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福慧雙修
雜談福慧雙修
學佛的人,講究福慧雙修。福就是福報,慧是智慧。皈依偈中說,「皈依佛,兩足尊」,即是福報與智慧皆要圓滿成就,方可成就佛道。故學佛修行,佛教的教義是鼓勵修福報的,佛陀也在多部經典中講述福報的修法。佛經中也曾舉例說明「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學佛的人,如果至始至終都很貧窮,那肯定是出了問題,至少也沒有按照佛陀的教導去修。所以,學佛的人應該是福報越來越大,而不是越來越貧窮。這一點,正是和很多人認為的相反。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學佛就應該守於清貧,不應該有好車,不應該用手機,這是多麼大的誤解呢。
大乘佛法修行講六度,第一即是布施。布施即為修習福報的方法,也是整個修行得基礎。布施分為三種,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布施修好後,自然財富就會源源而來,而且智慧和人緣都會越來越好。這就是因果。
因即是播種,果就是收穫。多從因上下功夫,果報自然成就。無因求果,又豈有可能。好好工作就是布施,就是因,換來報酬即是果。把錢拿出來即是布施,投資了一個好項目,還來豐厚的回報,這也是果。當然把布施用到三寶中,那回報會更大。但由於智慧淺薄,投資商業能看到回報,投資三寶則由於目光短淺而難以生信。
大乘佛教經典中常常透露出菩薩們的難以想像的大福報。比如維摩詰居士。再如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天冠瓔珞,金剛寶座,珊瑚琥珀、珍珠瑪瑙而嚴飾之。《法華經》中,無盡意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的珍寶瓔珞,價值百千兩金。這豈是那些認為學佛就是學清貧的人所能思維理解的?
雖然有福報,而無貪戀之心。這才應是學佛人的心態。有一絲一毫的貪戀,就不可能解脫。然而正因為沒有貪戀之心,沒有慳貪之心,福報才會越來越大。這個很有意思,越是慳貪,越沒有福報,越是不貪,布施,卻福報會越來越大。
這正如,貪著收成,不捨得留種播種,自然沒有後續的收穫。儘可能地去播種,那將來收穫的會越來越多。想一想自己究竟能用多少呢?
說一下醫林中的一些弊病。由於深受階級鬥爭的影響,和某些人心中的我執和清高,總有些民眾和醫生認為醫生給達官貴人看病就是為了名利,就會被認為貪婪。反之,如果總給勞苦大眾服務,堅決拒絕給官僚看病,有些甚至弄出種種不應該的傷亡,才會認為這種醫生是錚錚鐵骨,寧死不屈。
從佛法來看,這是極其有問題的。心生分別,自己執著自己的清高,我執太強,是不入法流的。
凡富貴者,皆是其福報,且不管自己能否珍惜,能否續種。即使此世敗掉自己得福報,那也只是其人自己的問題。不必要別人去管什麼閑事。醫者見病,告知其因,改其非,引領其正途,續其福慧,即解其病因。則病除,世上得一向道之人,不亦樂乎。如就看此類病人不順眼,就不給治,或種種刁難,甚至惹出種種是非恩仇,於人於己,又有何益?
醫者醫病,有其勞酬。此酬勞於因果當取,至於取後如何運用,那是醫者自身的問題。有的去花天酒地,那就浪費掉了。有的用於公益事業,或者再去布施,那就又續上福報。對於某些人確實困難的,那可以免其診金,送其藥物,甚至定期義診,都是功德無量之舉。
但如一概認為醫者掙錢是不應該的,是應該講究醫德,免費看病甚至免費給葯的,就是一個大好人。那也違背了因果原則,會導致病人更加沒有福報,欠醫者更多。究竟是福是禍,尚難預料。再者,長期這樣做,恐怕醫者再大的福報,到後來也難以為繼,徒背一個高尚之空名而已。而如此,在更多的人會斷送學醫之信心,人才難繼,於醫道而言,恐怕是禍非福。醫道之不傳,又豈對得起歷代醫祖?
推薦閱讀:
※【人生雜談】友不在多,投緣為佳;人不在眾,志同為好
※重只於某貓
※社會雜談:這不是一個裸婚的時代
※風水雜談系列(十二)
※雜談斗數
TAG: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