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故事

2018年02月02日08:06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故事

核心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詩詞的主題發生了重大變化,視野更加開闊,面向整個世界,成為抒發外交理想、表達外交立場、宣示外交政策的特殊文本。

20世紀30年代以後,毛澤東把中國古典詩詞推向了世界。毛澤東在吟詠唱和之間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明中國立場,不僅讓外國人了解了他的詩人才華和情感世界,而且向國際社會宣傳了中國革命和中國精神,塑造了新中國反對霸權、維護和平的大國形象。

衝破封鎖 主動發聲

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前,有關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報道與傳聞充斥著誣衊和謊言。1936年7月,埃德加 斯諾衝破重重封鎖,在陝北蘇區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考察採訪。毛澤東與斯諾進行了數十次徹夜長談,破例對斯諾詳細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還把《七律·長征》抄贈給斯諾。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長征」一章寫道:「我把毛澤東主席關於這一六千英里的長征的舊體詩附在這裡作為尾聲,他是一個既能領導遠征又能寫詩的叛逆。」《紅星照耀中國》一問世便風靡全球,毛澤東通過談話和詩作,向世界講述了中國革命故事,開啟了中國共產黨「公共外交」的大門。

此後,外國記者紛至沓來。艾格尼斯·史沫特萊1937年訪問延安,她的《中國戰歌》一書記錄了她領略到的毛澤東的詩詞才華,「他的詩具有古代詩家的風格,但詩中流露出他個人探索社會變革的一股清流」。1946年8月,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見了毛澤東之後,也認為「毛澤東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毛澤東豪邁地對她說:「誰說我們這兒沒有創造性的詩人?」他指著自己的鼻子,聲音提高了一倍:「這兒就有一個!」

詩無達詁 親自作注

1957年1月,《詩刊》雜誌創刊號首次發表毛澤東《舊體詩詞十八首》。同年9月、11月,蘇聯真理出版社和蘇聯外國文出版局就出版發行了內容相同、裝幀版式迥異的兩種俄文版。北京外文局的英文刊物《中國文學》1958年第3期登載了毛澤東18首詩詞的英譯文。1958年9月,外文出版社出版了《毛澤東詩詞十九首》第一個英文單行本。1961年1月,中央成立了由中宣部文藝處處長袁水拍任組長、喬冠華、錢鍾書、葉君健等為成員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定稿小組,但遲至1976年「五一」節《毛澤東詩詞》(39首)才正式出版。

毛澤東詩詞畢竟是古典詩詞,難免發生誤讀,正所謂「詩無達詁」。一般情況下,毛澤東是主張詩人不解詩的。1966年,胡喬木主編的《毛主席詩詞》注釋本被毛澤東否定了,理由是:「詩不宜注,古來注杜詩的很多,少有注得好的,不要注了。」然而,對社會上各式各樣的註解,毛澤東也並非全不在意。1958年12月,在《毛主席詩詞十九首》上,毛澤東寫道:「我的幾首歪詩,發表以後,注家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說對了,一部分說得不對,我有說明的責任。」尤其是外國人不易理解,比如,誤將「黃洋界上炮聲隆」翻譯成「黃色海洋的邊上,響起了隆隆炮聲」,令人啼笑皆非。1963年《毛主席詩詞》(37首本)出版後,外國文書籍出版局立即組織翻譯出版英譯本。1964年1月,毛澤東應英譯者的請求,就自己詩詞中的一些詞句,一 一作了口頭解釋,一共有32條,達1900多字。這是毛澤東解釋自己作品條目最多、最詳盡的一次,足見他十分重視對外傳播。

國際交往 詩人氣度

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和不斷強大,毛澤東可以更從容、更洒脫地去展示詩人的氣質與才華,去展示中國文化的厚重與底蘊,去傳播泱泱大國的故事與聲音。

1949年12月,毛澤東出訪蘇聯。毛澤東與隨行的翻譯、蘇聯漢學家尼·費德林一路攀談。在談到寫詩動機時,他對自己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居然還有詩興寫詩感慨不已。但他談得更多的還是中國文學,由《詩經》談到屈原。毛澤東說:「屈原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

1954年10月,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這是非社會主義國家政府首腦第一次來華訪問。毛澤東與他進行了三次會談。臨別時,毛澤東吟誦了屈原的一句詩:「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尼赫魯讚賞說:「主席剛才引用的兩句詩,不僅適用於個人,而且適用於國與國之間,第二句詩特別適用。」

1961年9月,二戰名將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再度訪華,毛澤東在武漢多次會見了他,還邀請蒙哥馬利乘船遊覽長江,觀看他在長江里游泳。蒙哥馬利送給毛澤東一盒555牌香煙,毛澤東則回贈親筆手書的《水調歌頭·游泳》。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首次訪華。在歡迎宴會的致辭中,田中用日語「迷惑」一詞來表述日本侵略中國,其中文含義是輕描淡寫的「添了麻煩」。第二天會談時,周恩來進行了嚴正交涉。9月27日,毛澤東會見田中首相時說:「年輕人堅持說『添了麻煩』這樣的話不夠分量。因為在中國,只有像出現不留意把水濺到婦女的裙子上,表示道歉時才用這個詞。」毛澤東特意把《楚辭集注》贈送給他,因為在《楚辭·九辯》中有「慷慨絕兮不得,中瞀亂兮迷惑」,這是「迷惑」一詞的源頭。後來日方將表述改成:「日本方面痛感日本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風起雲湧 詩當武器

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詩詞在濃墨重彩地紀實國內革命戰爭的同時,也詩意地表達了抵禦外侮的堅強決心和對全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注。1915年5月7日,袁世凱悍然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毛澤東憤然題寫《四言詩·〈明恥篇〉題志》:「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這年五月,毛澤東在《五古·挽易昌陶》中以「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痛斥帝國主義列強覬覦我國領土。1943年4月1日,毛澤東寫了《五律·挽戴安瀾將軍》,用「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盛讚抗戰名將戴安瀾。《念奴嬌·崑崙》中「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一句,表達了共產黨人追求天下大同、命運與共的寬闊胸懷。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詩詞的主題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視野更加開闊,面向整個世界,成為抒發外交理想、表達外交立場、宣示外交政策的特殊文本。

(責編:曹淼、謝磊)
推薦閱讀: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辛二人詩詞各25首,超然乎塵垢之外
夏雨清風起,聽荷綠正濃——夏雨詩詞20首
夢吟詩詞專輯
名家贈妙峰山·印嚴詩詞選 詩詞對聯 佛教網 般若文海 佛學文章 佛緣網站

TAG:中國 | 故事 | 詩詞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