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古迹:平遙城外的古寺雙璧——雙林寺&鎮國寺
很多外省朋友游平遙,都會將之安排到山西南北名勝大縱貫之旅(從皇城相府到雲岡石窟)中,並且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聚焦」到平遙古城街道、古建與又見平遙之上,殊不知這樣的大縱貫與小聚焦式遊覽,很容易錯過晉省熱門景點之外的精美古迹。所以唆,來晉旅行,要小範圍多頻次,玩深度游,才不會掛一漏萬。具體到平遙縣域,組成平遙古城整體一道申遺的城外兩大古寺便是深度平遙游、晉中古建游不可不去的一大勝地。
寒某所謂平遙古寺雙璧,一是指平遙縣城西南雙林大道盡頭的雙林寺,一是指平遙與祁縣之間108國道、大運高速等幹道旁郝洞村的鎮國寺(位置如下圖)。雙林寺的看點在於其2000+宋元明彩塑,鎮國寺的看點則既有我國第三老整體木構建築萬佛殿(芮城廣仁王廟只剩梁架為唐),也有五代彩塑與清代壁畫。
平遙兩寺與太原盆地南部諸縣城的位置關係
雙林寺原名中都寺,現僅能根據宋碑確定該寺重修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宋代取佛經「雙林入滅」之說,而改稱現名。中都二字取自平遙地區在趙國與西漢時期的「中都」名稱,所以該寺始建上限似乎可以推到東漢末年。
雙林寺山門
雙林寺山門旁的四大金剛
該寺建築以明建清修為主,坐北向南,十座殿宇構成前後三進院落,前院為釋迦殿(北)、羅漢殿(東)、武聖殿(東)、土地殿(西)、閻羅殿(西)和天王殿(南,見上圖一,上圖二三為天王殿前的四大金剛);中院為大雄寶殿(北,見下圖)和兩廂的千佛殿(東)、菩薩殿(西);後院為娘娘殿(北、原為佛母殿)和貞義祠(東),整個寺廟被明代所修廟牆包圍。
該寺號稱「東方彩書藝術寶庫」,有兩千餘尊宋代以來的大小彩塑,蔚為大觀,美輪美奐,見下圖。
前院羅漢殿十八羅漢之三
釋迦殿宋代侍女像
大雄寶殿明代侍女塑像
菩薩殿二十六手觀音
千佛殿群塑(現場體驗更震撼)
千佛殿主像
「神品」韋陀,中國韋陀之冠
偶遇美術專業人士仿製羅漢堂泥塑
鎮國寺,原名京城寺,重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明嘉靖十九年改名鎮國寺。寒某猜測京城寺之得名,應當與建都晉陽的北漢有關。該寺位於平祁兩地之間,有平遙縣城的9路公交直達。
鎮國寺門口
該寺分為前後兩院。前院,以萬佛殿為正殿,東西兩側有鐘樓、鼓樓以及三靈侯、財福神、二郎、土地各殿堂。後院,以二層三佛殿為正殿,有羅漢殿、閻王殿等殿堂。
鎮國寺山門四大天王之一
天王殿,處於寺廟最前端,殿內塑有四尊天王像(見上圖),個個神態威武,容顏飽滿。天王殿,殿頂為單檐懸山式,是元代建築。
萬佛殿(見上圖及下兩圖)為北漢建築,為我國現存完整木構建築中,年代僅次於五台山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芮城廣仁王廟僅梁架為唐,平順天台庵亦僅梁架為後唐,故不及此殿)。該殿為單檐歇山頂,斗拱疏朗,用材碩大,結構法度嚴謹,頗具唐風。
上圖為萬佛殿內五代彩塑,實乃寺中精品。
後院菩薩殿中菩薩造像
後院三佛殿
三佛殿,為後院正殿,為明清建築,內有三身佛及清代壁畫。
三佛殿內清代壁畫
【行程建議】
雙林寺地近縣城且有縣內幹道相連,無論自駕還是出租都不是很遠,適合將該寺編排到遊覽古城眾古建景點(通票二十餘景點)之後的第二天,與「又見平遙」搭配,各佔半天為宜。
若是自駕行的話,鎮國寺適合安排在自平遙去祁縣,或自祁縣去平遙的路上參觀;若不是自駕的話,建議專門安排一個上午自平遙乘9路公交往返,下午可根據行程向介休(綿山、張壁古堡、祆神樓)或祁縣(喬家大院、渠家大院、昭餘古城)推進。
當然,也可以繞開平遙古城、綿山、喬家大院等熱門景區,與介休祆神樓、汾陽太符觀/五嶽廟、交城玄中寺/卦山天寧寺、太原晉祠乃至洪洞廣勝寺一同來一次晉中部汾河中游古建游。
山西中偏南冷門古建分布
推薦閱讀:
※今合網「走在一帶一路上的今猴」活動走進平遙
※平遙古城旅遊寶典
※平遙縣衙楹聯
※國慶平遙西柏坡保定親子四日行
※鳳凰來儀,又見平遙(平遙古城良心旅遊指南)
TAG:平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