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經典不再,召喚英雄

伴隨著嘹亮的號角,約翰·威廉姆斯經典的《星球大戰》主題曲在午夜的電影院響起時,全場一片掌聲和歡呼。這是所有星戰迷期待已久的一刻,看到龐大的星艦穿越夜空、划過月亮,兇悍的暴風兵團一躍而出,台下許多觀眾,包括我,激動得熱淚盈眶。之後的劇情中,每當出現熟悉的面孔和台詞,台下總會響起掌聲和歡呼,這個夜晚是星戰迷的節日,多年的舊夢重溫,新的傳奇就此展開,令人神往。不枉星戰鐵粉群午夜趕場,光劍如林,氣勢如虹。

但舊夢重溫的激情冷卻之後,一種失落開始從內心浮現出來,劇情重複、人物單薄、特效無創新,特別是老英雄的犧牲,種種不滿在星戰迷群體中流傳。而首日的兩億票房高峰之後,《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票房迅速回落,至今累計票房4億。雖然看來突破10億票房的難度不大,但想重現進口大片的票房神話,希望並不大。

看完電影之後,我與幾個同樣鐵杆的星戰迷討論了一番,就廣受爭議的一些問題進行探尋,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展開,下面大致陳述一下幾個老星戰迷的討論結果。

一、老《星戰》緣何經典

《星球大戰》第一部《新希望》上映於1977年,之前的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因水門事件醜聞辭職,1975年越南戰爭在勞民傷財、傷亡慘重的結果下結束,1969年登月帶來的興奮和希望被戰爭的傷痛取代,美國國內瀰漫著消極迷茫、不知向何處去的氣氛,反思戰爭、聲討政客、探討政治革命的風潮此起彼伏,連帶美國電影也一派嚴肅或者荼蘼的風格,要麼沉重探討(如《獵鹿人》、《畢業生》),要麼聲色犬馬(例如《深喉》),舊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沒落不可避免。在這個背景下,喬治·盧卡斯從電影公司辭職,離開導演工會,成立自己的公司,決心放手一搏,講述自己內心醞釀已久的故事,就是《星球大戰》。

星戰電影雖然以「科幻片」的類型出現,但骨子裡卻是古希臘英雄史詩故事的再現。且不說「原力」這個科學上無法解釋的神棍魔法設定,單主角設定上,天行者盧克身上就集中了古希臘英雄赫拉克雷斯和俄狄浦斯的特質,一方面朝氣蓬勃,英勇無畏;另一方面深陷宿命,父子相殘。走私船長韓·索羅則很大程度模仿了《奧德賽》的傳奇國王奧德修斯,兼具旅行者與盜賊之神赫爾墨斯的一些特色,看似正邪難辨、不拘小節,但底線分明、意志堅定。最終歷經磨難,九死不悔,成就偉業。而故事線上,無論是原力的光明與黑暗面的對峙,或者絕地師徒傳承與修鍊的過程,都具備濃厚的神話色彩。因此儘管故事發生在壯麗的太空,然而其實就是古希臘神話「翻山越海,斬妖除魔」的那一套。

這種洋溢著古典英雄浪漫主義的電影,在當時的美國可謂石破天驚。故事結構看似簡單,正邪對峙,天降使命,幼兒園小朋友都可以看懂故事主線。然而簡單的故事卻蘊含古老的哲理,成長與墮落、民主與獨裁、理想與力量、父子的代溝,每個主題都可以挖掘出無盡的話題。光芒四射又充滿悲劇色彩的英雄主角,幾經反轉最終正義必勝的圓滿結局,滿足了當時美國人急需正能量的心態。最重要的是盧卡斯堅持採用各種沒人用過的模型和特效攝影,將他腦海中奇妙的想像完整的複製到了銀幕上。舉個例子,影片開場,飛船略過行星,傲遊星海,盧卡斯用一個橫移跟蹤鏡頭,展現飛船的靈動和宇宙的浩瀚,以此凸顯主角的英勇氣概。但這個橫移星海的攝影手法,是盧卡斯首創,之前沒人用過,因為這個橫移,意味著要製作一個完整巨大的星空模型背景,以備鏡頭橫掃,而非以往的幾個星空背景多鏡頭拼接,這使得場地空間和製作成本都成倍上升,製作費用高昂。

因此,在精益求精,壯麗神奇的視覺效果面前,美國民眾被徹底征服,而科幻外皮、史詩核心的故事也能滿足高端觀眾的發掘和探討,包括詹姆斯·卡梅隆、雷德利·斯科特、斯皮爾伯格、彼得·傑克遜等諸多大導演,都深受其影響,掀起了好萊塢一代科幻新浪潮的持續探索。成為美國的國家神話,連最高級的國家太空防禦計劃都以「星球大戰」命名,可見其影響深遠。

所以,《星球大戰》是一個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面目出現,滿足了一代人的合適產品。在時代的映襯下,它經典的光芒格外耀眼。

二、新《星戰》差距何在

而《星球大戰》的第七部,在38年之後重啟,這個世界卻已翻天覆地。紅色蘇聯已然消失,共產主義不再是頭號對手,無孔不入的恐怖主義是美國如今的首要大敵。有了黑人總統,可能還會有女總統。儘管也存在各種問題,不過美國民眾對國家實力和科技能力的自信不會動搖,這個時代沒有從前那麼迷茫。

與此同時,由星戰掀起的奇觀視效電影浪潮,綿延至今,我們已經在大銀幕上看到各種嘆為觀止的想像力畫面,各種角度和類型的故事展現。《終結者》《拯救大兵瑞恩》《黑客帝國》《星際穿越》《指環王》《復仇者聯盟》……每一次的視覺創新都堪稱奇蹟,用一句著名的話總結,就是「見得多了」。特別是IMAX、3D技術的成功普及,讓視覺體驗上升到未曾想像過的高度。

因此,儘管《原力覺醒》小心翼翼,復刻《新希望》的故事模式,在視覺呈現上極盡能事,不過當年讓台下觀眾「大開眼界」的驚嘆不會再有。台下的人更多是熱淚盈眶,滿足於傳奇延續的情懷滄桑。

其實就電影本身來說,雖然劇情上復刻了1977年的《新希望》,但這種做法也不能說有錯,因為作為星戰重啟之作,如何承接舊經典,順利將傳奇延續下來,是這部電影的首要任務。既要讓人看到有前作的精神傳承,又要為之後不一樣的新傳奇做準備,這頗有難度。如今的劇情設計略老套,但保險。以韓·索羅艦長為首的諸多經典元素出現,滿足了老影迷的情懷。女性英雄主角和黑人主角的設計,是當今好萊塢女權主義和種族平等的潮流體現。想想《飢餓遊戲》的大表姐,《狂暴之路4》的弗爾莎,以及一大票的黑人、拉美人、亞洲人明星的出現,就可以明白,這是如今年輕一代樂於看到的新英雄。個人也覺得這個設定在電影中體現的很好,尤其是女主蕾伊,有女性的細膩慈愛,有男性的果斷勇敢,人物刻畫的很成功。

但《原力覺醒》的最大問題所在,是沒有營造出足夠強硬的敵人。模仿黑武士帶著面具出場的凱洛·倫,雖然一出場就用原力鎖喉震驚全場,但之後毫無黑武士不動如山的強硬風範,動輒暴躁失態,甚至被毫無訓練的蕾伊用原力反控,之後的打鬥也絲毫顯示不出受過劍術訓練的模樣,被蕾伊一閉眼一睜眼就反殺了。至於比死星大了幾倍,用太陽做武器能量驅動的「弒星者」,死光橫穿宇宙的畫面確實震撼。

可這麼厲害的大殺器,最後還是被人和從前一樣,用小飛機衝進去「biubiubiu」就給打爆了。我們承認主角光環有加成,不過這個反派多少也汲取點從前的教訓,加強護衛,多掙扎幾下啊,從開始充能到爆炸,30分鐘就完蛋了,開場那些巨大的星際戰艦都哪裡去了啊?幫個忙來護衛一下,別站老遠蹭經驗好吧。這個貌似困難重重、實則輕鬆解決的正邪對決,讓整個故事營造的懸念和張力,最終落在了空處。這是絕大多數人觀感不滿足的根源所在。

三、《星戰》未來會怎樣

星空還是那片星空,但已經換了主人,掌舵的不再是星戰大帝盧卡斯,而是動畫巨擘迪士尼。當《星戰》轉移到迪士尼的手中,而非盧卡斯團隊掌控,那麼「一部好看的電影」,遠比「一個新的傳奇」來的重要。畢竟對於迪士尼來說,電影只是其龐大商業計劃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甚至,電影都不會完全成為迪士尼星戰世界的重心所在,遊樂園實景、漫畫、小說、以及越來越賺錢的遊戲,都將成為迪士尼手中重要的牌。一個可以類比的例子,是前幾天風靡全球的《加勒比海盜》,電影票房賺了多少先不說,迪士尼樂園裡的海盜遊樂項目可是一直人滿為患,那才是真正的「悶聲發大財」。

沒辦法,這是迪士尼的星戰,而非盧卡斯的星戰。在電影片尾,我們會看到一行字幕:基於盧卡斯經典故事創作。而之前在美國電影雜誌的採訪中,盧卡斯親口承認,他的團隊曾經提供給迪士尼一版劇本,但未被採用。現有劇本是迪士尼團隊根據其商業需要自行創作。對此盧卡斯也無可奈何,儘管他表示並不喜歡這版劇本的故事,但如今親閨女已經嫁給了迪士尼,自己說話也不算數了。

真是有些悲涼。盧卡斯當年創作《星球大戰》,初衷就是源於對好萊塢大製片廠過分重視商業元素、不支持創新的不滿,因而自立門戶,砸鍋賣鐵,用《星球大戰》證明了電影需要新探索、新突破,才會走向更高峰。因星球大戰而興起的科幻片熱潮,電影特效進步,以及偉大的工業光魔(ILM),其後主導了好萊塢38年的創作風向。可嘆如今,風水輪迴,《星球大戰》還是落入了商業大公司的手中,經典元素固然讓台下觀眾情懷滿滿,但從前那種銳氣和大膽進取已然不再。這讓星戰迷對未來的星戰世界多了一點悲觀。

世易時移,如今的星戰無法再像當年一樣石破天驚,不過,正如當年星戰的出現,激勵了卡梅隆等一干大導演決心打造屬於自己的傳奇電影,如今的星戰不如人意,這就更需要被星戰激勵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奮力前行,用新一代的青春和朝氣,塑造更多新傳奇。《星球大戰》對我們來說,最大的財富不是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而是其中勇於探索,打破陳規的豪情和勇氣。當年盧卡斯曾經做到的事情,如今他力不能及,需要召喚後來人勇敢繼承。這需要你我來實現,讓坑了那麼多經典佳片的JJ·艾布拉姆斯趕快退休吧。

無論何時,星空之下,原力永遠與你我同在。

主編|周祚

責編|憨憨 & 楊楊楊

飛鳥冰河:有理想,有溫度,有水準,關於這個世界上的電影和現實,在這裡和你們一起凝望。我是飛鳥冰河,祝大家平安。


推薦閱讀:

3931.系統內星球是不會相互「吞噬」的
多重證據表明:月亮的確就是人造星球(8)
藍色星球上的一片凈土
天上那顆是什麼星?

TAG:經典 | 英雄 | 星球 | 覺醒 | 星球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