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字的世界 世界的漢字

漢字之美,書法之境,從來都是深深鐫刻在中國人內心深處的文化因子,它隨時可以激活中國人心中承載千年的文化積澱和文化基因,從漢字的任何一個筆畫開始,都可以演繹出無數的文化認同和人物故事。中國人生活的格局、文化的結構、人生的境界,和漢字都有許多關聯。而隨著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其文化的影響力也自然擴大。越來越多寫著漢字的飛機出現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機場,越來越多寫著漢字的產品出現在五洲四海的各個角落。漢字已經不再是世界上許多人覺得神秘的符號,而是和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在發生著關聯的文字。而越來越多的老外,也對學習漢字有了巨大的熱情,並從漢字入手來理解和認知古老而神秘的中國、日新月異的中國,漢字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其影響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闊。漢字之書吳志維/文直面浩瀚書海,隨手翻開一本,一頁頁翻過間,作者的思想通過一串串文字得以表達。這是我們司空見慣的閱讀方式,中文外文別無二致。我們似乎忽略了,我們讀到的這些漢字,都有它們各自的「身世」,它們之間也有著錯綜複雜的裙帶關係。有這樣一些書,揭示了漢字個體的淵源和漢字之間的邏輯關係。《流沙河認字》 流沙河 著讀了《流沙河認字》,你才知道,我們以往頂多是讀過書,而流沙河讀得懂字!他說:「你若面對生字,能讀出音來,能講出義來,能寫出形來,那就算認得了。不過,漢字往往今音之外尚有古音,今義之外尚有古義,今形之外尚有古形。你若能進一步讀出古音,講出古義,寫出古形,並能說清楚此字的古今演變過程,那就算完全認得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流沙河是成都人的緣故,他的《流沙河認字》讀起來更像是擺一擺漢字的龍門陣。例如一個「國」字,流沙河向讀者展示了從甲骨文、金文、篆文演變的過程,如同自然課上老師用標本揭示蝌蚪變青蛙的秘密。同時,一個「國」字在武則天時代、太平天國時代的特殊造型背後的故事,也妙趣橫生。《漢字樹 》 廖文豪 著翻開廖文豪所著的《漢字樹—— 活在字里的中國人》,恍若天書。日常習以為常的詞語和句子被爆破成一個一個的漢字。在這裡,500個與「人」有關的漢字不僅是裸露的,甚至被肢解了研究。偏旁部首,如同器官標本一樣被重新分類比較,驗證著作者提出的觀點。作者引入電腦強大的彙編整理能力,有系統地梳理漢字的構件,試圖找出解釋力更強的說法。於是,作者巧妙地將漢字的部首作為漢字的構件之一,進行梳理整合,將其濃縮在「漢字樹狀圖」中,通過清晰、簡要的說明,可以讓毫無文字學根基的讀者,也能憑藉自身的漢字使用經驗,得到許多新奇的發現與樂趣。編者強調了漢字對於拼音文字的優勢:歷經了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完備的符號系統,許多先民的生活方式、地理環境,乃至世界觀與宇宙觀,至今還留存其中。這是其他拼音文字所無法企及的。《漢字王國》 (瑞典)林西莉著林西莉所講解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漢字,如關於人的身體、水與山、農耕和家畜、車和船、路、酒和器皿、麻與絲、竹與樹、工具與武器、房子與屋頂、書籍與樂器……她對每一個字都進行了刨根問底地探討,並以散文的筆法,寫下它們的來龍去脈,闡釋它們的美。她還集錄了幾百幅圖片,這些圖片直觀地表現出相關漢字的造型來源,一目了然。《文字的故事》 唐諾 著據說唐諾讀《說文解字》不過癮,遂向甲骨文尋找中國文字原貌,以成此書。正如編者所言,唐諾,一個遊手好閒的漫遊者,隨手拾起散落在歷史途中的文字碎片,抹去上面的灰塵,撥弄它們發出「叮噹」的脆響……於是記憶部分復活,古老的靈魂被召回那麼一點點,歷史和當下碰出火花。我們有幸跟隨作者進入一座座歧路花園,希望找回與文字曾經親近的感情,以支撐我們脆弱的智慧……《細說漢字》 左民安 著作者以1000個有代表性的常用漢字為例,分別說明了它們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書、簡化字演變的;同時通過形體分析,具體地解釋了每個字的字形與字義的內在關係;還以古代詩文中的例句為證,述及了每個字的本義、引申義和假借義;並對某些容易認錯、讀錯、用錯的字,分別從形、音、義等方面作出比較,指出產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錯誤的方法。書中《漢字的結構》部分入選香港中學語文課本。流沙河:漢字很美很強大彭雄/文成都的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一直喜歡研究中國古代文字,他對筆者談了許多有關漢字的故事。他說,「中國是唯一一個能認識3500年前的古代文字的國家,我熱愛漢字,我覺得研究古文字很好玩、很有趣,我認為古人不可能憑空編造出文字來,每一個文字都有它的產生、演變、流傳的過程。如果你認真研究一個漢字,追根溯源,你會大吃一驚,會發現它背後有許多故事,也會發現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比如『我』字,現表第一人稱,指自己。然而在古代,『我』是表示一種兵器。古代的寫法,『我』字右邊是一個『戈』, 『戈』用來表它的意,說明它一定與某種兵器有關;中間橫著的另一件武器——鈀,又叫鎲鈀,就是豬八戒的兵器『九齒釘鈀』,這象它的形。合起來讀WO,這樣我們知道,『我』一定是一件古代的兵器。可是,在商代的文獻中,『我』字已經作為第一人稱了,說明『我』這個字,很早就被借用了,大約有的地方,把第一人稱讀WO,正好有一種兵器也讀WO,就借用過來了,古代文字假借是很普遍的。」過去古人研究中國古文字有一個致命傷,那就是他們都沒有見過甲骨文,對許多字的解釋,都是從理論到理論,多為架空之論,落不到實處。《說文解字》共有540個部首字,你去查部首,將每個字的解釋看看,你會發現,古人總是根據字形,推斷一個字的意思。有些字在後來的變遷中和古代的寫法相去甚遠,與最初的文字——甲骨文比較,變化就更大了。甲骨文是在1899年前後才被發現的,有個學者叫王懿榮,他好古文字學。一次生病時,突然發現一味叫 「龍骨」的中藥上面刻有許多的花紋,最後弄清楚這是古時的一種文字。20世紀初才開始研究甲骨文字,因此,那些古代研究《說文解字》的人,在研究古文字時只見過史籀文、鐘鼎文、竹簡、帛書。史籀文即「古文」,相傳這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作。王國維根據《說文解字》所保留的一些《史籀篇》文字,推斷其字體處於石鼓文與秦始皇刻石之間,是春秋戰國間秦人所作。鐘鼎文即「金文」。竹簡即戰國時代的古文字,帛書即春秋時代的古文字。就像有人來研究你而沒有見過你父親一般。比如你研究某一個人,如果你能知道他父親的模樣、性格、年齡、生活經歷等,研究兒子就容易多了。甲骨文就好比是一切古文字的父親。清末民初,人們開始重視對甲骨文的研究,1903年劉鶚將自己收藏的5000餘片甲骨文,精選1000多片,拓印成冊,取名《鐵雲藏龜》,這是殷墟甲骨文歷史上的第一部著錄書。對甲骨文研究作出貢獻的有王襄、劉鶚、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等人。在過去文字學又叫「小學」,是國學的基礎。清代有個王筠,他是著名的文字學家,喜研究小篆與大篆文字,尤擅說文之學,與段玉裁、桂馥、朱駿聲並稱清代文字學四大家。著了一部《說文釋例》和《文字蒙求》,我在初中一年級時就學過了,現在川大研究生才開始學習。過去許多人沒有學好文字學,還鬧了許多的笑話:比如,我們今天都知道「止戈為武」一詞,有些解釋就不對,「止」就是腳趾,表足,表用足跳舞;「戈」不是指兵器,而是指舞蹈者手中拿著的禮器,這是一種武舞。還有,過去我們說「人言為信」,說「信」表「信用」、「誠信」。其實,造這個字時,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一個口,是表示一個人請另一個人捎一個口信,遠古時代沒有通訊工具,大多以口相傳,聽者可能信,也可能不信。還有一個姓羅的人,取名羅四維,其實也說明他不懂文字學,這個羅的上面不是一個「四」字,而是一個「網」字。另一個姓雷的先生取名雷雨田,顯然也把「雷」字下面的結構搞錯了,下面過去不是「田」字,而是一個「回」字。中國早期的古漢字,不是同一個人,在同一個時間段內造的。古人住在不同的地方,又沒有召開所謂「全國文字統一大會」,當然是各用不同的文字,表示同一個意思。只有到了秦始皇滅六國,才在李斯的主持下,將全國各地的文字整理了一下,叫「文同范,車同軌」。其實中國語言文字的豐富性,正是其他文字所無法比擬的,中國文字複雜而富有變化,還很有藝術性呢,中國漢字書寫出來可以作為一件單獨的藝術品——書法。中國除漢字以外,還有許多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但都無法構成高文化所需要的優美。從南北朝起,少數民族多次入主中原,但在強大的漢文化面前,形成巨大的文化落差,不論是薩都剌還是納蘭性德,都改用漢文寫詩作詞。康熙帝都不得不改滿文為漢文,作為官方文書的書體。你可以征服一個國家的軍隊,但你永遠也不能征服中華文化,甚至很快就把你同化了,為什麼呢?這就是「軟實力」,很厲害!漢語、漢字、漢文化,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文字、文化都無法與之相比擬的。漢字推動亞洲文化的發展夢溪筆談/文漢字作為中國文化形成和傳承的重要載體,迄今已經走過了數千年的時光。在漫長的歲月中,和漢字同時期的古老的文字如埃及的楔形文字、古巴比倫的象形文字都隨著歷史車輪的轉動而慢慢湮滅於塵埃之中,唯獨漢字以其獨特的生命力不斷地發展並向周邊國家傳播,漢字的傳入和使用,改變了這些國家無文字的歷史,使深層次的文化交流得以進行,並逐漸形成以中國儒學思想為核心、漢字為重要特徵之一的「漢字文化圈」。在歷史上,日本、朝鮮、越南都曾經將漢字作為官方文字,閱讀漢籍經典(文言文),並成為其上層社會的代名詞。相應的,這幾個國家大多數的歷史典籍均使用漢字記載。在近期的一項統計中顯示,目前使用漢語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3億,平均在世界上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說漢語。如果加上日本和韓國,那麼使用漢字的人數則超過15億,佔全球人數的四分之一。可以說,漢字已經超越了語言,為整個亞洲乃至世界搭建起了溝通的橋樑。漢字曾為日朝唯一官方文字漢字文化圈的形成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歷史過程,朝鮮作為中國的近鄰,最早將漢字作為其官方的唯一文字。根據記載,在公元3世紀,也就是中國的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漢字開始傳入朝鮮半島。在公元372年,高句麗的小獸林王設立「太學」,將漢字字書和中國經史著作作為教材,從而讓漢字和漢文化得到了大力的推廣。而當時朝鮮半島另一個政權百濟也請東晉人為博士,以漢字編寫了《百濟史》。此後的1000多年時間裡,漢字成了朝鮮半島唯一的書寫文字。直到1446年,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創製了本民族的文字《訓民正音》,成為當今朝鮮文字的雛形。日本接受漢字的時間略晚於朝鮮,大約在晉朝時期,漢字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成為日本當時貴族記錄事情唯一的載體。長期以來,日本人民以漢字作為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真名」。公元5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假名」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公元8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萬葉集》的編定,故稱「萬葉假名」,是為純粹日語標音文字的基礎。之後,日本在漢字的基礎上開始創造自己的文字,其創造和完善主要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來完成的。前者標音漢字楷體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後者採用漢字革體創造日文「平假名」。儘管自10世紀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漢字的使用卻並未因此而廢止。在今天,已在世界佔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1000多個漢字。值得一提的是,書法作為漢字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傳入朝鮮和日本後,也深受當地文人墨客喜愛,並湧現出了一大批書法大家。如朝鮮新羅時期的金生、高麗時代的韓滬(筆名石峰);日本平安時期的寂蓮、藤原俊成、藤原定家;鎌倉時代的妙造大師、夢窗疏石;桃山時代的近衛信尹、本阿彌光悅和松花堂昭乘等。隨著書法在日本國內的不斷發展,在公元17世紀的江戶時代,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書道」。從1948年起,朝鮮和韓國相繼推行「去漢字化」。不僅禁止漢字在官方記載中出現,也取消了漢字教學。但隨著漢字文化圈的影響力不斷加深,朝鮮和韓國國內恢復漢字的呼聲也日益加強,最終兩國也開始陸續恢復漢字的教學和使用。其中朝鮮於1968年恢復漢字教學,同年發行的漢字教科書使用漢字1500個。朝鮮各類全日制中學從初中開始就教學生學習漢字,一直到高中畢業,要求學生能掌握2000個左右的漢字。而韓國則於2005年宣布所有公務文件和交通標誌等領域,全面恢復使用漢字和漢字標記。時至今日,漢字在韓國隨處可見。路牌、廣告牌、地鐵站牌都以漢字標記。絕大部分韓國人都有漢字姓名,在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也同時標記韓文名和漢字名。東南亞國家的漢語熱從漢代開始,海上絲綢之路就成為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通道,經過宋、元的發展,其不僅溝通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更是將中國文化和漢字帶到了今天的東南亞一帶。從明清開始,大量的中國人興起了「下南洋」熱,進一步提高了中國文化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越南歷史上受到中國文化影響頗深,無論是上層人士的交往,還是學校教育以及文學作品的創作,均以漢字為工具。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公元13世紀,越南才創立了自己的本國文字—─字喃。而字喃也是以漢字為基礎,用形聲、假借、會意等方法創製的表達越南語音的新字。在1945年,越南開始使用拉丁化新文字,被稱為「國語字」。但是,在越南的名勝古迹、寺廟的橫匾、對聯、家庭的祠堂中仍然沿用漢字。民間舉辦婚禮用雙「喜」,過春節貼倒「福」,為老人祝壽時也用「壽」字等。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中最為發達,最為富裕的國家。其70%是華人移民,因此漢語在新加坡有著重要的地位。新加坡的母語是馬來語,漢語和英語為該國的兩大官方語言。1968年新加坡教育部成立簡化漢字委員會,1976年發布的修訂本《簡化字總表》所收簡化字與我國的簡化字完全相同,書寫上也採用橫排方式,並且採用與我國一致的漢語拼音。和新加坡情況類似的還有馬來西亞,目前馬來西亞有中國血統的馬來人和華僑佔全部人口的76%,學校推行雙語教育。馬來西亞教育部於1973年成立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正式頒布《簡化漢字總表》,所收簡化漢字與我國也完全相同。近年來,馬來西亞不少小學都開設了漢語課程,不僅教授學生學習漢語,同時也加入了大量的漢字書寫課程。泰國古稱暹羅,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很大。在很多泰國圖書館、泰國人的家裡都有中國文化典籍。特別是在近年來,中泰交流日益頻繁,使得泰國也掀起了一陣漢語漢字學習熱潮,泰國當地的居民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會經常使用漢語,如泰國王室成員詩琳通公主就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泰國共有1524所院校開設漢語課程,863056人學習漢語。世界青睞神奇漢字夢溪筆談/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相對應的,以漢字為代表的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可和青睞。美國有關部門非常重視漢語作為外語的作用。從2000年開始,紐約市第26學區委員會一致肯定了中文作為「全球通行技能」之一的作用,並決定將中文列為該區初中學生的外語課程。這是中文教育在紐約公立學校推廣所獲得的一次重大突破。受此影響,從2006年起漢語教學進入美國中學教育。在美國已將中文列為大學升學考試的外語科目,與西班牙文和法文並駕齊驅。不少大學還增加了中文在教學計劃中的分量,以適應教育形勢的變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3000萬人,有100多個國家的2500餘所大學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程,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的考點遍布五大洲。在世界一些地方,漢字其實已經超越其自身含義,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由於中國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大,外國人時興起中文名字,如加拿大首位女總理金寶(Kim Cambell)、前安大略省長李博(Bor Rae)。而在國外,不僅有人把中國字掛在家裡,夾在書里,更有人甚至把漢字文在身上。比如NBA著名球星艾佛森就在脖子上文了一個「忠」字,姚明曾經的隊友吉姆·傑克遜則文上了《老子·道德經》上的一段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雖然他們未必知道這些漢字的真正含義,但正是漢字中那豎撇捺折勾的優美造型吸引著他們,同時也反過來推動老外們學習漢字,了解中文。進入漢字世界的洋學生一鷗/文圖我在大學裡教外國學生漢語,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在所有的課程當中,漢字的閱讀和寫作是最難的。當然,歐美學生他們是拼音民族,他們的語言是表音文字,根據讀音八九不離十地能夠寫出來單詞,日韓學生也是用的假名片假名之類的拼音系統,但是還存留有大量的漢字,一到學習漢字的環節,日韓學生就顯示出特別的天賦,歐美學生疙疙瘩瘩丟筆畫少部首的情況就多多了。漢字是表意文字,以高中文化程度來衡量,8000多個漢字,只有1100個讀音,再加上偏旁部首的表意表音,漢字片語的結構和語法也和其他語言大相徑庭,學起來的困難程度就可想而知。地圖哥有一個美國學生,來自阿拉巴馬,身材魁梧,金髮碧眼,當過消防隊員,年紀比其他同學大幾歲,思維要慢一些,學習起來困難很大,雖然他非常努力地學習,每次上課請他回答問題,無論問什麼,他都只有四個字:這是地圖!一個學期過去了,他還是只能說「這是地圖」。我們背地裡叫他地圖哥。怎麼辦?我想了一個辦法。熱情的成都人,看見外國人就「哈羅哈羅」打招呼,一般初次見面問的問題也差不多,來自哪個國家啊,到成都來做什麼啊,為什麼要學習漢語啊等等。假期里,我就給他編了一套現成答案,每天教他一句,讓他練習,背誦。兩個星期以後,這個套路總算背熟了。於是,我鼓勵他上街去,進行語言實踐。剛出宿舍,就碰見一群嘰嘰喳喳的女學生。她們看見外國人,就招呼起來:哈羅!哈羅!地圖哥趕緊把背熟的套路亮出來:你好!你是美國人嗎?女孩子們很驚奇一個外國人居然會說中文。我叫地圖哥。我是美國人。你來中國做什麼啊?女孩子們好奇得很。我學習中文。看見女孩子們很瞭然的表情,知道交流初步見成效了。地圖哥忍不住微微笑了起來。你為什麼要學習中文?學了多久了?想在中國找工作?你喜不喜歡成都?你覺得美國好還是中國好?女孩子們的問題噴薄而出。地圖哥有點招架不住,只得直接把這個套路的最後幾拳打出去。我是消防隊員,我喜歡吃四川菜,也喜歡火鍋,我喜歡中國!哇,你的中文棒極了!說得太好了!女孩子們歡呼起來!開學的時候,我遇到了教過地圖哥的另一個老師,她說,地圖哥怎麼回事?以前校園裡遇到,他都低著頭,裝著沒有看見,不敢打招呼,這次他居然多遠就招呼我,還問我假期去哪兒玩沒有?他怎麼進步這麼大?這位老師不知道地圖哥的秘密武器,他靠這個認識了很多成都人,火鍋店老闆,互惠連鎖的店員,小區的保安,都和他成了好朋友,他的膽子就這樣慢慢大起來,中文也慢慢流利起來。要知道,地圖哥在家裡開新年派對,來的客人一半都是他在打街的時候認識的!奇妙的漢字外國學生在學漢語的過程中,最頭疼的莫過於一些常用辭彙,每次上課都要被四個聲調,某些辭彙,特別是被虛詞和動詞死纏爛打,攪得頭疼。比如「打」,打在英文里「Beat」,就是真的「打」,打人,打爛,都是它,沒問題,可是,怎麼,打電話,打醬油,打情罵俏,你打哪裡來……外國學生都抓瞎了,怎麼這些也要「打」?還有那個「搞」,不就是英文的做「to do」嘛,怎麼搞革命搞破壞是它,還好說,搞女人,天哪,女人怎麼做?還有那個「和」的意思,不就是and 嗎,怎麼會有N個說法:和,與,跟……天哪,為什麼那麼浪費,就用一個「和」字不好嗎?要說浪費,漢語里每一個東西都有量詞,一頭牛,一匹馬,一個雞蛋,一粒米,一本書,一支筆,一間房,一張床……媽呀,不是說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嗎,怎麼這樣麻煩浪費,用一個量詞不行嗎?不行!啊,不能說,一條貓,一架魚,一對鼻子……天啊,鼻子不是兩個洞洞嗎?哦,對了,漢語也有節約的時候,比如聲調,中文怎麼只能有四種聲調,知道直到執導只到指到,老師老式老是老實老濕牢實……天啊,怎麼區分?還有一字多義,到底要怎樣才能說得清楚嘛!比如花,本來是美麗的花花,為什麼花錢的花也是它!花天酒地花花公子也是它!語法也時時讓初學的外國學生糊塗,「中國女排大敗日本隊」「中國女排大勝日本隊」,我的上帝,勝敗那麼分明,居然意思都是中國贏,漢語啊,坑爹啊!書法課選我的書法課的學生越來越多,教室都坐得滿滿的。每次上課,都笑語喧天,教寫字的時候,我也講一點漢字的構字法,偏旁部首的意義及其變遷,他們知道了漢字的故事,寫起來就特別來勁兒。別看他們是外國人,學起漢字書法還挺快的,每學期15周,每周兩個小時的書法課,到結束的時候,我總會找一些有意義的字帖,成語啊,古詩啊,拿給他們在宣紙上臨摹,最後拿到畫店裱成捲軸,他們可以帶回家去。裱畫店的老闆簡直不相信他們才學了15次課。當然,我自己覺得小小得意。學習書法,我覺得儀式感很重要,因為書法不是簡單地寫字,而是一種文化態度,也是一種文化傳承。以前的老師都用墨汁,我感覺把書法的神韻給簡化掉了。所以我要求學生從一開始,紙筆硯墨,都必須備齊,我安排他們的第一節課就是去送仙橋,買書法工具,筆墨紙硯,筆洗,筆架,毛氈墊,都要買齊。要讓他們感受書法不是單純的寫字,而是中國傳統生活方式的表達。現在他們到了教室,都知道先必須要做什麼,屁顛屁顛地去打水,然後磨墨,像模像樣的。我呢,就像一個監工,拿一支毛筆,一張摺疊的宣紙,挨個檢查直到他們的墨色磨夠,一切就緒了,書法課才會開始。看得出來,他們自己也是很享受這個過程的,有的學生,不滿意那個瓷筆架,專門買了酸枝木的筆架,還有的學生,不要一般的筆洗,他們寧願在送仙橋轉上半天,多花幾塊錢,挑選一個自己中意的筆洗。秋季學期結束的時候,正好是聖誕節,我安排學生寫春聯,貼福字,大家做得只有那麼起勁兒了,現在教室門上都還貼得有,看上去真的很不錯。寫詩作畫現在外國人來中國學習漢語的越來越多,有些漢語說得相當不錯。每期我的書法課,都會看學生的水平,安排一次水墨畫。教他們運用墨色的濃淡,靈活使用毛筆,畫出簡單的圖案。別看這些洋學生從未接觸過墨和毛筆,經過10周的訓練,他們已經有模有樣啦。美國學校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從小就訓練學生的簡筆畫能力,如果拼寫困難,用簡筆畫來表達也是受誇獎的。我教過的外國學生在用圖畫表達意義方面,超過中國學生。這個學期,高年級的美國學生,開始跟我學習古代漢語。開頭一個星期,我們雙方都累得半死。古代漢語,不僅僅是字義語法關係,還有深不見底的文化深淵啊。拖著走。他們也夠狠,哪兒都不去,就天天學習。今天貼出他們的作業,寫的五言絕句,哈哈,好玩啊。其一錢和時間錢如冬天雪,時間像鳥飛,無錢無時間,向晚亦很美。我問:錢為什麼像雪?學生答:很少啊,有時多有時無。問:最後那兩句是什麼意思?答:如果沒有錢和時間,晚上還是會來,還是很好看的。其二朋友新朋皆如影,交歡須忘情,會當凌高山,星亮吾友情。問:新朋皆如影,什麼意思?答:很容易交新朋友嘛,就像只要有光,就有影子,是一樣的!問: 交歡須忘情?男女做愛?答: 老師,你錯了!和朋友在一起歡樂,交是交錢的交,就是把自己的高興交給別的人。問:那會當凌高山呢?答:朋友就是要一起經常爬山,山越高,星星越大越亮,照著我們呢。成都日報2014年11月8日第10、11版
推薦閱讀:

細說漢字:乳
化繁為簡,漢字變化至今有些已失去原有的美 [一點資訊]
你讀過優美的漢字有哪些?
世界上最最難的漢字是什麼? - 精華知識 - 搜搜問問

TAG:漢字 | 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