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綠茶」如何走出臨沂?
核心提示:作為「南茶北引」的主產區之一,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臨沂莒南、臨沭等地開始有了綠茶的身影,沂蒙綠茶也以「葉片厚、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等南茶不可比擬的獨特品質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茶葉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加工茶葉。
作為「南茶北引」的主產區之一,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臨沂莒南、臨沭等地開始有了綠茶的身影,沂蒙綠茶也以「葉片厚、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等南茶不可比擬的獨特品質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然而,沂蒙綠茶的知名度卻遠低於日照、青島的綠茶,那麼該如何叫響「沂蒙綠茶」的名頭?沂蒙山水 孕育好茶 提起沂蒙綠茶,就不能不到莒南縣一看,這裡是沂蒙綠茶最主要的產區之一,素有「綠茶之鄉」的美譽,莒南綠茶還被評為中國地理標誌農產品。 「2001年,中國茶界知名人士程啟坤先生在品嘗莒南綠茶後,稱讚『南有杭州龍井,北有沂蒙玉芽』!」提起莒南綠茶,洙邊鎮沂蒙玉芽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玉劍自豪地說。 在玉芽茶廠的百畝茶園裡,採茶工人們背著竹筐,仔細摘下一片片嫩綠的鮮芽,5月19日,首批莒南本地產綠茶將上市。 「今年茶葉產量和質量明顯高於去年。」劉玉劍說。他介紹,南方茶以清明節為界,節前的稱為「明前茶」,品質和售價都要高。而北方茶一般都要推遲至穀雨時節才開始採摘,像今春綠茶品質最好的頭茬早於穀雨開摘,這在近些年是比較罕見的。而且去冬今春,由於降雨頻繁,溫差相對較小,不僅春茶的產量提高,也讓茶葉色香味俱全。 臨沂市農業局的資料顯示,臨沂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常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平均氣溫13度,年平均日照時數2400~2600小時,無霜期200多天,境內有眾多丘陵、水庫,非常適宜茶樹的種植。1978年全國茶葉區劃會議將魯東南列入江北茶區。目前,全市現有茶園面積4.3萬畝,以莒南、臨港經濟開發區、臨沭等地為主產區。
「貼牌」綠茶 處境尷尬 儘管臨沂的茶葉在歷屆國際農業博覽會和「中茶杯」上,都獲得過金獎、銀獎和名牌產品。但一個尷尬的事實是:經過了近50年的發展,沂蒙綠茶的名氣卻越來越小,市場僅僅局限於臨沂本地。整體銷量和知名度遠遠低於「鄰居」日照綠茶。 「市場2003年成立,我2004年開始做綠茶生意,那時候市場上的綠茶几乎都是日照綠茶,沒人做本地茶。很多顧客來買綠茶也是沖著日照綠茶來的,提起『沂蒙綠茶』他們都沒聽說過。」茶葉批發市場綠茶專營戶王洛君說。 在王洛君看來,沂蒙綠茶屬於綠茶中難得的上品,但因為知名度低,在市場上遠比不過南茶以及日照綠茶。「種植面積小、產量低,有產品無名品,這是沂蒙綠茶目前面臨的發展困境。」臨沂市農委果茶中心研究員趙錦彪說。 同時,由於日照茶賣得上價錢,而日照當地茶葉產量有限,很多收購商來臨沂高價收購茶葉,運輸日照後,再經過當地茶企的包裝,臨沂茶便以「日照茶」的身份流進了當地市場。 隨著貼牌現象愈演愈烈,部分臨沂茶園的小作坊,儼然成為了日照茶企的代加工點。「本地小作坊負責收購鮮葉,再加工成茶葉後直接賣給日照知名茶企。」趙錦彪說,儘管茶葉流進市場後的價格翻了好幾倍,但當地小作坊的利潤微乎其微。 原料不斷流失,這一市場行為使得臨沂茶葉行業很尷尬。一方面,日照茶企以高價收購當地茶葉,給茶農帶來了經濟效益,並提高了茶農種植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原料的大量流失,使得當地茶企「無米下鍋」。加大扶持 走出深閨 趙錦彪認為,作為歷史上「南茶北移」的主產區之一,臨沂逐漸落後於周邊城市,關鍵是因為臨沂綠茶缺乏知名品牌,而要想叫響「沂蒙綠茶」名頭,政府的相關政策有決定性作用。 「首先要形成規模優勢,我市茶葉和日照、青島有很大的差距,光靠現在的4萬畝茶園,很難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這需要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引導資金,持續3~5年。」趙錦彪建議道,政府還需加大優品牌扶持力度,以形成合力共同拓展市場,儘快提升「沂蒙綠茶」的知名度。 為改變綠茶市場魚龍混雜的局面,2010年10月,沂蒙山區第一個綠茶標準聯盟----「沂蒙綠茶」標準聯盟誕生。2011年,針對新發展茶園的農戶、專業合作社、茶業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及各類經濟體,政府將發放財政補助資金。其中,按年度新發展茶園面積計算,每新發展1畝有性良種茶園,財政給予補助100元;對新發展的具有設施栽培的無性系良種茶園,每畝補助1000元。 王洛君告訴記者,經過近幾年的宣傳推廣,沂蒙綠茶在本地市場上的佔有率已經超過日照綠茶,「臨沂有好茶,關鍵是要宣傳開來,讓外地市場都知道咱沂蒙茶的品牌。」王洛君說,他希望通過各方的努力,能夠讓沂蒙綠茶走向振興,成為全國聞名的好茶。記者 邵琳 王逸群
(編輯:秀麗 )
推薦閱讀:
※紅茶、綠茶、花茶有什麼功效和區別?
※安吉白茶居然有三種外形,千萬別喝混了!
※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講述你不知道的茶類知識!建議收藏!
※針型名優綠茶之雲海白毫加工流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