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江蘇揚州:月映竹成千個字

月映竹成千個字

(2015-05-07 16:34:21)

月映竹成千個字

在揚州的古典園林中,個園晚出,保留得較為完整。著名古建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特別欣賞個園的住宅與園林,評價其綜合了南北的特色,自成一格,雄偉中寓明秀,得雅健之致,借用一句文學語言,真所謂「健筆寫柔情」。讀過陳先生的很多園林著作,正因為這層緣故,本公子在時間有限,只能參觀兩座名園——何園和個園其中之一的情況下,果斷選擇了後者。於是在夜遊東關的翌日,再次光臨了這條熙熙攘攘的街道。

坐落在東關街東面的重檐歇山頂東門城樓,雖系2009年參照宋代《營造法式》復建,以再現宋代揚州「壯麗壓長淮,形勝絕東南」的雄姿,但其位置卻自唐宋起就一直未變。東門遺址緊挨著大運河,述說著唐代以來揚州城裡的離合悲歡。東關街成為旅遊勝地,而除了休閑、餐飲之外,吸引遊客最多的莫過於雄偉的東門城樓了。城樓對外開放,可以登上一眺「春風十里揚州路」的繁華。

東門城樓下就是東門遺址,如今,這些宋代揚州城留下的殘垣斷壁和綿延的城牆遺址,都靜靜地沉睡在鋼化玻璃的保護之下,上面長滿了青苔綠草。東門遺址目前主要發掘出的有南宋初期的瓮城、便門、露道、城壕等遺迹,以及北宋的出城露道等。

分峰造石當為揚州疊石的一大特色,坐落在東關街內的個園是這方面的代表。此園建於清嘉慶二十三年,乃兩淮鹽商商總黃至筠於明壽芝園舊址上重建的私家花園。黃雖為欽賜正二品頂戴的鉅賈,但一生喜好風雅,自號「個園」,以號作為園名。「個」是很有意味的字眼,園主人意在標榜自己有竹子般的品行,更有含蓄內斂不張狂的精神追求。

個園分住宅和花園兩個部分,南宅北園。正門開在東關街上,北面是鹽阜東路。原住宅分五縱,從東向西依次為祿福壽喜財,現存三縱,由東、中、西三條軸線組成,每條軸線分為前、中、後三進,由兩條火巷分隔。

東路「祿」字建築由廚房展開,內設大鍋灶、置食盒、酒罈、條凳等用具,大灶為五眼灶,從大到小一字排開,各有各的用途。黃府主人的飲食很講究,據說吃的雞蛋,是專門用人蔘、白朮等名貴中藥材喂大的雞所生,每個成本價要「一兩紋銀」。每天早上吃兩枚雞蛋,相當於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糧的費用。淮揚菜之所以能把中國烹飪發揚到極致,揚州眾多鹽商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東路建築中,黃府接待一般性來客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為楠木廳清美堂,「清美」即以清為美,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園主追求的一種思想境界。抱柱上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惟勤與儉」,體現以讀書立身的傳統觀念和節儉守成的傳統美德。中堂聯是「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參禪酒可仙」。

中路「福」字建築主廳漢學堂的功能也是接待賓客,但規格要高於清美堂。此廳面闊三間,抬梁式,柏木架構、柏木軒梁,是揚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廳。中堂為鄭板橋舊聯:「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中路建築是黃至筠二公子黃錫麟的住所,他是清代中後期全國著名的「輯佚」大家,以畢生的精力,從事散失古籍的搜集整理工作,曾經編輯刊刻過「漢學堂叢書」與「清美堂文集」,都是因堂得名。

中路二進是黃錫麟夫婦起居所,一方「勤博」匾額,由清代著名學者阮元題寫,富家子弟能以勤奮博學留名,當屬不易。二字各少一筆,暗示勤奮多一點,博學就會多一點,反之勤奮少一點,博學就會少一點。中堂掛了一副篆體對聯「漫研竹露裁唐句,細嚼梅花讀晉書」,竹露、梅花,讓寒窗苦讀多了份靜逸與從容。用漫研竹露、細嚼梅花來形容讀書,有滋有味,表達了文人雅士習唐詩、品晉書的生活情趣。

穿堂而過可至中路後進卧室,同樣是三間兩廂的格局,但陳設卻大為不同,非常簡樸,毫無富商大賈的豪華氣派。這是黃至筠四子黃錫禧的居住場所,他是黃家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後一個離開祖屋的人,歷經家業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晚年寓居泰州。從少時的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鄉,其心路歷程怕是旁人難以想像的。黃錫禧是清代詞人,著有《棲雲山館詞存》,其文清麗婉約,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間,為防止火災蔓延而預留的狹長通道。黃府的這條火巷南寬北窄,俗稱「船巷」。主人是鹽商,主要的生意都通過水路運輸,因此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都能夠一帆風順。火巷由南至北漸行漸窄,強化了透視感,延伸了空間,更覺「庭院深深深幾許」。

西路「壽」字住宅主廳因黃至筠晚年「清譽有佳」而名清頌堂,從建築形式上稱方廳,俗稱「花廳」,為杉木構架,但極為考究。是主人舉行黃氏宗族聚會、議事、祭祀等盛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時而排戲唱「堂會」的地方,上百人的家庭戲班就經常在此演戲。抱柱上對聯:「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在整個黃府宅第中,清頌堂地位最高,不但是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廳堂,也是揚州古民居中遺存最高的廳堂。

三路住宅之後便是私家花園,據說出自石濤的手筆,他一生多遊歷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使之在個園設計中取材自然,卻又敢破常格,因而以四季假山匯於一園的獨特疊石藝術聞名遐邇。未入園門,只見修石依門,筱竹勁挺,兩旁花台上石筍如春筍破土,縷縷陽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園門的牆上,形成「個」字形的花紋圖案,烘托著園門正中的「個園」匾額。如遇微風乍起,枝葉搖曳,牆上「個」字形的花飾不斷移動變換,正是袁枚詩意「月映竹成千個字」。

門外兩側各有一個方形花壇,花壇內修竹勁挺,高出牆垣,作沖霄凌雲之姿。竹叢中,插植著青綠班駁的石筍,以「寸石生情」之態,狀出「雨後春筍」之意。這幅別開生面的竹石圖,點破春山主題「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帶雨竹」,巧妙地傳達了傳統文化中的「惜春」之意。

該園最負盛名者是以筍石、湖石、黃石、宣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疊石藝術高超,以石斗奇,融造園法則和山水畫理於一體,令人嘆為觀止,被園林泰斗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春山在宜雨軒門前,由十二塊象形山石和樹木組成,對應十二生肖,寓意為「十二生肖齊鬧春」。

春山之石只是神似,匆匆而過是不能發現其中之趣的。逗留多時,找到了騰雲飛龍、長嘯猛虎、溫順山羊、溫柔玉兔、敦厚老牛、篤實駿馬、調皮小猴、靈動蛇王,卻始終未能發現豬與鼠的山石。

四面空靈的宜雨軒面南而築,是全園謀篇構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緻的安排全是圍繞此軒次第展開的。門前楹聯「朝宜調琴,暮宜鼓瑟;舊雨適至,今雨初來」,可謂軒名的破題導讀,顯然這裡曾是主人接待賓客,與新朋老友歡聚的場所。典出杜甫《秋述》:「卧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以「今雨」、「舊雨」借指新朋老友。楹聯中「今雨」的「雨」字寫有七點,意為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夠多一點。

進入軒中,可見一堂橄欖紋飾的老傢具,暗紅的色澤傳遞著舊時的典雅,精製的雕工也在訴說曾經的奢華。宜雨軒是四面廳,南面設落地長窗,其他三面半窗,四面有環廊,廊前雕欄,東西兩邊設美人靠坐凳。四季景物都繞廳而置,此時此地「人在廳中坐,景從四面來」。兩側藍色的玻璃,是園主從國外引進的,有著一寸玻璃一寸金的說法。

過宜雨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山,全是用太湖石疊成,色澤青灰,飄逸俊秀,形姿多變,狀若天上帶雨的雲朵。秀石剔透,夭矯玲瓏。曲橋側立一湖石,是個園的鎮園之寶。此石修長飄逸,自下而上有三個近圓形的孔洞,像是月亮的「月」字,蓋因揚州自古有月亮城之稱。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極似漢字中的「丑」字。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也就美到了極處,石中精品可遇而不可求。

夏山上的四角小亭,取「鶴鳴九皋」古句,名為鶴亭。亭柱楹聯「立如依岸雪,飛似向池泉」,此聯借無生命之鶴亭,寫有生命之真鶴。以意象鮮明的比喻,狀出了鶴之最優美的兩種情態,可謂盡得鶴之精要。一棲一舞之間,鶴亭有了生命,山水有了靈性。相傳這裡是園主養鶴的地方,夏山如雲,若有鶴舞其間,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

過曲橋入洞谷,洞谷如屋,深邃幽靜,左登右攀,境界各殊。山澗石縫中,廣玉蘭盤根錯節;窗前台階下,美人蕉玉立亭亭。人行其間,濃蔭披灑,綠影叢叢,真是眉須皆碧了。

如果說春山是開篇,夏山是鋪展,那麼秋山則是高潮。秋山最富畫意,由懸岩峭壁的安徽黃石堆就,其石有的顏色赭黃,有的赤紅如染,其勢如刀劈斧削,險峻摩空,山隙間丹楓斜伸,曲干虯枝與嶙峋山勢渾然天成;山頂翼然飛亭,登峰遠眺,群峰低昂腳下,煙嵐飄隱其中,雖是咫尺之圖卻有千里之景的磅礴氣勢。

如果夏景是以太湖石清新柔美的曲線,表現秀雅恬靜的意境,那麼秋景則以黃山石粗獷豪放的直線,表現雄偉闊大的壯觀。一具北方山嶺之雄,一兼南方山水之秀,峻美、秀美風格迥異,卻又在對峙之間,巧以樓前立體長廊相連,和諧統一而不突兀,極富畫意詩情。

抱山樓前有山石翠竹和月牙池塘,樓有匾額名「壺天自春」,是取《個園記》中「以其目營心構之所得,不出戶而壺天自春,塵馬皆息。」其意是個園空間雖不及名山大川,但其景為世外桃源。廊柱有一草書對聯「何處簫聲,醉倚春風弄明月;幾痕波影,斜撐老樹護幽亭」,將園中空間夜景描摹得空靈幽深、風雅脫俗。

樓上樓下各7間,南面為廊。樓上兩端各有嶝道蜿蜒,如伸出的雙臂東擁秋山,西挽夏山,故名抱山樓。漫步廊道,在渾然不覺中從夏就走到了秋。此廊亦被戲稱為「時空隧道」,成了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因為從夏天出發,一直走到了秋天才走完,整整走了一個季度。

清漪亭在宜雨軒與抱山樓之間的荷池東側,為一六角單檐小亭。亭周圍似乎漫不經心的布置了許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彎綠水所環抱,在這重重拱衛之下,清漪亭由一個普通的建築而憑添了無限的美感。登上抱山樓憑欄賞景,但見樓下梧桐蔽日,濃蔭滿階,檐前芭蕉幾叢,婷婷玉立,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楓紅霜白,頓覺心胸開闊,正如鄭板橋所題:「二三星斗胸前落,十萬峰巒腳底青」。

向南緣石徑而上,可通園東南之樓閣叢書樓,樓柱楹聯:「清氣若蘭,虛懷當竹;樂情在水,靜趣同山」。此處是否為清時馬曰璐兄弟小玲瓏山館裡的叢書樓,歷來的記述一直相互牴牾,然而二馬不惜重金收藏典籍,家中藏書百櫥,積十餘萬卷之事明載於冊,在清代經濟史、文化史上都留下濃墨重彩。全祖望曾寫《叢書樓記》,稱「百年以來海內聚書之有名者,崑山徐氏、新城王氏、秀水朱氏其尤也,今以馬氏昆弟所有,幾過之。」小玲瓏山館景物之美,文風之盛,聞名於天下。

馬氏兄弟雖是清代鹽商,偏偏對書情有獨鍾。在揚州這樣的商業城市中,追求享樂和講究浮華早已成為一種時尚,但偏偏在這種惡濁風氣里,他們孜孜不倦地致力於藏書、校書,樂於同天下文士廣交朋友,實在難能可貴。更可貴者馬氏並非將典籍深藏秘閣,寧飽蠹蟲,不輕易借人,而是編成《叢書樓目錄》,方便文友查閱,使書盡其用。詩人盧雅雨、學者惠棟、藏書家趙昱都曾借抄馬氏秘籍,而全祖望、厲鶚也曾長期寓此寫成了學術專著。

從黃石東峰步石而下,過透風漏月廳,是用宣石以掇山、貼山、圍山三種手法壘疊而成的冬山。雖是園中佔地面積最小的一組假山,但卻是構思最為精巧獨特,最富創意的一景。分別從色、形、聲三個角度來勾畫冬的意境:宣石中含有石英,迎光閃閃發亮,背光皚皚露白,無論近看遠觀,假山上似覆蓋一層未消的殘雪,散發著逼人的寒氣,山腳又以白礬石鋪成冰裂紋的形狀來加深寒冬氣象。

為了打破冬日的蕭條,設計者採用了一塊塊形似小獅子的象形宣石,在掇疊時又非常注意因勢制宜,使整個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應,遠遠望去,好像有無數的小獅子在雪中嬉戲,一隻只顧盼生情,憨態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滿了無限的生機,所以冬山又被稱為「群獅戲雪圖」。「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園者慣用的表現手法,但怎麼才能把轉瞬即逝的聲音運用到造園之中呢?

南牆之上有圓形孔洞共計二十四個,冬為歲尾,會很自然聯想到代表了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不過在此可不僅傳達了歲月變遷,而是設計者最有想像力的安排。這些孔洞稱為「風音洞」,冬山處於花園的最南邊,風音洞所在高牆和個園三路住宅後牆形成了一條狹長通道,風從高牆窄巷之間擦壁而過時,會形成負壓,加快流速。這時牆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已久的橫笛呼呼作響,給人以寒風料峭之感。

冬景雖給人以積雪未消的凜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牆卻開了兩個圓形漏窗,只見枝枝翠竹過牆來,又造「嚴冬過盡綻春蕾」的深遠意境。整個園景猶如一幅構制巨大的畫卷,路隨景轉,景隨路換。有人說景石四標準:「透、漏、險、瘦」,似乎已成定論。這不過是一般的疊石技巧,像個園這樣分峰造石,構成四季假山,遊園一周,似游一年,已見構園者的不同殊俗;更高明者,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個體截然分開,而是渾然天成。

抱山樓後隔湖有水榭,步芳亭立於一隅,亭西水邊有垂柳倒懸,柳絲拂水。

個園不僅具有那些形彩多異的山水,而且園中多竹,種竹也是個園的特色,取以蘇東坡詩中所說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的詩意,來表示園主人自己風雅俊逸,超凡脫俗。水榭北面的萬竹園現在種竹萬竿,近百個品種。

個園內部的構築,假山、曲池、樓館皆佳,這樣的地方當然不可無美竹。且個園連它的名字都寓著竹的形象,可謂得名獨厚,而循名責實,對於作為園林構成部分的花木,理應將竹放在顯著的位置上,而加以精心安排,可在個園尋到一個賞竹、倚竹、評竹、吟竹、寫竹、憶竹的最佳去處。

清明假日遊覽個園,美中不足的便是遊客摩肩接踵、人頭攢動,將品味園林所需的清靜氛圍一掃而空,此乃身處神州無可奈何之事。好在本公子早有預案,遊園已畢便出門去尋下一處近在咫尺卻罕為人知的「私家專屬」園林。


推薦閱讀:

她是97年的活潑女孩,也是「枯燥」的揚州通草花製作技藝的守藝人
寫意揚州
【圖文】揚州炒飯的做法
水韻揚州,千年煙雨一座城
【資訊】揚州網小編為您奉上「千面揚州」旅遊攻略

TAG:揚州 | 江蘇 |