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 的2008年美國選舉版本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這部著名英國小說對中國讀者並不陌生,許多人都讀過。這部傳世經典自1813年問世以來就一直是人們喜愛閱讀的小說。英國《衛報》2007年3月在一次民意調查中曾要英國人列出他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100本書,調查統計的結果是:《傲慢與偏見》名列榜首,而《聖經》僅排在第六位。英國廣播公司BBC於2003年做「最喜愛的小說」和於2007年做「百讀不厭的小說」的兩項民意調查中,《傲慢與偏見》也名列第二和第三。這本小說之那麼受讀者鍾愛必定有其特異之處。作者簡·奧斯汀Jane Austen既詼諧調侃又清雅絕塵的語言風格、書中讓人回味無窮的清詞麗句、故事情節的巧妙處理、 「不可能」愛情的圓滿結局等都是小說吸引人之處。但筆者認為,奧斯汀這本小說最大的魅力在於它高超地處理了最常見人性缺點的其中兩種——傲慢與偏見。這兩種人性缺點,古今中外,貧富貴賤、男女老少,人人都有。而有誰會想到,正是傲慢與偏見這兩種人性特徵決定著今年美國民主黨初選的結果,並且還有可能決定今秋11月大選的結果。
原著中的傲慢與偏見
在《傲慢與偏見》中,主要象徵傲慢的人物是男主人公達西。他出身豪門、家道殷實、相貌不凡、受過良好教育;這些優越條件使他態度高傲、目中無人,看不起凡夫俗女。其他象徵傲慢的人物是:他的姨母凱瑟琳·德波夫人一樣有錢有勢,但更加傲慢,對人對事都愛指手畫腳;另一位富紳賓格里的姐妹倆仗家裡有錢對人也一樣傲慢;原本沒家產沒地位的柯林斯牧師獲德波夫人提拔後顯露出一種「狗仗主人勢」的傲慢,他由於是男性而有權繼承遠房叔父班納特家的財產便傲慢地自以為高高在上,以為他要班納特家任何一位漂亮的表妹嫁他,她們必求之不得,感激不盡。
小說中主要象徵偏見的人物是女主人公班納特家的二小姐伊麗莎白。她聰慧美麗、知書達理但卻倔強自負,對自己的判斷很自信。她討厭達西那種高傲冷漠的態度,有一次旁聽到他說自己僅僅「長得還過得去但還不足以吸引他」的評語後,加上後來又輕信帥哥偽君子威克姆所說的有關達西的壞話,她便對達西毫無好感,一直斜眼相待,在他身上再也看不到任何優點。這個偏見猶如病毒一樣,很快傳染了她周圍和整個赫福德郡的人,人人對達西都敬而遠之。
整個小說的情節就在傲慢與偏見這兩種人性缺點的交織對抗以及其它人性特徵的陪襯下展開。在奧斯汀筆下,伊麗莎白和達西都是具有缺點的人物。然而,兩人卻能掙脫自身缺點的束縛而最終將之克服而成為眷屬。奧斯汀的成功在於她在小說中既傳播了一種蘊含理想主義的樂觀主義——認為人性的缺點是可以克服的和追求理想的意中人是可能的,又描述了社會現實的不完美性——有各種各類如麗迪亞(伊麗莎白的最小妹妹)和威克姆那種劣性不改的人。奧斯汀把樂觀主義、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這也許是一本195年前發表的小說之所以長期具有如此巨大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吧。
民主黨預選中的傲慢與偏見
2007年,在民主黨9名初選參選人中,希拉里·柯林頓可以說一花獨秀,在民意支持率中一直遙遙領先,比當時位居第二的奧巴馬多出30多個百分點。希拉里連任兩屆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又曾當過美國第一夫人,她和她丈夫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在民主黨里享有很高的聲望,而且夫妻倆自2000年以來已掙了上億美元的收入。她參加競選,一開始就佔了有名、有錢、有勢和有人脈的優勢。當時幾乎所有媒體都認為她是「贏定的候選人」the inevitable candidate。這導致她過分輕敵和自驕自滿。然而,美國選民在最近7年已吃盡了選總統後代當總統的苦頭。希拉里雖然不是「太子黨」出身,但畢竟有「裙帶關係」和「夫妻店」的背景,很難不被人懷疑她也同樣具有官僚和紈絝的習氣。如果她在人品學識、判斷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等方面不佔優勢的話,就有可能會被其他競選者乘虛而入而被擊敗。果然,在2008年1月3日愛荷華州拉開初選序幕的第一仗,她所得票數排名第三,等於選民拒絕了她。希拉里的吃驚不亞於達西第一次傲慢地向伊麗莎白求婚而遭拒絕時所顯出的驚愕。
可惜希拉里不像達西那樣,能從遭拒絕的痛苦中深刻反省自身的缺點而採取補救措施。(這些缺點如:不少民主黨選民希望她能承認她投票支持布希總統出兵伊拉克是個錯誤,但她卻不能像另一個參選者愛德華茲那樣勇於認錯;她在應該不應該讓非法移民擁有駕駛執照這個問題上開始贊成然後又反對,表現得既搖擺不定又很機會主義;對她看不慣的國家她動不動就發表偏激極端的言論,如威脅要消滅伊朗,要制裁中國玩具、杯葛奧運開幕式等。)她的助選智囊團可能懾於她的傲慢固執,一味順著她,不敢勸她改弦易轍。在她發現「柯林頓」牌不那麼吃香後,她卻不管參選者之中有拜登、多德、理查遜這些比她更有豐富參政經驗的政治家,自視甚高地打出「經驗」牌,特彆強調她當總統第一夫人的經驗,並且認為她最有資格當三軍最高統帥,但這些都是無法證明、信不信由你的自我美化。2月5日超級初選過後,希拉里沒能擊垮奧巴馬,她就傲慢無理地要求重新修改遊戲規則,要民主黨總部必須計入密歇根州與佛羅里達州這兩州擅自舉行的、對她有利的初選結果,雖然她與所有參選人早就同意民主黨所作出的由於該兩州違反初選日期安排而取消其選舉人資格的決定。接著整個2月份的初選結果一個個出來後,希拉里獲得的選舉人票數落後於奧巴馬,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她居然狂傲地建議奧巴馬成為她的競選副手。這可是美國競選首次一個競選落後者請領先者當副手的怪例。
傲慢使希拉里一再地栽跟頭。但她似乎吸取不了教訓,令許多人替她感到十分惋惜。究其原因,有些分析家認為可能是因為希拉里長期享有「想要就有」的權勢而產生一種「應歸我所有」entitlement的心理,她覺得奧巴馬竊取了本來應該屬於她的總統寶座,於是心裡不平衡,從而使她總結不了經驗教訓。在她看到希望渺茫後,她就不顧一切打出最後一張破壞力較強的「種族」牌。這張牌她其實已在1月3日初選失利後開始使用,但用得比較遮掩和有分寸。儘管如此,當時已導致民主黨德高望重黨元老肯尼迪的不滿而忍不住站出來公開表態支持奧巴馬。到了5月,她乾脆說「我有一個廣大得多的選民基礎來建立一個能夠取勝的聯盟。奧巴馬在勞動與辛勤工作的美國白人之中所得到的支持已顯薄弱,而且兩個州未完成大學教育的白人都支持我。」,意謂奧巴馬得不到白人支持了。雖然她這樣做給她在最近幾次的初選贏來更多白人的選票,但同時也使她失去了越來越多的朋友和政治盟友。她忠誠的黑人鐵杆支持者,紐約市聯邦眾議院議員蘭格爾Charles Rangel聽了她上述的言論後失望地說,「這是她說出的最愚蠢的話」。 名列第三而於1月底退出競選的參選人愛德華茲與希拉里在全民健康保險構想方面意見相同,但他也認為奧巴馬比較有可能帶來變革,所以對兩人一視同仁,一直不表態支持誰。可是,目睹希拉里最近對民主黨有害的表現,他於5月14日終於也忍不住站出來呼籲民主黨團結起來支持奧巴馬這個大部分民主黨選民已選定的候選人。但希拉里似乎已不在乎民主黨對她有何看法了,為了表現自己不是那種輕易認輸的人「I am not a quitter」,她仍然不顧後果如何,拒不聽勸,決心一戰到底。這也就難怪有人把她比成二戰中那些傲慢頑固的法西斯頭子——即德日的軍國野心家,當時那些鬥志高昂的法西斯頭子儘管看到大勢已去,卻拒不投降,還要拉著幾百萬敵我雙方的士兵給他們陪葬。最近,她再次傲慢地要求密歇根州與佛羅里達州的違規選舉必須完全給以「平反」,說什麼不計入該兩州的票就違反了民主的原則,剝奪了該兩州選民的權利等等。一個學法律出身而又是立法參議員的她居然不知道如果照她要求做的話,不就等於開先例鼓勵人們可以有法不依!?當然,對她來說,目前比較重要的是先賺眼前便宜,至於是否會導致將來每個州也東施效顰,任意違反規定而各自決定何時舉行初選的日期,暫時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希拉里的悲劇就在於她為了取勝而完全不講原則。
傲慢再傲慢,到頭來心想事難成。53個初選已過去了,在剩下的最後3個初選中,希拉里可以得到的選舉人票數已無望能超過奧巴馬。然而她依然拒不認輸,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表不當的言論,使自己的聲譽損了再損。5月23日南達格他州一份報紙編輯部問她為何不退選時,她說,「我丈夫不是在1992年的候選人提名競選中一直鬥爭到他贏得6月中旬左右的加州初選後才獲得提名嗎?對吧?我們都記得羅伯特·肯尼迪是6月在加州遇刺身亡的。我真不明白(為何要我退選)。」她可能要說的是她應該有權拼到6月,但卻把羅伯特·肯尼迪遇刺之事也扯進來,讓人懷疑她是否也抱希望奧巴馬有可能被暗殺。這裡應該指出,人們對她的這種懷疑確實是冤枉了她,從整句話的上下文來看,她只是要強調她有權競選到6月份。但她之所以犯如此嚴重的失言錯誤也應怪她那種「競得起、輸不起」的心理。
傲慢粉碎了希拉里的「總統」夢。她其實還可以做「副總統」夢或「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夢。但她目中無人的狂傲使許多人認為奧巴馬如果當選總統的話,他身邊有她這位副總統及前總統比爾作伴則極可能將干擾他的執政——如推行變革等事項。因此反對她成為奧巴馬搭檔的聲音越來越大。不過話雖這麼說,如果希拉里表示要當副總統候選人的話,估計奧巴馬也是沒辦法拒絕的。
接下來談此次美國選舉中的偏見。由於今年總統競選首次有一位女人和一位真正有競爭力的混血黑人參選,因此婦女性別歧視與黑人種族歧視這兩種偏見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現任美國國務卿賴斯3月28日在一次訪談中指出,美國一建國就是一個帶有基因缺陷(指種族歧視)的國家。這個基因缺陷至今仍沒完全糾正過來,不少白人對黑人的種族偏見依然根深蒂固。性別平等在美國憲法里也不是一開始就獲得保證的。美國婦女直至1920年才獲得選舉權。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經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民權運動,美國黑人和婦女的權益才終於通過立法有了較大的改進。從今天的情況來看,廣大美國婦女在各行各業中已有相當大比例的代表,她們在生活和職業中的地位和權利已獲得很大改善。雖然經常仍有個別性別歧視的現象出現,但問題並不嚴重,而且性別歧視是一個人人可以公開談論的話題。黑人的情況則大不相同,他們大多數人仍處於美國社會的最底層。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仍相當嚴重,黑人不僅遭受白人歧視,也遭受其他族裔人的歧視;而且種族歧視問題非常微妙,人們都不太敢公開談論——有點像德國人對待談論猶太人問題的敏感似的。今天在美國政治界,州長、聯邦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婦女代表都比黑人代表多出不少。可以說,今天美國社會對婦女的偏見遠沒有比對黑人的偏見那麼嚴重。
希拉里由於曾當過第一夫人,而且有極高的知名度,她2007年一宣布參選就已是個大熱門,呼聲最高,是最有希望入主白宮的人選。要不是半路殺出奧巴馬這個「武藝」高強的黑皮膚程咬金,根本不會有人談及這次選舉中存在性別歧視的問題。許多人已預期希拉里將競選成功,並準備將之視為美國性別歧視偏見的大突破。希拉里在這次競選中所遭受的輿論攻擊主要來自柯林頓總統任內時期的宿敵以及後來對「柯林頓主義」產生厭倦感的人。(「柯林頓主義」指的是柯林頓任內推行的政經政策以及他們夫婦「為取得勝利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做」 They will say and do anything to win 的人生觀。)對希拉里來說,比爾既是一個強有力的助選寶貝,亦是一個使她難免不受株連的包袱。她其實已與比爾被捆綁在一起了。如果說有人對她有過性別歧視偏見的話,那只是極少數人。選民不把票投給她主要還是因為對「柯林頓主義」產生厭倦;另外,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自己並沒有表現出比奧巴馬有更高的才智、更優的品質、更好的組織能力和更佳的口才。
奧巴馬的遭遇則大不相同。他這個混血兒與眾多黑人不同,沒患有他們所患的那種「白人有欠於我」的情結。他的競選宣傳是立足於超種族主義的。但是他的競選一開始就碰倒「太黑」和「不夠黑」的問題。「太黑」指的是任何一個黑人競選者都要擔心如果他積極投入為黑人爭取更多權益的鬥爭的話,便會嚇走白人和其他族裔的選民;「不夠黑」指的是任何黑人競選者也要擔心如果不積極認同大部分黑人的觀點並與他們並肩進行爭取權益鬥爭的話,便會疏遠自己的黑人同胞,得不到他們的支持。
在今年1月3日愛荷華州預選之前,即整個2007年,奧巴馬碰到的困難是「不夠黑」的問題,大多數黑人不太看得起他,對他的超種族主義思想不感冒。在民意調查中,黑人對希拉里的支持比他高出30至40個百分點。(柯林頓夫婦與黑人選民的關係不錯,比爾兩屆總統參選和希拉里兩屆在紐約州的聯邦參議員參選都獲得80%左右黑人選票的關鍵支持。)1月3日奧巴馬在一個白人佔95%人口的州的預選勝出後,黑人選民便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以後一個接一個的初選中,黑人選民投給他的票從60%增加到90%,步步高升。「不夠黑」的問題可以說很快地解決了。但隨之而來的則是最難解決的「太黑」的問題。
「太黑」的問題也是起始於1月3日初選結果公布之後。希拉利競選陣營發現在白人佔95%的愛荷華州竟然有大多數白人把票投給奧巴馬,這使他們非常吃驚。去年2007年一年的競選角逐下來,希拉里除了從政經驗比奧巴馬長一些這個優勢外,其他有關綱領、判斷能力、口才等方面均不佔優勢,甚至有些方面還處於劣勢。為了扭轉選情劣勢,她制定的新策略就是爭取更多婦女的同情並同時攻擊奧巴馬的弱點。婦女同情確實幫她扳回了一城,她1月8日在新罕布希爾州初選的勝利挽救了她,使她的競選重現曙光。但奧巴馬隨後1月26日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大勝又讓她感到危機重重。她已知道,基於認同感,大多數白人婦女肯定會投她的票,同理,大多數黑人也肯定會投奧巴馬的票。這兩組選民的投票意向幾乎是固定難改的。奧巴馬的致命弱點是社會上對黑人還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偏見,他如果不能消除大部分人的這種種族偏見的話,他就無法贏得競選。針對奧巴馬這一弱點,可以看出希拉里助選團當時制定的策略是:既然絕大多數美國黑人與奧巴馬認同的趨勢已不可逆轉,把奧巴馬順勢刻畫為一個代表僅佔美國人口13%黑人的競選者便能夠從人們的偏見中賺取好處。因此也就出現了希拉里和比爾隱諱地把奧巴馬與馬丁-路德·金和傑西·傑克遜兩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進行類比的評語。
偏見最容易在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之中形成定勢,難以改變。而偏見較少的人則一般是年輕人、教育程度較高者和已啟蒙者。在今年的民主黨初選中,這兩個現象充分得到印證。在迄今的53次初選中,奧巴馬在60歲以上與未受或未完成大學學業的兩組選民中所得的選票始終落後於希拉里;他在年輕人、受過大學教育和較開明的人中則獲得較多的選票。就是依靠後面這幾組人以及黑人選民的大力支持,加上他傑出的處理選情危機的能力,奧巴馬才艱難地贏得了大部分初選。
不過,除了白人對黑人有種族歧視外,美國的拉丁裔人、亞洲裔人和猶太裔人對黑人亦有很深的偏見,主要原因牽涉到少數族群的利益相爭、社會和文化方面的衝突、宗教和中東局勢的關係等。在美國人口中,拉丁裔人佔15%,亞洲裔人佔5%。,猶太裔人雖僅佔1.5%但影響力巨大。在民主黨初選的投票後調查中,有6、7成的拉丁裔選民把票投給希拉里,8成左右的亞洲裔人也把票投給她,支持她的猶太人也較多。可見奧巴馬要實現「不存在黑人的美國和白人的美國,拉丁族裔的美國和亞洲族裔的美國,而只有我們的一個美利堅合眾國」夢想的話,他還必須想辦法克服少數族裔對他的偏見。但共和黨已從希拉里的競選策略得到啟示,絕不會放過攻擊奧巴馬弱點的機會。還有那位固結於「白人有欠於我」情結的黑人牧師賴特,奧巴馬因他的反美反白人言論而受牽連,共和黨也必將在其上面作文章。總之,偏見依然是奧巴馬下一階段最可怕的攔路虎。奧巴馬是否能降伏這隻虎就要看他的本領了。
從評論和反應來看,讀過2008年美國選舉版「傲慢與偏見」連載的讀者都覺得「小說」前半部內容寫得很不錯,有激烈的辯論、有精彩的演講、有失言造成的危機、有強者變弱者與弱者變強者的戲劇性變化,有前第一夫人與黑人新秀的惡鬥、整個初選過程高潮迭起。接下去後下半部的繼續連載將圍繞民主黨候選人與共和黨候選人的較量展開辯論,將比較雙方競選綱領的孰優孰劣,將是一個白老頭與黑壯漢的惡鬥,但也將與奧斯汀原著的後半部一樣,偏見這個副主題仍是貫穿整個「小說」的一條紅線。至於結局是否也將與原著的圓滿結局一樣,就得看美國選民於11月4日是否循著奧斯汀的思路投出劃時代的一票,讓美國在糾正基因缺陷的努力中跨出一大步。
胡祖庶 於德國法蘭克福
《聯合早報網》推薦閱讀:
※電影《傲慢與偏見》的口碑如何?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如何看待《傲慢與偏見》中達西與伊麗莎白的愛情?
※如何評價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評價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