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民辦學校」路在何方
「純民辦學校」路在何方
錢紅艷據統計,2006年,南京市共有22所「純民辦學校」,到今年,南京市「純民辦學校」僅剩15所。3年時間裡,包括21世紀雙語學校、東方中英文學校等在內的7所「純民辦學校」相繼「退出」或停止招生。
這裡說的「純民辦學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
為什麼「純民辦學校」在紅火一陣之後,現在卻境況不佳?如果繼續發展,它們出路何在?
一個樣本的剖析:「21世紀」風景依舊人不在
在江寧區上峰湯峰路上有一片紅瓦白牆的歐式風格建築群,這個佔地340多畝的建築群就是10年前名噪一時的21世紀雙語學校。
10年前,因為這個學校的辦學環境好,收費高,當地人都稱其為「貴族學校」,高峰期在校學生達到2300多人。
今年7月26日,正值暑假期間,記者來到這個學校時,學校門口已經掛上了「南京領航技術學校」的牌子。
走進校園,藍天碧水、綠樹紅花,學校環境依舊優美,但是學校已經人去樓空,多幢教學樓、辦公樓都在施工。
一個自稱是學校老師的人告訴記者,學校從去年開始就不再招生,目前一部分校舍已經租給了領航技術學校,現在正在交接。
「沒辦法,招不到學生,學校辦不下去了,很多學生都轉走了,老師也各找出路了。」這位老師說。
據悉,21世紀雙語學校1997年由南京21世紀房地產開發公司投資創辦,並與東南大學、南外、琅琊路小學三校聯合辦學。有了名校的加盟、加上一流的軟硬體設施,創辦之初即成為家長、學生追捧的熱點學校。
趙揚,當年「雙語」的學生,1998年以500多分的中考成績進入該校高中部。他見證了「雙語」當年的輝煌。
「每個教室、宿舍都有空調,學校有多個計算機房,還有網球場、琴房、舞蹈房,這些設施在那時候都是一流的。」趙揚說。
「當時,電視、報紙的宣傳鋪天蓋地,很多家長去學校『實地考察』。」趙揚說,「軍事化管理,著名學校退休的高級、特級教師團隊,小班教學這些亮點吸引了很多學生和家長。」
焦陽是21世紀雙語學校第一屆學生,他的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在該校度過的。
提到入學時的情況,焦陽說:「我們入學是要考試的,考得好,排名靠前的才能正式入學,當時『雙語』的小學和初中相當好,主要是基礎打得牢,老師抓得緊,不過學費很高,每學期7500元,學校也被人稱為『貴族學校』。」
「但是到我上高中時,我覺得學校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為學校生源開始減少,300多分的學生交錢就能上高中了,這就導致了之後學生綜合素質不太好,學習氣氛也不好。」焦陽說,「2002年,在他上高二時,很多同學開始陸陸續續轉走,他所在的年級本來5個班,後來縮水到了2個班,很多老師也跳槽了。」
據悉,2003年,為尋求突破,「雙語」中學部與啟東中學聯合辦學,成立「南京21世紀雙語學校江蘇省啟東中學南京分校」。但這樣的合作並沒有給「雙語」帶來轉機。
「因為學校和啟東中學合作時在各方面都沒有銜接好,合作辦學後,實際上對學校招生起到的作用並不大。」一知情人士透露說,「到2006年左右,兩校就不再合作了。」
記者翻看我市近幾年的《中考指南》發現,2006年開始,該校招生宣傳時已經不再自稱啟東中學南京分校,而學校的招生情況也一年不如一年:2006年,「雙語」高中部面向市區招生180人,2007年面向市區招生160人,2008年,高中部已經不再招生……
「去年小學、初中、高中都停招了。目前,等剩下的一些往屆學生畢業後,學校將停辦。」知情人士說。
觀察群體生存狀況:「純民辦學校」整體境況堪憂
作為公辦教育的補充,民辦教育曾為普及義務教育,做出很大貢獻。但近幾年,像21世紀雙語學校這樣因為生源減少辦不下去的「純民辦」學校不少。
2007年以前,江寧區秦淮河畔天元中路68號也是一片歐式建築群,由上海東渡置業集團投資1.2億元興建的東方中英文學校就坐落這裡。那時的東方中英文學校是一所集幼兒園、小學部、中學部為一體的寄宿制學校,曾被評為國家教育部科學教育實驗基地、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實驗基地、全國首批教育創新示範學校。
如今,在這塊10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已經蓋起了住宅小區。
小區開發商告訴記者,這塊地原來的用地性質就是住宅用地。他們在1995年獲得該地塊之後,由於當時不具備開發住宅的環境,總公司便利用這塊土地開辦了一所民辦學校。但是因為後來招生情況不太好,加上隨著地鐵南延線線路走向的確定,公司認為該塊土地的住宅開發環境已經成熟。因此,2007年,公司決定將這塊地用於房產開發。
這兩年,停招的「純民辦學校」還有開明外國語學校、南僑高級中學……統計顯示,2006年,我市共有22所「純民辦學校」,到今年,我市「純民辦學校」僅剩15所,3年時間裡有7所相繼「退出」或停止招生。
堅持辦學的很多學校境況堪憂。
今年「小升初」,進入電腦派位學校招生計劃名單的12所「純民辦」學校,最後只有玄外、秦外、育英、鄭和等老牌學校需要通過電腦派位招生,這意味著其他學校的報名人數都沒有超過招生計劃數。
今年高中招生,屬於「純民辦學校」的南師大附屬實驗學校雖然被安排在第一批次錄取,但一志願缺口較大,需要錄二志願考生。
更多的如南京實驗國際學校、英華學校、華夏實驗學校等都在第二批次錄取。雖然這些學校高中計劃並不多,其中華夏實驗學校高中僅70個招生計劃,但這些學校在520分的二批次錄取分數線上都沒有完成招生計劃,最後只能通過降分才錄滿。
曾經的貴族學校、精英教育,現在卻徘徊在招生不足的危機之中。
境地為何如此凄涼:「純民辦學校」存在「內憂外患」
「純民辦學校」為何落到如此境地?專家從「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著手分析。
內部:急功近利管理混亂
「一些民辦學校自身的毛病在於硬體硬而軟體軟,學校環境漂亮得很,教育設施也很好,個個都像貴族學校,但辦學指導思想不端正,學校內部管理混亂,不注重提高辦學質量。」江蘇省教育學會民辦教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華明友說,「這些學校開辦之初的良好印象吸引了很多家長和孩子,但幾年後他們卻發現孩子成績並不理想,因而紛紛轉學。」
白下區一知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該校接收過一個從「純民辦」學校轉學過來的孩子,轉學前學生父母說這個孩子在民辦學校時成績很好,素質報告書上各科成績都是「優」,但是進校前,學校對這個孩子進行了一次摸底測試,結果最基礎的試卷,這個孩子最後都只能得二三十分。
「這是為什麼?因為部分民辦學校收費高,交了那麼多錢,學校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所以就投其所好,素質報告單就做得很漂亮,實際上,孩子可能並沒有那麼優秀。家長被學校蒙了。」這位校長說。
「事實上,很多民校老闆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只想賺錢。」一知情人士說,「2006年時,我市江寧區一『純民辦』學校高中每生每學期收費還只是5000元,到了2007年,這所學校一下子把學費提高到每學期9500元,而且一些低分學生只要交錢就能進校,如此只看錢,不看分,怎麼能把學校辦好?」
外部:三大困境雪上加霜
除了自身原因,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是許多「純民辦」學校境況尷尬的重要原因。
師資不穩定
「我們做民辦學校之初,都是用略高的工資從公辦學校挖人,加上我們這邊體制靈活,不少好教師願意過來;這幾年卻反過來了,我們學校每年都有教師跳槽到公辦學校,甚至一些出國培訓過的優秀教師也被公辦學校挖走。」南京實驗國際學校校長田寧說。
據了解,目前雖然《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學校的教師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但事實是民辦學校的教師和公辦學校還是有很大差異,由於2003年民辦學校被認定是民辦非企業單位,因此目前教師只能參加企業養老保險,導致其退休後領取的基本養老金比公辦學校同學歷的教師少40%。
田寧說,「另外,公辦學校現在實施績效工資,這對教師的吸引力就更大。沒有辦法,我們這些年只能通過不停給教師漲工資留人。我記得2000年左右,學校教師工資支出每年在六七百萬,目前已經增加到1300萬。」
受「假民辦」擠壓
除此以外,一些「假民辦」的出現也擠壓了「純民辦」學校的生存空間。
「2003年之後,我市出現了依靠名校辦起來的『假民辦』學校,這些學校利用名校的牌子和教育資源,一邊高收費,一邊和真正的民辦學校爭生源、爭市場。這對我們民辦學校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南京英華學校一招生負責人說。
「這些『假民辦』一個年級就招到20多個班,在這幾年南京生源逐漸減少的情況下,『假民辦』的出現對『純民辦』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純民辦學校」校長說。
政府支持力度待加強
「面對『純民辦學校』所處的困境,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強。」華明友告訴記者,《民辦教育法》規定政府應設立專項基金和其他經濟資助的方式,用於扶持民辦學校,並對承擔義務教育任務的民辦學校撥付相應的教育經費。但目前,我市僅僅對民辦學校撥付因執行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政策而享受的財政補助,其他沒有任何經濟資助。
民辦教育路在何方:「特色教育」是光明出路
民辦教育是否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如要繼續發展,路又在何方?
今年4月,全省民辦教育發展論壇在南師大附屬實驗學校舉行。面對民辦學校目前所處的困境,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陶西平在會上指出,我國目前人均受教育年限依然很低,政府對教育的投入總體還是不足,這都決定了民辦教育還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純民辦學校』不應當被動地走向未來,而應當主動地創造未來。在民辦教育發展過程中,特色是學校的生命線,進行特色建設是這些學校的出路。」陶西平說。
南京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谷力認為,公辦教育更多的是強調普及、標準化,民辦教育可以提供一些有差異化的、個性化的甚至是一些特殊方面的需求。
「家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很多家長可能並不一定只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績。在國外,有很多家長把孩子送進教會學校,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良好人品。在我國,很多家長也會認為發展孩子的體育特長或者藝術類特長很重要,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辦一些這樣的特色學校來滿足家長的需求呢?但是就南京來看,目前絕大多數『純民辦』學校沒有辦學特色。」
此外,「純民辦」學校要想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華明友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已經有北京、上海、廣東、山西等10多個省、直轄市制定了當地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實施意見,對「純民辦」教師養老保險、學校招生政策、學校辦學自主權等問題作出明確的可操作性的規定。他建議我省也應該儘快出台相關辦法,給予這些學校政策上的支持。
「另外,政府還應該對『純民辦』進行經濟扶持。」華明友說,「純民辦」的經費來源渠道比較單一,大多數學校的舉辦者在進行建校初期的投入後,學校後續發展主要依靠招生實現滾動發展,學費收入成了學校辦學經費的唯一來源,招生計劃成了學校的「生命線」。
華明友說,目前我國一些省市已經建立了民辦教育專項資金,如上海、廣東等省市。作為國家教育的組成部分,「純民辦學校」如獲得一定的公共財政資助,發展的壓力會小很多。
2009-9-7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