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熱銷是因為害怕失敗

輸不起的人,迫切地想知道如何快速取得成功。這或許是「成功學」書籍持久熱銷的原因。可是,它們真的能帶來成功嗎?它們在宣揚什麼樣的成功?「這個世界上,真有一種叫『成功學』的學問嗎?」這幾年,類似這樣的討論,在圖書策劃人盧國俊和他出版界的朋友之間,呈現愈演愈烈之勢。1990年代初期,以「卡耐基經典系列」熱賣為開端,中國人開始進入讀「成功學」的時代。現在,10多年過去,市場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時評人石述思在《為什麼那麼多人痴迷成功學》一文中寫道:「成功學以速成為噱頭,以名利為藥效,誤導急於走捷徑成為人上人的商界准精英們投身其中,在一種人為營造的集體無意識中不能自拔。」「其實,中國人喜歡的是成功,」盧國俊又補充了一句,「其實背後是更害怕失敗。」熱浪1998年12月中旬,人們驚奇地發現電視台開始在黃金時段播放一條特殊的廣告:「《學習的革命》,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孩子的一生。」《學習的革命》是一本關於學習方法的書,由美國人沃斯和紐西蘭人德萊頓合著,作者顛覆了以往的學習理念,力求在最短時間裡獲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結果。北京科利華集團出版了這本書。出版之始,科利華集團就對外宣布,將投資一億元,推廣發行1000萬冊《學習的革命》。12月12日,第一次印刷的500萬冊在全國範圍內同一時間隆重上市。科利華集團同時出擊30多個大城市舉行巡展活動。「它讓中國讀者第一次有了『成功勵志』的圖書概念。」盧國俊說。這本總共524頁的書,右頁是正文。左頁是名人名言、讀者文摘之類,十幾個字甚至幾個字就佔一頁。當時,曾有媒體記者到美國最大的網上圖書銷售站Amazon.corn查閱該書英文版的銷售情況。從1997年初就在美國上市,歷經兩年,《學習的革命》在Amazon.com賣了不到兩萬冊,用暢銷書的標準來衡量可以說業績平平。可《學習的革命》帶來了中國「成功勵志」的熱浪。值得一提的是,《學習的革命》出版後,一部叫做《學生的革命》的三卷本也橫空出世,聲稱是一種「源於美國風靡台灣的快速學習法」。這股熱浪在不斷強化。《人性的弱點》、《誰動了我的乳酪》、《把信送給加西亞》等銷量巨大的勵志類讀物不斷出現在中國讀者面前。2009年,是「職場成功學」的鼎盛之年,以《杜拉拉升職記》、《浮沉》為代表的職場成功學書籍大火。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裁員」和「自保」成為職場兩大關鍵詞,《杜拉拉升職記》這樣的小說,迅速被披了件職場必讀的外衣。「圖書和社會狀態,有著緊密聯繫。」這種熱潮很容易讓盧國俊想起2000年左右的IT熱時,IT類圖書也跟著大火爆的情形。當時,市場主力圖書是計算機類圖書,全國六七百家出版社,至少有500家在做計算機的書。在「成功學」熱浪席捲中國的最初幾年,學生尤其是高校學生是一個巨大的讀者群體。他們需要從這些書里汲取營養,面對即將到來的人生挑戰。後來,上班族、企業高管、政府人士等紛紛加入讀「成功學」的隊伍,成功學的讀者群體究竟是什麼,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在出版人潘良看來,「(這)說明大部分人認為自己內心不夠強大,需要憑藉外力去推動自己成長。」可悲一個得到業界認可的事實是,成功勵志書的門類很多,可總體方向有兩個:一個方向是向外的,多數著眼於追求成功,適合工作上提升和處理人際關係的;另一個系列是向內的,是面向讀者內心,強調修養的。還有種更簡單的分類:國產的和外國版權的。盧國俊說,類似於一個什麼人的發財記、年薪百萬的秘密、圈子決定成功之類的書,基本上都是國內的成功學書籍。而類似於「正能量」、「當下的力量」之類的,則大多為外版成功學。「國外大多都是從提升自身出發,而國內則更多從外部出發,看重與外界的聯繫,」盧國俊總結說,「歸納起來就是幾個經常佔據封面的大寫詞語,圈子,關係,人情。」2008年6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美國新智慧學家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結果引發了一陣跟風熱潮,類似「十大性格」、「八個訣竅」這類標題的成功學書籍層出不窮。「這也是中國人的『成功學』。」盧國俊說。去年年底,盧國俊接到了一個讓他興奮的電話。電話來自台灣「綜藝天王憲哥」的經紀人。經紀人說,憲哥的公司想在大陸發展,想要在大陸出本自傳,配合宣傳,講講人生故事。可具體到怎麼做書,兩個人有了分歧。「經紀人的提議直截了當:找個高質量的寫手,定個地方,頂多一個星期,憲哥把做過的事情說一說,剩下的事情交給寫手了。這樣的提議,盧國俊聽來並不陌生:「國內成功人士的成功學的書,一類是自己動手寫,第二類是派一個寫手,帶著錄音筆,與成功人士對話,可能對話時間不超過10個小時,第三類則是定下選題,不打招呼,狂搜資料,寫手狂寫,書出來了,當事人都不知道。」業內的普遍共識是,第一類的成書方式絕對不超過10%。盧國俊接觸了很多類似的寫手。一個寫手寫20萬字的書,先是搜大約80萬字的資料,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書里的還是網上的,「所以你會在不同的成功學書里,看到相同的橋段」,再就是和策劃人一起定目錄,目錄定好後,就是乾坤大挪移一樣地複製粘貼,慢手兩個月出三本書,快手一個月出三本書。沒有電腦之前,流行的攢書方式是「剪刀+漿糊」,現在則是「複製+粘貼」,「攢書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只要價錢合適,寫手都敢答應3天出20萬字的活兒……寫手今天寫經濟,明天寫言情,後天寫兇殺,保底價是千字80元,讀著這樣出來的書,怎麼成功?」「比傳銷還激烈」在圍繞是否真的存在「成功學」的討論上,有人說,成功學的書和一度很火的養生學的書,從讀者追逐層面上看,沒有什麼區別,好比綠豆、茄子和活泥鰍可以治病,成功學的書,不管是心理學、厚黑學,還是營銷學、管理學,總會沾上那麼一兩樣,滿足人們速成成功的慾望,也並非一無是處。也有人說,你見過一個靠學成功學獲得成功的讀者嗎?倒是靠講成功學賺得盆滿缽滿的成功學大師有不少。「一個人一年講課,少的收入幾百萬,多的一年講幾個億的利潤。」盧國俊和朋友們說的是在各個機場高聲講授《易經》、《論語》等國學的「培訓大師」。盧國俊曾經與上述大師之一有過接觸。大師隱晦地表示,時間緊張,寫書的可能性不大。大師助理則乾脆地說,老師的日程已經排到兩年後了,現在主要精力在演講上,演講半個小時幾十萬到手了,碼字得多長時間。後來,盧國俊在機場看到這個「大師」的演講視頻,頓時泄了氣,「說是要以最短的時間幫最多的人成功,純粹就是一套洗腦的東西。」其實,有些時候,這些專業的出版策劃人,也並不能完全搞懂成功學的書為什麼會長時間地受追捧,以及人們為何對千字80塊錢攢出來的書沒有分辨能力。盧國俊的一位朋友曾經專門去瀏覽某一專門販賣成功學的「大師」的網站,他發現,在交流區里,數萬名成功學愛好者在裡面不分晝夜地討論成功、賺錢、升遷,相互之間激勵,語句里透露著亢奮,「比傳銷還要激烈。」「全民都在盯著『成功』,」在盧國俊看來,這就是一個龐大的需求,一個龐大的社會心態,「這種群體性的社會心態不改變,讀『成功學』的中國人就會越來越多。」背後的功利主義機場,是觀察「成功學」在中國流變的一個重要窗口。首都機場報刊投發零售公司原市場部經理郭瑞泉說,成功勵志類圖書出現在首都機場報刊圖書市場上,大致是在2000年左右。在他看來,成功勵志類圖書在機場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改革開放後,發財致富很正常,到時候了。」在他的記憶里,剛開始賣得最好的是有關卡耐基的書。實際上,卡耐基人際溝通和口才學方面的書籍進入中國,最開始在大學生中很有市場,被奉為提高溝通能力和演講技巧的經典。而卡耐基的書在機場的流行,則說明整個中國有了對於成功的旺盛需求。2010年9月底,媒體報道負責首都T3航站樓書店經營的中信書店,撤下所有質劣價高、內容雷同的成功類、管理類書籍。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暢銷書和200餘種期刊。實際上,中信出版在六個月前才接手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14家書店的經營。據中信書店事業總部執行總裁陳非介紹,過去,機場書店的顧客主要集中在私營企業家和公務出行者。因此,書店主營的兩類書籍主要是管理類、成功學書籍和講述官場軼事的小說。「現在,超過50%的顧客都是普通白領和高知階層。」陳非說,機場乘客結構的變化,帶來了新的顧客群。中信書店表示,成功勵志類圖書從前期開始整體銷售佔比就不到5%,之後經過持續的結構優化與品種精選,相關品種不斷減少。可這並不意味著成功勵志類出版物在機場的受冷。「『成功學』三個字,已經越來越少出現在宣傳中,甚至是避諱,」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圖書出版人表示,「可這不意味著它失去市場,相反,這類出版物保持著平穩的出版態勢,在絕大多數出版社的年度選題計劃里的位置重要,有的出版社甚至專門有『勵志部』。」在出版人潘良看來,成功學或者叫做心靈勵志圖書的暢銷,恰恰說明了讀者渴求改變的願望。「這種初衷是好的」,可關鍵是現在泥沙俱下,讀者難以從粗製濫造的出版品中甄別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很多國內原創的書籍,在宣揚人際相處中的厚黑學,或者推崇不理性的權謀和算計,通過利用他人謀取自己的成功等,這樣教授技巧和攻心計的成功學讀物可以說是糟粕,如果選擇不當,自然會導致功利主義和機會主義。」摘自《中國周刊》2012年第9期 作者:李佳蔚
推薦閱讀:

說說你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次逆境崛起。?
一個成功的女性都應該包括什麼素質?或是能力?
朱棣為什麼能起兵成功,成為千古一帝!
為什麼讀書好的去上班了,讀書差的反而當了老闆?
飯局上,如何給老闆留下深刻印象?

TAG:成功 | 成功學 | 失敗 | 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