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秘密,看過之後你會說什麼呢
「徹底無產」。周恩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死後不留骨灰的人。周恩來1976年1月8日逝世,追悼會結束後,鄧穎超把家屬召集到一起,說總理遺願不留骨灰。當晚,一架農用飛機在北京凄冷的夜色中孤寂起飛,把周總理的骨灰撒在北京、密雲、天津、濱州。他生時鞠躬盡瘁,死後不留麻煩。他是一個只做奉獻,獻完轉身就走的人。
「生而無後」。周恩來在白區經常把烈士遺孤搜集起來。他常說:「不這樣,我怎麼能對得起他們的父母?」他在延安親自安排將瞿秋白、蔡和森、蘇兆征、張太雷、趙世炎、王若飛等烈士之子女送到蘇聯,並親自到蘇聯去與斯大林談判,達成一個誰也想不到的協議:這批子弟在蘇聯只求學,不上前線。子孫的繁衍是人類最實際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情感。輪到總理卻偏偏無後,天理何其不公也!
「大局為重」。他以自己堅定的黨性和人格的凝聚力,多次消除黨內的摩擦和四次大的分裂危機。紅軍長征時,周恩來是中央三人團(博古、李德、周恩來)之一、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委,當時身兼五職。在遵義會議上,只有他才有資格去和博古、李德爭吵,他做通博古工作,讓毛澤東當家掌舵。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燾要權,黨和紅軍又面臨一次分裂,周恩來主動將自己擔任的紅軍總政委讓給了張國燾。紅軍得以繼續北上,紮根陝北。50年來他是黨內須臾不可或缺的凝固劑。
「黨而不私」。康生一輩子與總理不和,他被查出癌症住院治療,周恩來這時也是絕症在身,他還是拖著病體常去看康,總理每次一出病房他就在背後謾罵。總理知道後笑一笑,還是去。林彪墜機後,總理竟然放聲大哭。以德報怨,高風亮節,說說可以,真正幾人做得到。
「官而不顯」。周恩來在外交、公務場合他是官,而在生活中在他的內心深處,他是一個最低標準甚至不夠標準的平民。他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總理,出國訪問他帶著一個機密文件箱,那裡裝的是他的縫了又縫補了又補的舊衣裳。在西花廳,他一坐到桌旁就套上一副藍布袖套,就像一個坐在操作台前的工人。大年初一,他和鄧穎超依然吃窩頭。只有總理的貼身人員才知道他的生活實在太不像個總理。周恩來從小隨伯父求學,伯父的墳遷移,他不能回去,先派弟弟去,臨行前又改派侄兒去,不驚動地方。他一生不回故鄉,不去擾民。
「實事求是」。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面對全國上下一片「15年趕上英國」的呼聲,他隱而不露地將其改為「15年或者更多的一點時間」。一年以後,經濟回落,萬物凋敝,毛澤東說:「國難思良將,家貧思賢妻。搞經濟還得靠恩來、陳雲,多虧恩來給我們留了三年餘地。」
「鞠躬盡瘁」。周總理是中國革命的第一受累人,他在人生最後階段爭分奪秒的工作,除了他這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配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他住院前每天平均工作時間都在十幾小時之上,那可是他重病在身的情況下做到的。共產黨需要周恩來,離不開周恩來。他任勞任怨的品質、過人的才幹「害」了他,多苦、多難、多累的活,都由他去頂。
「死不留言」。1976年元旦剛過,總理自知他的生命已經到了彌留之際,他的肚中真的無話可說嗎?他也曾深情地對鄧穎超說:「我有一肚子話要對你講。」但最終一個字也沒有說出來。鄧穎超可不是周辦主任,她到丈夫的辦公室去必須要敲門的。總理與鄧穎超這對位高德重的伴侶,絕對是正確處理國事家事的楷模。周恩來與鄧穎超的愛可謂忠貞不渝,他做丈夫可以把心都掏給妻子。但作為黨的領導,決不能捎帶上國家的一點東西。(王偉)
推薦閱讀:
※古人有智慧之41:巧樹典型化難題
※古人的自稱
※古人內衣透露的風情
※經典拆字趣聞,古人娛樂都這麼有文化
※古人表白和分手時的一些詩句~ ,說不定哪天就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