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發展簡史
一、茶名、茶字及茶的發音
物質的名實發展,一般表現為先有實後有名,先有口語後有文字,先籠統後一致的發展規律。
1、 茶之始其字為荼:
秦之前,茶無統一名字,到漢代開始用「茶」,漢魏時期民間口頭上已叫「cha」,可文字「荼」。「今茶字古作荼…至唐朝陸羽著《茶經》始減一畫作茶」——清代訓話學家郝懿汀在《爾雅義疏》中。
2、 茶的眾多稱謂:
①茶、檟、蔎、茗、荈(jia、she、ming、chuan);
②茶:CHA(陸路)→茶(日本)CHA(伊朗)CHA(阿拉伯、葡萄牙、前蘇聯)TER(海路)→TEA(英國)THE(法國)TEE(德國)等。
二、中國茶業的發展:
1、漢以前:茶從藥用到菜食
茶葉最早是當作藥用的。神農氏就是利用野生茶樹,作為解毒藥物到了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前475年),茶葉生產有了發展,茶葉用作餐點或生煮羹飲,當作蔬菜。《晏子春秋》:「嬰相齊公景時,含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漢代(兩漢)三國時期:茶文化蘊育時期
茶業東移,茶已推為飲用。茶葉貿易已初具規模,成都一帶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茶葉消費中心和集散中心。公元前59年西漢蜀人王褒(辭賦家)的《僮約》是反映我國古代茶業最早記載,其中「烹茶凈具」「武陽買茶」兩句,表明西漢時期,成都一帶茶葉已經商品化。當時在成都一帶已有茶的買賣,而且對於像王褒這樣的一個書生來說,每天飲茶已成為日常事,並配置了茶具,現在當時的四川,飲茶並非奢侈,女人普遍飲茶是有可能的。考古證明,漢代不僅巴蜀之地有飲茶之風。西漢時,茶業已由巴蜀傳到湖南、湖北。
從東漢到三國,茶業又進一步從荊楚傳播到長江下游,今安徽,浙江,江蘇等地。
3.兩晉南北朝時期:長江中下游茶區迅速發展,中國茶文化初見端倪。
在這一階段,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我國茶業也有了發展。栽培區域逐漸擴大,茶葉已成為商品在全國各地流通。
兩晉時間不久,但隨著國家的短暫統一和政治、經濟、經濟中心北移至洛陽,飲茶習俗傳播到北方豪族,長江中下游茶區逐漸發展起來。
到南北朝時我國茶葉生產已遍及到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江西等。另一方面,一些名山名寺也陸續開始種茶,如江西廬山;浙江天台山、徑山;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黃山等地都有名茶出產。
漢代從儉樸為美德。三國時門閥漸顯,但未盡失兩漢遺風。晉代門閥制度業已形成,社會風氣不變,帝王貴族聚斂成風。官吏士人爭富斗奢。於是,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養廉」,對抗奢侈之風晉出現了陸納,桓溫以茶代酒的故事。
晉《中興書》記述了陸羽以茶和果品招待謝安的故事:「陸納為吳興太守時,衛將軍謝安常欲詣納。納兄子,怪納無所備,不敢問之,乃私蓄十數人饌。安既到,所設唯茶果而已。遂陳盛饌,珍饈必具。及安去,納杖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穢吾素業!」再有《晉書》記:「桓溫為揚州,性儉,每燕飲,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以上事例少見,兩晉南北朝時,飲茶已不僅僅是為了提神,解渴,它開始產生社會功能,成為待客、祭祀的工具和一種表示精神。情操的手段,超越了自然屬性,進入了精神領域。此後「以茶代酒」「以茶養廉」,一直成為我國茶人的優良傳統。
兩晉南北朝時期是各種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的時期,出現了儒、道、佛等合流的趨勢。道家修行長生不老之求,要煉「內丹」,實際就是作氣功。茶不僅能使人不眠,而且能升清降濁,疏通經絡,幫助修鍊,所以道家愛茶。
佛教在這時,正處於一個與漢文化進一步結合,艱難發展的時期,儒、道、佛經常大論戰,各種思想常常爭的你死我活,水火不容,但對茶都不反對,這時期,文人名士,玄學。儒、道、佛,神怪故事都與茶聯繫起來,可見茶已進入宗教領域。這樣一來,茶的文化社會功能已遠遠超出了它的自然功能,其精神內涵在物質形態上以日漸顯觀,儘管當時還沒形成完整的茶藝和茶道,對這些精神現象也沒有系統總結,還不能稱之為一門專門的學問,但中國茶文化已初見端倪。
4.隋:
隋朝歷史不長,僅經歷了38年,但卻是茶從藥用,局部消費,宮廷消費者及為社交飲料的轉折點。
5.唐:以江浙為中心,中國茶文化興盛時期
唐代茶業日益繁榮。中唐時期是我國茶業的大發展時期。《封氏聞見記》反映了中唐時期茶葉消費的盛況,茶從南方傳到中原,再從中原傳向塞外過程。「始於中原,流於塞外」唐文成公主遠嫁西藏,帶去了飲茶之風,茶傳播到西藏,並與佛教進一步融合,佈道弘法,促成了西藏喇嘛寺空前規模的茶的盛會。西北少數民族在形成飲茶習俗後,還出現了與中原進行以茶換馬的茶馬交易--「茶馬古道」。
(1)產區擴展,產量日增。已基本構成現代茶葉產區的框架。
(2)創貢茶院, 立貢茶制。
浙江湖洲設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專門採制宮廷用茶的貢焙院,組織浙江長興,江蘇宜興兩地生產貢茶(顧渚紫筍、陽羨茶)。
(3)收茶稅。
(4)《茶經》問世,茶道大行。
唐朝作為我國古代茶業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其突出之處不僅在於茶葉產銷的極大發展,而且還表現在這一時期的茶文化發展。
茶聖陸羽,於公元765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的專著(初稿),780年付梓。《茶經》系統的總結了唐代及唐以前有關茶葉生產的實踐經驗和茶的文史記述。是我國古代的茶葉百科全書。《茶經》共十章七千餘字,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茶經》的問世,標誌著我國的傳統茶學得以建立,同時也標誌中國茶文化的基本框架已構建完成。對推動我國茶業的發展作出了非凡的貢獻。宋人梅堯臣稱「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
(5)提倡清飲,名茶送出。
(6)茶詩抒情,茶畫傳神。
(7)唐代茶文化的最大特點表現在五個方面:
a、確定了以煎茶法為核心的一整套茶藝技術,強調了藝茶的美學、意境和氛圍
煎茶法:炙茶—碾茶—羅茶—煮茶(一沸,二沸,三沸);
b、將人的精神與茶事相結合,強調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註定人茶合一;
c、奠定了將茶事活動與儒、道、佛思想文化相結合的中國茶道精神基本框架;
d、將茶道精神與自然山水相聯繫,強調茶人在大自然中抒發心志,以寬廣、包容之心去接納萬物,注重天人合一;
e、文人以茶作詩,記茶喻志 ,大量茶詩問世;
(8)茶文化所以在唐代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a、與佛教的大發展有關(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由於朝廷的提倡,隋唐之際, 僧居遍布全國)
b、與唐代科舉制度有關。
唐代採取嚴格的科舉制度,每當會試,不僅應考舉子像被關進雞籠一般困於考場,就是值班監考的翰林官們也終日勞乏,疲憊不堪。於是朝廷特命將茶果送到試場以供消乏解困。
舉子們來自全國各地,朝廷的提倡,舉子們的宣傳,飲茶之風在士人群中當然傳播更快。
c、與唐代詩風大盛有關,(唐代科舉把作詩列入主要考試科目)詩人要激發文思,需有提神助興之物,所以有盧仝「三碗搜枯腸,惟文學五千卷…」
d、與唐代貢茶的興起有關:
王室飲茶與一般僧侶、士人不同,不但要名茶配名水,還要金玉其器,奢華茶具因而得以發展。
e、與中原以後唐王朝禁酒措施有關
酒是傳統飲料,但做酒須以糧食為原料。中唐以前唐朝政通人和,百業俱興,導致戶丁急增,中唐安史之亂造成了社會動蕩,農民逃亡,致使中原糧食產量大降,口糧矛盾突出。
f、與陸羽倡導有關
《茶經》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建立起我國傳統的茶學,而且一改以往如煮茶喝羹般的飲茶方法,提示了追求恬淡,安謐的煎茶法,使飲茶過程藝術化,讓人從中獲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
6、宋:以福建為中心,茶文化繁榮期(古代極致期),鬥茶成為盛世之清尚。
(1)出現大茶園主。
(2)貢焙基地移至建安一帶的北苑——北苑貢焙。
(3)制茶技術更加精細,出現了專作貢的龍團鳳餅,呈現散茶的崛起。
(4)宋代宮廷茶文化的形成。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風尚。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親自作《大觀茶論》。
(5)煎水不煎茶,開創點茶法。
炙茶—碾茶—羅茶—侯湯—li盞——點茶
鬥茶分茶有術,宋人將茶與相關藝術融為一體。
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黃庭堅等一流的文學家都好茶,有茶詩,茶帖,茶畫等。「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以佳人」堪稱千古詠茶之絕唱
(6)茶館興起,飲茶風盛
7元代:茶業經濟和茶文化有明顯的承宋啟明的過渡期名茶增多,餅散茶並行。
元代茶文化出現兩種趨勢:
a.「俗飲」增多,飲茶更廣泛的與百姓生活,民風家禮結合。
b.重返自然,茶人走向自然界
元代文人處於蒙古貴族高壓之下,需以茶澆開心中的鬱結。道教流行,給茶文化回歸自然增添了理論依據。
8.明代:散茶興起,茶文化普及期
罷造龍團,惟採茶芽以進茶葉名品,散茶獨擅。瀹飲法,開千古茗飲之宗
制茶技術大發展,黃、黑、花茶工藝形成。明代文人茶人:朱權(唐寅、祝枝山、徐禎卿、吳中傑等)
9、清代:晚清低落期
清代曹雪芹嘔心瀝血所作的文學巨著《紅樓夢》描寫的是社會的衰落過程,但通篇茶香飄逸,被人稱做是文學著作中集茶葉之大成者,尤其是字第九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中,將人、茶、水、器、文,意相融相襯,描寫的淋漓盡致,堪稱登峰造極之作。
三.茶的對外傳播
1在亞洲的傳播:
茶入朝鮮半島:(和、敬、儉、真,儒學)。
朝鮮半島在七世紀前,高麗、百濟和新羅三國鼎立,公元632——646年(唐貞觀年間),新羅王逐漸統一了朝鮮半島後就開始從中國傳入飲茶習俗。新羅人仰慕佛法來中國,唐文宗初期公元828年,新羅使節金大廉由中國帶回茶籽,種於智異山下的雙溪寺廟周圍,茶向日本的傳播:(和、敬、清、寂,禪學)。
日本與我國一衣帶水,文化交流自古有之。茶入日本,可追溯到漢代,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當時茶是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的。日本是個非常善於吸取他人之長的國家。唐朝日本僧人大批來華,稱為「學問僧」,當時中國的各佛教寺院,已形成「茶禪一味」的一套「茶禮」規範,茶在民間已「比屋皆歡」了,所以茶和佛教也結伴傳去日本。(最澄—空海—榮西禪師《吃茶養身記》—千利休)
茶向亞洲其他國家的傳播:海上「絲綢之路」途徑(泉州)——東南亞;「茶馬古道」越南、寮國、緬甸等;印度從西藏傳去飲茶法;茶傳播到歐洲:義大利人馬克波羅在13世紀就與茶發生了聯繫。茶葉傳向歐洲:
(海):英、法、德、西班牙、義大利、荷蘭
(陸):葡萄牙、蘇聯
茶向美洲、澳洲、非洲的傳播:美國:1674年美國由荷蘭管轄改為英國統治,英國從茶葉貿易中獲取暴利,在美大肆打大飲茶。澳洲於1940年左右開始試種茶葉。非洲於19世紀50年代開始,由英國殖民主扶持,在東非和南洲等一些國家先後開展種茶。
至今為止,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生產茶葉,而消費國家和地區則達160個左右。
推薦閱讀:
※笑評中國文化發展史
※小時代2的幾位主演現在發展如何?
※此國對中國發展幫助巨大 美女如雲 還越來越喜歡嫁中國男人
※陸修靜對道教發展的貢獻
※姓名,影響運勢及命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