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棒 的 童趣大師 保羅 克里
(PaulKlee,1879年12月18日-1940年6月29日)德國國籍的瑞士裔畫家
金魚保羅·克利PaulKlee(1879~1940),德裔瑞士畫家,出生於瑞士伯爾尼的一個音樂世家。曾在慕尼黑美術學院學習繪畫,對銅版畫也有相當興趣,是1911年康定斯基組織的「青騎士」畫派的主要成員之一。1916年應徵入伍,這期間對神秘的東方文字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一點深刻地影響了他後來的繪畫風格。後來曾執教於魏瑪、杜塞爾多夫等地。他的繪畫作品丅色彩和線條處理得很有特色。代表作有《老人》、《難忘的構圖》、《金魚》、《風中的黛安娜》以及《死與火》等。克利出生於音樂世家,具有很高的音樂素養,他曾一度在從事繪畫還是音樂上進行過艱難的選擇,後來選擇了繪畫。他是康定斯基組織的「青騎士」畫派的主要成員,但與康定斯基不同的是,他沒有走向完全消除物象的抽象主義繪畫風格。他也探索表達物象外的繪畫藝術,但是總的看來他的繪畫風格多變,形式多樣,很難規划到哪個具體的藝術流派中去。克利在西方繪畫史上更以出色的色彩和線條的運用而備受推崇,而在繪畫中運用一些神秘的符號語言,也是他最為突出的特色。克利的作品有一種別緻的情趣,甚至有人評價有一種童稚的天真。但是,事實上許多作品都是畫家深思熟慮後,對人生一種獨特的體會和洞悟。克利有深厚的音樂素養,又加之他對建築有特別的研究,這反映在他的繪畫上就體現出音樂的和諧以及建築的平衡感、結構感、線條感。有人這樣說,「莫扎特留給我們一個音樂的世界,這個音樂世界甚至可以打動那些不能領悟音樂世界與象徵世界關聯的人。克利留給我們一個繪畫的世界,這個繪畫世界甚至對於那些不能理解其滲透到絕對的洞察力的人來說也是存在的。」(維爾·格羅曼著,趙力等譯:《克利》,湖南美術出版社,第232頁。)留存於世的那些數量龐大的藝術品,誘導我們一步步走進克利的世界:這個世界充滿幻想,它天真美妙,又意味深長。我被顏色所主宰,我不需要去抓住它,顏色永遠控制著我……這是幸福時刻的感受,顏色和我已經合為一體……——[德]保羅·克利保羅·克利是20世紀富有想像力與創新精神的藝術家之一,其繪畫語言常常以抽象的點、線、面為主體,並運用簡潔凝練的線條與對比強烈的色彩使得畫面具有音樂特質般的律動美感;從他的作品上反映出了「流動的樂曲節奏」、「生動的音樂圖像」、「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神秘的生命幻想」;他是一位在色彩與旋律中遊走的幻想者,一位能夠把內心世界用抽象形式表達得淋漓盡致的大師。他以諷刺性與幽默感的表達手法、極富感性的詩意線條、結合夢幻意象與多樣技法,在藝術史上實屬罕見,值得珍視。牽著線條散步在色彩與旋律中遊走的幻想者為什麼我們似乎覺得他的藝術的美首先在於有音樂感和詩意呢?保羅·克利是20世紀富有想像力與創新精神的藝術家之一,其繪畫語言常常以抽象的點、線、面為主體,並運用簡潔凝練的線條與對比強烈的色彩使得畫面具有音樂特質般的律動美感;從他的作品上反映出了「流動的樂曲節奏」、「生動的音樂圖像」、「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神秘的生命幻想」;他是一位在色彩與旋律中遊走的幻想者,一位能夠把內心世界用抽象形式表達得淋漓盡致的大師。瑞士畫家,保羅.克利1879年生於瑞士伯恩近郊的一個小鎮。他的父母都是音樂教師。音樂在保羅.克利的成長中有著重要的影響。保羅?克利從小就有著音樂的天賦,可是他偏偏走上了造型藝術這條路。但是也正是由於音樂的緣故,陰錯陽差造就了保羅?克利藝術創作上的成功。在他的作品裡面觀者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出作品中的強烈節奏感。不管是在物象的色塊組織上還是點線的結合上,都是對音樂聽覺藝術的圖像解讀。說到這裡,與保羅?克利同時期的偉大藝術家康定斯基就不能不提及,保羅?克利和康定斯基同教授於包豪斯學院。包豪斯學院是西方一所比較現代的藝術學院,培養了很多現代型的藝術家,學院藝術理論對現在也很有影響。康定斯基是這所學院的藝術理論導師。其在《論藝術中的精神》中曾明確地論證了音樂與美術的關係。美術中的點、線、面相當於音樂中的節奏和旋律。美術中長短的線條就是音樂中的快慢節奏。美術與音樂一樣,以其本身的因素傳達著情感。在一定情況下保羅?克利是受了很大影響的。在理論的運用上,也是比較成功的一個,保羅?克利很完美地結合了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的美。在1932年的《前往帕那蘇斯山》作品上有很好的體現。整個畫面由一些鋼琴鍵似的筆觸,兩黑一黃的三條線條組成。初看無疑就是一些色塊的組合,給人的感覺很平常。但是當我們細細地品味每一色塊的時候,就像是在聽著一曲交響樂。輕重、濃淡的色塊調子都化成了快慢、強弱的視覺音樂。其次,保羅?克利深厚的素描造型功底是其藝術創造能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米開朗琪羅曾說:「掌握了這種東西(素描)的人,可以相信自己佔有著一筆巨大的財富。」保羅?克利可以說是深諳其中的秘密,在素描上做足了功夫。在保羅?克利22歲的時候就考察了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這為他的成功做了很大的前提。義大利的古典藝術對他造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他是一個藝術家,確切地說他更是一個素描造型家。其在35歲之前都是在研究著素描造型,深厚的素描功底為其以後的創作打下了很堅實的基礎。在創作中,保羅?克利有時候就用一根簡單的線條就把人物形象表現出來。如作品《美麗的園丁》,就是幾根簡單線條的組合,而一個服務生的形象就表現了出來。點、線在保羅?克利的畫筆下都已化成了音樂的音譜,只要用眼睛去審視馬上就會有演奏的效果。再者,保羅?克利天生擁有色彩的天賦,他把色彩玩活了。「我被顏色所主宰,我不需要去抓住它,顏色永遠控制著我……這是幸福時刻的感受,顏色和我已經合為一體……我是畫家。」這是保羅?克利對色彩的感言。在初見他的色彩畫時,也許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因為在「野獸派」中色彩已經被玩得很好,很有視覺的衝擊力。但是保羅?克利的色彩完全是不同於他們的。「野獸派」玩的是色彩的表面感覺,而保羅?克利是對色彩內涵的把握,是對音樂與美術的結合點在做理性的思考。這就是保羅?克利和他的「音樂藝術」。克利早年致力於音樂和視覺藝術。1900年他考入慕尼黑美術學院,從師弗蘭茲?馮斯塔克學習繪畫。1912年克利認識了俄國印象派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之後,克利參加了在慕尼黑舉行的先鋒派「藍色騎士」畫展。1920年到1931年期間,克利在包豪斯設計學校教授繪畫,後來在杜塞爾多夫學院任教。1933年希特勒出任國家元首之後,克利受到納粹的無端攻擊。他們把克利當作墮落的外國人來對待,他離開了德國,前往義大利,後來到了法國,最後在瑞士定居。1935年得到皮膚硬化症。1940年6月29日,保羅?克利由於心臟病發作,在洛迦諾逝世,時年61歲。利出生於瑞士,一個音樂家的兒子,最初他傾向於學音樂,但在決定了從事繪畫之後,便於1898年到慕尼黑學習去了。 從1903年到1906年的幾年裡,他作了一批蝕版畫,有《樹中的處女》(1903年)、《柏修斯,智慧戰勝不幸》(1904年)。這些畫里準確而嚴格的技巧,使人聯想起德國文藝復興的書畫印刻傳統,他那瘋狂的幻想,表明了一種個人的夢幻,反映出表現主義的影響。1901年到1905年之間,克利的足跡踏遍了義大利和法國的許多地方,他也許見到過馬蒂斯的作品。RDn1908年和1910年之間,他開始注意到塞尚、梵.高和現代化繪畫運動的初始階段。1911年,他在慕尼黑舉行個人畫展並參加"青騎士"的展覽會。他受到耀眼的陽光、色彩以及透明空氣的影響。為了撲捉景色的本質,他開始轉向水彩和立體主義為基礎的半抽象色彩圖案。
抽象畫大師:保羅·克利( Paul Klee1879-1940)也是最富詩意的造型大師。他出生於瑞士一個藝術家庭,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瑞士人。年青時受到象徵主義風格的影響,生產了一些蝕刻版畫,藉以反映出對社會的不滿。後來又受到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和未來派的影響。這時期流行的畫風是分解平面幾何、色塊面分割的畫風走向。在1920-1930年他任教於鮑豪斯學院,認識了康丁斯基、費寧格等,被人稱為「四青騎士」。保羅·克利的畫作多以油畫、版畫、水彩畫為主。克利是一個既浪漫又神秘的人。他把繪畫或者創作活動,看作是不可思議的體驗,在這個體驗過程中,藝術家在得到啟發的同時,把內心的幻象和對外部世界的體驗結合了起來。克利在對色彩、形式和空間方面創立了獨特的表達方式。這位幻想家創造了一門抽象藝術,他的北非和歐洲之行,以及他對梵高、保羅·塞尚和亨利·馬蒂斯的崇拜,對他的作品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存在於他新創造的一切之中,他不是通過形體模樣的某種反映存在於表面,而是要深刻得多。可以說,在自然中抓住了它最初的顫音之後,他就已經把自己整個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那些在水底顫動的纖毛蟲網,風化成粉末的峰巒、生長著的植物。他能把形象賦予本無輪廓的東西,逃走的東西,過去了的東西:花朵、波浪、煙霧。在今天,他可能是唯一不作印象派的畫,卻又能把天空畫得充滿生活的畫家。他筆下的天就象在晴和日麗之時,躺在草地上所看到的那樣。
1920年,格羅皮斯邀請他加入在魏瑪的包豪斯學院。他開始審查自己的繪畫主張,發表了一些對現代藝術具有偉大意義,特別是與個人的幻想的表現有關的文章。他闡明藝術創作是一種直覺行動,是由藝術家各種經驗的影響,他是有意識或記起那些經驗,包括形象、材料和他曾賴以工作的形式。克利在包豪斯學院的那些年裡,接近了康定斯基、俄國至上主義的傳統-構成主義和荷蘭風格派。他只是一個純抽象主義者。克利是一個既浪漫又神秘的人。他把繪畫或者創作活動,看作是不可思議的體驗,在這個體驗過程中,藝術家在得到啟發的時刻,把內心的幻象和對外部世界的體驗結合起來。所謂表現可見的真實,並不是"對人和自然真實"。而是與人或自然的本質相似,並且能闡明這種本質。他的內心真實、內心幻想,不僅在主題上、色彩上,以及限定實體的形狀中顯示出來,而且在創作的過程中甚至顯示的更多。他是一個"有新的敏感的原始人"。二十年代克利的作品裡,有視覺或繪畫形式的效果,而不是強加給繪畫手段的智能或文藝上的概念,這是與比較正式地組織起來的幻想主義者們所不同的,那些最抽象,與線條、色彩平面和繪畫空間關係最緊密的作品,都顯示出他是一個繪畫結構和審慎設計的大師。1930年代,他繼續人物和面孔,幻想的風景、建築式的結構。具有特別意義的是,他以色場為背景,使用了自由大膽的黑色線條圖案。其中有些後期作品,僅僅是瘳謬數筆,代表一個人物或動物,然而,始終不能分辯的是,當我們發現克利的作品和另一位藝術家之間互相影響的時候,到底是誰影響了誰。克利的藝術,引入了現代繪畫、雕塑甚至建築,引入了一系列和探索幻想有關的研究。克利是一位罕見的天才,但絕不意味著他在單槍匹馬的奮鬥,因為有一大批藝術家,既作為個人又作為有組織的團體(達達主義者、形而上光彩畫家和超現實主義者),都與幻想的主題有關。二十世紀初,是歐洲乃至世界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當時的藝術正逐漸從具象中解放出來,暢想在抽象的幻想中獲得自由,而具體和抽象的「對立」還未正式確立起來。這時的藝術似乎已呈現出兩條大的發展方向:一是注重造型——即藝術本體語言,典型代表就是立體派,另一講究情感釋放,如野獸派。林林總總的藝術流派走馬燈似的在藝術史上紛紛亮相,其精彩程度決不亞於戰國時期中國思想家的「百家爭鳴」,但其起伏跌宕的過程之迅速也是另人驚訝的。這正預示著一場藝術世界的大變革,舊的具象藝術傳統正在瓦解,各種新生藝術的洪流都奔向了抽象主義,生於瑞士、成長在德國的保羅·克利有幸參與到其中,感受著藝術靈魂的脈動。克利的藝術創作是從音樂開始的,音樂給了克利最初的抽象概念,也是其後進行抽象繪畫創作的靈感來源,因為抽象繪畫與音樂的創作是相通的。陳正雄認為欣賞抽象畫要以欣賞音樂一般的心態:「人們無須聽懂旋律、和聲、曲式等即被音樂感動,它的構成元素直接撞擊我們的心靈深處。而欣賞抽象畫也是如此,用心靈直接感受繪畫中的美,倚賴直覺,無須辨識,讓色彩、造型、線條等繪畫元素構成的畫面激起我們內在的情緒,得到美感共鳴。」二十世紀剛開始的時候,將音樂元素併入繪畫的創作理念廣泛流行,而且這一理念為接近、探索抽象繪畫提供了多種方法和途徑。克利通過與浪漫主義美術的對比,發現了音樂以及美術內部的本質——節奏——標記了藝術活動的時間。他在繪畫中,很快獲得了證明,例如在一幅《獨立構成》中,他只用少量的基本元素,按照繪畫內部的規則構建了一個「純粹」合成品,他試圖將繪畫元素中的「物理學」與人的「心理」和「精神」達成高度的共振性。克利的藝術創作的基礎在早期就已確立了——繪畫語言從自然主義轉向自由的、有節奏的線性結構和有明暗變化的色彩,而這些正是以音樂的旋律為依據的——克利從初步學習的音樂知識中提取了繪畫中的圖象。另外,音樂對克利抽象繪畫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揭示了一條藝術發展的規律,即早期的抽象藝術都是以古典的自然主義為存在基礎的,並不是像後來的達達派對一切傳統的破壞和顛覆(古典音樂模仿自然界動物的聲音,傳統繪畫遵循寫實主義)。特別是在克利後期的一些充滿童真幻想的畫面中,出現了大量的代表自然事物的符號,這正是他從大自然中提取繪畫元素的體現,儘管是用在抽象的畫面中。在克利繪畫創作的早期,缺少的是色彩以及一種特殊的組織形式,使畫面的線條和色彩達成一種一致性和節奏的韻律感。在黑白畫《窗邊的起草人》中,克利雖然仔細利用黑白的亮度變化來區分窗檯和卧室中的人,並表現出一定的空間感,但如果用來傳達抽象畫中的幻想內容和節奏感便未免太過單調和蒼白。1908年在慕尼黑舉辦的梵谷和塞尚的畫展給了他不少色彩上的啟發:梵谷那種充滿力量和明亮的色彩同他的畫面是多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塞尚則在他的晚期作品《聖維克火山》中給了克利一個繪畫技巧的提示——水彩與油畫的運用。但讓克利真正抓住色彩的獨立性這一含義是在1912年見到德勞內的作品《同時的窗子》時。德勞內的作品處於印象派與抽象藝術之間的過渡,他本人十分推崇印象派對光與色的研究,在觀察光對物象的作用時,他發現線條在舊繪畫規律的意義是不存在的,因為形在被光折射後呈現的是「變形」的形。這些觀察的實踐經驗對德勞內藝術理論的形成有著極大的影響:既然自然中的形由於光的作用並不呈現真實的狀態,何不直接用光的載體——色彩來表現,讓色彩從線條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成為畫面的獨立元素。在《同時的窗子》這幅畫里,光被分解成純粹的顏色,中間部分用的是明度較高的淡黃、檸檬黃、橙黃、青、淡綠,傳達了一種通光窗子的意象;畫的四周除了用紫羅蘭、玫瑰紅,還通過色彩的相互覆蓋、交迭來降低色彩的純度,以區別中間窗子的透光區。這幅畫真正做到了為色彩而色彩,不再有自然的描摹,也沒有超自然主義,成為最早的由色彩構成的抽象畫。克利開始用色彩創作,在《花園》整個密集的畫面中,充斥著具有抽象形式的旋繞的網狀物,植物體由色彩表現,這種畫面的片狀構成是來源於德勞內的;在水彩畫《奧斯塔母迪根的採石場》中,克利第一次將繪畫的主題從生活轉到土地顏色;1914年他在作品《紅白屋頂》中協調色彩之間的關係。克利長期致力於用純粹的色彩來創作,因而當他已經對色彩的把握遊刃有餘時,他說道:「色彩支配著我,我無須刻意地追求它。我知道,他一直都陪伴著我,這就是我的歡樂時光,因為色彩與我溶為一體,因為我是畫家。」然而,克利在成功實驗線描、純粹的明暗畫法和色彩後,他又開始思考著綜合線條與色彩兩種元素,使其達到最大限度的平衡。在線條與色彩之間尋求一種關係,這在本質上與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義是相象的,兩者都是在綜合立體主義的創作中得到了啟發。在蒙德里安的繪畫里,黑白灰、三原色和水平線、垂直線,可以在本質上不受主觀情感和表象的制約,而使其造型的原則完全處於自足獨立的狀態。蒙德里安試圖通過幾種原色的變化,以及對矩形格子的比例、節奏和結構的控制,來尋求具有統一性和穩定性的空間關係。表面上,他的繪畫處於一個精確的數學公式之中,冷靜、整齊、乾淨,但是在靜態的圖式中,色彩和造型結構卻有一種明快的節奏感。克利在類似於蒙德里安的作品中,往往是以明度來區分黑、白、灰的關係,有時還以冷暖色調區分。他的畫面如同會深呼吸一般,每個相臨的色塊之間形成強烈的對比,但卻不失和諧,如同音樂的旋律。另外,顏色對於克利來說是一種「暗示的力量」,例如,淡黃是畫家用來表示緊張氣氛的一個元素。抽象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已註定要不斷接近藝術的本質,拋開物質的外殼,直剖藝術的精神。藝術家為在自然與精神之間建立協調一致的關係,將自然界的事物符號化、抽象化,提取出最基本的元素——點、線、面,任由它們組合出人類的精神世界。因而從抽象主義開始,藝術對人的本身的關注遠比描繪具象的事物重要得多。與抽象派繪畫造型語言發展的多樣和迅速相比,藝術精神要顯得單純些,但這並不影響抽象藝術思想精神的高度性和豐富性。二十年代克利的作品裡,有視覺或繪畫形式的效果,在克利的晚年,他的藝術實踐越來越傾向於內省與頓悟,將心靈從世俗的繁雜中解脫出來,探索自己童年時的夢境與人內心對世界的獨特感受。一種拋物線,從中可以找到被稱為箭的方向的東西。城市中房屋的嵌合,魚在水中的游弋,植物的湧現,火的蔓延,波浪的滑動,晶體的形成,道路的分合,離去和歸來,這些不斷向人提出詢問的東西,克利都通過形象,把它們的永恒生活成功地展示在我們面前。這與康定斯基的藝術思想不謀而合,也可以說是受了康定斯基「藝術的精神」的影響。康定斯基在《論藝術的精神》中宣告了一個新的世紀,在這個世紀中將由精神來統治一切,並將在藝術中找到它的表現方法,使藝術的元素與人類的精神巧妙地暗合。康定斯基繪畫中的抽象形式並不是對自然的提取,也不是對音樂律動的形象化,而是基於神秘的經驗:大自然的神秘不可知性,以及藝術色彩和形式的神秘魅力。他的「構成」系列就以各種各樣的形象為主題,無論是有規則的冷抽象,還是熱情潑灑的大紅色塊,都體現了抽象元素本身產生的「純粹」價值。康定斯基那些呈現畫家無意識行為以及表現直覺印象的繪畫成為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追隨的典範。克利的藝術創作之路,就如同一部早期抽象派繪畫史,他幾乎吸收了所有抽象主義的表現手法,並且深受其他藝術流派的影響,與他藝術創作最為親密的三位抽象主義大師:康定斯基——受了野獸派的影響;蒙德里安——從剛在1912年新形成的綜合立體派得到了啟發;在勞德內的作品中,則明顯地表現出他師承印象派的傳統。而三位藝術家向我們表明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時期以來,任何藝術流派的繼續發展,都必然會歸到抽象主義的藝術中來。在早期抽象藝術中,繪畫最基本的元素獲得了以往藝術史中不具有的「絕對價值」,並且還確立了一個非具象領域的穩定且具「輻射性」的坐標,抽象創作構思的統一化有助於形成一種集體風格,繪畫元素的理性抽取排除了外界條件的偶然性,這樣,現代藝術就有可能趨向於抽象主義和普遍的表達形式。
保羅·克利作品《無題〈最後的靜物〉》保羅·克利《無題〈最後的靜物〉》以黑色背景上的下面色彩,表現符號般的靜物,色彩也因而更趨於圖案化,接近了構成派風格。在這件以《無題》為名的作品中,畫家試圖以抽象而又嚴密的結構,來表達世界的另一種本質的真實。
《死與火》是畫家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身患重病的情況下創作的,畫面上瀰漫著一種濃厚的凄涼和哀愁的氛圍,充滿藝術的感染力。畫中粗重的黑色線條隱藏著一種不堪負荷的沉重。中間由符號語言組成的蒼白的人物形象,就像一個骷髏頭一樣,讓人感受到一種死亡的預示。《死與火》創作於畫家生命的最後年頭,當時畫家患了重病,生命垂危。畫面上瀰漫著一種濃厚的凄涼和哀愁的氛圍,這不是一種主觀臆斷的猜測,而是畫面上的藝術感染力使然。畫中粗重的黑色線條隱藏著一種不堪負荷的沉重。中間有符號語言組成的蒼白的人物形象,就像一個骷髏頭一樣,讓人感受到一種死亡的預示。並且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個形象的眼睛和嘴巴是由「T」、「O」、「D」三個字母組成,而這三個字母組成的「tod」一詞,在德語中正是死亡的意思。克利對這個形象處理得極為特別,一方面採用了圖畫和文字組合的方式,看上去新穎、有趣;另一方面,這個形象從輪廓上看是個面向左的人,可在五官的處理上卻是面向大家,這種反常的處理,使畫面妙趣橫生,也體現了畫家一種別緻的幽默,這扭曲的形象彷彿是畫家對生命或者死亡一種身不由己的無奈和反諷。這一絕妙的處理也彰顯了畫家的生活情趣、藝術才華、性格特徵。畫面的右方有一個由粗線條構建成的像我們象形文字的小人,正在刺扎這個人頭,它是病毒或者疾病的象徵。人物的左手托起了一個圓圈,這是太陽的象徵,也是時間的象徵。它表示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結局,他只是一種過程,畫家會輕鬆面對。正如畫家在給朋友寫的信中寫道的那樣:「當然,我不是偶然地走在通往死亡的路上,我所有的作品都指向一點並且宣稱,終期將至了。」因為有對人生、對死亡的深刻理解,所以畫家從容面對,並且不失理智以及對生命最後的戲謔和幽默。畫中的色彩有一種令人壓抑的恐怖感。火紅色的背景有一種死亡的氣息,蒼白色的人物形象彷彿是坐在血里的病人,整個畫面色彩的搭配有一種古墓中壁畫的陳腐之氣,各種符號語言也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和玄學的味道。克利的作品有一種奇幻的色彩,不是純粹的抽象或者寫實,而是一種綜合的藝術,一種在畫家獨特個性支配下的自我的藝術。他的繪畫語言和風格深刻地影響了許多的後來畫家。
《死亡與火焰》是克利最後的作品之一,色彩凝重,充滿著生命即將完結的沉重感。畫的中央是一個白色扭曲的死神頭像,他用手打開通向死亡世界的圓形之門,左上用一片紅色代表地獄火焰,右側一個以類似五線譜音符構成的人正安然地邁步走向死亡之門,以音樂中的休止符寓意生命的休止,走過死亡之後會在火焰中獲得涅槃重生,這是克利對死亡的深刻洞察,揭示了生與死的辯證關係。
遠古的聲音
紅和白得圓頂
房子
南方花園
通往帕納斯山《通往帕納斯山》是克利的巔峰之作,亦是表達畫家渴望抵達藝術峰巔的心愿,這幅畫的題材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取材於神話傳說,帕納斯山是掌管藝術與音樂之神阿波羅與繆斯居住的聖山,該作品名稱很明確地表達了畫家想進入藝術的聖殿;第二層意思是:克利使用了18世紀音樂理論家福克斯所著的《帕納斯山進階之門》論文中有關複音音樂的原理,此篇論文被克利喻為18世紀音樂理論的地標。《通往帕納斯山》是克利繪畫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它運用了點彩派的技法,色塊分解打散後重新被排列組合。底色是由綠色、藍色和紫色點彩成的大色塊,色調輕鬆柔和,加上密集的小色塊能夠增強色彩的光感。其色彩表現的正是克利內心的感受,是克利對人生的思考與頓悟。整個畫面的色彩不僅有底層和頂層的豐富對比,而且從左下到右上逐漸地升級,以這種對比和漸變,保羅?克利創造出了閃爍不定的光感和撲朔迷離的視幻效果,十分貼切地顯現了人在追求事業上最高峰時候的那種微微迷茫卻又充滿著活力與美好展望的心情,也表達了保羅?克利的人生觀:攀登頂峰需要慢慢地積累,並不斷豐富自己的心靈世界。
採石場
尼羅河圖例
道路
傳說
阿拉伯之歌
寺廟
別墅
港和帆船
《檸檬收割》是一副活力四射的作品,克利運用簡單靈動的隨性線條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了收穫的喜悅,用絢麗的色彩表達了夏天的熱情。圖中底色上的大塊綠色及黃色的運用讓觀者好像看到待收穫的檸檬園,簡練的線條勾畫出農夫採摘時的喜悅,畫面左下方出現的音樂延長記號更是形象地表達了時間的直線性。整幅畫面寓意深遠,彷彿在告訴人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定要把握好不可逆轉的時間。
包括
意圖
《甘苦之島》是克利晚期的重要作品。甘與苦本身是對立的,克利在畫面上用輕快的亮色調做底色,即淺綠、淺藍、淡紅為主色調使整幅畫面顯得輕鬆柔軟,又用純黑的線條來分隔畫面,正中間蒼白的人臉與底色產生強烈對比,顯示了克利內心對現實世界的美好留戀與生命終將終結的無奈對立心態,我們從作品的命名與內容都可以看到當時克利內心世界的重重矛盾。克利一拿起畫筆,便以極端的自由奔放沖入奇思遐想的即興創作之中,克利認為:「直覺是決不可能被替代的」。「通過回憶而變成抽象」。
偶像的公園
夢中的城市
熱帶魚
引人注意的地方
他的晚期作品往往簡練而雋永,展示出藝術家爐火純青的技法和深刻的象徵性,在藝術上達到了無可否認的成熟精妙。《高尚的園丁》正是這一時期風格的代表之作。畫面以鮮艷的色塊相互滲透暈染,形成一個亮麗的平面色場。以此為背景,簡約的黑色線條自由大膽地勾畫著,形成一個個令人費解的圖案和符號。迷宮一樣的結構,充滿著象徵的意味和神秘的幻想。
花園的記憶
車站
爭論
迷途地保羅.克利打開了音樂繪畫的魔匣保羅.克利(1879—1940年),出生於瑞士的德國畫家,表現主義大師。他認為:「藝術並不描繪可見的東西,而是把不可見的東西創造出來。」因此他始終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觀察自然,表現自我。克利以諷刺性幽默感的表現手法,極富感性的詩意線條,結合夢的意象與多種技法,在藝術史上樹立了一個嶄新的典範。代表作有《深山中的狂歡節》、《R別墅》、《隱士的住所》、《菜地的妖精》等。在他的畫中,線條成了一種行動,色彩成了一種活力,而不是刻意「抽象」的成果。環遊義大利,推崇印象派保羅·克利(Paulklee,1879~1940年),1879年12月18日出生於瑞士伯爾尼的明興布赫塞。父親漢斯·克利是師範學校的音樂教師;母親依達·馬利亞,是一所音樂學校的聲樂教師。因而保羅·克利自幼愛好文藝,在中學時代即寫過短篇小說,作過詩,並且是業餘小提琴手。1898年,他通過了伯爾尼的文科考試後,到慕尼黑,在海因里希·克尼爾的畫室學習繪畫。在畫過幾幅人體素描之後,克利堅信自己在繪畫上具有發展的前景,決心做一名畫家。1900年,他通過了慕尼黑美術學院的入學考試,被編入弗朗茨·馮·施蒂克爾的畫室,與瓦西里·康定斯基同學。這期間,他認識了慕尼黑一位醫生的女兒莉莉·斯通普特,她是一位鋼琴家,他們對音樂的共同愛好促成了後來的婚姻。1901年的秋季,克利與雕塑家赫拉一同赴義大利考察文藝復興藝術。到了米蘭、錫耶納、里伏那;第二年春天又赴羅馬,夏季到了那不勒斯、羅馬、佛羅倫薩,幾乎把義大利環行一周,對古典藝術了解至深。1905年到巴黎,對印象派畫家推崇備至。1906年遷居慕尼黑,與莉莉·斯通普特舉行了婚禮。1912年參加青騎士集團。1914年與馬克一同到北非旅行,畫了許多水彩畫,開始了對色彩的研究。此後服兵役,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開始畫油畫,色彩厚重,顯得有些沉悶。例如《R莊園》,便是這時期的作品。1920年,他應建築師格羅皮烏斯之聘,到包浩斯教學。1925年總結其授課心得,著《教學筆記》一書出版,是包浩斯教學經驗的寶貴財富。1931年他離開包浩斯後,到杜塞爾多夫學院執教。1931年他離開包浩斯後,到杜塞爾多夫學院執教。1933年納粹執政後被驅逐出境,回到瑞士的故鄉伯爾尼,潛心於繪畫藝術的研究。1937年希特勒舉行「頹廢藝術展」時,有克利的17件作品。1940年,在瑞士洛迦諾的宅邸中逝世。克利的藝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文化現象。他變化多端的語言形態使人眼花繚亂,捉摸不定。這是因為,他的思想總是在現實世界與幻想世界之間,在此岸世界與彼岸世界之間,在音樂的境界與圖象的境界之間,在具象與抽象之間自由往來。因此,也有的美術史家常把他列入超現實主義畫派中。他的形和色的抉擇,時而從某種觀念的符號,時而從童稚的天真想像,時而從客觀形態本身的節奏,時而從化作樂曲的聲音世界裡跳躍出來,而克利總是敏銳地捉住這突然迸發的火花,化作萬花筒般的奇妙的畫圖。例如《魚的四周》,代表著他對亡友弗朗茨·馬爾克和奧古斯特·馬克的紀念。十字架代表上帝,水草和花是奧古斯特·馬克,幾何花紋是弗朗茨·馬爾克,而在藍色世界中的魚,代表著克利在拿波里。黑色(代表死亡)的背景顯出深沉的思念之情。《帕爾納蘇斯山》是以點彩的方法畫成,用輝煌燦爛的響亮歌聲,讚頌這神話中眾神居住的神聖山峰。《薩瓦切克》,是一種野菊花的名稱,畫面是在硃紅色的地子上畫了一個圓形的少女面孔,用黃色和粉紅色組成面部明朗嬌艷的色調,體現出作者對充滿幸福的人和事的懷念。《階路》運用跳躍的對比色,把一條通向台階的石板道路表現得十分美麗。用線條分割的石塊,以錯綜複雜的結構,形成亂中有序的節奏。方塊的大小體現出透視的遠近,曲折的線條體現出道路的起伏。它容納了一個十分豐富的空間。這幅畫所取得的節奏,又完全來自客觀世界自然形態的資料。《洛迦諾公園》則又是另外一種語言形態。這是作者晚年居住在故鄉時所作的洛迦諾公園裡秋天景色的印象。以黑色描繪的有節奏的符號,代表著公園裡布滿紅葉的樹林,透過樹叢,可以看到蘭色的天空、綠色的草地,一片秋意。當然,作者將這一切都重新進行了精心的組織,形成充滿詩意的畫面。《死與火》是他逝世前不久的作品。他在1935年即患惡性皮膚硬化症,經多方治療無效,1940年6月29日逝世。這幅畫中,畫家在正方形畫面的中央,畫了死神的頭象。上方是熊熊燃燒的紅色火焰,死神手托金色圓球,左方一人正向火焰走去。畫面虛幻模糊的色調,似乎象徵對彼岸世界的憧憬。這是克利對死亡的深刻領悟,也是他自己為自己譜寫的安魂曲。幾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克利的抽象語言,仍然來自他對客觀事物的感受,是從客觀形態的認識中提煉和加工而成的。在這種提煉和加工過程中,作者的修養的和悟性(音樂的、文學的、詩歌的)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因此,理解克利的藝術也並不是高深莫測和神秘的事情,更沒有必要去確定他倒底屬於超現實主義畫家,還是表現主義畫家,他兼具這兩種畫派的特性。
保羅·克利二十世紀變化最多、最難以理解和才華橫溢的傑出藝術家之一。由於這位藝術家從成熟的時候起,就連續不斷地反覆研究離本質更近的主題和形式,所以很難探索他在風格上的發展。克利是一個既浪漫又神秘的人。他把繪畫或者創作活動,看作是不可思議的體驗,在這個體驗過程中,藝術家在得到啟發的時刻,把內心的幻象和對外部世界的體驗結合起來。保羅.克利,1879年12月18日出生於瑞士伯爾尼的明興布赫塞。父親漢斯.克利是師範學校的音樂教師,母親依達.瑪利亞是一所音樂學校的聲樂教師。因而克利自幼愛好文藝,在中學時代即寫過短篇小說,作過詩,並且是業餘小提琴手。1898年,他通過了伯爾尼的文科考試後,到慕尼黑,在海因里希.克尼爾的畫室學習繪畫。在畫過幾幅人體素描之後,克利堅信自己在繪畫上具有發展的前景,決心做一名畫家。1900年,他通過了慕尼黑美術學院的入學考試,被編入弗朗茨.施蒂克爾的畫室,與瓦西里.康定斯基是同學。這期間,他認識了慕尼黑一位醫生的女兒莉莉.斯通普特,她是一位鋼琴家,他們對音樂的共同愛好促成了後來的婚姻。1901年的秋季,克利與雕塑家赫拉一同赴義大利考察文藝復興藝術。他到了米蘭、錫耶納、里伏那,第二年春天又赴羅馬,夏季到了那不勒斯、羅馬、佛羅倫薩,幾乎把義大利環遊一周,對古典藝術作了一次深刻的了解。1905年他到巴黎,對印象派畫家推崇備至。1906年遷居慕尼黑,與莉莉.斯通普特舉行了婚禮。1912年參加青騎士集團。1914年到北非旅行,畫了許多水彩畫,開始了對色彩的研究。此後服兵役,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9年,克利開始畫油畫,色彩厚重。1920年,他應建築師格羅皮烏斯聘請,到包豪斯教學。1925年總結其授課心得,寫成《教學筆記》一書出版。1931年離開包豪斯後,克利到杜塞爾多夫學院執教。1933年納粹執政後被驅逐出境,回到瑞士的故鄉伯爾尼,潛心於繪畫藝術的研究。1937年希特勒舉行「頹廢藝術展」時,有克利的17件作品。1940年,在瑞士洛迦諾的宅邸中逝世。
《魚的魔術》———神秘的幻想與童話《魚的魔術》是克利在包豪斯期間創作的最出色的作品之一。這幅以黑色作背景的作品,正中一張帶有鐘錶的網正在展開,但是魚兒們還是怡然自得地游著。左上方,隱約能看到一幅帷幔似的東西,這是正在表演魔術的舞台背景。作品下方有一個人長著兩張魔術師一般的面孔,那心臟形狀的嘴好像是想喚醒這海石蜃樓吧。左下角,突然冒出一張扮著鬼臉的小丑的臉。這既像是舞台演出,又像是海底世界的繪畫,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克利深深迷戀著那些充滿幻想的繪畫,充分體現了畫家不泯的童心和神奇的幽默感。保羅.克利是最早的現代畫家之一,也是一位音樂家和詩人。他作品中的詞語、字母、數字及符號的內涵經常影射到音樂和詩歌。他自由靈動地在抽象與具象、線條與色彩、大與小、水彩與油畫之間遊走。克利有時也運用野獸派畫家的色彩,不過絕無那種刺人的生澀。他那發出柔和光彩的紅色和綠色會使人想起美妙的月光,它「本身就像是太陽的夢,主宰著夢幻的世界」。《魚的魔術》是克利在包豪斯期間創作的最出色的作品之一。這幅以黑色作背景的作品,正中一張帶有鐘錶的網正在展開,但是魚兒們還是怡然自得地游著。左上方,隱約能看到一幅帷幔似的東西,這是正在表演魔術的舞台背景。作品下方有一個人長著兩張魔術師一般的面孔,那心臟形狀的嘴好像是想喚醒這海石蜃樓吧。左下角,突然冒出一張扮著鬼臉的小丑的臉。這既像是舞台演出,又像是海底世界的繪畫,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克利深深迷戀著那些充滿幻想的繪畫,充分體現了畫家不泯的童心和神奇的幽默感。克利畫了大量素描.這是他作品之所以深刻的秘密之一.他使用具有代表性的語言,寫生中所作的記號本身就有著極為尖銳的個性,斧劈狀和結霜狀的筆觸和非具像素描都獨具一格.他在那些素描中,通過蜂窩狀的線條,創造出自己獨特的世界.我們看到,他在畫中嘗試一種象徵文字般的東西,某種具有綜合力的解釋,一些從不確定的符號,從中產生出先是迷宮一般,很快又使我們隱約看到其嶄新含義的筆法.這些素描有著由組合、對立、搖擺和決裂組成的韻律----一種拋物線,從中可以找到被稱為箭的方向的東西.城市中房屋的嵌合,魚在水中的游弋,植物的湧現,火的蔓延,波浪的滑動,晶體的形成,道路的分合,離去和歸來,這些不斷向人提出詢問的東西,克利都通過形象,把它們的永恒生活成功地展示在我們面前.在他的畫中,還有一種與這種素描相適應,並賦予它激情的顏色.通過蘭色的推進,灰色的後退,畫家使顏色面產生空間和振響.克利從塞尚那裡得到一個信念:自然不在外部,而在內部深處.表面的顏色要表現內在的力量.對於他來說,顏色已無任何補充含義,這是畫面組織不可分割的部分.看到這些被偏向橙紫的紅色所中斷的天蘭色調,這些金赭色,鎘色,以及帶有茶色跡象的淡百合色,人們怎能不被它們俘虜呢?克利有時也運用野獸派畫家的色彩,不過,絕無那種刺人的生澀.他那發出柔和暗淡光彩的紅色和綠色會使人想起美妙的月光.它"本身就象是太陽的夢,主宰著夢幻的世界".除了擅長素描和色彩之外,他還具有善於組織體面,以產生節奏的天賦.他在白色和棋盤格般的最黑顏色之間,調整著色彩的變化,猶如迭印一般地重合著他的光稜鏡,創造著距離,表達著動蕩.
在《紅色賦格曲》中明顯的音樂特徵:上升下降的韻律,簡潔寬闊的旋律,復調或和諧的短句,成調或不成調的旋律配合。在這裡有真理,但充滿幻覺,只有具備全息知覺的慧者才可能穿過現實約束和精神迷霧,達於純粹境地。
保羅克利是個魔法師我一直都想談談PaulKlee。其實我認識他並不久。但自從我在他身上發現了一個小說家,一個哲學家,一個音樂家,一個孩童,就一廂情願地生出與他是老相識的錯覺。PaulKlee是個畫家,出生於1879年12月18日,射手男,比我大103歲零一天。在包豪斯教學,與浪漫主義作家諾瓦利斯是好朋友(說明他品味很好)。在思想上,他徹底回到了人類意識的原初。畫風上,他回到了原始壁畫和兒童塗鴉。他的畫尺寸都不大,但數量極多。二戰時被希特勒當做「頹廢藝術」毀掉百餘幅,還是有近千幅傳世。他喜歡在畫作中設置抽象小主題,比如數字,字母。《R別墅》、《R街》、《有B字母的構圖》、《有E斷片的水彩畫》中,細心的看客仔細搜索,處處可見字母蹤跡,饒有趣味的圖畫里,字母是構型原則。這並非趣味圖畫或猜圖遊戲,而是一種一以貫之的哲學,看世界萬物的絕對方式。可以視作小主題變奏曲,也可以看做一種隱晦地講述世界秘密的故事。納博科夫有個短篇,叫《符號與象徵》,講一個天才小孩子,從世界萬物中看出不斷重複的符號與命運的象徵來。這些符號與象徵並沒有傳達明確的訊息,也正因其可任意解釋的不確定性,使他的頭腦淪為瘋狂。事實上,納博科夫所有的小說都有這種傾向。頭腦過分敏銳,覺察到命運的法則,試圖與之角力,最終導致悲劇。《符號與象徵》,可以看做是對這種危險傾向的警示。Klee有這種傾向,他彷彿就是那個故事中的孩子。或者說,那簡直不是一種傾向,而是一種鮮明的態度。創作成熟期,他好像又一次徹悟,開始執迷於畫精靈,臨死前,他畫了一個天堂的天使。然而他畫的最多的,是有魔力的平凡小事物。比如花園,比如山上的城市,比如煤氣燈,比如夜空,大海,小狗,鳥,魚。人們說,Klee筆下萬物有靈——魚類有善心,鳥類有理性,植物有夢幻。這樣的表述並非空穴來風。在那個浪漫主義盛行的時代,神秘主義和萬物有靈有許多信仰者。諾瓦利斯用詩歌將這些表現得瘋狂玄奧,愛倫坡把它帶向了象徵主義。我最喜歡的一幅畫,叫《魚的魔術》。它戲擬造物主,在這幅畫里,每一個細節里都住著上帝。
我不知道Klee啟發了多少畫家和詩人。著名的方塊、直線條、點、平塗、潑灑……愛好者們,都創立了各自名頭響噹噹的派別,看得人云蒸霧罩,他們都是Klee的孩子。但Klee卻不屬於任何一個流派。剛剛入行時,二十歲的他甚至連同時代的莫奈、梵高、畢沙羅、高更、塞尚等印象派大師一無所知。成為大師之後,他也始終處於孤絕的狀態中,與沙龍團體無緣。真正偉大的那種藝術家是不可劃分的。他們註定不被同代人理解,註定要將無窮寶藏深深埋藏,等愚鈍後人慢慢挖掘,領悟,生出徒子徒孫。我是看到Klee的畫並稍稍懂得之後,開始想要去寫點什麼的。看Klee的畫,大衛林奇的電影,納博科夫的小說,看得太仔細,想得太多,容易陷入精神分裂般的迷惘。那也許就是依稀看清命運的形狀,洞悉世界的秘密之時,那種覺察被愚弄後的窘迫,卻又迫切想要探索真相的興奮感覺。Klee的畫需要闡釋,召喚批評。如若不帶一副理性頭腦去看,那些迷幻的色彩,奇想的線條,至少也能激活你的想像,讓你做出好夢來。我買不起Klee的畫,連買個畫冊都要左右掂量(國內的畫冊都沒有好的闡釋者),但最近這段時間,我每天都要換一張他的畫,用來做電腦桌面,手機壁紙。用這種方式欣賞名畫,充滿諷刺意味,堪比用劣質MP3甚或山寨手機聽古典音樂,人神共憤,卻自得其樂。
體驗生命的謎--射手座畫家保羅-克利在我們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一種早已萌動的內心憧憬與渴望,它隱藏在夏日的林蔭道上,綽約於遠山的暮藹之中,蕩漾於池塘的水波與睡蓮的起伏中,襯托於遠山一座白色花園的朦朧與空靈中。在一個人真實的內心世界中,總是有渴望,有逃出樊籬的衝動,有抓住夢境的直覺,有實現潛意識中內在世界的願望。如果說現實世界是混合著陽光與露水、跳躍與追逐、夢想與渴望的鋼筋森林,那麼我們的生命就像那穿越時光隧道的一簇簇光焰,在每一次沉寂或起伏中,在轉折或拐角的剎那,對內心的豁然省悟,使我們不得不接受命運的內在糾纏與契機。也許生命本身就是一個謎,在不斷抵達之中,我們會感慨生命的恍然易逝。在時空交錯中,體驗對夢想的渴望,對愛情的憧憬,對命運的領悟。也許在這漫長的旅行中,我們都是時光的孩子,接受著時間所饋贈的禮物,或者不朽的夢想對生活的永恆饋贈。瑞士抽象藝術家保羅-克利,就是這樣一個試圖在對內心夢幻領悟中,把握生命與時間奧秘的「謎」一般的畫家。他將創作過程看成為一種神奇的經歷,藝術家與觀眾在其中不時能得到閃光的啟迪,將內心的視覺與外在世界的經歷相結合,創造出一種似真似幻、朦朧綽約的現代藝術。一個傾向於內省與神秘體驗、重視心靈與質樸的生活、內心中有豐富的創造力與精神能量的藝術家。克利在創作中偏愛有關潛意識與神秘經驗的視覺題材,賦予他深厚的洞察力與求新、求變的創作意識,善於運用不同層面的形式與手段,來刻劃一個藝術家虔誠而自然的心靈。克利的藝術風格簡樸自然,巧稚而不事雕琢,運筆渾厚有力,在其晚期的繪畫作品中,更是將細膩與莊重、神秘與質樸完美的結合起來,以其敏銳的直覺與豐富的內心體驗,將現代抽象藝術推向了頂峰。克利早期受家庭影響傾心於音樂,但隨後決定選擇繪畫為其正式職業。1898年他前往德國慕尼黑求學,在數年間完成了許多蝕刻版畫,其間受德國早期民間藝術與新興的表現藝術交替影響。1908—1910年,克利受梵谷和塞尚繪畫的啟發,開始涉足現代繪畫運動。1920年完成論著《創作信經》後,他受包豪斯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格羅皮烏斯的邀請,赴包豪斯學院教授現代美術,並在那裡完成了對現代藝術的理解、探索與創新。1933年克利為避免納粹排猶主義的迫害離開德國,回到瑞士故鄉,並在伯爾尼定居,在那裡渡過了生命的最後7年。克利的繪畫藝術脫胎於德國早期浪漫主義繪畫,善於挖掘民間與宗教題材。並在對現代藝術的理解中發展了繪畫的新形式。同時,克利以其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敏銳的發現意識,涉足了二十世紀繪畫的每一個領域,探索出一種他稱之為「幻想藝術」的新穎繪畫領域。克利曾經這樣表達自己的創作理念,他說:「藝術並不描繪可見的東西,而是把不可見的東西創造出來。以前人們描繪事物,描繪那些在地球上可以看到的事物,它們是人們樂意看的或曾經樂意看到的。這種事物與整個世界相比只是些孤立的例子,而真實隱藏在大多數事物之中,應該努力從偶然現象中求得本質。」這段話表達出克利用形式的手段,即他所謂「本質」的方法來表現內心世界和真實存在之間聯繫的願望。克利反對一味的對外部世界的模仿,即使是描繪外部世界,也是在他自由創造的獨特形式中得以轉化,以另一種面目出現在他的畫里。同時,克利對繪畫中的基本構成:點、線、面也做了深入而有趣的探索,點在時間上的運動形成線,而線在時間上的運動形成面,面的運動則構成空間中的體積。他把對立矛盾的事物統一起來,對我們理解他的繪畫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克利創作的高峰期,他運用純抽象的線條與多種色彩,以童心的靈巧與稚朴,將內心世界中蘊藏的精神能量,以直覺的形式解放出來,表達出人的自在感悟與真實的藝術家情感世界。用他的語言來表達,就是將內心視覺與外在世界相結合,表達出「宏觀世界」(藝術)與「微觀世界」(自然)之間交融的喜悅與靜默。可以說,克利是一個傾向於直覺與內省的畫家,他將不可見的事物從外在世界中剝離出來,傳達內心深處的萌動與憧憬,最終以神秘的內心頓悟與體驗,表達出藝術的本真與自然。射手座崇尚哲學與宗教的氣質,使得他在對繪畫理論的研究中有了深入的開拓與創新,他是青騎士畫派的發起人,也是包豪斯藝術學院理論的奠基人。他的繪畫理論啟發和影響了後來的許多現代主義畫家,如蒙德里安、波洛克、奧-基弗等人,為後世提供了豐富的繪畫理論礦藏。在克利的晚年,他的藝術實踐越來越傾向於內省與頓悟,將心靈從世俗的繁雜中解脫出來,探索自己童年時的夢境,與人內心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月亮雙魚的獨特內省與夢幻性格,太陽水星相合所賦予的豐富表現才華,來自於本性的質樸與天真,不摻雜世俗的表現情趣,冥王星在金牛座的神奇魅力,將藝術家既是受難者又是拯救者的主題,完美的呈現給了他的讀者與觀眾。也許,藝術家與大眾的內心是共通的,只有藝術家在不斷的創作與勞動中接近了自然,接近了自身,也回歸了質樸純潔的內心「本真」。
推薦閱讀:
※星雲大師|貧僧一生沒進過學校念書。
※免費教你調風水||讓你成為風水大師
※大師與喝茶
※《印光大師文鈔》第二卷 復岳仙嶠居士書 與揚州萬壽寺寂山和尚書 復江西端甫黎居士書
※杜嵐峰大師講《周易》與現代家居格局的精神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