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記憶丨從潮安庵埠走出的藝術家,劉選亮及他的妻子陳翹的傳奇舞蹈人生
在一個明媚的日子裡,我們的採訪小組來到了廣州的一個小區採訪一對年邁八十餘的舞台伉儷他們攜手創作民族舞蹈,將中華民族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他們是有緣的一對,都是來自潮汕卻在千里外的海南相遇他們是幸福的一對,攜手六十餘載的藝術創作人生,是中國舞蹈界里的一段佳話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一對可愛的潮州老人,走進潮汕舞蹈家劉選亮六十六年的藝術人生!「我願為潮州做代言」
序
日頭升 日頭落
潮水漲 潮水退
韓江滔滔流出海
潮汕人浪里奔波
風風雨雨
歷經坎坷
地北天南
處處傳頌潮人之歌
......
三場歌舞《潮汕賦》是由國家一級編導劉選亮總導演的作品,而負責該作品的藝術指導則是他的妻子陳翹(黎族舞蹈之母)。
作為南方歌舞團六十年經典作之一,《潮汕賦》是以時間為經,以不同的對外開放形式作緯,編織出一幅開拓海上通途的歷史畫卷,表現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發展的時代主題。
1990年代
劉選亮和陳翹帶領劇組人員多次到潮汕一帶採風
領略那裡的風情習俗
體味那裡的人情世故
深挖當地的民間舞素材
▲『劉選亮及陳翹於潮州青龍古廟採風』
而為了突出歌舞劇《潮汕賦》里的「潮味」,歌舞的伴奏大多採用潮州弦樂、大鑼鼓、喉管等民間樂器,有氣勢恢宏的場面,有婉然柔情之處;為了鄉音濃郁,伴唱中的民謠、潮劇小曲得到了藝術化的融入和加工。
在劉選亮和陳翹的帶領下,歌舞劇《潮汕賦》最終以充滿潮汕風情韻味的面貌呈現在觀眾眼前。
那極具潮汕特色的斗笠、標旗、紅頭船、甜稞、水布……等道具和粗獷豪邁的《英歌舞》、典雅秀麗的《繡花舞》、諧趣逗人的《打水舞》、柔情甜蜜的《甜稞舞》,象顆顆晶瑩的珍珠,鋪排在簡煉的情節線上,成了「高雅的項鏈」,光彩照人,可看性強。以「古港謠」、「過番歌」、「迎春曲」三個段落展現了潮汕特色和時代精神,反映了汕頭開埠130年來的曲折歷程。
「同譜潮汕賦,振興我中華」
而說起《潮汕賦》,就不得不提及總導演劉選亮和他的妻子陳翹之間的故事了。
國家一級編導劉選亮,1935年2月出生於汕頭,籍貫廣東潮安,潮安庵埠人。中共黨員。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廣東省舞蹈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廣東省南方歌舞團團長,少年時就讀汕頭市,1951年參加汕頭市文藝工作隊。1954年調進海南歌舞團,任舞蹈演員。1957年在中央文化部舉辦的廣州舞蹈訓練班受訓半年,1958年考進中央文化部舉辦的昆明舞蹈編導班,畢業後回團工作,擔任舞蹈演員兼編導。1950年海南歌舞團升格為廣東民族歌舞團(1989年易名南方歌舞團)任團長至今。
而他的妻子陳翹,又名陳靄翹,1938年11月生於廣東省潮安區,是潮安古巷人。中共黨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舞蹈家協會主席、南方歌舞團藝術指導、一級編導。1956年開始從事舞蹈創作。幾十年來創作了大量舞蹈作品。
故鄉情,潮汕賦
《潮汕賦》的創作則是來源於劉選亮和陳翹共同的故鄉之情,兩人皆是潮汕人;而從庵埠走出的劉選亮,對故鄉華僑都是有著一定的了解,對此他一直想找個機會拍一部反映潮汕華僑的題材。
同樣從老家潮安古巷走出的陳翹,一聽說劉選亮要創作《潮汕賦》時,也是非常激動。生來就是一個潮汕人,又是出生於華僑世家,陳翹對於潮汕人的感情和生活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
於是夫婦二人便再一次站在了一次,
為家鄉共同創作三場歌舞《潮汕賦》。
『1993年9月三場大歌舞《潮汕賦》榮獲第五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演出獎、編導二等獎、樂隊演奏二等獎、作曲二等獎及服裝設計二等獎』
回首往事:舞蹈《三月三》成為佳話
在《潮汕賦》之前,18歲的陳翹便以處女作《三月三》紅遍了大江南北。而那時陳翹正處於談戀愛的年齡,加上才華橫溢,追求者很多,獻殷勤,寫情書,約會者不斷。
【《三月三》,把黎族人傳統的節日搬上了銀幕,轟動藝壇】
唯獨她的合作者,潮州老鄉,一個團長叫來給她當幫手的青年總是冷冰冰的,宛如一座莊嚴的石像,這個青年就是劉選亮。
劉選亮和妻子陳翹在南方歌舞團60華誕晚會上致辭
劉選亮一表人才,沉默寡言,穩重內向。他是海南歌舞團的優秀男演員。派他來就是讓他幫陳翹設計排練舞蹈三月三中男演員的動作。所以說舞蹈三月三的成功也有他的功勞。然而劉選亮在陳翹眼裡卻是一個話語不多,但眼神專註的舞蹈演員,甚至有些許高傲。
後來陳翹回憶道:
「他在團里表現很多,可是對誰都很冷漠,尤其是對我,我說這人怎麼這樣,對我他也都這樣。」
而在陳翹、劉選亮經過《三月三》的合作,在男演員的動作設計上劉選亮提出了不少有見地的意見,從此陳翹對他有了好感。這一次的《三月三》不僅使陳翹的創作有所收穫,而且也是陳翹愛情的萌芽。
兩人皆是來自僑鄉的潮州老家,又在千里之外相識,因舞相遇,因舞結緣。
在經達七年之久的愛情長跑之後,兩人最終修成正果,三月三日也成為了他們的結婚紀念日。
在往後的風風雨雨幾十載里,兩人攜手連創佳作,一個是歌舞團團長,一個是副團長,夫唱婦隨,是歌舞團里有名的情侶檔。
(1978年葉劍英元帥觀看演出後接見演職人員)
攜手共創民族舞蹈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經由陳翹和劉選亮加工、提煉的黎族舞蹈《打柴舞》,呈現出千萬種變化,成為了一代舞台經典
▲舞蹈《喜送糧》創作於上世紀70年代,表現了黎族人民交公糧的勞動場景,至今仍讓許多觀眾記憶猶新
▲《草笠舞》在上世紀90年代入選「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
在往後的幾十年里,夫妻二人陸續攜手共創佳作,從最初的《三月三》結緣,再到《斗笠舞》、《喜送糧》、《打柴舞》、三場舞《潮汕賦》等等;而所作的舞蹈作品不僅走出了國門,更是獲得海內外觀眾一致的好評,也奠定了二人在歌舞團里的地位。
陳翹後來成為中國「南方之舞」卓越的領軍人物,在舞蹈界更是被人們一直美譽為「黎族舞蹈之母」,與創造當代中國蒙古族舞蹈的「東方舞神」賈作光並稱為中國舞蹈界「北賈南陳」。
再後來,劉選亮更是創作了《松不老》《踩波曲》《談以中為主》《龍子情》等優秀舞蹈作品。
幾十年來,陳翹和劉選亮相互扶持,多次出訪國外,傳播中國民族舞蹈文化,訪問講學,足跡遍各大學、各社團。
共創大型歌舞革命史詩《千年古邑·紅色河源》
(千年古邑·紅色河源部分演出人員合照)
2011年,陳翹和劉選亮夫婦迎來了舞蹈藝術事業的一個新高峰。受廣東省河源市委、市政府的邀請和委託,夫妻兩人將為河源市編導一場大型革命歌舞史詩《千年古邑·紅色河源》,向黨的90華誕獻禮。
(劇照)
為了完成這一崇高的政治任務,積累創作素材,兩人多次訪問蘇區,參觀革命博物館,訪問革命先輩,足跡遍及河源各地,了解在大革命時期當地風起雲湧農民運動和民俗風情,從而激發起滿腔創作熱情,為建黨90周年獻上一台具有濃郁客家特色又不失革命傳統,全面展現9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河源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歷程,集藝術性、教育性和觀賞性於一體的大型歌舞革命史詩,展現一個紅色河源作為向黨華誕獻禮。
(劇照)
這部大型歌舞革命史詩,從準備到編創、排演,歷時半年多。2011年6月30日晚,在河源市體育館舉行河源市慶祝建黨90周年大會暨大型革命歌舞史詩演出活動。《千年古邑·紅色河源》的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讚揚,也在河源市人民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家鄉情結
每個人對家鄉都有一種獨特的情感,那份鄉情是一種眷念和回憶,它是每一個遊子共同的感覺。所以劉老先生對家鄉的文化情結也十分深重,不管走到哪裡,只要有潮文化的相關活動他都積极參与,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
「傳承潮汕文化,服務世界潮人」
劉選亮為潮汕文化做代言人
END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擊分享讓更多人知道
推薦閱讀:
※《小蘋果》編舞再添神作, 巫莎菲娜《正能量》來襲
※芭蕾中的流派
※最科學的舞蹈基本功訓練方法
※一個舞蹈老師的教學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