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雄聊太極拳57】答初學弟子問的練功習拳(三)
《和美太極》中國專業太極微刊
陳雄老師聊太極
三十、「套路」與「拳架」有什麼不同之處?
答:俗話所說的「打拳」,可細分為「盤拳架」、「練套路」。太極拳的套路多指簡化太極拳24式、42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等,拳架多指諸如楊氏太極拳85式、103式、115式大架等。「拳架」與「套路」是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概念,「拳架」與「套路」的相同點是武術攻防招式的組合。然而有著不同點,在哪裡呢?
1、拳架是由「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十三勢和其勁法技法結合實踐的運動與經驗而構成,其姿勢動作沒有絕對標準性;套路一經形成就具有外形動作的絕對標準性,要求遵循固定的著法、方位、路線,不能擅自更改。
2、套路是打拳不練功,拳架是練武又練功;拳架是太極拳基礎和知己功夫的載體,打拳不練功的套路則是追求姿勢外形好看。
3、套路的教學是不講究太極拳文化底蘊的,最多是在課堂上泛講而已,並未融入套路練習。拳架具有深厚的太極拳文化底蘊,是較好的過河之筏,幫助學練者認識拳理。
4、拳架有楊澄甫的《太極拳說十要》之技術要求,套路則沒有。
5、套路的姿勢動作具有絕對穩定性,而拳架的姿勢動作沒有絕對穩定性,半年以後,須老師數次詳細更正。
三十一、為什麼行拳走架要緩慢練習?
答:慢練是太極拳的一種訓練手段,目的為了摧僵化柔的練出輕靈和完整。從細展開慢練來說:一是能把動作做得準確,能夠更清楚、更準確地指揮自己各個部位進行運動,使全身的動作符合太極拳的動作要求。二是能有效地進行自我的動作糾正,不斷提高動作的自我調節水平。三是更有利於提高松身打拳的心靜體松層次。四是培養太極拳勁力的練法。五是更有助於促進功力的提高,越慢越難練。然而,慢不等於流暢,所以說慢練拳架的前提一是盡量不停頓;二是行拳速度均勻,無論動作、姿勢、呼吸都要求均勻;三是內外都要連綿不斷,追求「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相連。」
三十二、打一遍楊氏太極拳115式大架以多長時間為好?
答:恩師林墨根先生演練一遍115式大架的視頻,有大約28分鐘的版本,也有大約31分鐘的版本。太極拳名家陳龍驤演練一遍115式大架所用的時間是大約28分鐘。太極拳名師栗子宜演練一遍115式大架所用的時間是大約31分鐘。對此不必死板地拘泥於某名家行拳走架的「標準時間」。各人功力功底不一樣,領悟能力有所不同,所以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慢而不滯」的打拳是練法方向問題,以上三位老師的打拳時間,參考而已。慢不等於流暢,所以說慢練拳架的前提一是盡量不停頓;二是行拳速度均勻,無論動作、姿勢、呼吸都要求均勻;三是內外都要連綿不斷,追求「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相連。」
三十三、打一遍楊氏太極拳108式小快架以多長時間為好?
答:相傳武功很高的楊氏太極拳第三代傳師少侯公以兩分鐘打完一遍小快架,有的拳家演練一遍108式小快架的時間約要兩分幾十秒鐘,有的拳師演練一遍108式小快架的時間約要三分幾十秒鐘,四分幾十秒鐘、五分幾十秒鐘、六分幾十秒鐘的都有人練。各人功力功底不一樣,身體條件也不同,所以不必死板地拘泥於某名家行拳走架的「標準時間」,「快而不亂」是打拳的主要練習方向。無論動作多快,外形必須與內氣結合起來,以內氣催外形,形是隨氣而動,氣到形到。再有拳練的再快,不要有慌亂的感覺,不能亂了姿勢的準確和細處,也不能亂了拳意,更不能亂了拳勢的勁路。
三十四、問:何謂同理不同練法?
答:同理是拳理一致的意思,就是圍繞整體和諧、陰陽平衡的原則。一陰一陽為之道,太極拳練的就是在陰陽兩個對立中尋求和諧與統一;從陰到陽,從陽到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辯證統一運動。不同練法是相同的拳式動作在運動路線、招式用法、勁路勁力等有所不同。在楊氏太極拳前輩中,太極拳名家牛春明、田兆麟、李雅軒、武匯川、董英傑、崔毅士、鄭曼青等人都有很高的拳藝和精湛的武功。從拳書和視頻資料來看,得知他們打拳不盡相同,有的拳式姿勢,差異較大。各個傳師對太極拳的理解和認識不同而再研再傳,自然使拳架有多樣化打法,這是必然的歷史發展形成了多種楊門支派的打法,使楊式太極拳紛呈多彩,各有千秋。
三十五、細節多樣化對打拳帶來什麼好處呢?
答:在一套傳統拳架裡面,有著不少重複的拳式,這給吸收有益打法帶來了空間。我認為,在不影響原有拳架主體結構、主體練法、主體風格和大多數細節不變、全部定勢不變的條件之下,在拳式中拳勢過渡動作適當融入一些有實用價值的打法是具有好處的。細節多樣化對打拳帶來什麼好處呢?在拳式名稱相同的條件之下,一是對技擊訓練而言,可以拓寬變招渠道,不同的拳勢過渡動作就會有不同的身法、步法、手法和勁點、勁法、勁道;多練一種拳勢的過渡動作就會得到多一個招式的用法和多一種變勁技法。拳架是太極拳功夫的載體,學拳從架子練起是手段,獲得太極拳的真義才是目的。融入較好的多樣化練法有助於練出身上、手上、腳上的拳意來,有利於讓拳架成為太極拳功夫的載體。二是對養生健身而言,換練另一種拳勢的過渡動作就會得到另一種行拳走架的功效。
三十六、學練拳架分幾個階段?
答:第一階段是學會拳架,正確掌握姿勢和動作。第二階段的練習,主要是將拳勢之勁沉至腳底。第三階段練習主要是運勁和試勁,拳式、拳勢的運勁有相當時日之後,可由熟悉內勁運用和具有發放經驗的老師用拳架中經典的拳式、拳勢進行試勁練習。第四階段是求虛靜,即是實中求虛,動中求靜的練習。第五階段是練「意」,在太極拳的不同階段,練「意」也是有著不同的內涵。
三十七、打拳時眼應該看哪裡?
答:一、想朝哪個方向打去,眼神就先轉向哪裡,是動作變化的先行官。二、接著注目按拳勢設定的部位,假設摟膝拗步掌是打對方胸膛的,眼睛就看與此有關的位置。三、如果這個拳勢沒有明確打擊或發放的部位,那就看假想敵的印堂和兩肩;前輩對此指出:「看眼知手動,看肩知腳動」。兩肩和眼這個三角地帶,是我眼神注視的焦點,這個部位運動幅度最小,最易把握。
三十八、「鬆手舒指領勁」是怎麼回事?
答:我記得剛學拳不久,恩師林墨根對我說過:「打拳和推手時,都要以鬆手舒指來領勁。」據我所知,相當部分的太極拳初學者只知五指為掌,而不知掌中每根手指的功用。其實每根指頭都有功用:大拇指:掌握自己的重心,在練拳時虎口要微撐,就能很好的掌握平衡。食指:食指不能用一點力,完全放鬆,要輕輕的扶著運動路線走,食指如不放鬆,就會影響到手掌、腕、肘、肩的放鬆。中指:起到向前指方向的作用,只有順中指方向向前用意,意念才能放遠。無名指:無名指起向前、向上的引領作用,在練拳時的向前、向上動作,不要全手掌出勁,由無名指引勁。小指:小指始終要放鬆,凡有從前向後、向下的動作,應松小指,肩、肘、腕自然會鬆開。
三十九、是先松腰還是先松胯?
答:胯為腰根,所以說:松腰先要松胯,松胯了才能把腰松好。四十、在115式大架中,不少拳勢有「開胯坐下」的動作,為什麼有這種練法?
答:「開胯坐下」是「身後松腰塌胯、身前開胯圓襠的坐下」的縮寫語,這種練法一是為了架勢的松沉和下盤的穩固,二是為了充分發揮腰胯的轉動作用。
四十一、以松胯為手段是想到達什麼目的?
答:以松胯為手段,到達以下五個主要目的:一是輕鬆靈活,通過胯關節的肌肉韌帶合理收縮舒張,胯關節的各骨關節能靈活轉動,不產生輔助肌肉韌帶做負功的現象。胯在縱向運動相對較多,如落胯、塌胯;胯也有在橫向運動的,如轉胯;胯還有在縱向兼橫向運動的,如扣胯。二是松沉穩固,通過松胯有助於腰使身體協調完整,松沉能有效降低身體重心,使腳有根腿有力,有利於意氣勁合一。三是與腰部一起協助拳勢轉換虛實。四是用於傳遞勁力,是較為重要的勁力中轉點。五是與腰脊一起帶動四肢,胯根是軸心,帶動各關節進行運動,襠勁轉圈由外達內,由內達外,渾然一體。值得注意的是:開胯要沉中開,轉胯要沉中轉,托胯腰沉中托,扣胯要沉中扣,挺胯要沉中挺,坐胯要沉中坐。腰與胯在生理上是有關聯的,如先松腰再松胯就有可能引起腰塌壓死胯。
四十二、垂臀等於塌胯嗎?練法上是否有差別?
答:垂臀不等於塌胯。垂臀是塌胯的外形姿勢,以舞蹈、瑜伽、體操的腰胯柔軟做出垂臀的姿勢很容易,但臀部沒有符合太極拳技術要求的動態塌勢,這是要通過腰胯松沉的訓練才能做到塌胯。一般來說,翹臀是不能練出塌胯的松沉態勢,所以說:能塌胯者就能做到垂臀,而垂臀者不一定能做到塌胯。
四十三、能劈叉就能開胯,是這樣嗎?
答:劈叉是舞蹈、體操、瑜伽等的開胯,不是太極拳內涵技術的那種開胯。開胯是松胯的手段之一,技術要求一是開二是沉,開了能沉。劈叉只能練出柔軟的打開兩胯,但沒有練出松沉的態勢,松沉是劈叉開胯與太極拳開胯的本質區別。
四十四、下肢承重部位和吃勁部位的虛實意思相同嗎?
答:不少太極拳初學者把下肢「承重」、「吃勁」的虛實混為一談,以為「承重」的虛實等於「吃勁」的虛實,其實「承重」、「吃勁」的虛實是有著各自不同的意思,內涵和技術要求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弓步的初勢是前腿腳為實、後腿腳為虛時,這是對承重而言,所謂前七後三;當有人向前推按你胸部時,你後腿以松腰塌胯、裹襠來守中穩樁,那麼後腿腳就由虛變實了,那是對用勁、吃勁而言。再如半馬步的初勢是前腿腳為虛、後腿腳為實時,這是對承重而言,所謂前四後六;當有人往後扒你肩背時,你以前腿松腰合胯開襠、收勁於前腳來守中穩樁,那麼前腿腳就由虛變實了,那是對用勁、吃勁而言。
四十五、腳底部位有虛有實,一定是實的部位才入地生根嗎?
答:腳底部位有虛有實,比如腳跟為實時,腳掌為虛。我認為入地生根是含有實根吃勁與虛根吃勁,吃勁比例有大有小不同而已,有如合勁樁的練法,這樣才能使腳下處於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態勢。前輩說的:「湧泉無力神無主」,意思是說湧泉穴如沒力量就會扎不住腳根的站不穩,神意無主了。所以實腳的湧泉穴要與地面發生相吸相引的作用,這樣能使腳步穩健。太極拳名家鄭曼青也說過:「湧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對於弓步、半馬步、不丁不八步來說:腳掌為實的態勢時,湧泉穴貼地吃勁為實根;腳掌為虛的態勢時,湧泉穴也貼地吃勁為虛根,然而沒有如實根那麼強而已,但不是一點勁不吃,不是沒有一點根。說白了,虛根是出於由虛變實待命狀態的需要。
四十六、什麼是「丟跟」?
答:傳統拳架的弓步後腳跟是不宜滑動的,那是出於腳下傳勁和穩定動態下盤的需要。在練時腳跟不動扣腳尖,正如老練家所說的「定根收腳尖」,否則稱為「丟跟」。
四十七、打拳結束,怎樣能使合太極的收勢位置要與起勢同一地點?
答:一套楊氏太極拳架拳練完,收勢仍要回歸原位,即預備勢、起勢在那裡的位置。方向與站立位置都要對上,合太極的收勢位置要與起勢同一地點。太極拳名家田兆麟說:「為求這種同一位置,只需在末次「倒攆猴」及末次「雲手」時調整距離」,練習一段時間即可把握。我認為對此不要太刻板,身體姿勢正確、勁路對、打出拳理是重點,回歸原位不是重點,所以不必那樣精準,把握在前後、左右與原位的誤差不大於50厘米就行了。
四十八、115式大架末尾收功的「引氣歸元」有何目的?
答:收功是收勢(合太極)的補充,目的:一是將體內之能量收儲入腹內丹田,對養生有直接作用,對技擊有間接作用,因為養生與技擊都需要精氣神的支持。二是為了幫助練拳者順利地完成機體和系統由行拳走架狀態向日常生活狀態的過渡。孫祿堂宗師講過每次行拳走架完畢都要引氣歸元。
陳雄
整理於2018年5月26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