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收藏的十大誤區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投資渠道的拓寬,玉器成為保值增值的主要收藏品之一,小到幾百元,大到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人們對玉器收藏可謂一擲千金。筆者憑藉多年的收藏經驗,發現在玉器收藏領域存在的一些誤區,現予介紹與同好共鑒。

  誤區之一

  盲目求白,越白越值錢

  這裡說的白玉是指含透閃石95%以上的白色軟玉,主要產於新疆和田。和田白玉潔白溫潤,氣質高貴,是收藏的寵兒,但有的藏家盲目求白,只要看到白的玉石,就以為是新疆白玉而掏錢購買,其實白玉並非只是和田白玉,青海玉、俄羅斯玉、韓國玉都有白玉,這幾種玉與和田白玉的價格相差很多,一些商家往往拿青海白玉或俄羅斯玉冒充和田白玉,收藏者一定要仔細鑒定,以免上當。

  要根據自己的喜好收藏,不要盲目求白。自宋以來,宮廷玩玉以黃為上,特別是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更是對黃玉喜愛有加,以致後來極品黃玉比羊脂白玉更受藏家喜愛。在2008年北京瀚海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年制」刻款黃玉出戟螭龍瓶,以499萬元人民幣成交。隨著玉礦的減少,原材料跟不上市場的需求,玉器價格漲得很快,好的白玉也越來越少,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到自己喜愛的白玉作品,這就使我們要轉移一下視線,和田青白玉、青玉、黃玉、碧玉、墨玉也是不錯的選擇,古代君子文人就喜歡佩戴青白玉,寓意清清白白。由此可見,收藏玉器還應理智選擇。

  誤區之二

  白色的玉石就是羊脂白玉

  羊脂白玉是新疆白玉中的極品,白、糯、潤、溫、細,且數量少,不少人看到很白的玉就誤認為是羊脂白玉,其實白玉與羊脂白玉在礦物質成分和化學結構上是有區別的,用儀器測定可以清楚地看到區別,在玉器市場上人們無法時刻用精密儀器鑒定,便漸漸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標準,認為羊脂白玉應該是有較高油脂度、有柔和白度、潤澤細膩的新疆白玉籽料。

  對於經驗豐富的行家來說,區分白玉和羊脂白玉不是什麼難題,但一般愛好者往往錯把白度高的玉當做羊脂白玉,要是買到新疆白玉的話還好,可要是買到青海白玉、俄羅斯白玉的話,價格就比羊脂白玉低很多了。市場上有用水石冒充羊脂白玉的,但水石白得比較乾澀、僵硬,而羊脂玉有油脂光澤,反射光線不強,購買時要注意區分。

  現在羊脂白玉玉礦已經枯竭,新品不多,以前出產的大都被藏家珍藏,能買到好的白玉就不錯了。因此,在購買時要認清優劣,不要盲目追求羊脂白玉,避免花冤枉錢。

  誤區之三

  古玉與新玉盲目對比

  古玉在拍賣中價格屢創新高,特別是乾隆玉更是精美絕倫,致使一部分人只認古玉,覺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間。其實這要綜合來看,如果古玉沒有很好的題材和歷史內涵,其價值不一定比新玉高,一些現代玉雕大師的作品也屢創拍價新高。

  何況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古玉仿品,紅山文化玉龍,龍山文化玉龍,良渚玉琮、玉璧,漢代玉璧、玉劍飾等,作偽水平都相當高。很多人在鑒定時主要看玉器的沁色,認為有沁色就說明在地下埋藏時間久,其實不然,自然形成的東西,人也可以做出來,例如用火燒玉,可以做出「雞骨白」,把玉縫進羊腿或狗肚裡,可以做出「血沁」,放進烏梅水裡煮,可以冒充「水坑」,煮過後迅速冷凍,可以產生「牛毛紋」,這些沁色作偽的手法,藏家很容易打眼,購買時一定要仔細鑒定。

  隨著手工藝水平的發展,玉器製作由傳統的手工磨製,進入了機器加工時代,現代玉器作品較之古玉作品更精細,更有觀賞性。特別是一些大師的作品,加工持續走高,成為人們競相追捧的對象,文物商店的老玉墜賣不過新玉墜,這也是玉料和雕工共同反映出來的,我們要理性收藏新玉和古玉,找准投資熱點,必有升值空間。

  誤區之四

  撿漏心理,一夜暴富

  投資藝術品,說白了還是為了能升值賺錢,玉器收藏是個很好的渠道,資源類的東西一直就是漲漲漲,這是由它的稀缺性決定的,人們可以作為保值資產留存,不過,想買到一件好玉一夜暴富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商家在賣東西的時候往往花言巧語,誤導買家以為自己能撿漏,撿到「餡餅」了。

  希望大家投資玉器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求暴富,但求長久,「只要買對,不怕買貴」,今年買的玉看似貴了,但是明年再回頭看,發現還是值得。遇到鑒定問題多和專家交流,多學習,眼力高了,投資收益自然就會高了。

  誤區之五

  帶皮的就是籽料,重皮不重玉

  新疆白玉籽料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田地區古河床和兩側階地中,山料經過在河中沖刷磨蝕,失去稜角,表面變得光滑,形成籽料,多有黃、黑、紅、褐等皮色,愛好者看到這種有皮的玉就誤認為是籽料,這是錯誤的。過分看重玉皮帶來的是造假皮之歪風,用山料甚至其他不好的玉料在機器里滾成籽料外形,再燒上皮子,沒有經驗的買家很容易上當。大家在購買時要擦亮眼睛,避免把山料當籽料。

  有的藏家認為不帶皮的玉不是好玉,至於需不需要留皮,什麼位置留皮,這和雕刻工匠的藝術眼光有關係,作者在設計作品時,根據所雕刻的題材或皮色的位置,來選擇是不是需要去掉皮子,皮色不好的話就要去掉,只保留好的玉質,如果皮色美,就可以保留皮子加以巧妙利用,俗稱「巧雕」,俏色用得好會錦上添花,大大提高玉的價值。

  誤區之六

  追捧和田籽料,輕視山料

  時下很多人對和田籽料甚為追捧,反而輕視山料,認為山料不潤、顏色干白,寧可要一個籽料的小墜也不要山料的大把件,這是有點極端的。和田籽料的價格限制了很多人的購買力,山料的價格這幾年迅速增長,相對少之又少的籽料來說,山料的數量還是較多的,大家不妨選擇好的山料作為投資對象,升值潛力也是很大的,但要注意有不法商人用加工過的山料冒充籽料出售。

  誤區之七

  以硬度衡量玉質

  和田玉硬度高,韌性強,可以劃破玻璃,有的人在賣玉器時,喜歡拿來劃一下玻璃,看到能划動玻璃自身無損的話,就斷定為玉,這是不科學的。玻璃的硬度通常為摩氏6度,而石英質玉石、瑪瑙、紅綠寶石,以及一些人造寶石硬度都在6度以上,就算同等硬度的材料也能互相劃刻,顯然不能作為判斷標準。

  經常在報紙雜誌上看到有天價翡翠買賣,使得有些人就認為翡翠比白玉好。其實不然,這要看藏家的藝術眼光和個人喜好。翡翠是舶來品,明朝才傳入中國,而白玉是本地貨,歷史源遠流長,早已被國人認同。兩者都有各自的藝術特點和自身魅力,只要材料質地好,雕刻工藝精湛,都是有很大升值潛力的。

  誤區之八

  以重計價,忽視其他

  和田玉經過4000多年的採挖,玉礦幾乎枯竭。上個世紀50年代,新疆籽料每公斤賣50元至100元,到2004年底,普通籽料價格到了7萬元左右,2006年,籽料價格猛增到30萬元以上,好的籽料更是以塊論價。而現在和田玉籽料的價格達萬元一克,真是匪夷所思。不過玉的價格不能單純以重量計算價格,還要看綜合方面的因素,比如玉色、材質、工藝、沁色等方面。一件有歷史故事或特殊意義的古玉,或工藝大師雕刻的新玉,其價格都遠大於重量所體現的價值。

  誤區之九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這句古語是有道理的,河裡出來的滿皮籽料,如果不加雕琢,裡面的優質內涵就不能釋放,好的工藝還能增加玉的收藏價值。

  可是,有些藏家只認雕工,認為沒有雕工玉就不美了,這就有點偏激了。大家都知道田黃石很昂貴,篆刻大師用田黃治印留邊款時都盡量少刻字,惜石如金。玉器便是如此,面對有漂亮皮色的籽料,玉雕大師往往都不忍下手,頂多只是去掉雜色,或只打個孔用於佩戴,很多籽料都保持著原貌出現在各個拍賣會中,原石陳設也成為一種美。

  誤區之十

  急功近利,落入故事圈套

  有些朋友到市場上看到心儀的玉,便急於想買下。商家看準時機,添油加醋編造一番故事,讓人誤以為這塊玉有來頭,有典故,升值潛力大,不買就虧了,致使買家頭腦一熱就乖乖掏錢。雖然編故事的伎倆只能對付某些「菜鳥」買家,但這樣的事還是屢見不鮮的。

  購買玉石首先要看清材質,是不是真玉?如果是真玉的話,再看產地,是新疆玉還是青海玉,是俄羅斯玉或韓國玉,是獨山玉還是岫岩玉等。再看年代,是古玉還是新玉?如果是古玉的話,就看雕工符不符合時代特徵;是新玉的話,看玉質雕工怎麼樣,是不是大師所刻……所以在購買時心要淡定,不要盲目聽信商家編造的故事。

  玉器收藏者應學會鑒別玉的質地,了解玉的特性,對和田玉、青海玉、南陽玉、俄羅斯玉、岫岩玉等硬度、色澤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此外,還要有一定的歷史知識,掌握各朝代更替的順序,了解歷代用玉的禮制、圖案和特徵等。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素養,才能判別某件玉器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推薦閱讀:

五位頂級收藏家的家
相信看過的人都會收藏
如果想學鑒別古董,我該怎麼入門呢?需要確定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比如絲綢,瓷器,錢幣等等么?
普通百姓如何玩轉收藏投資?(下)
大神私藏的5個最強在線工具網站,強大到沒有朋友!(必收藏)

TAG:收藏 | 誤區 | 玉器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