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者:吳梅村
《紅樓夢》作者新探
傅波
鍾長山
按:本文以《紅樓夢》的各種版本和「脂批」等原始資料為基本依託,輔之以考證,認為明末清初學界魁首吳梅村應是《紅樓夢》的原創作者,江南才子嚴繩孫應是《紅樓夢》的增刪者「曹雪芹」本文進而推定「脂硯齋」實名應是尤侗、「畸笏叟」實名應是秦松齡、「立松軒」的實名應是納蘭明珠的次子揆敘。《紅樓夢》的創作、增刪、評批均出自閱歷豐富的大文學家之手。至於被胡適及後來的主流紅學家們反覆考證的,與敦誠、敦敏有詩文往來的,只活了40歲的窮困書生——北京曹雪芹只是與《紅樓夢》增刪者的曹雪芹同名同姓而已,與《紅樓夢》並無任何關係,與曹寅家族也無任何關係,把「紅學」當成「曹學」研究80多年的歷史,實際上是走進了一個誤區。在成書時間判定上,本文認為曹雪芹故於壬午,應為康熙時期的壬午年(1702年),而非乾隆時期的壬午年(1762年),這一突破使很多紅學方面的研究難題迎刃而解。
《紅樓夢》的作者是誰?兩百多年來,這個問題不斷被提出,不斷被考證,好象是已經解決了,實際上並沒有解決。原因是《紅樓夢》是一部因政治傾向明顯而隱去作者真實姓名的小說,加之關於《紅樓夢》作者及創作過程的資料十分罕見,這給研究工作增加了許多難度。當前普遍的說法認為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此說從胡適先生考證開始,始終佔主導地位。
80多年來,主流紅學家們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考證、研究那位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突然被發現並走紅的、與敦誠、敦敏有詩文往來的寒酸小詩人曹雪芹(此人與《紅樓夢》增刪者的曹雪芹是生活在不同年代同名同姓的兩個人,我們稱此人為北京曹雪芹),但是到目前為止,連一些基礎性命題都不能自圓其說,老是在曹寅家族問題上繞來繞去。至於北京曹雪芹與《紅樓夢》這部巨著的關係的研究方面,更無半點進展。現在應當是走出《紅樓夢》作者研究歷史誤區的時候了,提出如下觀點,敬請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一、曹雪芹不是《紅樓夢》作者
曹雪芹為《紅樓夢》的整理者和增刪者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曹雪芹絕不是《紅樓夢》的原創作者。這在各種版本的《紅樓夢》書中和序中都有明示。
「(空空道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1)」這段話已明確指出曹雪芹是在原著的基礎上「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現存最早的甲戌本並沒說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其他有序文的抄本也否認了曹雪芹是這部書的作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菊月夢覺主人作抄本八十回序中說:「說夢者誰?或言彼,或雲此」,認為作者並沒有確定。戚蓼生序、舒元煒序都同樣沒有提到曹雪芹是作者(2)。程偉元乾隆五十六年最早的刻本的序文中也只是說:「《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記雪芹曹先生刪改數過」(3)而已。可見《紅樓夢》從開始流傳時起,都不曾說曹雪芹為《紅樓夢》的作者。
從批書人的批語、評語中也可以證明曹雪芹不是《紅樓夢》的作者。
甲戌抄本第一回:「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鑒』」句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一書,乃其弟棠村序也。」請注意這裡是「雪芹舊有《風月寶鑒》」是「有」不是「著」,曹雪芹正是在《風月寶鑒》的稿本上,「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
甲戌本十三回後記,「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兩件,嫡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漏,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之」。「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本是《紅樓夢》稿本原文所敘,現在所見各抄本中均被改為秦可卿因得了水虧火旺病而死,顯然是曹雪芹所刪改。此條也是「作者」與「芹溪」並列,可見「作者」與「芹溪」非一人也。
曹雪芹做了大量的增刪《紅樓夢》的工作,如「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獄神廟茜雪慰寶玉」花襲人有始有終」「衛若蘭射圃」、「王熙鳳知命強英雄」等章節,至今不見於《紅樓夢》各種版本,而只有提綱見於脂批的有關文字。曹雪芹在增刪中揉進了康熙朝的政治事件和若干好友的經歷(如納蘭明珠家和曹寅家的事,賈寶玉有納蘭性德和曹寅的影子)。所以使同時期的批書人看到了活脫脫的身邊人物形象,才有「樹倒猢猻散之句今猶在耳」。「三十年前事見於三十年後」、「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寥寥矣」,「倒捲簾法,實寫幼年往事」,「有是事,有是人」,「實在有的」,「真有其事」等批語,由於曹雪芹將自已身邊的事融入《紅樓夢》的故事情節中去了,故批書人可以特指出某某事。裕瑞《棗窗閑筆》的記載就認為雪芹是一位增刪者;「舊聞有《風月寶鑒》一書,又名《石頭記》,不知何人之筆,曹雪芹得之,以是書所傳述者,與其家之事略同,因借題發揮,將此部刪改至五次,愈出愈奇,及以近時之人情諺語,夾寫而潤色之,藉以抒其寄託」(4)。
從百二十回本同八十回本比較中,也可以看出《紅樓夢》並不是曹雪芹所著。現在發現的各種脂批版本雖然都不超過八十回,但是脂硯確實看過八十回以後的文稿,並了解其中的情節。在他的批語中提供出許多後三十回的伏線。從這些伏線中,我們可以知道曹雪芹準備修改《紅樓夢》原稿後三十回中故事情節的脈絡。許多伏線所提示的情節與程甲本後四十回的內容完全不同。脂硯這些伏線的意見是提示曹雪芹進行再創作的思路,可惜雪芹早逝,該按伏線改寫的沒改寫過來。這就說明脂硯與雪芹批改《紅樓夢》時,已有一部原書稿,根據脂批認定,這部《紅樓夢》原稿為一百一十回。
我們從《紅樓夢》文本中也可以看出曹雪芹刪改原著的痕迹。從庚辰本脂評《石頭記》可以發現原著曾寫鳳姐有兩個女兒,大的叫「巧姐兒」,小的叫「大姐兒」。曹雪芹改寫成鳳姐只有一個女兒叫大姐,後來按劉姥姥的意見改名為「巧姐兒」。當時雪芹在增刪中忘記照應前面,所以在庚辰本中第二十七回、二十九回的文字未改,直到戚本時代才被改掉,故出現巧姐年齡時大時小這一問題。程、高的整理、校正並沒有完全抹去原著的痕迹。還有如第三回中賈母曾把自已的一個二等丫頭鸚哥給了黛玉。在第七回中從雪雁口中知道鸚哥已更名為紫鵑。但是到後四十回中紫鵑之外又出現一個鸚哥,也是賈母二等丫頭。這些都證明雪芹對《紅樓夢》原著進行人物方面的刪節合併,在前八十回中有的刪掉了,有的沒有徹底刪掉,而後四十回雪芹沒有做過增刪,故保留了原著的面貌。同時也出現了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的不統一的狀況。可見,曹雪芹只是《紅樓夢》的增刪者,並非原創作者。
二、明末清初學界魁首吳梅村才是《紅樓夢》原創作者
吳梅村臨終時留有遺囑:「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無一時一境不歷艱苦。死後殮以僧裝,葬我鄧尉、靈岩之側,墳前立一圓石,題曰:詩人吳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銘」(5)。一位明未清初的著名文學家為何在臨終前說這些話呢?可能是因為吳梅村是做過明清兩朝官的人,自認有愧明朝,直到死一直悲痛至深。但「死後殮以僧裝」,「墳前立一圓石」做墓碑,這一超乎尋常的作法。難道只是因一仆事二主的懺悔所至嗎?是否還存在著某種暗示呢?」
《紅樓夢》是一部以言情為表象,暗寓明顯政治傾向的小說,(6)從其悼明之亡、揭清之失的創作動機來看,作者應當是一位明朝遺老、官宦名人、文學大家。從《紅樓夢》空空道人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與石頭的對話中,可知「石頭」就是《石頭記》的作者,後《石頭記》「因毫不干涉時世」,改為《情憎錄》,都與梅村遺囑「圓石」、「僧裝」相合。
《紅樓夢》第一回有一條偈語:「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這開篇偈語是全書第一創作主題。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在首句「無材可去補蒼天」七個字旁邊,便添有一句批語:「書之本旨」。又在第二句「枉入紅塵若許年」七個字旁邊,也有一句批語:「慚愧之言,嗚咽如聞」。我們知道批書人與著書人關係十分密切,這兩條批語不但道出了《紅樓夢》創作主題,而且也表明了作者的創作動機。而吳梅村在自己墓前立一圓石做墓碑,並殮以僧服,正是承認自己是《石頭記》中那塊無法補天的頑石,是《情僧錄》的情僧,是厭倦紅塵的空空道人,是《石頭記》的真正作者。其創作動機就是通過《紅樓夢》這種文學形式,來書寫「身前身後事」,把自己「枉入紅塵若許年」而「無材可去補蒼天」的激憤心情表達出來,為了避免文字獄,作者在《紅樓夢》中所寫的故事,表面上雖然真真假假,撲朔迷離,然而實質上所表現的是作者對滿清封建官僚社會的深惡痛絕之情和對朱明王朝的「慚愧」之意。
我們再從甲戌本《脂碩齋重評石頭記》敘《石頭記》來歷看,是否能找到與吳梅村有關的資料。
「空空道人……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題曰《金陵十二釵》」此處有眉批云:「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一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懷舊,故仍因之」(7)。《紅樓夢》是一部「將真事隱去」的小說,這是人所共知的,其開篇轉來轉去究竟是為了表達個什麼意思呢?是否將作者的真實姓名隱藏其中呢?
這段文字是表達兩個層次的意思。從空空道人「從頭至尾抄錄而來」,「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孔梅溪題書名顯然是一個層次。曹雪芹披閱、增刪又是一個層次。兩個層次之間用「後因」聯接表示從時間概念上曹雪芹要晚於第一層次的人物。第二層次說明得很清楚,即曹雪芹披閱,增刪。那麼第一層次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們《紅樓夢》完成的經過嗎?空空道人、吳玉峰、孔梅溪是作者為避文字獄的託名,它告訴我們《紅樓夢》曾經幾易其名,作者最初本意《紅樓夢》應名為《石頭記》,《石頭記》本為石頭所記,那麼作者真是一塊沒有任何思想的石頭嗎?顯然不是。這石頭真讓人費思量。我們知道在清初那個歷史時期,文人既怕觸及禁網,又想衝破文綱反映自己的意志,有些事情,既不能明說,又不能不說,既怕人知道,又怕不知道,所以巧妙地利用「不涉及朝廷」的形式,將真事隱去寫出不僅涉及朝廷,實際上是反對朝廷的作品,這是可以理解的。《紅樓夢》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將真事尚且隱去,作者的真名自然不敢暴露了,只能採取一些隱敝的辦法來反映出來。我們試看一下序中提到的幾位人名是否與作者有關係。我們採用遞進取字法,首先取吳玉峰的第一字「吳」取孔梅溪第二字「梅」,這樣就出現一個新名字「吳梅」,那麼如果再取批語中棠村最後一字,即是名字的第三字「村」字,從而組成「吳梅村」這一人名(8)。這是巧合,還是巧妙的暗示?其實不用這樣複雜地分析,只吳玉峰三個字就可聯想到梅村。梅村祖籍有一名山稱為「玉峰山」,按古之習慣稱梅村為「吳玉峰」是可以的。我們感到批書人可能是吳梅村的至友親朋,因懼怕文字獄,故甲戌以下各抄本都刪去「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這樣一句容易暴露作者身份的話。批書人覺得至友親朋作出這樣曠古僅有的傑作而不留姓名,是天大的不公,又不可在序中另加「某棠村題曰某某某」,讓朝廷猜出作者是誰,而觸及文綱,禍及家族。故採取批語形式提示「其弟棠村序也」。棠村不應是雪芹之弟。「雪芹舊有《風月寶鑒》」,其序也應是「舊有」,棠村自然應是「舊有」時代的人,即作者同時代的人才說的通。而梅村與棠村正好同列,梅村寫《風月寶鑒》,其弟棠村作序順理成章。至於「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一書」批語的用意是同棠村是梅村之弟一樣,其真實用意是為了說明雪芹有《風月寶鑒》一書,而作者並不是雪芹自己,那麼,此書的原創作者是誰?答案直指吳梅村(9)。
那麼從吳梅村的著作中是否可以發現梅村創作《紅樓夢》的蛛絲馬跡呢?吳梅村所撰《秣陵春》傳奇在形式上和內容上有許多與《紅樓夢》相似之處,是梅村創作《紅樓夢》的又一證據。一是兩書書名相合。秣陵指南京,南京古稱石頭城,《秣陵春》就是《石頭春》,同《紅樓夢》另一個名稱《石頭記》極其相似;二是兩書都以「真」、「假」做為人物姓氏。《紅樓夢》中有「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存)」,《秣陵春》中有「真大爺」、「賈姐姐」;三是兩書都是以「鏡子」和「玉」做為貫穿全書的道具。《秣陵春》中有舊主所賜的「宜光寶鏡」《紅樓夢》中有太虛幻境警幻仙子的「風月寶鑒」。「鑒」就是「鏡子」,隱言「史鑒」,即故國興亡的史鑒。《秣陵春》中展娘有「玉杯」,《紅樓夢》中寶玉有「寶玉」,皆以「玉」為線索。《秣陵春》同《石頭記》的種種相似之處,足以證明前者是後者的祖本。而《紅樓夢》的增刪者正是注意到了兩書相聯之處,更化名姓曹,使兩書都以「曹」姓人物做起始。《秣陵春》以曹善才彈琵琶懷念舊主開頭,又以曹善才彈琵琶迎送舊主亡靈為結束。而《紅樓夢》則是以曹雪芹在悼紅軒中批閱《紅樓夢》為起始,悼紅軒即悼念朱(紅)明王朝。
在吳梅村的詩作中也有可以證明其為《紅樓夢》作者的詩句。如《破硯》詩中寫道:「一擲南唐恨,拋殘剩石頭。江山形半截,寶玉氣全收(10)」。這「石頭」同《石頭記》的「石頭」同梅村「頑石」墓碑是有關聯的,石-豕-豬-朱-朱明王朝《石頭記》就是《朱明王朝記》。這「寶玉」同《石頭記》中的「寶玉」從思想上和政治內涵上是何其相似。很有可能此時梅村正在從事《紅樓夢》創作,或是已完成了《紅樓夢》的構思。
吳梅村具有著作《紅樓夢》這樣一部文學巨著的文學功底。《紅樓夢》一書包羅萬象,醫人星算,琴棋書畫,以至酒令雅迷,奇花異卉、珍餚美味,無一不通,無一不曉。鄭方坤《梅村詩抄小傳》稱:梅村「少負絕人姿,過目成誦。凡經史百家,稗官小說,山經地誌,釋典道藏,以及酉陽之典,羽陵之蠹,珠囊玉笈之遺。赤文錄字金匱石室之秘,自十五、六歲時,即原原本本,兼綜共貫,作文章,如兔起鶻落,風發泉涌,千言倚馬,莫能窺其涯矣。(11)」從鄭方坤的評價中就可以看出吳梅村具有無一不通,無一不曉的才能。乙卯,庚辰本十七回有脂批「恰極,工極。綺靡秀媚,香奩正體。(12)」吳梅村正是善於「從香奩入手,故一談兒女閨房之事,輒千嬌百媚,嬌艷動人」(13)的高手。如寫《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羊車望幸阿誰知?青冢凄涼競如此!我何花間佛素琴,一彈三嘆為傷心。睹將別鵠離鸞引,寫入悲風怨雨吟。」;《蕭史青門曲》:「百兩車來填紫陌,千金榼送出雕房。紅窗小院調鸚鵡,翠館繁箏叫鳳凰。白首付璣阿母飾,綠韝大袖騎奴裝。灼灼夭桃共穠李,兩家妹妹驕紈綺。九子鸞雛斗玉釵,釵工百萬恣求取」;《圓圓曲》:「從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還有《題鴛湖閨詠四首》、《思陵公主輓詩》、《詠拙政園山茶花》、《題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八首》(14)等用詞華麗、婉約、哀怨、千姿百媚。以上可知梅村善寫「兒女閨房之事」。這同《紅樓夢》表層主題是相合的。梅村為明末清初詩壇泰斗,《紅樓夢》中詩詞意境非大家而不能為之。
《紅樓夢》中許多人物、場景的生活原型均能在吳梅村詩中找到。如《清涼山贊佛詩》是根據清世祖順治與董小婉的愛情傳說所作。《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與清世祖與董小婉的愛情傳說極其相似。作者應當是將清世祖與董小婉的愛情傳說當作《紅樓夢》的生活原型了。我們知道,《紅樓夢》中許多生活描寫都是在皇宮內才有的。而吳梅村是有條件接觸宮內生活的。梅村在清朝宮中做過東宮侍讀、弘文院侍講、國子監祭酒,任過《太祖太宗聖訓》纂修官,非常了解宮中情況,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有人說《紅樓夢》是描寫江寧織造府曹寅家的生活,我們不這樣認為。曹家再有錢有勢也不會超過皇帝的生活,而賈府中有關生活的描寫都是宮中的情況。如,書中所記的西洋用品,只有宮中才能使用到。「以曹寅的顯赫,還不能從教士處得到金雞那,說寶玉口中的依費哪,只宮中才有,寶玉是帝王化身,亦接近情理」(方豪《<紅樓夢>故事的人物問題》)(15)。
另外,吳梅村還將明末清初的生活經歷所見、所聞做為生活原型寫進了《紅樓夢》。如吳梅村寫《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紅樓夢》中就有妙玉的形象;吳梅村有《詠拙政園山茶花》,《紅樓夢》中就有大觀園;拙政園主人梅村的親家海寧陳相國被革職抄家,沒藉拙政園,《紅樓夢》中就有榮國府被抄家的描述;吳梅村《琵琶行》序中提到「因言先帝在玉熙官中,梨園子弟奏水嬉、過錦諸戲」,《紅樓夢》中就有諸多梨園弟子的描寫;梅村詩中多首詠和尚、道士的詩篇,《紅樓夢》中就有癩頭和尚和空空道人及禪學思想;梅村有《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中選金陵女為妃,《紅樓夢》中就有選秀女制度形象描寫等等。梅村涉取若干實有的人物形象塑造小說中人物,汲取南北方若干景色,渲染環境,使一部《紅樓夢》聲情並茂,環境怡人。
吳梅村具有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極為豐富的生活閱歷。鄧之誠稱梅村「喜用口語,亦是一蔽」(16),而一般人認為口語的運用正是《紅樓夢》的一大成就。吳梅村熟於《兩漢》、《三國》及《晉書》、《南北史》,故用典皆雅。如《吊衛允文》云:「非關衛瓘需開府,欲下高昂在護軍」正指其監護高傑軍,而暗切姓名。《雜感》:「取兵遼海哥舒翰,得歸江南謝阿蠻」。以唐降將哥舒翰比吳三桂,以謝阿蠻比陳圓圓。此等用典梅村詩中比比皆是,這又與《紅樓夢》的寫作手法「將真世隱去」相合。不僅如此,他曾寫過《秣陵春》傳奇和幾部雜劇,而且也組織排過戲,有過寫戲排劇的經驗,《紅樓夢》中關於戲子的描寫也就不足奇了。吳梅村是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畫家,《紅樓夢》中有關繪畫和書法的情節的描寫對梅村來說更是輕車熟路。
梅村一生坎坷,經受了明清兩朝的政治鬥爭,因吊明之亡而獲「詩禍史禍」,隨時有入獄的危險,「牽累幾至破家」。這一經歷使他本人吊明之亡的感情加以升華,對清產生了憤恨,而這種深惡痛絕之情,因有所避忌只能用「不能補天」的頑石來做喻托,通過閨友閨情而披露自己一段極不尋常的情感史話和政治主張。所以他有寫《紅樓夢》這樣一部明為「不涉及朝廷」而實為揭露清朝之失的長篇巨著的思想基礎。
吳梅村被薦赴召路過淮陰云:「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17)」。此數語俯仰身世,悲痛最深。《紅樓夢》中一個不能補天的頑石,流落人間不正是其詩句的真實寫照嗎?賈寶玉最後走出家之路也是作者思想在《紅樓夢》中的反應。
「明天子殉社稷之時,梅村亦思相刃以自裁,捐軀以見去,徒以雙親年老,濡忍不決。及入本朝,逼於徵召而就職,然讀其詩詞樂府,故國舊君之思,流連言外。如『古人一飯猶思報,廿載恩深感二毛』。聲有餘哀,情文兼至。臨終時曾作詞表達了心跡;『剖卻心肝今置地,問華佗解我腸千結。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節,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18)。明眼人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出《紅樓夢》自始至終一直貫穿著「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的思想,只是怕觸文綱在本事之上加了數層障幕而已。
吳梅村有足夠的時間創作《紅樓夢》。如梅村為《紅樓夢》原創作者這一論點成立,那麼,《紅樓夢》的創作時間當在順治十四年至康熙十年「家居者十四年」期間。在這十四年間,雖然梅村為「奏銷案」所連累,但也有足夠時間寫作《紅樓夢》。我們猜想《紅樓夢》完成的最初二十餘年中,只流傳在極小的圈子內,主要原因是其中有「礙語」,這些「礙語」牽涉到當時的政治禁忌,直到曹雪芹做了增刪,潤色剔去礙語之後,才得以流傳。所以說《紅樓夢》不只是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也是一部包涵著深刻的政治內容的文稿。
梅村有掌握南京、北京兩地地方語言的條件。他又出生在太倉(今江蘇省蘇州市轄太倉市),既在南京做過官後,又在北京做過官,他對北京、南京兩地環境、風土人情、地方語言的了解使他在《紅樓夢》中的語言運用和情景渲染上均運用自如。而其在宮中了解到的滿族故鄉——東北的一些風土人情也都在小說中有所體現。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知道吳梅村是具有寫作《紅樓夢》的經歷、文學功底和思想基礎的。吳梅村應是《紅樓夢》的原創作者(19)。
三、《紅樓夢》增刪者曹雪芹實名應為嚴繩孫
嚴繩孫(1623-1702),字穗友,號秋水、勾吳嚴四,無錫縣人,歲能書徑尺大字,及長,以詩詞書畫聞名。順治六年(1649)參加了由學界泰斗吳梅村主盟的慎交社並與秦松齡等10人結雲門社,號稱「雲門十學」。康熙十四年(1675)結識滿族最有名望的詞人、大學士明珠之子納蘭性德,成為忘年至友。康熙十八年(1679)朝廷調舉博學鴻儒,嚴繩孫受薦而避試,但仍被選中,授翰林院檢討,參與《明史》編纂。以後曾任日講起居注官、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等職。康熙二十四年(1685)辭官回家鄉隱居,卒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
我們認定嚴繩孫就是《紅樓夢》增刪者曹雪芹主要依據有七條:
(一)嚴繩孫故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四十一年正好是康熙壬午年,與「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的脂批相合,此點甚為重要。
(二)嚴繩孫同性德、曹寅是非常親密的朋友和文友。他熟悉性德、曹寅兩家的家庭生活情況,故可以把兩家的人和事當做生活原型增寫進《紅樓夢》中去。
(三)嚴繩孫是吳梅村學生和朋友,可以得到梅村的《紅樓夢》原稿。
(四)嚴繩孫曾在朝中任職,了解一些宮庭內幕。
(五)嚴繩孫以善詩聞名於世,在同輩中有「婉約深秀,獨特神韻」的佳譽,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其詩作的特點同《紅樓夢》中的部分詩作的風格相合,故《紅樓夢》批語中有「余謂雪芹撰此書中,亦為傳詩之意」。
(六)壽鵬飛曾在《<紅樓夢>本事辨證》一書中提到「《樗散軒叢談》亦云雪芹為無錫人」,嚴繩孫正是無錫人。
(七)嚴繩孫有著文人的錚錚鐵骨。當他被薦博學鴻儒時,拒不參加考試。他的詩詞文集《秋水集》有明顯地反清傾向。表現出其不願同清廷同流的文人氣節。這種氣節正同《紅樓夢》所反映出的反清傾向相合(20)。
我們分析,《紅樓夢》經過初創之後,曾在梅村的學生和文友中抄傳。無錫的嚴繩孫、尤侗、秦松齡都是梅村的學生和朋友。梅村當時是文壇盟主,嚴、尤、秦是其盟下會員。他們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都不願意歸順大清,又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共同受到清王朝的沉重打擊,共同的命運使他們有了共同創作意圖。
嚴繩孫得到的《紅樓夢》本子,是經過孔梅溪所題的《風月寶鑒》,而且還有梅村之弟棠村的序。康熙二十四年,嚴繩孫辭官回鄉後,開始大幅度增刪《紅樓夢》。他「深知擬書底里」(脂硯批語),延續了吳梅村的「幻筆」寫法,「作者借他人酒杯,消自己傀儡(有正本《石頭記》五十四回立松軒批語)」,明處他把自己熟悉的明珠家、曹寅家的人和事寫進了《紅樓夢》,使《紅樓夢》更具有現實性和可讀性。所以有人認為《紅樓夢》是寫明珠家事,也有人認為是寫曹寅家事。暗處仍然是寫宮庭內部的政治鬥爭和揭露清王朝對文人的殘酷壓迫和殺戮,延續了梅村的悼明之亡,揭清之失的創作主題。經過嚴繩孫的精心加工,使《紅樓夢》的創作主題更加深化,同時又在政治內核的外面加了數道幕障,使人們對《紅樓夢》人物原型愈加判斷不清,賈寶玉有順治帝的影子又有性德的形象;林黛玉有董小宛影子,又有盧氏的形象,賈政有攝政王多爾袞的影子,又有納蘭明珠的形象……以至乾隆看了《紅樓夢》本子後都認為是寫明珠家的事。只有這樣增刪,才能沖淡原稿中明顯的「硬傷」,才能使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面世。這應當是《紅樓夢》增刪者曹雪芹的最大心愿,同時,也是他的最大功績(21)。
嚴繩孫為何要用曹雪芹化名呢?因為奏銷案後,江南官宦士紳皆一敗塗地,生活難以維繼,獨曹寅家仍然榮華富貴。嚴繩孫可能出於嫁媧於曹家的企圖,也可能同曹寅等人有所約定,起了同曹寅的號曹雪樵相似的名字曹雪芹,使人一看到曹雪芹就會聯想到曹雪樵。這一名字,騙過了從乾隆朝開始到目前為止的許多紅學研究者,使他們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認為雪芹是曹寅之子或之孫,實際《紅樓夢》的作者並不是曹家人,也不可能是曹家人。把「紅學」變成「曹學」來研究是不正確的。《紅樓夢》批語中有「自執金矛又執戈,自相戕戮自張羅」的表露,可知嚴繩孫和批書人感到寫朋友的家事有自相殺戮之嫌。(22)
進一步研究,我們認為脂硯應是著名文學家、戲曲家尤侗。尤侗生於1618年,故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甲申年),同脂硯故去時間相合。尤侗是吳梅村要好朋友,號西堂老人,其祖籍也是無錫。無錫著名的萬卷樓為尤侗所重建。尤侗同嚴繩孫、秦松齡交往甚密,同曹寅是忘年之交。尤侗比秦松齡大19歲,比嚴繩孫大5歲,同批語中的作者、批者的年齡順序相一致。尤侗生活在《紅樓夢》的生活原型和作者中間,具備脂硯所具有的條件。其子尤珍(1647-1721)字謹庸,號謹坊,應當是《紅樓夢》稿本保存者之一。而畸笏應是秦松齡,秦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宋代大文學家秦觀的後代。吳梅村和曹寅都曾到其家秦園拜訪。秦園是建於明代的著名的私家園林。自康熙二十三年到乾隆四十九年整100年間,兩皇帝12次南巡,每次必游秦園,留下不少詩章,匾額和對聯。可見秦家的家庭之顯赫,園林之壯美。這園林應與大觀園有些關聯。秦松齡因奏銷案被斥革十餘年,後經納蘭性德薦舉博學鴻儒,開科尋取一等。秦松齡生於崇禎十年(1637),卒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其生卒年代同畸笏批語年代相合,又同吳梅村、嚴繩孫、尤侗、曹寅、納蘭性德很熟,故能看出嚴繩孫所寫《紅樓夢》中的故事情節是指某某事。因為嚴繩孫、尤侗都比他年齡大。秦松齡始批《紅樓夢》時用畸笏化名,到「壬午」年,秦已65歲,故以畸笏叟自稱。立松軒應是明珠次子揆敘。靖本有批:「祭宗祠開夜宴一番鋪敘,隱後回無限文字。浩蕩宏恩,亘古所無。母孀兄先[死]無依。變故屢遭,(生)不逢辰,令人心摧腸斷。積德於今到子孫,都中旺族首吾門。堪悲立業英雄輩,遺脈熟知祖父恩(23)。」此段批語為立松軒所批。他家是「都中旺族」之首,又「母孀兄先(死)」無依,變故屢遭。在增刪《紅樓夢》這段時間內,京中旺族首推納蘭明珠,他權傾朝野。後被抄家。其長子納蘭性德又夭亡,故有「母孀兄先死」之批,後明珠三子又去世,這就是「變故屢遭」。明珠有三子,長、幼子去世,那麼立松軒只能是次子納蘭揆敘。
四、《紅樓夢》作者、增刪者、評批者研究誤區辨析
首先,要走出80多年來把「紅學」當作「曹學」來研究的誤區。《紅樓夢》是在一個政治觀點相同的大文學家圈子中誕生的,作者、增刪者、評批者彼此非常了解,他們為避「文字獄」而隱名埋姓,但在書稿中又留下一些線索來點撥識者,以求共鳴。那麼,把「紅學」當作「曹學」來研究的誤區主要形成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是胡適先生等新紅學專家們首倡並追求的。胡適先生等專家從《四松堂集》這本詩集中偶爾翻出與敦誠、敦敏有詩書往來的、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曹雪芹後,驚喜萬分,千方百計論證這個曹雪芹就是《紅樓夢》的作者,認定敦誠、敦敏、北京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就是《紅樓夢》的創作年代,認定北京曹雪芹就是曹寅家族之人(24)。80多年來,這個命題耗費了新紅學專家們大量的精力與時間,結果,一個個假設都成了無頭懸案。北京曹雪芹是否為曹寅之後?為其子?其孫?到目前為止北京曹雪芹父親叫什麼名字都說不清楚,清史檔案中曹寅家族中無曹雪芹之人,曹家保存下來的家譜中也無曹雪芹之人。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曹寅,號雪樵,那麼,他的兒子或孫子能號雪芹嗎?在封建社會與爺爺、父親的號用一個字,在一個等級森嚴的大家族中有可能嗎?北京曹雪芹的年齡也是一個定不下來的問題,敦誠有兩首挽北京曹雪芹的詩,第一句分別為「四十蕭然太瘦生」、「四十年華付杳冥」,依據這一線所考證,現在一般認定北京曹雪芹生卒年代為1715-1763年。也有人為了靠上「壬午」年,而定其卒於1762年的,也有定其卒於1764或其它年份的。80多年,新紅學專家們為考證北京曹雪芹的身世發表了很多論著,他們一直在與《紅樓夢》毫不相干的,自相矛盾的、以假設為基礎的「曹學」中徘徊,一直在曹寅後代中苦苦尋找曹雪芹,但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現在我們知道的北京曹雪芹性格豪放不羈,嗜酒如命,生活窮困,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生活,晚年卧床不起,《:左右因病無錢醫治而夭亡。這樣一位人物有精力,有財力去撰寫鴻篇巨著嗎?飯都吃不上拿什麼購買筆、墨、紙、硯(當時紙相當昂貴)?這樣的經歷、閱歷能寫出《紅樓夢》里的情節嗎?現在知道的北京曹雪芹存世的詩僅有兩句,無任何文采可考,與《紅樓夢》更無半點關係。再簡單一點說,這樣一部有明顯政治傾向的小說,作者敢冒殺頭之險而署真名實姓嗎?敢用身家性命去敲文字獄大門嗎?既然敢屬真名怎麼會「披閱十載」《紅樓夢》卻連一點痕迹也沒有留下來呢?這樣的一個人非說他是《紅樓夢》的作者和增刪者,很多人現在還在為這樣一個不能成立的命題固執地考證、呼喊,這實在是中國文學史研究領域的悲哀。今天,應該是走出誤區、還歷史本來面目的時候了,胡適先生及持其觀點的新紅學專家們的「紅學說」、「曹學說」當休矣。
第二,要走出《紅樓夢》成書於乾隆年間的誤區。《紅樓夢》應成書於順康年間。早在北京曹雪芹出世13年之前,就有人化名曹雪芹完成了《紅樓夢》八十回的增刪工作,但非常可惜的是「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如前如述,這個人應該是嚴繩孫,那麼,有什麼理由把增刪《紅樓夢》的年代由1762年(乾隆壬午年)提前到1702(康熙朝壬午年)呢?這樣前推一個甲子的立論能站住腳嗎?
有事實可證,《紅樓夢》的增刪者曹雪芹、批書者脂硯齋、畸笏叟、立松軒與曹寅、納蘭性德生活在同一時代,而且關係非同一般。
《紅樓夢》的批書者在評、批時多次提到「有是語。像極,畢肖」,「嫡真實事,非妄擬也」,「句句都是耳聞目睹者,非杜撰」,「是句甚對,余幼時所聞之語合符」證明批者了解《紅樓夢》作者和增刪者在文學創作中所利用的素材,對在書中所用的語言甚至都聽說過,某些事都看見過。庚辰本有一條批語說:「『樹倒猢猻散』之語,全猶在耳。曲指三十五年矣。傷哉,寧不慟殺!」(25)我們認為:「曲指三十五年」應指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奏銷案」,這是清政府製造的假借抗稅之名而以打擊江南士大夫為目的的大案,共黜降13517人,吳梅村等江南名士慘遭迫害,文學魁首、詩壇泰斗、主持的文壇盟會全部被禁,江南文人傾家蕩產,四散而逃,《紅樓夢》中葫蘆廟那場大火影射的應是「奏銷案」。在多年後朋友在一起聚會時,有人提起此事,曹寅曾引用了一句俗語,就是「樹倒猢猻散」。曹寅的文友施瑮在曹寅死後懷念他的一首詩中說:「廿年樹倒西堂閉,不待西州淚萬行。」自注說:「曹楝亭公時拈佛語,對客云:『樹倒猢猻散』。今憶斯言,車輪腹轉。……楝亭、西堂皆署中齋名」(26)庚辰本還有一條批語:「大海飲酒,西堂產九台靈芝日也。批書至此,寧不悲乎!壬午重陽日。」批者還在「西堂」「大海飲酒」,而且還清楚記得飲酒日期是「西堂產九台靈芝日」曹寅自號「西堂掃花行者」,這又證實此「西堂」當為曹寅署中的「西堂」。曹雪芹能在《紅樓夢》中用上「樹倒猢猻散」這一句話,應當也是聽曹寅說過。
批書者不但熟知《紅樓夢》的故事情節,而且還與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著實實在在的聯繫。庚辰本有脂硯批語:「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聊聊矣,不怨夫!」脂硯認識鳳姐,且為其點戲執筆。甲戌本有畸笏批稱:「『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畸笏不但同鳳姐、賈家熟悉,而且還托「鳳姐賈家後事兩件」。說明兩個批書人都熟悉賈家情況,且同書中人物有個人交往。《紅樓夢》增刪者、批書人與修改過程中《紅樓夢》的生活原形也為同一時代人,「昨阻余批《葬花吟》之客,嫡是玉兄之化身無疑」(甲戌本)。
200多年來,紅學研究爭議不絕,但在一個問題上都相對一致,就是《紅樓夢》中有性德和曹寅的「家事」。這裡的「玉兄」或為性德,或為曹寅。我們認為增刪者曹雪芹在編修《紅樓夢》中增進更多的應是明珠家的事。所有這些都說明《紅樓夢》的增刪者、評批者與性德、曹寅不僅是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而且關係密切,而成書年代應是康熙時期(27)。
性德生於1655年,故於1685年,曹寅生於1658年,故於1712年,我們認定的《紅樓夢》增刪者曹雪芹為嚴繩孫,生於1623年,故於1702年(壬午年),評批者脂硯齋為尤侗,生於1618年,故於1704年,畸笏叟為秦松齡,生於1637年,故於1714年。立松軒為納蘭揆敘,生於1674年,故於1717年。增刪者、批註者與性德、曹寅不僅生活時代相合,而且關係非常密切。性德、曹寅年齡相仿,同入值宮禁,又都極富文采,與江南文人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特別是性德,出身高貴血統,祖輩為葉赫貴族,母系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之女。性德父明珠為康熙朝首輔大臣、權傾朝野,但性德不戀官場,不貪功名,執意做閑雲野鶴,與嚴繩孫、秦松齡等文學大家把酒問詩。納蘭性德與嚴繩孫雖年齡相差32歲,卻成為忘年莫逆之交。故此,我們認為「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中的「壬午」應當比當前紅學研究中普遍認為的乾隆「壬午」(1762年)提前一個甲子,即為康熙朝「壬午」(1702年)。
此外,從版本源流上看,《紅樓夢》原稿應創作於順、康年間。目前所見到的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皆是乾隆抄本。那麼,鑒於缺章回、缺頁、缺回目、缺字,版本中互有傳抄互有訛誤等情況,完全能反映出底本年代久遠。如果不是有幾十年的時間差,各版本破損、混亂的情況不會這樣嚴重。
還應當說明的是,乾隆二十一年對清至乾隆五十六年程甲本印刷發行的35年間,抄本流行,洛陽紙貴,各種抄本極不統一,加之原稿破損嚴重,缺章少回,錯抄、漏抄、混抄之處常見。如庚辰本第七十五回批語頁有這樣的記錄:「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此條記錄明顯是在抄錄中將兩條批語記做一條。「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對清」是一條批語,「缺中秋詩,俟雪芹」又是一條批語。因反覆傳抄和過錄等原因,將兩條批語抄成一條的。據鄭慶山在《談靖藏本<石頭記>》中統計,靖本的十五條批語中,只有一條析為兩條者,絕大多數則是兩條並為一條,可證批語轉錄中兩條合為一條之多。再則,《紅樓夢》批語中全部是干支紀年,突然出現一條以皇帝年號紀年,令人不可思議。更重要的是,其它版本並沒有「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請」的記錄。這隻能說明這是庚辰本的過錄本的抄寫對清時間,而不是曹雪芹在世時間。
其實,早在1920年代王夢阮、蔡元培、壽鵬飛等(28)諸位先生就認定《紅樓夢》是寫順治、康熙朝事,而且認為作者是通過《紅樓夢》反映當朝的大事件。
總之,我們認為,《紅樓夢》作者研究一定要糾正新紅學家們苦苦探尋了80多年的研究方向,突破把「紅學」當作「曹學」來研究的框子,以新的視角去考證《紅樓夢》作者,以真正讀懂這部偉大歷史文學巨著。
《紅樓夢》增刪者曹雪芹實名應為「嚴繩孫」(外一篇)
曹雪芹是《紅樓夢》的增刪者,而不是作者,這是原著中的記載,也是筆者認為在紅學研究中需要澄清的基本問題。但是,那位「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為《紅樓夢》最後完成做了大量工作的曹雪芹是誰?批書的脂硯、畸笏和立松軒又是誰?近三百年來,眾說紛紜。從胡適先生開始,。多年來主流紅學家們一直在與《紅樓夢》不相干的、並且自相矛盾的、以偽證為基礎的「證據」中徘徊,一直在曹寅後代中苦苦地尋找曹雪芹。然而,在誤差一個甲子的前提下怎麼會找到真正的曹雪芹。本文通過對原著、批語和其他有關資料的研究,認為故於康熙朝壬午年的無錫人、著名文學家、詩人、畫家嚴繩孫就是曹雪芹,而脂硯為尤侗、畸笏為秦松齡,立松軒為明珠次子)敘。現考證如下,錯誤之處,敬請指正。
一、曹雪芹是曹寅同時代人
我們認為曹雪芹、批書者和曹寅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庚辰本有一條批語說:「『樹倒猢猻散』之語,全猶在耳,曲指三十五年矣。傷哉,寧不慟殺!」還有一條批語:「大海飲酒,西堂產九台靈芝日也。批書至此,寧不悲乎!壬午重陽日。」「樹倒猢猻散」是曹寅說過的話,「西堂」是曹寅署中齋名。這可以在曹寅的文友施瑮在曹寅死後懷念他的一首詩中得到證實。詩中說:「廿年樹倒西堂閉,不待西州淚萬行。」自注說:「曹楝亭公時拈佛語,對客云:『樹倒猢猻散』。今憶斯言,車輪腹轉。……楝亭、西堂皆署中齋名」(《隋村先生遺集》第16頁《病中雜賦》)。施瑮的詩和注證實批書人是曹寅同時代人,而且親耳聽到曹寅說過「樹倒猢猻散」的話,且印象很深。故在《紅樓夢》中出現此語,批者就聯想到曹寅曾說過此話。批者還在「西堂」同曹寅「大海飲酒」,而且還清楚記得飲酒日期是「西堂產九台靈芝日」。曹寅又自號「西堂掃花行者」這又證實此「西堂」當為曹寅署中的「西堂」。曹雪芹能在《紅樓夢》中用上「樹倒猢猻散」這一句話,應當也是聽曹寅說過此話。因為批者在批《紅樓夢》時多次提到「有是語。像極,畢肖」,「嫡真實事,非妄擬也」,「句句都是耳聞目睹者,非杜撰」,「是句甚對,余幼時所聞之語合符」,證明批者了解曹雪芹在文學創作中所利用的素材,對其在書中所用的語言甚至都聽說過,某些事都看見過。說明曹雪芹同批書者、同曹寅是同一時代人。
批書者不但熟知《紅樓夢》的故事情節,而且還與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著實實在在的聯繫。庚辰本有脂硯批語:「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聊聊矣,不怨夫!」脂硯認識鳳姐,且為其點戲執筆。甲戌本有畸笏批稱:「『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畸笏不但同鳳姐、賈家熟悉,而且還托「鳳姐賈家後事兩件」。說明兩個批書人都熟悉賈家情況,且同書中人物有個人交往,更證明批書人、寫書人和曹寅都是同時代的人。
《紅樓夢》增刪者、批書人與修改過程中《紅樓夢》的生活原形也為同一時代人,「昨阻余批《葬花吟》之客,嫡是玉兄之化身無疑」(甲戌本)。說明雪芹增刪、編改《紅樓夢》時,「玉兄」仍然健在。這也證明同時代人寫同時代的事,同時代人批同時代的書。
二、曹雪芹卒於康熙壬午而非乾隆壬午
靖藏本和甲戌本有批語:「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曹寅故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批語中的「壬午」應是曹寅生活年代中的「壬午」,即康熙朝「壬午(1702)」,並非乾隆朝「壬午(1762)」,這是我們與主流紅學家的根本分歧。曹雪芹曾同曹寅有過親密的接觸,才能將曹寅的話或曹家的事寫進《紅樓夢》。如果是乾隆壬午,曹雪芹和批書者不可能聽到曹寅說過的話,批書者也不可能認定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描寫的故事情節有一些是曹寅家的事,曹雪芹也不可能信手拈來地把曹家的人和事,甚至當時說過的話寫到《紅樓夢》中去。
壽鵬飛著《<紅樓夢>本事辨證》引《樗散軒叢談》稱:《紅樓夢》「是康熙間某府西席某孝廉所作」。《樗散軒叢談》作於乾隆年間,可知乾隆年間的作者並不認為《紅樓夢》作於本朝,而是作於康熙朝。這也證實了「雪芹為淚盡而逝」之「壬午」應是康熙「壬午」。
此外,從版本源流上看,《紅樓夢》原稿應創作於順治、康熙年間。目前所見到的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皆是乾隆抄本。那麼,鑒於缺章回、缺頁、缺回目、缺字,版本中互有傳抄等情況,完全能反映出底本年代久遠。如果不是有60年的時間差,各版本破損、混亂的情況不會這樣嚴重。
至於《紅樓夢》作者或增刪者還有主張「洪昇說」「曹寅說」及「曹頫說」「曹天佑說」等,簡言之,只一條即可否定,即都不符合曹雪芹卒於壬午年的條件。
其實,早在20世紀20年代王夢阮、蔡元培、壽鵬飛等諸位先生就都認定《紅樓夢》是寫順治、康熙朝事,而且認為作者是通過《紅樓夢》反映當朝的大事件。
如果曹雪芹、批書人和曹寅都是生活在康熙時代的人,而且是非常熟悉各自的生活情況這一觀點成立的話,那麼,曹雪芹究竟是誰呢?
《紅樓夢》的前身是《風月寶鑒》。脂硯齋批語說:「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在認定曹雪芹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曹雪芹「增刪五次」的「舊有」的「風月寶鑒」來自何處。
三、曹雪芹「舊有」的《風月寶鑒》來源於吳梅村
甲戌本《紅樓夢》中有「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吳玉峰是《紅樓夢》的第一位作者,吳玉峰不僅題了書名,而且還撰寫了《紅樓夢》書稿。我們考證吳玉峰應當是吳梅村。吳梅村是明末清初最有名望的詩人、劇作家、畫家,祖籍崑山後移居太倉,崑山有名山因產玉而得名「玉峰」山。梅村以家鄉的山名為化名,既為逃避文字獄,又不能埋沒其首創《紅樓夢》之功。「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九字為甲戌本獨有。因為「吳玉峰」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想到文壇巨匠吳梅村,為避文字獄,在其它本中被刪掉了。
儘管《紅樓夢》的作者、增刪者、批書人採用種種隱敝辦法,掩飾《紅樓夢》作者的真實姓名,但還是在作者的一些作品中露出了蛛絲馬跡。
吳梅村所撰《秣陵春》,在形式上和內容上有許多與《紅樓夢》相似之處,這也是梅村創作《紅樓夢》的又一證據。一是兩書書名相合。秣陵指南京,南京古稱石頭城,《秣陵春》就是《石頭春》,同《紅樓夢》另一個名稱《石頭記》極其相似;二是兩書都以「真」「假」做為人物姓氏。《紅樓夢》中有「甄寶玉」、「賈寶玉」《秣陵春》中有「真大爺」「賈姐姐」;三是兩書都以「曹」姓人物懷念舊主做起始。《秣陵春》以曹善才彈琵琶懷念舊主開頭,又以曹善才彈琵琶迎送舊主亡靈為結束。而《紅樓夢》則是以曹雪芹在悼紅軒為起始,又以曹雪芹悼紅軒即悼念朱(紅)明王朝為結尾;四是兩書都是以「鏡子」和「玉」做為貫穿全書的道具。《秣陵春》中有舊主所賜的「宜光寶鏡」,《紅樓夢》中有太虛幻境警幻仙子的「風月寶鑒」。「鑒」就是「鏡子」,隱言「史鑒」即故國興亡的史鑒。《秣陵春》中展娘有「玉杯」,《紅樓夢》中寶玉有「寶玉」,皆以「玉」為線索。在吳梅村的詩作中也有可以證明其為《紅樓夢》作者的詩句。如《破硯》詩中寫道:「一擲南唐恨,拋殘剩石頭。江山形半截,寶玉氣全改。」這「石頭」同《石頭記》的「石頭」同梅村的「頑石」墓碑,從思想上和政治內涵上何其相似。很有可能此時梅村正在從事《紅樓夢》的創作,或是已完成了《紅樓夢》的構思。
我們都知道《紅樓夢》是總名,甲戌本有後出各本所沒有的「凡例」,此凡例應為《紅樓夢旨義》,梅村不但著了書,題了書名,而且還寫了《紅樓夢旨義》。有人說「旨義」是畸笏所撰,畸笏不同意用《紅樓夢》這個書名,他「甲戌再評仍用石頭記「。如果是畸笏所撰,應稱《<石頭記>旨義》。吳梅村創作了《紅樓夢》,題了《紅樓夢》書名,又撰寫《<紅樓夢>旨義》是合情合理的。其創作手法是「將真事隱去」,而「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梅村在「旨義」中重申,「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日閨友閨情,並非怨世罵時之書矣」之語為正話反說。
梅村著作的《紅樓夢》後經孔梅溪的批改,題名為《風月寶鑒》。雪芹所「舊有」的「風月寶鑒」正是梅村所著的《紅樓夢》。從現有的資料看,梅村已完成了《紅樓夢》一百二十回的創作(29)。
推薦閱讀:
※《文心雕龍——辨騷第五》作者:劉勰
※帝國雄關 上 作者:劉 劍
※如果 我是詩人 作者:綠意紫晴
※壽命無常一 作者:達真堪布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講記5??作者:傅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