僻

。感嘆,英文真是「笨人」的語言,試圖給天下每一事物起一個名字。宇

宙無窮,英文辭彙無窮!辭彙如「光幻覺」、「四環素」、「變阻器」、

「碳酸鈣」、「高血壓」、「腎結石」、「七邊形」、「五面體」都只有

專業人士才會。根本不可能象漢語那樣觸類旁通,不信?去親自問問母語

是英文的人好了。     也許對於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中國人,也不能真正搞懂以上的概念,但

至少字面上沒有問題。但英文就不同了,基本概念如「長方體」等一般人

是從字面上都過不去的,搞得只有專家才會講!怪不得英文世界裡專家那

么多,而且都那麼自信;是啊,連人家的基本術語如「酒精綿球」「血壓

計」都不會講,信心又從何談起呢?     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對「無知」深感「無奈」!        3、英文是一維枯燥的密碼信息,漢字是二維的形聲一體的信息     英文是一維的,是密碼語言。寫英文是編碼,讀英文是解碼。細想想

:如把英文的a、b、c、d、e換成1、2、3、4、5,並沒有什麼原則上的區

別。按上邊的對應,如一開始就把cab寫成312,用一樣的讀音,又有什麼

不可以?     漢語就不同了,是二維的(紙面上歐氏空間的最大維數),最大限度地

利用了紙面的幾何空間。每個漢字就是一幅畫。試問從一幅畫上得到的信

息快,還是從一行密碼中得到的信息快?因漢字具有平面空間最大的的表

現力,故漢字閱讀起來極為方便,在一瞥之間就可捕捉其特點,映射其含

義。但一維串裝的密碼型拼音文字是無論如何作不到這一點的。     拼音文字犧牲了其表意能力,造成它的不直觀性,僅是聲音的符號,

是文字的低級形式,一維的密碼而已。二維的漢字 80%是形聲字,形聲字

聲旁表聲,形旁表意,這種結合具有平面空間(紙張)所能賦予的最大表達

能力,從信息的表達上無疑是優越的。漢字的二維性決定了其輸入方式的

多樣性與靈活性,要遠比「一維的」密碼型拼音語言更激發人的創新開拓

精神並客觀地提供了人類施展智慧的空間。     現代英美社會,有患「失讀症」得病人,患者不能對英文進行讀寫,

歸根結底是英文的一維密碼性造成的。漢語世界則幾乎沒有此玻目前西方

流行的治療「失讀症」方法是向患者教授漢字,幫助其逐漸樹立閱讀的信

心。       4、英文是發散、不穩定、隨時變化的,漢字是收斂、穩定、千錘百

煉的     國家漢字的掃盲標準是1500個字,理工科的大學生一般掌握2000個漢

字。就憑這2000個字,大家可以讀書、看報、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裡,

沒有 20000個字別想讀報,沒有30000個字別想把周刊讀順,大學畢業10

年後的職業人士一般都懂 80000字。新事物的湧現,總伴隨者英文新詞,

例如火箭(Rocket),計算機(Computer),電影院(Cinema)等,可漢語則無

須,不就是用「火」驅動的「箭」么,會「計算」的「機」么!用「電」

投「影」的「院」子么。可英文就不能這麼干,不能靠組詞,原因是「太

長」了。如火箭將成為「 Fire- Driven-Arrow」,計算機將成為

「Computational-Machine」,電影院「Hall-Where-To-See-Shade-

Projected-By-Electicity」 等。人的視角有限,太長的字會降低文章的

可讀性與讀者的理解能力。如果非得要組詞來達到目的又不要增加長度,

便只能靠縮寫的伎倆了,例如取字頭HWTSSPBE來表示上述的電影院一片語

。     漢語是收斂的,總是可以輕易地描述新生事物,而無須製造新詞;漢

語是穩定,所以現在中學生還可以琅琅上口地讀屈原的楚詞:「大風起兮

,雲飛揚」。     目前,英文辭彙已突破40萬,預計下世紀中葉,將發散突破 100萬大

關。太不穩定。現在的人們讀沙士比亞的原著已困難重重,更不用說讀

400年前英國詩人喬叟的詩了。學GRE的時候,注意到很多韋氏字典收錄的

辭彙竟是本事紀初的新詞,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說。這也不

奇怪,畢竟英文400年前才統一了拼寫。而漢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

前的河南殷墟甲骨文,5000年前山東莒縣陶器文。        5、漢字的構字法巧奪天工     詞頭前綴詞尾後綴是英文常用的構詞法。Saccharose(糖精)和

Saccharomycetes(酵母菌)有相同的拉丁詞頭,但它們即便對英美人士也

非易事。一維的串狀結構是導致其不醒目不明了的直接原因。我測試過的

幾個母語是英文的工科研究生是不認識的。試問讀書至研究生,連酵母菌

與糖精都不知道,又該教人如何感想呢?     用漢字組詞描述起來簡潔明了。即便是沒吃過糖精、沒用過酵母菌的

沒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他也明白糖精可能是糖的「精練部份」,比糖更甜

(儘管這不確切);酵母菌是「一種菌能引起發酵」。但英文就不能如此簡

單地組詞,即便組出來也恐怕令人難以接受:

Sugessece="Sug"ar+"Essence"(「糖」字與「精」合起來)     Yeabacteria="Yea"st+"Bacteria"(「發酵」與「細菌」和起來)    這不太不像話了?還別說,在當今的英語社會,早期英文造字所遵循

的拉丁詞根早字法已逐漸被甩開了,類似以上造的Sugessece,

Yeabacteria可一點都不是笑話,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有,商店裡不同品牌

的巧克力、糖果總會有不同的名字,有些名字在字典里找不到,它們會隨

某個廠家的某種巧克力糖的產生而產生,消亡而消亡。當一個澳大利亞人

讀到這個詞時,他不會意識到這是北美某個地區的很受歡迎的一種糖果,

多半只能和中國人一樣搖遙頭罷了。     與拼音文字一維串狀前後綴構詞法不同,漢字是通過二維方式構字的

。例如:     「人」「囚」---「人」在無門的四堵牆內便成了「囚」;   「木」「困」---「木」在無門的四堵牆內要受「困」;   「雨」+「路」=「露」--下「雨」天在大馬「路」上要暴「露」雨水

之下了   「米」(與糧食有關)+「唐」(表聲)=「糖」   「禾」苗上又長「草」=「菌」   「木」「林」「森」---分別是tree,woods,& forest意思,但比較

之下那一種構詞法更好?答案一目了然。     這種說文解字法難道不比Saccharo-更靈活更高明嗎?     6、為漢字辯護     呼籲那些糟蹋漢語的人注意以下事實:     (1) 聯合國5種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漢語;   (2) 漢語的精確性已為蓬勃發展的中國科技事業所證實;   (3) 計算機語音輸入最有希望的是漢語;   (4) 漢語是穩定的、收斂的;而英文是不穩定的、發散的;   (5) 漢語是二維信息的、形像的、生動高效的,英文是一維信息的、

密碼型的、枯燥低效的。   (6) 在英文世界裡能讀文學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過大

學教育的人都能作的。如閱讀中用英文描述的澳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艱澀無

比,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圇吞棗而已,字面上根本過不去,能猜出是植物

來已是善哉;可在中文世界裡,又有誰會對僅有中學學歷的人讀完四大名

著而感到驚奇?至少字面上沒問題。   (7) 當今雖是英語文明的蓬勃期。但在歷史的長河中,So far,英文

世界的文明史遠比漢語世界的文明史短。妄自菲薄地亂講英文是先進文明

的語言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7、信息科技時代偏愛漢字     不知您是否了解或等新學科領域?如果接觸過,您便會理解人類的藝

術、哲學、感覺看似不「精確」,但實為目前它們超越了當今人類的知識

水平所能精確描述的範圍。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它們逐漸會被人類

以全新的知識結構所精確地把握,以上所舉的新學科只是這一新知識結構

序幕的小插曲。漢字集中體現了東方藝術哲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之

所在。限於目前的科技水平,它的智慧我們尚不能完全認識,但正在方興

未艾地被發掘。這種說法不是空洞的,也不是盲目的,畢竟15年前的人們

沒有意識到傳統漢字出版業要被淘汰;10年前的人們沒有料到漢字的輸入

會比英文快,而且會更快;5年前的人們沒有想到傳統的報業媒體會被逐

漸淘汰,會與百年老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互聯網上搶碼字新聞。誰又

敢橫著心大膽地講10年之後,20年之後漢字編程不可能或不如英文呢?是

啊,天曉得後輩們的本領會有多大!還是對未來多一份信心的為好。     漢字是靈活的,但需要靈活的人使用;漢字是聰明的,但有賴與聰明

人的開發;漢字是充滿智慧的,需要有智慧的人認識到她的價值。     為漢語驕傲!更為堅信漢語時代即將到來的中國人的熱情與信心而歡

呼      概括起來說:   第一,中國的文化載體,是漢字。 這個載體沒有變,雖然經過蒙元

和滿清的異族統治,但中國固有文化傳承沒有斷裂,文化的統一是最深刻

的血脈相連。   第二,中國確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正是上古「大同」思想的偉大實

踐。中國的「頌」字從公,「貶」字從貝,可見唯有「天下為公」是最值

得歌頌的,要貶斥的是貝字當頭的「拜金主義」。漢字文明,是非明確。

   有人問,反腐敗怎麼解釋。我說,反腐敗不是反祖國,而是反政府中

間的爛肉。百姓的住宅稱家室,大富之家、官府才稱為「府」。府本應住

著廣天之下寸心為民的人。但是,如果不勤政廉政,整天陷於酒肉,變成

行屍走肉,那府上就會出腐了。屍腐必敗,肉腐必臭,所以腐敗非反不可

。從「腐」字看,歷朝歷代都有這個問題,因為它來自人的無智與習氣。

鋼鐵不常擦洗都會腐爛,「修身」不力者,怎能不腐敗呢?漢字一個「腐

」字早已包含了這些消息。   所以,我們要看到,開發漢字寶藏,有著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

的歷史價值。   當年帝國皇帝秦始皇統一文字,是為了統一國家。中華文化就是貫穿

中華民族的血脈,是延續中華民族的命脈。抓住漢字文化,抓住中華傳統

文化,就抓住了團結中華民族精神的紐帶,抓住了有助於當代、有利於未

來的寶貴財富。      中華文化宏大精深。漢字不僅是方塊字,它還有情有義,有血有肉    漢字的關係不是凌亂的、偶然的,它像拉丁文字一樣,有著規律,是

一種有邏輯的語言,而且其內在意義超出我們現代中國人的想像(過去人

們一直認為漢字雖然是一種有美感的文字,但沒有規律,需要死記硬背)

。     「舉例說,儒字,從人從需,講的是人的需要,需要什麼?一需食物

,二需教育。營養食物從母乳起,教育從孺子起,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組

成,與『乳』同音。     「再說『羞恥』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從羊),看起來丑(從丑);

恥字,耳朵還沒聽到嗎(從耳),還不止住你的行為嗎(從止)?」     更形而上一點的,比如『存在』二字,存:『有』和『子』的重合。

有子即存,延續生命。存音通寸,指寸寸光陰,存字是指時間的,意味著

一代又一代走在路程上,一代傳一代以至無窮;在:是『有』和『土』字

的重合,有土即在,這個字是指空間的,土即何處鄉土的意思。在音通載

,人和所有生命都共載在一艘諾亞方舟上向著不可知的目標前進,這裡有

高深的問題,我來自哪裡,到哪裡去?這就是存在這兩個漢字帶給人們的

無限遐思。」     「它太完美了,比如『道』字,首是頭,走之是腳,既指人看得見的

道路,又指『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的雙重意思。

」      「易不是封建迷信,易不是用來算命的,中華文化不主張算命,一個

人行事應從仁義的角度看這事該不該做,而不是先算命看對自己有沒有好

處。易最主要的思想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種對立統一的觀點是易

的大道,反映了中國人最根本的世界觀。「按中國人的觀點,任何東西都

是對應的,有天就有地,有公就有私,比如公是由私組成的,八私為公(

私字去掉禾仍為私),八個人就組成了一個公的團體。它早就告訴一個道

理,只考慮公,不考慮私是不對的。公和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

個漢字都是一個象,這些星星點點的象,又被一個大網彙集成一個有機的

信息系統,這個大網就是易的思想,按照對立統一,陰陽統領,漢字從頭

到腳,從裡到外,表現了非常豐富的人心世理。「比如公又與頌聯繫在一

起,『頁』是腦,是思考的意思,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是無論如何也頌不起

來的,一個為大多數人著想的人,在任何朝代都是大家歌頌的榜樣。而頌

字的對立面『貶』字,從貝,貝字當頭的拜金主義與公字當頭的頌恰恰相

反……漢字就是這樣互相聯繫,闡明世理。」   。「知識分子總是說文化,這個文字本身就有話說,弄不懂談何文化

?比如『化』字從何而來,這是一個人和七的組合,七是什麼,是人之七

竅,七竅通了就是化,才能文而化之,進入化境。」  :「現在的科學的任何發現都沒超過漢字的範疇……比如宇宙一詞,

宇指的是空間,宙指的是時間。宇,空字頭,於字身。於,往往作為介詞

,定地點,定時間。如××人的著作寫於××地方。這個於就是一種空間

和時間的自由度,在寶蓋的六合(上下、前後、左右)之內。宇音又通輿—

——小到房屋,大到地球的一種空間。又通羽,告訴人們這是一個循環飛

翔的宇宙,在圍繞著一個更大的宇宙飛翔,這完全符合現代天體物理學的

發現。宙指時間,寶蓋(空間)之下的『由』字,一種生命的本體從田中升

起,或從天降到田地。它是指生命和時間的由來。宙音通晝,時間一天又

一天,永遠流淌。在現代物理學發現以前的許多民族,總是從空間角度考

慮宇宙,誰從時間無限的角度看宇宙了?只有漢字。」   禾為科首,生產第一。斗為北斗,系統全息。科音通課,細分課題。

斗為量器,數學規律。這四句話說出了科字所表達的科學四原則……』     中國歷代重農輕商,不懂貿易,現在美國人「時間就是金錢』的觀點

傳進來,怎麼看呢?」用一個「貿」字來說:「卯為時間,貝為金錢。貿

音通冒,貿有風險。卯時是早上五到七點,掙錢之事趕早不趕晚,不能錯

過時機。時間就是金錢的思想,在貿字中早已包含。」    「比如螞蟻的螞字,整個螞蟻家族就一個母親,一個媽,她是女王,

控制生育,螞是由媽字而來的……蟻字好理解,是仁義的義,後來我看了

歐美昆蟲學家的書,說螞蟻一般不發生戰爭,一旦發生沒有一個後退的,

戰死為止。他們勤勞,守紀律,確實是仁義之師。」    「人的生命肯定跟宇宙有某種聯繫,你看『天』字,二是上的意思,

人上為天。人和天緊密相連,人命關天也是這個道理;是:日底下一個走

字,走向光明,走向溫暖,是人間共同的肯定的東西,是人們共同的追求

;命字,從人,從口,從節(等於劫),中國古人認為,人生就是度過無數

劫難的過程;仁字:通人,人以仁義為本,子曰仁者愛人……」     『冤枉』的枉,一個王被綁在木樁上,而不是一個士兵,一個九五之

尊,可想而知他心理遭受打擊的程度。漢字總是從一情一事的最大極限表

現人性的世界。    「眾字特別有意思,是一滴血之下的三個人字『眾』(眾),三個人代

表不同的人種,但是又來自一個根,意思是所有人都來自一個血源,與現

代基因學所闡述的完全相同。」    擇錄:  發表者: aljim 2004年08月12日  中國人聰明的真正原因 :英語真的會淘汰漢語嗎?!    中國人心裡有這樣一種成見;認為漢語遲早要被英語所淘汰。記得

有一次......     中國人聰明的真正原因    原作者:不詳   中國人心裡有這樣一種成見;認為漢語遲早要被英語所淘汰。記得

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辯論時乾脆把它清楚地說了出來。前幾天『世紀

大講堂"請了一位學者李銳也認為全球化的結果是讓英語統治世界。只有

阮次山在一次『大時代,小故事"中談到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但是

,他又提出一個問題;既然由於漢語使用了『聲"使得漢語的思維速度比

英語快,那麼,由於廣東話中的聲比普通話多,是不是廣東話的思維速度

比普通話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廣東話雖然使用的聲調多於普通話,但是

,廣東話有兩個缺點,第一、它的文字規劃得不好,文字表達欠佳,且有

閉音節的聲音存在。第二、它的聲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話有21個聲母、35

個韻母和四聲,連乘的結果是2900個聲音,但是能夠被利用的是2500個,

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話中的僅1200個。廣東話有九聲,即使它的聲母和韻母

與普通話一樣多,那麼它實際使用的聲音也應該是普通話的兩倍多才對,

但是,廣東話中實際使用的聲音僅有1500個,與普通話相差不多,而它的

利用率比普通話小了幾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說明難學。因為同樣的一個

聲母或韻母,每次的使用實際上也是一種練習的過程,利用率高的聲母或

韻母必然容易記憶、容易掌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語言

元素,包括聲母、韻母、漢字和單詞等到,越是經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

語言的好壞其實取決於兩個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夠用很少的記憶來掌握

,第二、是不是能夠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它人更多的知識?用一句極限

的話來講應該是:最好的語言是不學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識又最多的語

言,或者說,學少而知多的語言。    英語與普通話相比則不同,國際音標中,英語有20個母音和20個輔

音,所以英語的聲音種類不會超過20×20=400個;反過來說,不在這四

百個聲音之內的任何聲音都不被英語所承認,或者被認為是不正確的發音

;這裡所說的不是『音節"。比較一下就會看出,漢語的發音種類是英語

的3倍,兩者的比值遠大於廣東話與普通話的比值。    下面要說一下,為什麼聲音種類越多,思維速度就越快。這個問題

,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論壇討論了一個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這裡我希

望盡量說得簡單。假設有一個僅會發兩種聲音的人,具體地講,他就會發

A和B兩個音。根據電腦的理論,我們知道,他用這兩個符號依然可以表達

整個世界。再假設,世界上僅有400種事物需要表達,那麼,一個英國人

可以用每一個發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而僅會發兩個聲音的人,

有時就不得不用九個發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因為二的九次方才

大於400。比如,英國人用『I"代表『我"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可能要用

ABBABABBA代表『我"這個概念。一般人每發一個聲音大約需要消耗四分之

一秒的時間。比較兩者就會看出,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不但表達得慢,而

且還費力氣。在表達『我"這個概念的時候,英國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時

間,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兩個人總以這樣的

比例生活一輩子,他們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將是它的反比9:1。實

際的情況中,最明顯的是日語與漢語的對照,我們知道,日語使用了100

種不同的聲音,而漢語使用了1200種聲音,因此很多漢字讓日本人一念就

必須用兩個或者三個聲音來表達。我們假設日語中所有的字都用兩個聲音

來表達,那麼豈不是說,日本人一生所能夠享受到的信息僅僅是中國人的

一半嗎?我曾經思考過,這是不是與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偉大的思

想家有關。我們知道,思維實際上是一種心裡說的過程,如果在說話時表

達得快,那麼,思維的速度也應該跟著快。具體的例子是趙元任曾經比較

用英語和漢語背誦乘法口訣的速度,漢語使用了30秒,而英語使用了45秒

。因此,如果兩個人同時用英語和漢語來背誦的話,到了30秒的時候,漢

語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語使用者則一定到不了這裡,說不

定,他想到的僅僅是七七四十九。這就證明了使用發音種類多的語言比使

用發音種類少的語言思維速度快。這一點曾經被國、內外許多學者所證實

。至於思維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聰明這個問題是被很多學者所承認的。    我的證據是解釋一個歷史上的『謎"古希臘人為什麼比其它人更聰明

?因為希臘的文化來自古菲尼基人,我們知道菲尼基人發明了人類的拼音

字母,就聲音的分解來說,這是一大進步,就思維速度來說,它是一大倒

退。因為,為了篩選容易區分的聲音元素,菲尼基人僅僅使用了22個輔音

,這樣,它的表達速度當然比現在任何語言都慢,而希臘人則採用了母音

,我們知道母音與輔音結合以後,聲音種類等於增加了好幾倍。事實上,

菲尼基人的聲音中也有母音,否則他們是發不出來的。所謂的22個輔音是

說他們僅承認這22個輔音為信息栽體,也就是,ma、me、mu、mai、muo在

他們的耳朵里與一個M沒有任何區別。就像me的四種聲調對於英國人來講

沒有任何區別一樣。由於聲音種類的突然增加使得希臘人的思維突飛猛進

,造成了後來的現象。論壇上曾經有人問漢語的聲音種類依然多於英語,

為什麼沒有英國先進。我的回答是,當聲音種類突然增加的時候就有新思

想出現,反之,當聲音種類減少時,思想就趨於保守,而元朝以後,中國

的聲音中失掉了一個『入"聲,中國的衰弱正巧從那時開始。最後,在討

論尼安德特人的時候,人們也發現,使用聲音種類少的人種會被歷史淘汰

。    我之所以認為漢語必定戰勝英語的根據還不在這裡,關鍵是要解決

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知識爆炸問題。我們知道,目前的英語單詞包括各種生

物名稱及專利發明的新術語已經超過了數百萬,如果考慮到英語中有一些

可以推導和聯想的成份;比如前、後綴和複合詞等,它所需要記憶的基本

單詞也有一百萬個。而所有這些單詞在漢語中都可以用四千個漢字來表達

。根本的原因還是英語的發音種類不夠。比如pork這個詞,在英語中代表

豬肉,它和豬pig、肉meat沒有任何關係而僅僅代表它們的一個聯合體而

已,如果把豬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豬油lard、羊油suet和牛

油talon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話就發現,英語中所有的聯體詞都是一個與

其中任何一個分解詞毫無關聯的新符號,而它們卻構成了英語辭彙的主體

,英語中幾百萬的單詞就是這樣來的。它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如果將pork改

成pig和meat連在一起的形式,那麼就要發音四次而pork僅僅發音兩次;

所以聯體的詞能夠節省發音卻要增加記憶,而分體的詞,無需記憶可是卻

增加了發音次數。設想,一位屠夫,每天要用到『豬肉"這個詞上千次,

使用兩次發音的單詞要比使用四次發音的詞節省兩千次發音,何樂不為?

但是遇到不常用的詞的時候,英語還是和漢語一樣,使用分解的詞,比如

驢肉就用donkey meat來表達。因為不常用的詞,即使設立了符號形式,

別人也記不住。漢語能夠將英語中聯體辭彙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它使

所需要記憶的辭彙大大地減少;不僅如此,它還能夠將辭彙在人們頭腦中

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達爾文主義的誕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雙名法的基

礎之上的,這種方法使得各種印象在腦子中由原來的平面,變成立體的。

比如,在林奈以前,人們給所有的生物一個名字,結果,由於種類太多,

同一種生物可能有兩種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沒有名字。林奈則將所

有的生物先分類,並且給出一個類名,然後在類名的下面放一個詞,兩者

組成雙名法的名字。這樣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減少了需要記憶的符號;

比如原來有一萬個名字,現在分成一百個類,又在每類中分成一百種,我

們所需要記憶的僅僅是一百個類名和一百個種名,共二百個,而不是原來

的一萬個。隨著知識爆炸的問題逐漸惡化,人類就有必要將其它的術語也

仿照這個方法改造,而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按照漢語的結構進行改革。而

原因還是在於發音種類的數量。    這個現象最先是德國的萊布尼茲體會到的,他認為漢語是自亞里士

多得以來,西方世界夢寐以求的組義語言。但是,他沒有看到聲音的真正

特性,卻由於漢字的數量上的性能而定義漢字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我

想,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識爆炸的世界,他一定會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廢

除拼音文字而採用漢字。    最後,談一下關於人的一生中到底能夠記住多少單詞或符號的問題

。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通常在三到四千,而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僅有三萬

個單詞,他本人能夠全部掌握。但是,到了丘吉爾時代,他的單詞量依然

是三萬個,可是,那個時候的英語已經擁有近百萬個單詞了。所以,我認

為,莎士比亞使用英語單詞的熟練程度是後人根本無法達到的。我曾經在

網上向很多英語中高等教育的語言機構請教,到底學習英語應該掌握多少

單詞才成,但是,他們的回答總是含糊不清,或者扯一些別的東西。後來

,在一些無法避免這個問題的文章中我發現,語言學家們對於英語單詞的

要求是:一個受過教育的英語使用者應該掌握五到二十五萬單詞,不但差

距範圍很大,而且,用這個標準來衡量,莎士比亞和丘吉爾都應該是文盲

,至少是沒受過教育的人。我認為,這是任何推崇英語的人的軟肋,只要

他們能夠躲過別人問這個問題,其它的方面 ......    我的觀點曾經在北大中文網上討論過。但是,可以看得出來,不知

道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劣等民族和劣等文化。所以,在鼓舞

中國人的信心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大家努力。其實,只要大家能夠恢複信

心,中國人在很多事情上早就應該領先於世界的。可是我們太愛鑽牛角尖

,總是當外國人設立一套標準的時候,我們拚命地追呀趕呀。為什麼,我

們自己不能夠設立標準,也讓他們換換口味?我記起幾年以前,西方國家

有一個喜歡指手劃腳的毛病,那時,我也有一個毛病--喜歡掣肘拖腿。

美國有一份COX報告,內中例舉了大量的對比,用以說明中國人不可能通

過三、四十次的核實驗取得與美國一千多次核試相同的成果。唯一的解釋

就是中國盜竊了美國技術。有人也稱這次事件為李文何事件。我那個時候

給美國所有的參議員各發了一封電子信件。內容是說,如果他們希望徹底

調查此事,就應該設立另外一個調查小組,好好研究一下漢語和英語在思

維上面的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夠弄清楚,為什麼中國三、四十次的核試所

取得的進展與美國一千多次核試的進展相差無幾。   在信的後面又附上了我的對於兩種語言對比的計算書。後來,接到

了不少回信,要求我告訴他們我的真實地址才肯繼續考慮。......我也明

白,不會有哪個美國參議員會提出任何有關的議案的,因為,任何有關議

案的提出,其本身都是對於漢語的一種變相宣傳,都是對於英語的貶低。

沒有任何美國人願意辯論它。道理非常明顯,如果辯論下去,必然牽扯到

語音和語言學中的諸多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他們的一塊傷疤。目前,美

國一直要求中國降低人民幣匯率,但是,態度依然沒有超出禮貌的範圍,

所以,這套理論還不適合。一旦他們超出了理性,那麼,非常容易扯到語

言學的問題上來。換句話說,是:由於英語的思考範圍狹窄,所以不能夠

從更加長遠的利益來考慮問題。但是,這話我還不敢說,至少不敢對美國

人說。因為我是學工科的,工程上的事情我有點把握,可是一碰到經濟問

題,我心裡沒底。    類似的事情還有就是找世界語BBS進行辯論。誰都知道,世界語實際

上是將英語改頭換面設計的語言,當然不懂得使用『聲調"。我的問題是

,英語的單詞已經遠遠超過了常人的記憶極限,世界語有什麼辦法彌補這

個缺陷嗎?當時有人回答我說,世界語中使用派生的結構比英語更加明顯

。可是,當我將漢語中的聲音種類,以及『聲調"的利用方法向他們解釋

以後,再也沒有人發言了。    還有就是美國有一個『只說英語運動"English Only曾經向全世界爭

求意見。可想而知,我的意見是什麼了。我告訴他們,你們一意推行英語

實際上是將美國文化推向深淵,是在摧毀美國文化。拯救你們的方法只有

重新選擇一門帶有『聲調"的語言。對於這些沒學過漢語的人來說,他們

一般不懂得什麼是『聲調",所以,只好用唱歌時候的音階來向他們解釋

;任何一個英語『音節"都可以跟隨音階變化出至少八種不同的聲音,這

和『聲調"的作用差不多。上述所說的實際上就是美國人的軟肋,沒有必

要的話,我是不會亂碰的,影響團結。而且,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加,我們

可以說的也越來越少,因為說多了,就給人借口說中國威脅他們。


推薦閱讀:

語言禮儀
女人的暗示,女人的身體語言
言辭的力量: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工具
Html語言代碼標記知識
漢化了幾個肢體語言的含義(Body Language Secrets),你們看看準不準

TAG:中國 | 語言 | 漢語 | 中國人 | 漢字 | 文字 | 熱愛 | 高度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