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拳道與禪修感悟之三節

1.疏通經脈,調節氣血。

問道《黃帝內經》氣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精微物質。氣的狀態,自然屬性,相互聯繫,相生相剋,陰陽中和氣血盛衰。體現了氣對於生命的重要性。經絡中奇經八脈對十二經脈,經別,經絡起著廣泛的聯繫作用,並主導調節氣血。任脈,督脈分別統領陰陽經脈,而且參與十二經脈氣血循行流注。疏通經脈,調節氣血,氣貫丹田,煉精化氣,精氣充足,全身各節均能催勁力發。岳武穆九要論,丹田是內經總源也。果能氣貫丹田其諸身各節之勁均能催出。學道習拳者,口頭禪明三節,知四稍,三節不明,一世練功,渾身是空。

2. 明三節,氣血行,貫丹田,催勁力。

何謂三節?人身之上中下也。上至頭頂,下至足底,四肢百骸總為一體。分論:頭為根節,胸腹為中節,腿腳為稍節。頭分為六陽之首,是人身總部為之總根。三節之中又有三節;肱為稍節,腰腹為中節,腿腳為根節也。細分,三節中各有三節。

(1)手為稍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此為稍節之三節也。

(2)肩為稍節,腹為中節,胯為根節,為中節之三節。肩為肱稍節之根,中節的稍節是也。

(3)足為稍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此為稍節之三節。胯為中節之根,還是足稍之根,名曰:根中之根。

足為根節之稍節,身體的根節,實為稍節之根。三節複合運動是關鍵作用。不可輕視,悟其道非常重要。胯為根中之根,寓意深奧,萬法胯為根。三節的相互關係,銜接各部已明。那麼三節之妙用呢?就是起隨催追而已。即稍節起,中節隨,根節追。人身之力發於根,而出於稍,由根節循序漸次催至稍節也。禪意,催隨行而不滯,追而直進之意。起為靜之初,動為靜之終。若要把力催至稍節,手足趾非大炸不可,其力才能發出。三節即明氣有所發,而內勁運動之脈絡不可不知也。心意拳譜云:手指力,發於掌,掌之力發於掌根。故掌根催掌,掌催指,乃勁出。手之力源於肘,肘之力源於肩,故肩催肘,肘催手而乃行。

足動,源於胯,膝之力源於胯,故胯催膝,膝催足而勁乃通。然肩胯之勁源於身身之勁,源於丹田。故丹田為內勁總源也」。源之力如何行至各節,心一動全身具動,先入無極,進而入太極,以意引氣,陰陽變化,順其自然,隨其勢法。心意間起隨追催,行至各節。氣貫丹田,內外天地翻,束展挺膝,指趾大炸,勁發力出也。三節已明,一呼一吸一息養身養氣之道。標本質形,清楚抽象,運動作用,久練難成。讀悟三節,解剖論證,循理導練,藝技不信不成。下篇繼續講解骨肌。

深圳心意拳研修坊 趙鵬


推薦閱讀:

永嘉禪修班講記之四·摒棄五蓋障
惟覺法師 九十七年住持精進禪修導師開示,佛教網
禪修開示(下1)
三年之約感應與修法問答輯錄(關於北斗聖像、加持、禪修的探討)
清邁| 烏蒙寺三日閉關禪修

TAG:感悟 | 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