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217))——衣索比亞
圖為衣索比亞國家圖書館外景咖啡待客在衣索比亞,同輩人相見,一般是握手並互致問候。問候內容豐富,從身體健康、家庭成員到家畜、收成等,直到問候完畢,才會把握著的手放開,有時可達兩三分鐘。此外,親朋好友見面,也會互相輕吻對方面頰,越親密者,互吻次數越多。吻禮多在女性之間,而男女之間也可互吻。上層人士或神甫見面,則互吻肩部。老百姓見了官員或下級見了上級,常鞠躬表示敬意。行鞠躬禮時,會把身上披著並裹住頭部的披肩「沙馬」取下來,露出肩膀,以表誠意。此外,以碰肩表達問候也很常見,親密好友相見,肩頭互相碰撞一兩下,同時,用另一隻手輕輕拍打對方的後背。這種方式男女通用,男性之間更為多見。小孩見到父親或祖父,常跪吻長輩的腳。主人接受客人禮物時,若伸出雙手,是表示高興接受,若只伸出一隻手,則表示勉強接受。貴客臨門時,習慣用咖啡待客。為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女主人在煮咖啡時,一般要穿上整潔的民族服裝。咖啡煮好後,斟入無把手的小瓷杯中,雙手捧到每位客人面前,同時還會端上炒得焦脆、噴香的大麥粒和家庭自製的小點心,讓客人品嘗。客人接過咖啡,首先要說幾句讚美話,否則會被視為失禮。男女披「沙馬」對外交際場合,人們慣常穿西服。但在民間,則多穿民族傳統服裝:男人上身為高領、長窄袖襯衣,下身為窄褲或馬褲,身披白色「沙馬」(一塊長約3米的披肩),冬天外加帶風帽的斗篷。高原地帶的女性一般穿長而窄的花哨連衣裙,用「沙馬」裹住頭部,只露面部;居住在地勢較低地帶的女子愛在「沙馬」上抹一層黃油,用以擋風、保溫。加拉族女人特別注重化妝,喜歡將頭髮抹上油脂,使其變硬,並在其中加些草,梳成小辮。此外還愛在耳朵上穿孔,佩戴草制或白色貝殼製成的花環,手、腳佩戴金屬手鐲與腳鐲,身上塗抹香料。生牛肉待客俄塞俄比亞人在口味上以嗜辣而聞名。傳統主食叫「英吉拉」,是用當地苔麩(俄塞俄比亞特有農作物)粉或大麥粉發酵後,烙烤成煎餅狀的食品,極富營養,味道微酸。吃英吉拉,不用叉子和刀,用手撕下一塊,蘸著菜湯或者肉湯吃。講究的湯是用牛肉或羊肉,加入幾種蔬菜製成。此外,「瓦特」和「菲特菲特」也是該國著名菜肴,其主要原料為牛肉、羊肉或雞肉,燉煮並加辣椒做成,前者主要調料是咖喱粉等,後者則是奶油和其他香料。用生牛肉款待客人,是當地一大特色,即將剛宰殺的鮮嫩的牛肉,切成塊或片,蘸辣椒面吃。還有一種吃法是,將肉先搗碎,拌以適當佐料,用「英吉拉」卷食。生牛肉招待貴賓,是當地最隆重的歡迎貴賓的傳統禮節。貴賓進餐,自己不動手,而是女主人將生牛肉蘸上辣椒面,一片一片往客人嘴裡「喂」。當地人認為,這樣才稱得上誠心待客。除在官方社交場合有時使用刀、叉、匙外,當地人士就餐,一般都習慣用手抓取食物。毛驢作陪嫁俄塞俄比亞民間曆法和計時法獨特。每年9月11日或12日是當地人的新年。太陽升起時間(6時)為零點,是一天的開始,下午6時是白天12個小時的結束,也是夜間12個小時的開始。在衣索比亞農村,毛驢是重要交通和生產工具,也是家庭財富的象徵。未婚男人家裡沒有驢,就討不到老婆。姑娘出嫁,娘家一定會給女兒陪嫁一兩頭驢,幫她幹活。當地諺語說:「如果女人沒有驢,她自己就是一頭驢。」風俗與禁忌齋月期間,不準吃任何肉類,禁食雞蛋、牛奶等。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骯髒,使用左手不禮貌、不道德。忌諱數字「13」。忌黑色,不可穿黑色衣服出門拜訪客人;認為黃色和淡黃色是凶喪之色,只在參加喪葬活動時才穿。在衣索比亞人面前忌諱伸舌頭,他們認為此舉是對人輕蔑和侮辱的表示。閑談時不要涉及政治和伊斯蘭教。在當地住旅館,避免在房間里喝酒,也不可隨便吸煙。對提供直接服務者應付一定小費。(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
推薦閱讀:
※嘉善「環保天地圖」上線·杭州日報
※巧設計 精製造 嚴檢驗 浙江日報
※杭州的冬天這麼冷,也要防晒嗎?·杭州日報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03.14)
※倪建明: 杭州,動起來·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